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唐文森专利>正文

一种型煤加工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05077 阅读:21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型煤加工机,其传动部分采用了同轴蜗杆双蜗轮空间垂直交叉传动装置,实现了大减速比及垂直传递动力,使传统机型通过4-6级变速达到的传动效果,本装置通过2级变速即可达到,大大简化了整机结构,减小了整机体积,减轻了型煤加工机的重量,降低了产品成本。(*该技术在2006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机械设备,确切地说是一种将燃煤加工成型煤的型煤加工机。今后相当一段时间内,燃煤是我国绝大多数地区生活用燃料的主要来源,型煤由于独具节能、方便、卫生的特点,不但在城市得到普遍采用,而且也逐渐被广大农村所接受。型煤是由型煤加工机挤压而成,现在所使用的型煤加工机种类较多,无论是开式传动还是闭式传动,均采用多级齿轮减速,另外,由于型煤加工机械的特殊需要,须将水平传动转化成垂直传动。在目前型煤加工机中均利用一对垂直相交的圆锥齿轮来完成该转化功能,这样就使得传动机构较为复杂,传动级数最少的为四级,整机重量在1.3吨以上。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体积小、重量轻、成本低廉的型煤加工机。为达上述目的,本技术在型煤加工机中,采用了同轴蜗杆双蜗轮空间垂直交叉传动装置代替传统的齿轮传动装置。原动机通过皮带将动力传递给蜗杆轴,蜗杆轴又将该动力分别传递给相互垂直交叉的两个蜗轮轴,通过两个蜗轮空间配制的不同,实现由水平传动向垂直传动的转换。这样,现有机型一般需通过4-6级变速才能达到的效果,本装置只需2级变速即可满足使用要求。本技术的优点是通过型煤加工机传动系统的简化,使整机体积缩小,重量减轻30-40%,生产成本降低30%以上。附图是本技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本技术主要由机体(1)、电动机(2)、传动皮带(3)、蜗杆轴(4)、A蜗轮(5)、曲柄轴(6)、连杆(7)、导柱(8)、冲压头(9)、推料板(10)、B蜗轮(11)、槽轮拨销轴(12)、槽轮拨销(13)、槽轮(14)和成品输送带(15)等部分组成。工作时,电动机(2)通过皮带(3)一级减速,将动力传递给蜗杆轴(4),蜗杆轴(4)通过A蜗轮(5)作二级减速,并将动力传给曲柄轴(6),曲柄轴(6)带动连杆(7)使得导柱(8)作上下往复运动,导柱(8)上下运动的时候,冲压头(9)冲压型煤,推料板(10)将上工位冲压好的型煤推出,成品输送带(15)将成品送至机体(1)外部;蜗杆轴(4)的动力不但传递给A蜗轮(5),同时也传递给B蜗轮(11),B蜗轮(11)带动槽轮拨销轴(12)转动,槽轮拨销轴(12)上的槽轮拨销(13)拨动槽轮(14)转动,进行多工位间歇运动,使供料、压制成型、推料及成品排出依次完成。权利要求1.一种型煤加工机,它包括机体、电动机、传动皮带、曲柄轴、连杆、导柱、冲压头、推料板、槽轮拨销轴、槽轮拨销、槽轮和成品输送带,其特征在于在机体(1)内设置一蜗杆轴(4),传动皮带(3)将动力传递给蜗杆轴(4),蜗杆轴(4)同时与A蜗轮(5)及B蜗轮(11)相啮合,A蜗轮(5)与曲柄轴(6)相联接,B蜗轮(11)与槽轮拨销轴(12)相联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型煤加工机,其特征在于蜗杆轴(4)、A蜗轮(5)、B蜗轮(11)三者的轴线在空间呈相互垂直交叉状态。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型煤加工机,其传动部分采用了同轴蜗杆双蜗轮空间垂直交叉传动装置,实现了大减速比及垂直传递动力,使传统机型通过4-6级变速达到的传动效果,本装置通过2级变速即可达到,大大简化了整机结构,减小了整机体积,减轻了型煤加工机的重量,降低了产品成本。文档编号B30B11/26GK2253282SQ9620625公开日1997年4月30日 申请日期1996年3月15日 优先权日1996年3月15日专利技术者唐文森 申请人:唐文森, 杨晓荣, 朱慧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型煤加工机,它包括机体、电动机、传动皮带、曲柄轴、连杆、导柱、冲压头、推料板、槽轮拨销轴、槽轮拨销、槽轮和成品输送带,其特征在于:在机体(1)内设置一蜗杆轴(4),传动皮带(3)将动力传递给蜗杆轴(4),蜗杆轴(4)同时与A蜗轮(5)及B蜗轮(11)相啮合,A蜗轮(5)与曲柄轴(6)相联接,B蜗轮(11)与槽轮拨销轴(12)相联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文森
申请(专利权)人:唐文森杨晓荣朱慧萍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1[中国|河南]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