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林垂莹专利>正文

雾化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0040963 阅读:103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5-14 11:4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雾化装置,包含有:一外壳,具有一入水孔、一与所述入水孔相对的出水孔,以及一位于所述入水孔与所述出水孔之间的通道,所述通道包含有一直接与所述入水孔连接的第一安装部,以及一位于所述第一安装部与所述出水孔之间的第二安装部;一挡水件,设于所述通道的第一安装部并抵接于所述入水孔;一导流件,塞设于所述通道的第二安装部,且所述导流件与所述外壳之间形成有一流道,所述流道具有一第一区段,以及一自所述第一区段倾斜延伸至所述出水孔的第二区段,使得所述通道的第一安装部为依序通过所述流道的第一区段及第二区段而与所述出水孔连通;一弹性件,其二端分别设于所述挡水件及所述导流件。由此,该雾化装置可喷洒出范围更为宽广的水雾。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与用于喷洒水雾的雾化装置有关,特别是指一种喷洒范围更为宽广的雾化装置。
技术介绍
为了快速且方便地达到降低环境温度的目的,除了利用风扇、冷气等降温方式之外,也有一种直接通过喷洒水雾进行降温的方式。形成水雾常见的方式是让水流经一雾化装置,通过其内部特殊结构,使得水流过后会以雾状形态喷洒于空气中,如此一来,利用水雾吸收空气中的热量,即可达到降温的效果。举例而言,中国台湾第M303774号新型专利案便提供了一种喷雾器,水流入该喷雾器后需先推动一受到一弹簧推抵的球塞,再流经一转子,之后由一喷水孔喷出;由此,将具有相当水压的水流输入该喷雾器时,该喷雾器的喷水孔可喷洒出水雾,且当停止输入水流时,该球塞可止挡喷雾器内部残留的水漏出。然而,喷雾器应可斜向地朝其喷水孔周围喷洒水雾,以将水雾分散至一具相当面积的范围,但前述喷雾器所能形成的喷洒范围较小,因而当一大面积的区域需被喷洒水雾时,则需装设多个喷雾器。换言之,习用的雾化装置仍有其不足之处,有待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雾化装置,其可将水雾喷洒至较大且宽广的范围。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一种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有:一外壳,具有一入水孔、一与所述入水孔相对的出水孔,以及一位于所述入水孔与所述出水孔之间的通道,所述通道包含有一直接与所述入水孔连接的第一安装部,以及一位于所述第一安装部与所述出水孔之间的第二安装部;一挡水件,设于所述通道的第一安装部并抵接于所述入水孔;一导流件,塞设于所述通道的第二安装部,且所述导流件与所述外壳之间形成有一流道,所述流道具有一第一区段,以及一自所述第一区段倾斜延伸至所述出水孔的第二区段,使得所述通道的第一安装部为依序通过所述流道的第一区段及第二区段而与所述出水孔连通;一弹性件,其二端分别设于所述挡水件及所述导流件。上述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中,所述外壳的通道的第二安装部内具有一第一内壁面,以及一自所述第一内壁面倾斜延伸至所述出水孔的第二内壁面;所述导流件具有一第一端面、一第二端面、一自所述第一端面朝所述第二端面的方向延伸的第一外表面,以及一自所述第一外表面倾斜延伸至所述第二端面的第二外表面;所述导流件的第一外表面及第二外表面实质上分别贴接于所述外壳的第一内壁面及第二内壁面,且所述流道的第一区段及第二区段分别沿着所述第一外表面及所述第二外表面。所述导流件具有一自所述第一外表面凹陷且于所述第一端面呈开放状的第一沟槽,以及一自所述第二外表面凹陷且于所述第二端面呈开放状的第二沟槽,所述第一沟槽与所述第二沟槽相互连通并分别形成所述流道的第一区段及第二区段。所述外壳包含有一管体及一盖体,所述管体具有所述入水孔及一与所述入水孔相对的出水开口,所述盖体固接于所述管体的出水开口并具有所述出水孔。所述管体具有一容置部,所述容置部具有一内径较小的小径段及一内径较大的大径段,所述通道的第一安装部位于所述小径段内,所述盖体设于所述大径段内,且所述通道的第二安装部位于所述盖体内。所述管体具有相互连接的一容置部及一连接部,所述挡水件、所述导流件、所述弹性件及所述盖体设置于所述容置部,所述连接部具有二相互连通的连接开口,且所述二连接开口与所述入水孔连通。所述挡水件具有一圆弧面,所述圆弧面抵接于所述入水孔。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雾化装置具有相当水压的水流可自该入水孔推开该挡水件而进入该通道,且该挡水件因受该弹性件推抵而可阻止该通道内的水自该入水孔流出;该通道内的水会经由该导流件与该外壳之间的流道流至该出水孔,并以水雾的形态自该出水孔喷洒而出,而且,该流道可使水雾以较大的斜度朝该出水孔周围喷洒,使得该雾化装置将水雾喷洒至较大且宽广的范围。