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吴枝祥专利>正文

一种铰链专用的变速阻尼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058678 阅读:149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5-16 21: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铰链专用的变速阻尼器,包括外壳、轴、胶盖、Y形密封圈、胶介、活塞、密封圈和胶帽,轴与活塞的轴孔卡扣连接,轴与胶帽卡接孔卡扣连接,密封圈及活塞可在外壳中上下移动,密封圈在活塞的环形凹槽内串动,活塞具有一小流道及四个大流道;所述外壳的盲孔的内壁具有至少一个平行于所述盲孔的过油槽;阻尼器伸出时打开活塞的大流道,阻尼器的阻尼油能快速从一腔流到另一腔;阻尼器退回时,密封圈堵住活塞的大流道,阻尼油只能从活塞的小流道及外壳内壁的过油槽慢速从一腔流入另一腔。(*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铰链专用的变速阻尼器,包括外壳、轴、胶盖、Y形密封圈、胶介、活塞、密封圈和胶帽,轴与活塞的轴孔卡扣连接,轴与胶帽卡接孔卡扣连接,密封圈及活塞可在外壳中上下移动,密封圈在活塞的环形凹槽内串动,活塞具有一小流道及四个大流道;所述外壳的盲孔的内壁具有至少一个平行于所述盲孔的过油槽;阻尼器伸出时打开活塞的大流道,阻尼器的阻尼油能快速从一腔流到另一腔;阻尼器退回时,密封圈堵住活塞的大流道,阻尼油只能从活塞的小流道及外壳内壁的过油槽慢速从一腔流入另一腔。【专利说明】—种铰链专用的变速阻尼器
本技术涉及家具零配件,尤其涉及一种家具开关门用的缓冲铰链的变速阻尼器。
技术介绍
目前,市场上的缓冲铰链缓冲速度在缓冲过程中基本上都是恒定的,关门时间基本上为4-6秒,有以下的不足:1、关门时间较长,影响使用者的感受,担心门板是否会关上;2、当打开门后,空间较小限制人走动时,就需要等待4-6秒;而关门最希望的效果是自动关门启动后能以逐步减速的方式进行关门,首先以较快的速度关门到一定角度,最后一小段以较慢的速度关门,达到既能快速关门,又能保持关门时没有响声,最好的静音效果是关门时间控制在2-4秒,前段1-2秒,后段2-3秒。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可实现阻尼器在退回过程中快慢变化的铰链专用的变速阻尼器。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解决方案为,一种铰链专用的变速阻尼器,包括外壳1、轴2、胶盖3、Y形密封圈4、胶介5、活塞6、密封圈7和胶帽8,将密封圈7套入活塞6的环形凹槽602中,阻尼油定量加入外壳I的盲孔101中,轴2的第二端部202压入活塞6的轴孔601中,轴2与活塞6的轴孔601卡扣连接,胶介5、Y形密封圈4、胶盖3依次套入轴2中,将轴2的第一端部201压入胶帽8的胶帽卡接孔801中,轴2与胶帽8卡接孔801卡扣连接,装好后的活塞6、轴2组件置于外壳I中,密封圈7及活塞6可在外壳I中上下移动,胶介5、Y形密封圈4、胶盖3固定在外壳I的第一环形槽102中,胶盖3的凸沿302卡入外壳I的第二环形槽103中进行卡扣连接。优选的是,所述轴2的第一端部201与第二端部202分别设有一圈凹槽,所述活塞6的轴孔601及所述胶帽8的卡接孔801内侧分别设有一圈凸缘,所述凹槽与对应的所述凸缘配合卡扣连接。优选的是,所述活塞6具有一小流道606,所小流道606为平行于轴孔601的通孔,所述活塞6环柱状外侧壁具有一环形凹槽602,沿环形凹槽602外壁向下直至穿透环形凹槽602的下沿并且与轴孔601平行的设置至少两个大流道605。优选的是,所述外壳I的盲孔101的内壁具有至少一个平行于所述盲孔101的过油槽104。优选的是,所述外壳I的盲孔101的内壁具有两个平行于所述盲孔101的过油槽104。优选的是,所述过油槽104设置在盲孔101的前段。优选的是,所述过油槽104设置在盲孔101的中段。优选的是,所述过油槽104设置在盲孔101的后段。优选的是,所述外壳I的盲孔101的内壁平行于所述盲孔101具有至少一个短过油槽1041及至少一个长过油槽1042。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密封圈在活塞槽中串动,阻尼器伸出时打开活塞的大流道,阻尼器的阻尼油能快速从一腔流到另一腔;阻尼器退回时,密封圈堵住活塞的大流道,阻尼油只能从活塞的小流道及外壳内壁的过油槽慢速从一腔流入另一腔;本技术结构实现了阻尼器在退回过程中快慢的变化,适用铰链快慢变化的不同要求,且简单合理,制作成本低、开关灵活、使用寿命长。