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器械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046622 阅读:138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5-14 23:4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医疗器械,在管体的制造时,以180°间隔配置的2根内腔形成单元各自不会随着熔融树脂的流动发生位移或扭曲,前端偏转操作时,拉动操作的操作导丝不会使管体的管壁发生破裂并伸出到其外侧。所述医疗器械具备:具有前端可挠部分的编织管(10);与编织管(10)的基端侧连接的控制手柄;插入编织管(10)的内部的操作用导丝(41、42)。编织管(10)具有:形成有主内腔(11A)的内层(11);在内层(11)上层叠形成的外层(12);埋设于外层(12)中的编织线(13);以被编入构成编织线(13)的金属线料的状态配置于该编织线(13)中的副内腔管(操作用导丝的插通路)(141、142)。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具有能够进行前端偏转操作的管体的医疗器械
技术介绍
作为现有的导管或护套等,介绍一种前端具有可挠部分,能够进行前端偏转操作的医用导管(参照专利文献1以及专利文献2)。图12为专利文献1所述的医用导管的横剖面图。该医用导管80具备:形成有主内腔81A的内层81;在内层81上层叠形成的外层82;埋设于外层82的内部的编织线83;埋设于外层82的内部(编织线83的内侧)的副内腔管841、842;插入副内腔管841、842的操作用导丝851、852。内层81以及外层82由热可塑性树脂构成,编织线83是通过编织不锈钢等的金属线料而构成的。副内腔管841、842为用于形成操作用导丝851、852的插通路的小径的管,由热可塑性树脂构成。操作用导丝851、852为使管前端的可挠部分发生挠曲,用于进行医用导管80的前端偏转操作的导丝。具有图12所示的剖面构成的医用导管80能够以下述方式制造。首先,使内层81(主内腔管)包覆于管芯上,将副内腔管841、842以180°间隔沿轴线方向对向配置于内层81的外周。另外,在此阶段,可以将操作用导丝851、852插入副内腔管841、842的内部。接下来,在副内腔管841、842的外侧形成编织线83之后,包覆用于形成外层82的管状的树脂材料。将热收缩管包覆于上述方式获得的圆筒状的层叠体(配置有副内腔管841、842的内层81、编织线83、管状的树脂材料的层叠体),对该层叠体加热、加压。由此,树脂材料熔融,浸渍于编织线83中的同时也浸入编织线83的内侧。之后,通过将层叠体冷却,使树脂材料固化,能够得到将编织线83以及副内腔管841、842热粘于内层81而成的医用导管80。图13为专利文献2所述的医用导管的横剖面图。该医用导管90具备:形成有主内腔管91A的内层91;在内层91上层叠形成的外层92;埋设于外层92的内部的编织线93;埋设于外层92的内部(编织线93的外侧)的副内腔管941、942;插入副内腔管941、942的操作用导丝951、952。在该医用导管90中,形成操作用导丝951、952的各插通路的副内腔管941、942配置于编织线93的外侧。作为制造具有图13所示的剖面构成的医用导管90的方法,列举了在包覆于管芯的内层91的外周形成编织线93之后,将副内腔管941、942沿轴线方向以180°间隔的对向配置,进而,包覆用于形成外层92的管状的树脂材料,制成圆筒状的层叠体,并与医用导管80的制造方法相同地,对得到的层叠体进行加热、加压并冷却的方法。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6-192269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0-167101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要解决的问题(1)如专利文献1以及专利文献2所述的医用导管中,在制造时(对圆筒状的层叠体加热、加压并使树脂材料熔融的工序),配置于编织线的内侧或者外侧的副内腔管,因熔融流动的树脂材料,从配置位置向内层的周方向位移(位置滑动),结果,对向配置的两个副内腔管的角度间隔无法维持180°,或者副内腔管以扭曲的状态被固定,由此使作为操作用导丝的插通路的副内腔无法沿轴线方向(与管的中心轴平行)形成。(2)专利文献2所述的医用导管中,供操作用导丝插入的副内腔管在配置位置外层(管壁)的壁厚变得极薄,此外,同文献中所述的医用导管中,由于将副内腔管配置于编织线的外侧,在该医用导管的前端偏转操作时,存在被拉动操作的操作用导丝使薄的管壁破裂而伸到管的外侧的情况。