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变温的烘干山药豆的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061852 阅读:97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5-21 20:4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变温的烘干山药豆的设备。所述基于变温的烘干山药豆设备的第一传送带(1)的一端接入料口,另一端通过第一滚轮(2)连接冲刷槽(4)的顶端;所述第一滚轮(2)的正下方设有杂物槽(3);冲刷槽(4)的底端通过第二滚轮(5)连接烘盘(6)的一端;所述第二滚轮(5)轴向设置棉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变温的烘干山药豆的设备。所述基于变温的烘干山药豆设备的第一传送带(1)的一端接入料口,另一端通过第一滚轮(2)连接冲刷槽(4)的顶端;所述第一滚轮(2)的正下方设有杂物槽(3);冲刷槽(4)的底端通过第二滚轮(5)连接烘盘(6)的一端;所述第二滚轮(5)轴向设置棉刷。【专利说明】一种基于变温的烘干山药豆的设备
本专利技术涉及农作物贮藏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基于变温的烘干山药豆的设备
技术介绍
山药豆有健脾、除湿、补气、益肺、固肾、益精的功效,山药豆含有可溶性纤维,能推迟胃内食物的排空,控制饭后血糖升高。掺入鸡饲料,可提高消除鸡体内的胆固醇,提高蛋或肉的品质。山药豆片送入烘干室后应连续烘烤,直至干燥,加热不可中断,温度也不能忽闻忽低,容易品质下降。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提高烘干山药豆的质量,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基于变温的烘干山药豆的设备。所述基于变温的烘干地瓜叶设备的第一传送带(1)的一端接入料口,另一端通过第一滚轮(2)连接冲刷槽(4)的顶端;所述第一滚轮(2)的正下方设有杂物槽(3);冲刷槽(4)的底端通过第二滚轮(5)连接烘盘(6)的一端;所述第二滚轮(5)轴向设置棉刷; 所述基于变温的烘干地瓜叶设备的烘干室(7)内每隔10厘米设置20层烘干隔断(10);烘干室(7)的顶端设置两个排潮孔(8),排潮孔(8)的有效面积为100平方厘米,排潮孔(8)顶部设有盖体;所述排潮孔(8)底部设有排潮风扇(9),排潮风扇(9)的直径为10厘米,转速为400转每分钟;所述烘干室(7)的底部设有两个通风孔(11),所述通风孔(11)的有效面积为100平方厘米,与通风孔(11)连接的外部管路内设置通风风扇(12),直径为10厘米,转速为400转每分钟,外部管路的自由端连接空气净化器(13)。所述第一滚轮(2 )沿外轴(22 )每隔I厘米设置一组8根拨条(21),每组8根拨条(21)在一个平面内平均布置;共设置16组拨条(21);拨条(21)长度为2厘米;外轴(22)的直径为2厘米;外轴(22)两端设有固定轴(23),固定轴(23)的直径为I厘米,固定轴(23)的转速为60转每分钟。所述冲刷槽(4)由顶端至底端倾斜30度,冲刷槽(4)的两个侧壁及底面平均分布出水口(41),出水口(41)的出水角度为与侧壁或底面呈30度角,且出水方向与来料方向相反;每个出水口(41)出水面积为4平方厘米,出水量为每秒4毫升,冲刷槽(4)的底面设置震动装置(42),震动频率为25次/秒。所述烘盘(6)的厚度为I厘米,烘盘(6)上设置若干通孔(61);所述通孔(61)为三级阶梯结构,第一级阶梯有效面积为2平方厘米,深度为6毫米,第二级阶梯有效面积为I平方厘米,深度为3毫米,第三级阶梯有效面积为0.5平方厘米,深度为I毫米;烘盘(6)的两端设置震动设备,震动频率为25次每秒。所述烘干隔断(10)内置加热器(102),烘干隔断(10)上设置若干通气孔(101),每个通气孔(101)的有效面积为I平方厘米,所述加热隔断(10)的上表面为凹形结构,向内凹陷的弧度为9度,凹陷表面为波纹结构,波纹深度为I毫米,相邻波纹间距为0.5毫米。有益效果:本设备烘干的山药豆含水量不超过3% ;山药豆保持原有的营养物质及自然色泽。【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烘干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滚轮结构示意图。图3是冲刷槽结构示意图。图4是烘盘结构示意图。