【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示出了本技术变速阻尼器的爆炸图;图2示出了本技术变速阻尼器的退回状态剖视图图3示出了图2中B部放大图;图4示出了图2中C部放大图;图5示出了本技术变速阻尼器的活塞结构图;图6示出了本技术变速阻尼器的外壳的剖视图;图7示出了本技术变速阻尼器的退回过程前段状态图;图8示出了本技术变速阻尼器的退回过程中段状态图;图9示出了本技术变速阻尼器的退回过程后段状态图;图10示出了图8中A部放大图;图11示出了本技术的第二实施例的过油槽结构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一种铰链专用的变速阻尼器,包括外壳1、轴2、胶盖3、Y形密封圈4、胶介5、活塞6、密封圈7和胶帽8,将密封圈7套入活塞6的环形凹槽602中,阻尼油定量加入外壳I的盲孔101中,轴2的第二端部202压入活塞6的轴孔601中,轴2与轴孔601卡扣连接,胶介5、Y形密封圈4、胶盖3依次套入轴2中,将轴2的第一端部201压入胶帽8的胶帽卡接孔801中,轴2与胶帽8卡接孔801卡扣连接,装好后的活塞6、轴2组件装入外壳I中,密封圈7及活塞6可在外壳I中上下移动,胶介5、Υ形密封圈4、胶盖3固定在外壳I的第一环形槽102中,胶盖3的凸沿302卡入外壳I的第二环形槽103中进行卡扣连接。所述轴2的第一端部201与第二端部202分别设有一圈凹槽,所述活塞6的轴孔601及所述胶帽8的卡接孔801内侧分别设有一圈凸缘,所述凹槽与对应的所述凸缘配合卡扣连接。所述活塞6具有一小流道606,所小流道606为平行于轴孔601的通孔,所述活塞6环柱状外侧壁具有一环形凹槽602,沿环形凹槽602外壁向下直至穿透环形凹槽602的下沿并且与轴孔601平行的设置至少两个大流道605,本技术的最佳实施例为设置四个大流道605。当轴2伸出时,密封圈7的外侧壁702与外壳I的盲孔101内壁产生摩擦力,密封圈7在活塞6的环形凹槽602中移动,密封圈7的一个断面与活塞6的下槽壁603之间密封,密封圈7的另一断面与活塞6的上槽壁604产生空隙,活塞6的4个大流道605联通外壳I的前后油腔,阻尼油通过活塞6的一个小流道606、4个大流605道,进行快速流动,从活塞6的一侧腔体流入另一侧腔体,此时,轴2移动阻尼较小;当轴2退回时,密封圈7的外侧壁702与外壳I的盲孔101内壁产生摩擦力,密封圈7在活塞6的环形凹槽602中移动,密封圈7的一个断面与活塞6的下槽壁603产生空隙,密封圈7的另一断面与活塞6的上槽壁604端面密封,活塞6的4个大流道605被密封圈7密封,阻尼油只能通过活塞6的一个小流道606进行慢速流动,此时,轴2移动阻尼较大;阻尼器通过轴2移动阻尼的大小来控制关门的速度。为了有效控制关门过程中不同阶段的速度,所述外壳I的盲孔101的内壁具有至少一个平行于所述盲孔101的过油槽104,优选的是,设置两个所述过油槽104。所述过油槽104设置在盲孔101的前、中、后任意一段。现以盲孔101的中段设置两个过油槽104为例,轴2在退回的前段,阻尼油只能通过活塞6的一个小流道606,移动速度较慢;轴2在退回的中段,阻尼油通过活塞6的一个小流道606及两个过油槽104,移动速度变快;轴2在退回的后段,密封圈7过了外壳I的104小槽,阻尼油只能通过活塞6的一个小流道606,移动速度变慢;从而实现了轴2在退回的过程中,速度为慢一快一慢的动作。当外壳I的过油槽104设置在盲孔101的前段时,轴2在退回过程中,速度为:快一慢,当外壳I的过油槽104设置在盲孔10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铰链专用的变速阻尼器,包括外壳(1)、轴(2)、胶盖(3)、Y形密封圈(4)、胶介(5)、活塞(6)、密封圈(7)和胶帽(8),其特征在于:将密封圈(7)套入活塞(6)的环形凹槽(602)中,阻尼油定量加入外壳(1)的盲孔(101)中,轴(2)的第二端部(202)压入活塞(6)的轴孔(601)中,轴(2)与活塞(6)的轴孔(601)卡扣连接,胶介(5)、Y形密封圈(4)、胶盖(3)依次套入轴(2)中,将轴(2)的第一端部(201)压入胶帽(8)的胶帽卡接孔(801)中,轴(2)与胶帽(8)的卡接孔(801)卡扣连接,装好后的活塞(6)、轴(2)组件置于外壳(1)中,密封圈(7)及活塞(6)可在外壳(1)中上下移动,胶介(5)、Y形密封圈(4)、胶盖(3)固定在外壳(1)的第一环形槽(102)中,胶盖(3)的凸沿(302)卡入外壳(1)的第二环形槽(103)中进行卡扣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枝祥
申请(专利权)人:吴枝祥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