一种显示设备及装配方法组成比例

技术编号:10074987 阅读:89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5-24 03:0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显示设备及装配方法,该显示设备包括:背壳,包括:具有第一形状的底面;沿所述底面边缘向上延伸形成的至少一个第一侧壁,沿所述底面边缘在所述至少一个第一侧壁的外侧向上延伸形成的至少一个第二侧壁,其中,所述至少一个第一侧壁的高度为第一高度,所述至少一个第二侧壁的高度为高于所述第一高度的第二高度;背光组件,具有所述第一形状,高度为所述第一高度,置放在所述底面上;液晶显示组件,具有所述第一形状,高度小于等于所述第二高度与所述第一高度之差,置放在所述背光组件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子
,特别涉及一种显示设备及装配方法
技术介绍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电子技术也得到了飞速的发展,电子产品的种类也越来越多,人们也享受到了科技发展带来的各种便利。现在人们可以通过各种类型的电子设备,享受随着科技发展带来的舒适生活。比如,液晶显示器(Liquid Crystal Display,LCD)因为具有轻、薄、高显示质量、低能源消耗以及无辐射等等优点,已经被广泛地应用在电子设备上,比如计算机、手机、平板电脑、数码相机、液晶电视等等电子设备上。背光组件是液晶显示器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目的在于供应充足的亮度与分布均匀的光源,使得液晶面板能够正常显示影像。请参考图1,图1是现有技术中电子设备的屏幕模块的结构示意图,该屏幕模块包括背壳101、支撑胶框102、背光组件103、液晶面板组件104和触摸屏组件105,如图1所示,支撑胶框102用以承载上述的背光组件103与显示组件104,并固定于电子设备的背壳101上,起到保护、支持背光组件103与液晶面板组件104的作用。但本专利技术人在实现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过程中,发现上述技术至少存在如下技术问题:1、电子设备机身的整体厚度较厚:随着对电子设备的时尚度的要求,人们要求电子设备具有超薄的外形,但由于液晶显示器的固有特点,需要使用背光组件向液晶面板提供光源,再加上电子设备的电路组件与后壳的厚度,所以电子设备机身的整体厚度较厚,导致用户使用该电子设备时的手握感较差,用户体验也较差,无法满足人们对电子设备越来越高的要求。2、电子设备显示区域的比例较小:由于在触摸屏组件与背壳装配的时候,需要在背壳上留出足够的贴胶区域,才能使得触摸屏稳定地固定在背壳上,所以电子设备显示区域的宽度与电子设备整个的宽度相比比例较小,从而使得用户在使用该电子设备时视觉感受不佳,用户体验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设备及装配方法,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电子设备机身的整体厚度较厚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方面提供一种显示设备,包括:背壳,包括:具有第一形状的底面;沿所述底面边缘向上延伸形成的至少一个第一侧壁,沿所述底面边缘在所述至少一个第一侧壁的外侧向上延伸形成的至少一个第二侧壁,其中,所述至少一个第一侧壁的高度为第一高度,所述至少一个第二侧壁的高度为高于所述第一高度的第二高度;背光组件,具有所述第一形状,高度为所述第一高度,置放在所述底面上;液晶显示组件,具有所述第一形状,高度小于等于所述第二高度与所述第一高度之差,置放在所述背光组件上。可选地,所述至少一个第一侧壁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二侧壁构成一台阶结构,与所述底面相对,所述液晶显示组件通过所述第一粘性体被固定在所述台阶结构的上表面。可选地,所述显示设备还包括一触摸屏组件,置放在所述液晶显示组件上。可选地,所述触摸屏组件通过第二粘性体被固定在所述液晶显示组件上。可选地,在所述第一形状为圆形时,所述至少一个第一侧壁为一个第一侧壁,所述至少一个第二侧壁为一个第二侧壁。可选地,所述背光组件置放在所述底面与所述一个第一侧壁构成的第一容置空间中。可选地,所述液晶显示组件置放在所述背光组件与所述一个第二侧壁构成的第二容置空间中。可选地,在所述第一形状为矩形时,所述至少一个第一侧壁为四个第一侧壁,所述至少一个第二侧壁为四个第二侧壁。可选地,所述背光组件置放在所述底面与所述四个第一侧壁构成的第三容置空间中。可选地,所述液晶显示组件置放在所述背光组件与所述四个第二侧壁构成的第四容置空间中。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另一方面还提供一种装配方法,应用于一显示设备,所述显示设备包括背壳、背光组件以及液晶显示组件,所述背壳包括具有第一形状的底面,所述背光组件具有所述第一形状,所述液晶显示组件具有所述第一形状,所述方法包括:通过第一粘性体将所述背光组件固定在所述背壳的第一容置空间中,所述第一容置空间由所述底面、沿所述底面边缘向上延伸形成的至少一个第一侧壁构成,所述至少一个第一侧壁的高度为第一高度,所述背光组件的高度为所述第一高度;通过所述第一粘性体将所述液晶显示组件固定在所述背壳的第二容置空间中,所述第二容置空间由所述背光组件、沿所述底面边缘在所述至少一个第一侧壁的外侧向上延伸形成的至少一个第二侧壁构成,所述至少一个第二侧壁的高度为高于所述第一高度的第二高度,所述液晶显示组件的高度小于等于所述第二高度与所述第一高度之差。