图5是烘干隔断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至图5,本实施例的所述基于变温的烘干地瓜叶设备的第一传送带(I)的一端接入料口,另一端通过第一滚轮(2)连接冲刷槽(4)的顶端;所述第一滚轮(2)的正下方设有杂物槽(3);冲刷槽(4)的底端通过第二滚轮(5)连接烘盘(6)的一端;所述第二滚轮(5)轴向设置棉刷; 所述基于变温的烘干地瓜叶设备的烘干室(7)内每隔10厘米设置20层烘干隔断(10);烘干室(7)的顶端设置两个排潮孔(8),排潮孔(8)的有效面积为100平方厘米,排潮孔(8)顶部设有盖体;所述排潮孔(8)底部设有排潮风扇(9),排潮风扇(9)的直径为10厘米,转速为400转每分钟;所述烘干室(7)的底部设有两个通风孔(11),所述通风孔(11)的有效面积为100平方厘米,与通风孔(11)连接的外部管路内设置通风风扇(12),直径为10厘米,转速为400转每分钟,外部管路的自由端连接空气净化器(13)。所述第一滚轮(2 )沿外轴(22 )每隔I厘米设置一组8根拨条(21),每组8根拨条(21)在一个平面内平均布置;共设置16组拨条(21);拨条(21)长度为2厘米;外轴(22)的直径为2厘米;外轴(22)两端设有固定轴(23),固定轴(23)的直径为I厘米,固定轴(23)的转速为60转每分钟。所述冲刷槽(4)由顶端至底端倾斜30度,冲刷槽(4)的两个侧壁及底面平均分布出水口(41),出水口(41)的出水角度为与侧壁或底面呈30度角,且出水方向与来料方向相反;每个出水口(41)出水面积为4平方厘米,出水量为每秒4毫升,冲刷槽(4)的底面设置震动装置(42),震动频率为25次/秒。所述烘盘(6)的厚度为I厘米,烘盘(6)上设置若干通孔(61);所述通孔(61)为三级阶梯结构,第一级阶梯有效面积为2平方厘米,深度为6毫米,第二级阶梯有效面积为I平方厘米,深度为3毫米,第三级阶梯有效面积为0.5平方厘米,深度为I毫米;烘盘(6)的两端设置震动设备,震动频率为25次每秒。所述烘干隔断(10)内置加热器(102),烘干隔断(10)上设置若干通气孔(101),每个通气孔(101)的有效面积为I平方厘米,所述加热隔断(10)的上表面为凹形结构,向内凹陷的弧度为9度,凹陷表面为波纹结构,波纹深度为I毫米,相邻波纹间距为0.5毫米。拨条的转动,山药豆每次通过拨条,可将小于I厘米的杂质过滤除去。冲刷槽的水冲以及震动,可将山药豆其他细小杂质去掉,水流冲刷不可过快,过快则冲坏山药豆;过慢则细小杂质除不尽。烘盘底部表面为均匀分布的梯级通孔,有利于底部山药豆排除水分,又保证了山药豆的受热面积,使加热更均匀,不至于变质。烘干隔断的通气孔结构更利于气体流动,表面的凹陷结构及波纹结构,使受热更均匀,受热面积更大。烘干室的变温控制使山药豆的营养物质得以大部分保留,排潮孔及通风孔保证了干燥室内的空气流通,防止山药豆变质。【权利要求】1.一种基于变温的烘干山药豆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变温的烘干山药豆设备的第一传送带(I)的一端接入料口,另一端通过第一滚轮(2)连接冲刷槽(4)的顶端;所述第一滚轮(2)的正下方设有杂物槽(3);冲刷槽(4)的底端通过第二滚轮(5)连接烘盘(6)的一端;所述第二滚轮(5)轴向设置棉刷; 所述基于变温的烘干山药豆设备的烘干室(7)内每隔10厘米设置20层烘干隔断(10);烘干室(7)的顶端设置两个排潮孔(8),排潮孔(8)的有效面积为100平方厘米,排潮孔(8)顶部设有盖体;所述排潮孔(8)底部设有排潮风扇(9),排潮风扇(9)的直径为10厘米,转速为400转每分钟;所述烘干室(7)的底部设有两个通风孔(11),所述通风孔(11)的有效面积为100平方厘米,与通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基于变温的烘干山药豆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变温的烘干山药豆设备的第一传送带(1)的一端接入料口,另一端通过第一滚轮(2)连接冲刷槽(4)的顶端;所述第一滚轮(2)的正下方设有杂物槽(3);冲刷槽(4)的底端通过第二滚轮(5)连接烘盘(6)的一端;所述第二滚轮(5)轴向设置棉刷;所述基于变温的烘干山药豆设备的烘干室(7)内每隔10厘米设置20层烘干隔断(10);烘干室(7)的顶端设置两个排潮孔(8),排潮孔(8)的有效面积为100平方厘米,排潮孔(8)顶部设有盖体;所述排潮孔(8)底部设有排潮风扇(9),排潮风扇(9)的直径为10厘米,转速为400转每分钟;所述烘干室(7)的底部设有两个通风孔(11),所述通风孔(11)的有效面积为100平方厘米,与通风孔(11)连接的外部管路内设置通风风扇(12),直径为10厘米,转速为400转每分钟,外部管路的自由端连接空气净化器(13)。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文华
申请(专利权)人:大连鹤菲英博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