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送装置以及记录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0065637 阅读:110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5-22 18:47
一种输送装置以及记录装置,即使在对被输送物进行支承的支承面上设置了容许光透过的光透过部的情况下,也能够使支承面上的被输送物的姿态稳定。所述输送装置具备:输送部,对连续纸(P)进行输送;支承面(19),对通过输送部而被输送的连续纸(P)进行支承;第一抽吸孔(41),在支承面(19)上开口以便对被支承在支承面(19)上的连续纸(P)进行抽吸;检测窗(31),露出于支承面(19)且容许光的透过;摄像单元(26),具有经由检测窗(31)而向被支承在支承面(19)上的连续纸(P)照射光的光照射部(34),并根据从光照射部(34)向连续纸(P)照射光时的反射光而对连续纸(P)的输送量进行检测;第二抽吸孔,在支承面(19)上的于连续纸(P)的输送方向(Y)上隔着检测窗(31)的两侧的、与检测窗(31)相邻的位置处开口。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一种输送装置以及记录装置,即使在对被输送物进行支承的支承面上设置了容许光透过的光透过部的情况下,也能够使支承面上的被输送物的姿态稳定。所述输送装置具备:输送部,对连续纸(P)进行输送;支承面(19),对通过输送部而被输送的连续纸(P)进行支承;第一抽吸孔(41),在支承面(19)上开口以便对被支承在支承面(19)上的连续纸(P)进行抽吸;检测窗(31),露出于支承面(19)且容许光的透过;摄像单元(26),具有经由检测窗(31)而向被支承在支承面(19)上的连续纸(P)照射光的光照射部(34),并根据从光照射部(34)向连续纸(P)照射光时的反射光而对连续纸(P)的输送量进行检测;第二抽吸孔,在支承面(19)上的于连续纸(P)的输送方向(Y)上隔着检测窗(31)的两侧的、与检测窗(31)相邻的位置处开口。【专利说明】输送装置以及记录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输送装置以及具备该输送装置的记录装置,所述输送装置对例如被用于印刷等的纸张等被输送物进行输送。
技术介绍
一直以来,作为记录装置的一种,已知一种如下的喷墨式打印机(例如,专利文献1),即,从记录头(记录部)向纸张(被输送物)喷射油墨从而形成图像的喷墨式打印机。在如该专利文献I这样的打印机中,在输送纸张的记录介质输送面(支承面)上设置有多个抽吸孔(第一抽吸孔),且从各个抽吸孔对纸张进行抽吸并将纸张吸附于记录介质输送面上。而且,通过在将纸张吸附于记录介质输送面上的状态下,从记录头向该纸张喷射油墨从而实施印刷。此外,还存在如下的装置,即,在如上文所述的打印机中具备摄像装置(检测部)的装置,所述摄像装置(检测部)用于对在记录介质输送面上被输送的纸张的输送量进行检测。而且,在这种打印机中,通过摄像装置将在记录介质输送面上被输送的纸张的表面特性拍摄为连续的图像,且以时间序列对所拍摄的前后两幅图像进行比较,并对各个图像中的关注图案的移动量进行运算,且对该移动量进行积算,从而对纸张的输送量进行计算。然而,在具备如上所述的摄像装置的打印机中,需要在记录介质输送面上设置用于从非印刷面侧(背面侧)对在记录介质输送面上被输送的纸张进行摄像的窗口(光透过部)。因此,在记录介质输送面上的设置有窗口的区域中,无法设置抽吸孔。其结果为,由于在记录介质输送面上的设置有窗口的区域中,纸张相对于记录介质输送面的吸附力减弱,因此会产生记录介质输送面上的纸张的姿态变得不稳定的问题。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3 - 285480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是着眼于这种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问题点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即使在对被输送物进行支承的支承面上设置了容许光透过的光透过部的情况下,也能够使支承面上的被输送物的姿态稳定的输送装置以及记录装置。以下,对用于解决上述课题的方法及其作用效果进行叙述。解决上述课题的输送装置具备:输送部,其对被输送物进行输送;支承面,其对通过所述输送部而被输送的所述被输送物进行支承;第一抽吸孔,其在所述支承面上开口,以便对被支承在所述支承面上的所述被输送物进行抽吸;光透过部,其露出于所述支承面且容许光的透过;检测部,其具有能够经由所述光透过部而向被支承在所述支承面上的所述被输送物照射光的光照射部,并且根据从所述光照射部向所述被输送物照射光时的反射光而对所述被输送物的输送量进行检测;第二抽吸孔,其在所述支承面上的于所述被输送物的输送方向上隔着所述光透过部的两侧的、与所述光透过部相邻的位置中的至少一个位置处开口。