可选地,所述至少一个第一侧壁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二侧壁构成一台阶结构,所述通过所述第一粘性体将所述液晶显示组件固定在所述背壳的第二容置空间中,具体为:与所述底面相对,通过所述第一粘性体将所述液晶显示组件固定在所述台阶结构的上表面。可选地,所述显示设备还包括一具有所述第一形状的触摸屏组件,所述方法还包括:通过第二粘性体,将所述触摸屏组件固定在所述液晶显示组件上。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上述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一种或多种技术效果:1、由于采用了以背壳替代背光组件的支撑胶框的技术手段,取消了现有技术中用于支撑背光组件的支撑胶框的厚度,所以减少了电子设备整机的厚度,从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电子设备的整机的厚度较厚的技术问题,满足了人们对电子设备整机厚度越来越薄的要求,提高了用户使用该电子设备的手握感,从而提高了电子设备的用户体验。进一步地,由于背壳替代了背光组件的支撑胶框,所以也取消了现有技术中支撑胶框用于包住背光组件的侧壁,所以背光组件的尺寸也能够做得更大,从而能够提供更大的照明区域,继而能够支撑更大尺寸的液晶显示组件。2、由于液晶显示组件固定在背壳上的台阶结构的上表面,所以与现有技术相比,液晶显示组件提供的显示区域的宽度占据电子设备整机宽度的比例更大,从而在同样宽度的情况下,电子设备能够提供更大的显示区域,所以提高了用户在使用该电子设备时的视觉感受,增加了用户体验度。3、由于将触摸屏组件直接固定在液晶显示组件上,减少了现有技术中触摸屏组件与背壳装配时需要在背壳上留出的贴胶区域,所以减少了电子设备边框的宽度,从而在同样显示宽度的情况下,电子设备整机的宽度大大减少,使得用户在手持该电子设备的时候更加省力,所以提高了用户在使用该电子设备时的手持感受,增加了用户体验度。4、由于采用了以背壳替代背光组件的支撑胶框的技术手段,所以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装配方法能够将背壳、背光组件、液晶显示组件的装配过程整合,...
一种显示设备及装配方法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显示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背壳,包括:具有第一形状的底面;沿所述底面边缘向上延伸形成的至少
一个第一侧壁,沿所述底面边缘在所述至少一个第一侧壁的外侧向上延伸形成
的至少一个第二侧壁,其中,所述至少一个第一侧壁的高度为第一高度,所述
至少一个第二侧壁的高度为高于所述第一高度的第二高度;
背光组件,具有所述第一形状,高度为所述第一高度,置放在所述底面上;
液晶显示组件,具有所述第一形状,高度小于等于所述第二高度与所述第
一高度之差,置放在所述背光组件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第一侧壁
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二侧壁构成一台阶结构,与所述底面相对,所述液晶显示组
件通过第一粘性体被固定在所述台阶结构的上表面。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设备还包括一
触摸屏组件,置放在所述液晶显示组件上。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摸屏组件通过第
二粘性体被固定在所述液晶显示组件上。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设备,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形状为圆形
时,所述至少一个第一侧壁为一个第一侧壁,所述至少一个第二侧壁为一个第
二侧壁。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光组件置放在所
述底面与所述一个第一侧壁构成的第一容置空间中。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液晶显示组件置放
在所述背光组件与所述一个第二侧壁构成的第二容置空间中。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设备,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形状为矩形
时,所述至少一个第一侧壁为四个第一侧壁,所述至少一个第二侧壁为四个第
二侧壁。
9.如权利要求8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雄吴江平
申请(专利权)人: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