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穗、大穗、大粒小麦新种质的育种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0061626 阅读:401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5-21 19:34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种质创新与育种领域,公开了一种多穗、大穗、大粒小麦新种质的育种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包括以下步骤:1)大穗型小麦新品系大穗1号的选育;2)大穗型小麦新品系R11-2的选育;3)多穗、大穗、大粒小麦新种质的选育。本发明专利技术选育出16个多穗、大穗、大粒的新种质,其株穗数平均13.03个;穗长均在10cm以上,属于长穗型;小穗数在18.91-20.87个之间;千粒重平均42.05g;株穗数、穗长、小穗数和千粒重4个性状总变异总和(超对照石4185)Σ(±CK)%为59.13-189.88%。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属于种质创新与育种领域,公开了,其特征在于:具体包括以下步骤:1)大穗型小麦新品系大穗1号的选育;2)大穗型小麦新品系R11-2的选育;3)多穗、大穗、大粒小麦新种质的选育。本专利技术选育出16个多穗、大穗、大粒的新种质,其株穗数平均13.03个;穗长均在10cm以上,属于长穗型;小穗数在18.91-20.87个之间;千粒重平均42.05g;株穗数、穗长、小穗数和千粒重4个性状总变异总和(超对照石4185)Σ(±CK)%为59.13-189.88%。【专利说明】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小麦新种质的育种方法,特别涉及,属于种质创新与育种领域。
技术介绍
小麦是我国主要的农作物之一,产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我国的食品安全,因此培育高产的小麦品种是育种家永恒的研究课题,而种质创新又是实现品种产量的突破的关键。小麦是群体作物,产量由株穗数、穗粒数及千粒重三因素决定,因此很多小麦育种家致力于株穗数、穗粒数及千粒重三因素的研究。瑞丽等(2009)提出在一定穗数的基础上,着重提高每穗粒数和千粒重;朱衣成等(2012)提出稳定穗数,争取大穗多粒;陈三乐等(2011)提出单位面积穗数增加,穗粒数和千粒重并举提高;在产量三要素关系方面,郭天财(2012)认为亩穗数增加I万穗,亩产量增加10公斤;穗粒数增加I粒,亩产量增加10公斤;千粒重增加I克,亩产量增加10公斤。因此培育多穗、大穗、大粒小麦新种质至关重要。但目前小麦种质 资源中存在的共性问题是:多穗资源不大穗,大穗资源不多粒,多粒资源不大粒。即单株成穗率高的材料,往往穗子偏小,千粒重偏低;而大穗材料,虽然单穗穗粒数多、千粒重高,但因单株成穗率低导致总穗粒数少。就任何一个品种而言,小麦产量三因素间高度协调与统一,互相制约,而利用栽培措施提高任何一个因素,均导致其他二个因素下降。六倍体小黑麦多穗、大穗、多粒,但种间杂交未能培育出期望的集大穗、多粒、大粒于一体品系。齐志广等(2006)对普通小麦与小黑麦24个株系观察,发现除对受麦叶蜂危害有差异外,只有3个株系有效穗出现显著差异;而在穗粒数、千粒重二性状上,24个株系没有表现超亲的变异。刘明西(1986)对小黑麦与普通小麦杂交,培育出8个新品系,但对株穗数与亲本差异没有报道。杨文杰(2004)对普通小麦与六倍体小黑麦杂交3个品系调查,发现高抗条锈病。苏文全等(1990)还对六倍体小黑麦X小麦杂种F1不育性、王子霞等(2008)还对小麦与小黑麦远缘杂交亲和性进行了研究。然而,利用遗传手段对上述类型资源进行改良,配制多穗X大穗、多粒X大粒组合,进行性状聚合,选育多穗、多粒及大粒后代,多穗、大穗、大粒三因素难以协调,顾此失彼,一直没有突破性种质资源的出现。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旨在克服上述技术缺陷,提供一种小麦新种质的育种方法,具体的说是提供。本专利技术的原理是:利用遗传背景优良的普通小麦多穗品种为基础亲本,分别通过辐射处理和以基础亲本为母本(受体)和轮回亲本、六倍体小黑麦为父本(供体)的远缘杂交的育种方法,创制杂交亲本;通过杂交亲本杂交和对后代多年的定向选育,获得多穗、大穗、大粒新种质。