根据该结构,通过从第二抽吸孔而对被输送物进行抽吸,从而即使在光透过部上也能够确保对被输送物的吸附力。因此,即使在对被输送物进行支承的支承面上设置了容许光的透过的光透过部的情况下,也能够使支承面上的被输送物的姿态稳定。在上述输送装置中,优选为,所述第二抽吸孔在所述支承面上的于所述被输送物的输送方向上隔着所述光透过部的两侧的、与所述光透过部相邻的位置处分别开口。根据该结构,通过从第二抽吸孔而对被输送物进行抽吸,从而即使在光透过部上也能够充分确保对被输送物的吸附力。因此,即使在对被输送物进行支承的支承面上设置了容许光的透过的光透过部的情况下,也能够充分地使支承面上的被输送物的姿态稳定。在上述输送装置中,优选为,所述第二抽吸孔在被支承于所述支承面上的所述被输送物从该第二抽吸孔被抽吸的方向上,与所述检测部相对置。根据该结构,由于在从第二抽吸孔对被输送物进行抽吸时所产生的风(空气流)作用于检测部,因此能够对检测部进行空气冷却。在上述输送装置中,优选为,所述光照射部被配置在所述检测部的所述第二抽吸孔侧的端部处。根据该结构,通过在从第二抽吸孔对被输送物进行抽吸时所产生的风(空气流),从而尤其能够对检测部中的光照射部进行冷却。解决上述课题的记录装置具备:上述结构的输送装置;记录部,其对通过所述输送装置而被输送的所述被输送物实施记录处理。根据该结构,能够得到与上述输送装置相同的作用效果。【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为一个实施方式的喷墨式打印机的概要结构图。图2为该打印机的摄像单元的剖视模式图。图3为该打印机的支承部件的俯视模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根据附图对将记录装置具体化为喷墨式打印机的一个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如图1所示,作为记录装置的一个示例的喷墨式打印机11具备:输送装置12,其对作为被输送物的一个示例的长条薄片状的连续纸P进行输送;记录头13,其作为向通过输送装置12而被输送的连续纸P喷射油墨(液体)从而实施印刷(记录处理)的记录部的一个示例。输送装置12具备:放卷部14,其对连续纸P进行放卷;收卷部15,其对由放卷部14放卷出并通过记录头13而被实施了印刷的连续纸P进行收卷。S卩,在图1中,在成为连续纸P的输送方向Y (在图1中为右方向)上的上游侧的、左侧的位置处配置有放卷部14,而在成为下游侧的右侧的位置处配置有收卷部15。而且,在放卷部14与收卷部15之间的位置处,以与连续纸P的输送路径相对置的方式而配置有记录头13。记录头13的与连续纸P的输送路径相对置的面上,形成有用于向被输送的连续纸P喷射油墨的多个喷嘴13a。此外,在隔着连续纸P的输送路径而与记录头13相对置的位置处,配置有对连续纸P进行支承的支承部件16。支承部件16呈在成为与记录头13侧相反的一侧的下表面侧具有开口部17的有底四方箱状。在支承部件16的下表面上,以堵塞开口部17的方式而设置有对支承部件16的内部进行抽吸的抽吸风扇18。而且,支承部件16中的与记录头13对置的对置面被设为,对被输送的连续纸P进行支承的水平的支承面19。如图1所示,在放卷部14中以能够旋转驱动的方式而设置有放卷轴20,所述放卷轴20在与连续纸P的输送方向Y正交的、连续纸P的宽度方向X (在图1中为与纸面正交的方向)上延伸。连续纸P以预先被卷绕成卷筒状的状态并以能够与放卷轴20—体旋转的方式而被支承于放卷轴20上。而且,通过放卷轴20进行旋转驱动,从而连续纸P从放卷轴20朝向该连续纸P的输送路径的下游侧被放卷。在放卷轴20的右斜上方,以能够旋转的方式而配置有第一中继辊21,所述第一中继辊21用于卷绕从放卷轴20被放卷出的连续纸P并向记录头13侧进行引导。在连续纸P的输送路径中的第一中继辊21的下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输送部,其对被输送物进行输送;支承面,其对通过所述输送部而被输送的所述被输送物进行支承;第一抽吸孔,其在所述支承面上开口,以便对被支承在所述支承面上的所述被输送物进行抽吸;光透过部,其露出于所述支承面且容许光的透过;检测部,其具有能够经由所述光透过部而向被支承在所述支承面上的所述被输送物照射光的光照射部,并且根据从所述光照射部向所述被输送物照射光时的反射光而对所述被输送物的输送量进行检测;第二抽吸孔,其在所述支承面上的于所述被输送物的输送方向上隔着所述光透过部的两侧的、与所述光透过部相邻的位置中的至少一个位置处开口。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阿部崇広井出光隆室谷友哉
申请(专利权)人: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