附图说明图1是一立体示意图,显示多个本专利技术一较佳实施例所提供的雾化装置与多个水管的连接形态;图2是本专利技术该较佳实施例所提供的雾化装置及其连接的水管的剖视组合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该较佳实施例所提供的雾化装置及其连接的水管的剖视分解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该较佳实施例所提供的雾化装置的一导流件的立体示意图;图5是沿图2中剖线5-5的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现举以下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结构及功效进行详细说明。如图1~图5所示,本专利技术一较佳实施例所提供的雾化装置10包含有由一管体20及一盖体30所组成的外壳12,以及设于外壳12内的一挡水件40、一导流件50,以及一弹性件60。雾化装置10在使用时以其管体20接设二水管70,以通过各水管70将水输送至雾化装置10内,多个雾化装置10之间也可通过水管70相连接(如图1所示),以通过同一供水设备(图中未示)同时为多个雾化装置10供应水。以下将针对雾化装置10的内部构造详加叙述,以更进一步说明雾化装置10产生水雾的方式及其功效。管体20为一由塑料材料制成的三通管,具有一用于设置水管70的连接部22,以及一自连接部22中段垂直地延伸而出的容置部24。连接部22具有二连接开口222,容置部24具有一位于二连接开口222之间的入水孔242,以及一与入水孔242相对的出水开口244,且各连接开口222、入水孔242及出水开口244相互连通。此外,容置部24具有一与连接部22连接且内径较小的小径段246,以及一位于小径段246与出水开口244之间且内径较大的大径段248。盖体30固接于管体20的出水开口244,并具有一与入水孔242相对的出水孔32,且盖体30与管体20之间设有一O形环80,使得外壳12内部形成一位于入水孔242与出水孔32之间的通道90,且通道90内的水无法自管体20与盖体30之间通过。通道90包含有一直接与入水孔242连接的第一安装部91,以及一位于第一安装部91与出水孔32之间的第二安装部92。第二安装部92概与导流件50的形状互补,具有一第一内壁面921,以及一自第一内壁面921倾斜延伸至出水孔32的第二内壁面922。在本实施例中,盖体30设于管体20的容置部24的大径段248内,第一安装部91位于容置部24的小径段246内,第二安装部92位于盖体30内。然而,管体20与盖体30的连接关系并不以前述形式为限,例如,盖体30可固设于容置部24末端而位于出水开口244外。另外,容置部24内也可不区分有大、小径段248、246,且也可不设有O形环80。事实上,外壳12的组成型态并非本专利技术的重点,只要其内部形成有入水孔242、出水孔32及通道9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有:一外壳,具有一入水孔、一与所述入水孔相对的出水孔,以及一位于所述入水孔与所述出水孔之间的通道,所述通道包含有一直接与所述入水孔连接的第一安装部,以及一位于所述第一安装部与所述出水孔之间的第二安装部;一挡水件,设于所述通道的第一安装部并抵接于所述入水孔;一导流件,塞设于所述通道的第二安装部,且所述导流件与所述外壳之间形成有一流道,所述流道具有一第一区段,以及一自所述第一区段倾斜延伸至所述出水孔的第二区段,使得所述通道的第一安装部为依序通过所述流道的第一区段及第二区段而与所述出水孔连通;一弹性件,其二端分别设于所述挡水件及所述导流件。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有:
一外壳,具有一入水孔、一与所述入水孔相对的出水孔,以及一位于所述入水孔
与所述出水孔之间的通道,所述通道包含有一直接与所述入水孔连接的第一安装部,
以及一位于所述第一安装部与所述出水孔之间的第二安装部;
一挡水件,设于所述通道的第一安装部并抵接于所述入水孔;
一导流件,塞设于所述通道的第二安装部,且所述导流件与所述外壳之间形成有
一流道,所述流道具有一第一区段,以及一自所述第一区段倾斜延伸至所述出水孔的
第二区段,使得所述通道的第一安装部为依序通过所述流道的第一区段及第二区段而
与所述出水孔连通;
一弹性件,其二端分别设于所述挡水件及所述导流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的通道的第二安装部内
具有一第一内壁面,以及一自所述第一内壁面倾斜延伸至所述出水孔的第二内壁面;
所述导流件具有一第一端面、一第二端面、一自所述第一端面朝所述第二端面的方向
延伸的第一外表面,以及一自所述第一外表面倾斜延伸至所述第二端面的第二外表面;
所述导流件的第一外表面及第二外表面实质上分别贴接于所述外壳的第一内壁面及第
二内壁面,且所述流道的第一区段及第二区段分别沿着所述第一外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垂莹
申请(专利权)人:林垂莹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台湾;71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