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曹耀辉专利>正文

层压机加热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004849 阅读:2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层压机加热装置,包括工作台,其中在所述工作台外侧的底部直接设置容积大、彼此相邻接近的循环体的油槽;每一油槽的底部至工作台的接触两端呈递增状。避免了现行小面积的油管按照较大间距分布所造成的工作温差影响到层压组件的质量问题;另外,所设油槽的底部小于上部与工作台的接触部位,有利于热油中的沉淀物沉积于底部,保证热油与工作台具有较好的热传导,避免了加热油的加热时间所带来的能源浪费。(*该技术在201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加热装置,具体地说是一种用于太阳电池组件的层 压机加热装置,能有效地保证层压台面静态温度的均匀性。技术背景目前,公知的太阳电池组件层压设备,其工作台的加热是靠电加热的方 式。因其利用电加热器直接安装于工作台内部,使其通过固态与固态之间传 热,而且分布的电加热器相邻之间的间距相对较大,导致相邻之间的过渡端 远离电加热器的辐射区域的温度与接近电加热器区域的温度不一致,即产生 温度差,不仅影响到层压组件的质量,而且还会带来电加热器的损坏及工作 台的变形。为了减少上述电加热所带来的问题,在所公开的技术中,是将电 加热器改变成由工作台内部设有蛇形状分布的油管,通过进出端连接的油泵,及蛇形状的油管之间安装温度传感器;和提供热源的电加热管箱。因 此,通过液态油与工作台间的热交换效果要远好于固态与固态之间传热效 果,流动的加热油的温度梯度相对低于电加热媒质间的温度梯度,温度控制 相比电加热控制实时性强,同时,可以提高工作台的使用寿命。但是所采用 的蛇形油管相邻之间相对间距较大,且油管路行程长,易导致热能损耗,同 样存在着两相邻过渡端的区域与油管附近的区域的热传导还是存在一定的温 差。热油加热系统能够达到温度的均匀性是由热油流量、油管排布及保温处 理等诸多因素决定的,所以必须对现行技术加以改进和完善。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状况,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层压机加热装置,其 具有不同的设置位置、较大的油路面积和较短行程,从而达到工作台温度的 均匀性,以及消除了层压组件自身温度对工作台表面温度影响的目的。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的层压机加热装置,包括工作台,其 中在所述工作台外侧的底部直接设置容积大、彼此相邻接近的循环体的油 槽;每一油槽的底部至工作台的接触两端呈递增状。因而通过槽形油路可以 获得较大的油路面积和较短的油路长度,使其工作台表面的静态温度均匀性达到士rc。根据本技术的方案,所提供加热油循环的油槽是一个梯形状;或是 一个弧形状;或者是锯齿波形状。其作用是用以增大导热油流速和油路截面 积,降低进出油路温度差,能为工作台的工作区域提供一个均匀的温度;另 外因油槽的底部小于上部,这样有利于导热油的沉淀物沉积底部,避免沉积 物分布于工作台下表面影响其热传导。根据本技术的方案,所提及的各油槽截面之间是连续分布,彼此形 成间隔;或者油槽截面彼此独立,又具有较小间隔距离。这样即可满足设计 的工艺要求,又能减少导热热阻的产生。总之,本技术提供的层压机加热装置,因采用了工作台下部配置用 于循环热油的油槽,其具有较大的油路面积和较短的油路长度,保持了工作 台温度的均匀性。避免了现行小面积的油管按照较大间距分布所造成的工作 温差影响到层压组件的质量问题;另外,所设油槽的底部小于上部与工作台 的接触部位,有利于热油中的沉淀物沿积于底部,保证热油与工作台具有较 好热传导性能,避免了加热油的加热时间所带来的能源浪费。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局部示意图。图2是图l加热装置的系统图。图3、图4是图1的另一实施例。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描述,所给附图仅是 用于参考与说明用,并非用于限制本技术的实施和保护范围。由图1所示,层压机加热装置,它具有在工作台1的外侧底部设置与其 工作台1下表面直接构成的油槽2;该油槽2底部两端延伸至工作台1下表 面呈递增状,在本实施例中,给出的油槽2为一个梯形体,即接触到工作台 1下表面的宽度应大于油槽2的底部,这样有助于热油3具有的沉淀物沉积 于油槽2底部,不容易沉积于工作台l下表面上,而影响热传导的效果。该 油槽2彼此相邻间具有一个较小的间距,可有效防止相邻油槽2的过渡端存 在的温差区域。所述的油槽2是一个循环体,与加热供油系统连接。热油加热装置能够达到温度的均匀性是与热油流量、管路分布及设备保 温处理等诸多因素有关,所以热油流量决定的温度均匀的最高限度,根据公 式atxcxvxsx n=P其中at为进出管路温度差(系统温度均匀上限) c为导热油热容量 v为导热油流速s为油路截面积 n为导热油密度p为系统耗散功率因此,本新型设计的油槽2可以获得较大的油路面积和较短的油长度, 从而增大了 v导热油流速和油路截面积,降低了进出管路温度差;使工作台i表面的静态温度均匀性达到士rc。根据本技术的设计特点,其油槽2彼此间的截面是间断独立的、又 具有较小间距;或是彼此连续成一个整体,又彼此相互间隔而成。图2给出了层压机加热装置的加热系统。所涉及的油槽2呈蛇形状分布 于工作台1的外侧底部。该油槽2的进油端通过连接的油泵4、过滤器5接 于装有加热油3的油箱6;油槽2的出口直接与油箱6连通。图3给出了与图1不同的实施例。所给的油槽12其截面是一个弧形状 体,其设置形式与图l相同。图4给出了与图1、图3不同的实施例。所给的油槽22是一个锯齿波形 状体,其设置形式与图l、图3相同。权利要求1、一种层压机加热装置,包括工作台,其特征是在所述工作台(1)外侧的底部直接设置容积大、彼此相邻接近的循环体的油槽(2);每一油槽(2)的底部至工作台(1)的接触两端呈递增状。2、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层压机加热装置,其特征是所述油槽(2)是 一个梯形状;或是一个弧形状;或是一个锯齿波形状。3、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层压机加热装置,其特征是所述油槽(2)各 截面之间是连续分布,彼此形成间隔;或者截面彼此独立,又具有较小间隔 距离。专利摘要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层压机加热装置,包括工作台,其中在所述工作台外侧的底部直接设置容积大、彼此相邻接近的循环体的油槽;每一油槽的底部至工作台的接触两端呈递增状。避免了现行小面积的油管按照较大间距分布所造成的工作温差影响到层压组件的质量问题;另外,所设油槽的底部小于上部与工作台的接触部位,有利于热油中的沉淀物沉积于底部,保证热油与工作台具有较好的热传导,避免了加热油的加热时间所带来的能源浪费。文档编号B30B15/34GK201169084SQ200720199908公开日2008年12月24日 申请日期2007年12月5日 优先权日2007年8月1日专利技术者曹耀辉 申请人:曹耀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层压机加热装置,包括工作台,其特征是在所述工作台(1)外侧的底部直接设置容积大、彼此相邻接近的循环体的油槽(2);每一油槽(2)的底部至工作台(1)的接触两端呈递增状。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耀辉
申请(专利权)人:曹耀辉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3[中国|河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