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种多穗、大穗、大粒小麦新种质的育种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包括以下步骤:I)大穗型小麦新品系大穗I号的选育a.以单株成穗多、群体大、丰产稳产等综合性状优良的小麦品种石4185为基础材料,进行6tlCo Y射线辐射处理,获得辐射M0代;b.选留步骤a中Mtl代种子点播种植,选择变异株,获得M1代;如此连续种植2代,获得M2代;c.选留步骤b中M2代种子种植,选择大穗变异后代留种;如此连续种植定向选育至少3个世代,育成大穗型小麦新品系大穗I号;2)大穗型小麦新品系R11-2的选育a.以单株成穗多、群体大、丰产稳产等综合性状优良的小麦品种石4185为受体,以多穗、大穗、大粒六倍体小黑麦NTH1888为供体配制远缘杂交组合,获得杂交种子;b.选留步骤a中杂交种子种植与石4185回交,获得BC1代种子;如此连续回交至少2次后,获BC2R种子;c.选留步骤b中BC2代种子连续进行至少2次自交,选择大穗变异后代留种;d.选留步骤c中自交后代种子连续进行至少3个世代的定向选择,育成大穗型小麦新品系Rl 1-2 ;3)多穗、大穗、大粒小麦新种质的选育a.以大穗I号新品`系作母本,以R11-2新品系作父本配制杂交组合,获得杂交种子;b.选留步骤a中杂交种子单粒点播,连续种植选择2代,获得F2代;c.选留步骤b中F2代种子种植,选择多穗、大穗、大粒后代留种;如此连续至少经过3个分离世代的定向选育,获得多穗、大穗、大粒小麦新种质。所述的,其特征在于所述大穗型小麦新品系大穗I号的选育中的步骤a所述的6tlCo Y射线辐射处理小麦品种石4185的剂量为2.5万RAD辐射剂量。本专利技术获得的小麦新品系大穗I号的主要特征如下:株高75.1cm,株穗数10.23个,比野生型石4185增加1.12个,增加幅度12.29% ;穗长11.5cm,比野生型石4185增加3.18cm,增加幅度38.22% ;小穗数19.25个,比野生型石4185增加0.57个,增加幅度3.05% ;千粒重37.21g,比较野生型增加2.16g,增加幅度6.16%。但因籽粒瘪瘦,尚不能作为品种直接应用。本专利技术获得的小麦新品系R11-2的主要特征如下:株高78.2cm,株穗数10.26个,比受体石4185增加1.15个,增加幅度12.62% ;穗长10.16cm,比受体石4185增加1.84cm,增加幅度22.12% ;小穗数19.31个,比受体石4185增加0.63个,增加幅度3.37% ;千粒重35.29g,比受体增加0.24g,增加幅度0.68%。利用本专利技术选育出16个多穗、大穗、大粒小麦新种质均超对照(基础亲本,石4185),暂定名为13X1-181…13X1-1816,4个性状总变异(超对照总和)Σ (土CK) %=株穗数(土CK)%+穗长(土CK)%+小穗数(土CK)%+千粒重(土CK)%=59.I3-189.88%。(见表 I)表1性状变异统计【权利要求】1.,其特征在于: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1)大穗型小麦新品系大穗I号的选育 a.以单株成穗多、群体大、丰产稳产等综合性状优良的小麦品种石4185为基础材料,进行6tlCo Y射线辐射处理,获得辐射M0代; b.选留步骤a中Mtl代种子点播种植,选择变异株,获得M1代;如此连续种植2代,获得M2代; c.选留步骤b中M2代种子种植,选择大穗变异后代留种;如此连续种植定向选育至少3个世代,育成大穗型小麦新品系大穗I号; 2)大穗型小麦新品系R11-2的选育 a.以单株成穗多、群体大、丰产稳产等综合性状优良的小麦品种石4185为受体,以多穗、大穗、大粒六倍体小黑麦NTH1888为供体配制远缘杂交组合,获得杂交种子; b.选留步骤a中杂交种子种植与石4185回交,获得BC1代种子;如此连续回交至少2次后,获BC2R种子; c.选留步骤b中BC2代种子连续进行至少2次自交,选择大穗变异后代留种; d.选留步骤c中自交后代 种子连续进行至少3个世代的定向选择,育成大穗型小麦新品系R11-2 ;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凤梧李会敏赵明辉张胜古王俊才付庆云柳斌辉李明哲刘冬成张爱民丹妮拉·拜尼迪考娃帕维尔·豪普特瓦基尔艾迪塔·格蕾高娃苏维特拉娜·斯蕾考娃
申请(专利权)人: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旱作农业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