为防止上述问题,考虑增加管壁(外层)的厚度,但从作为医用导管的细径化的要求来看无法扩大外径,从确保主内腔的内径的观点看无法缩小该内径。因此,无法增加管壁的厚度。本专利技术是基于以上的情况而完成的。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医疗器械,在制造上述构成的管体时,操作用导丝的插通路(内腔)的形成单元,不会伴随着熔融树脂的流动发生位移(错位)或扭曲,能够使作为操作用导丝的插通路的内腔与管体的中心轴平行地形成。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医疗器械,在制造上述构成的管体时,以180°的间隔配置的2个内腔形成单元各自不会伴随着熔融树脂的流动位移或扭曲,能够以隔着管体的中心轴的方式,与该中心轴平行地形成作为操作用导丝的插通路的2个内腔。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其他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医疗器械,在前端偏转操作时,不会发生拉动操作的操作用导丝使管体的管壁破裂伸出到外侧的现象。解决问题的方式(1)本专利技术的医疗器械具有:具备具有前端可挠部分的编织线的管体;连接于所述管体的基端侧的控制手柄;以及至少1根操作用导丝,为了使所述前端可挠部分发生挠曲被插入所述管体的内部,并能够对该操作用导丝的后端进行拉动操作,在所述管体中,作为所述操作用导丝的插通路的内腔形成于所述编织线中。根据上述方式构成的医疗器械,制造构成该医疗器械的管体时,由于能够将作为操作用导丝的插通路的内腔的形成单元以适当的状态(位置/形状)保持于编织线中,因此内腔形成单元不会由于熔融并流动的树脂材料发生位移或扭曲。由此,能够与管体的中心轴平行的形成作为操作用导丝的插通路的内腔。在此,在作为操作用导丝的插通路的内腔的形成单元中,除构成管体的副内腔管,还包含形成内腔的棒材(线材)等。此外,通过使作为操作用导丝的插通路的内腔形成于编织线中,使操作用导丝插入编织线中,由此,能够确实地防止该操作用导丝使管体的管壁破裂而伸出到其外侧。(2)本专利技术的医疗器械中,优选,在所述管体中,形成所述操作用导丝的插通路的内腔管以编入构成所述编织线的线料的状态配置于所述编织线中。根据上述方式构成的医疗器械,制造构成所述医疗器械的管体时,通过将形成操作用导丝的插通路的内腔管编入构成编织线的线料,由于能够以适当的状态(位置/形状)保持于该编织线中,因此该内腔管不会由于熔融并流动的树脂材料发生位移或扭曲。由此,能够与管体的中心轴平行的形成作为操作用导丝的插通路的内腔。此外,通过将形成操作用导丝的插通路的内腔管配置于编织线中,由于将操作用导丝插入编织线中,能够确实地防止该操作用导丝使管体的管壁破裂而伸出到其外侧。(3)本专利技术的医疗器械中,优选具有2根操作用导丝,所述操作用导丝为了使所述前端可挠部分朝两个方向挠曲,以隔着所述管体的中心轴的方式插入该管体的内部,并能够对所述操作用导丝各自的后端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医疗器械,其特征在于,具有:管体,该管体具备具有前端可挠部分的编织线;控制手柄,该控制手柄连接于所述管体的基端侧;以及至少1根操作用导丝,为了使所述前端可挠部分发生挠曲被插入所述管体的内部,并能够对该操作用导丝的后端进行拉动操作,在所述管体中,作为所述操作用导丝的插通路的内腔形成于所述编织线中。

【技术特征摘要】
2012.10.29 JP 2012-2374851.一种医疗器械,其特征在于,具有:
管体,该管体具备具有前端可挠部分的编织线;
控制手柄,该控制手柄连接于所述管体的基端侧;以及
至少1根操作用导丝,为了使所述前端可挠部分发生挠曲被插入所
述管体的内部,并能够对该操作用导丝的后端进行拉动操作,
在所述管体中,作为所述操作用导丝的插通路的内腔形成于所述编
织线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疗器械,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管体中,形成所述操作用导丝的插通路的内腔管以被编入构
成所述编织线的线料中的状态配置于该编织线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佐佐木卓也渥美大毅
申请(专利权)人:日本来富恩株式会社金子代码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