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检测水稻穗结构基因IPS1的特异分子标记及其检测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0040595 阅读:418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5-14 11:1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检测水稻穗结构基因IDS1的特异分子标记及其检测方法,该分子标记为IPS1-1,该片段如序列表SEQ ID NO:1所示;该方法得具体过程为:步骤a,DNA提取;步骤b,PCR扩增;PCR反应体系为15μL,含50m M KCl,10mM Tris-HCl(pH8.8),0.1%Triton-X,1.5mM MgCl2,200μM each of dNTPs,0.2μM of each primer,5%(v/v)dimethyl sulfoxide and0.5U Taq DNA聚合酶;步骤c,PCR产物检测;扩增产物中加入上样缓冲液,取8μL上述样品于1.5%的琼脂糖凝胶,在100V的恒定电压下电泳1小时,利用凝胶成像系统成像观察;步骤d,获取IPS1基因。本发明专利技术分子标记可以用于鉴定待测材料是否在IPS1座位上含有丽江新团黑谷的控制穗结构的增效等位基因;能够改善穗部结构、优化一二次枝梗穗粒数比例、提高穗实粒数、增加水稻单产水平,同时提高稻米品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水稻育种中的检测
,尤其涉及分子辅助选育高产优质水稻时,检测同时增产增效的IPS1等位基因的特异性分子标记及其检测方法。
技术介绍
作为水稻的最终产量器官,穗的结构与形态始终是育种过程中的重要参考指标,其涉及了水稻产量构成三要素(每株穗数、穗粒数和粒重)的两个。由于生态条件等原因,东北粳稻穗数水平相对较高,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增加的潜力较小。在长期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下,生产应用的品种间千粒重差异不大,对高产的作用相对较小,因此改善穗部结构、提高穗粒数是增加水稻单产水平的主攻方向。穗粒数由每穗颖花数和结实率共同决定,众多研究表明,增加颖花数的主要途径是提高二次枝梗颖花数,而二次枝梗颖花为弱势颖花,灌浆启动较晚,灌浆时间较长,在东北稻区往往结实率极低,改良意义不大。因而,东北稻区增加每穗颖花数的主要途径是尽可能增加一次枝梗数,同时维持适当的二次枝梗数,优化穗结构。长期的水稻育种实践表明,增加一次枝梗数,不仅能够实现产量的增加,而且能够在保证产量的前提下,提高精米率和整精米率等加工品质,同时能够大幅度改善稻米的垩白度和垩白米率。目前关于水稻穗部结构相关QTL的解析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已经克隆了6个相关基因:Gn1a、DST、LOG、DEP1、Ghd7、Ghd7.1和Ghd8。其中Gn1a、DEP1控制二次枝梗颖花数的增加,DST调控Gn1a在分生组织中的表达,LOG是减效基因,Ghd7、Ghd7.1和Ghd8是通过延长生育期来提高穗粒数。这些基因均不适合东北稻区。鉴于上述缺陷,本专利技术创作者经过长时间的研究和实践终于获得了本创作。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检测水稻穗结构基因IPS1的特异分子标记及其检测方法,用以克服上述技术缺陷。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检测水稻穗结构基因IPS1的特异分子标记,该分子标记为IPS1-1,该片段如序列表SEQ ID NO:1所示,其中,该分子标记的核苷酸序列如下:IPS1-1的上游引物序列为:5′-AGCCGAGGGACGTGCAAACTACT-3′IPS1-1的下游引物序列为:5′-ACAACATTCCCCTGGCAAGT--3′。进一步,所述分子标记IPS1-1由东北粳稻′沈农265′和云南地方品种′丽江新团黑谷′构建的重组自交系群体基因进行扩增获取。进一步,在所述重组自交过程中,所述分子标记IPS1-1与IPS1共分离。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检测水稻穗结构基因IPS1的特异分子标记的方法,其过程为:步骤a,DNA提取;具体为:步骤a1,取长度为10cm左右黄化苗4-5株剪碎,放于研钵中并立即加入液氮研磨成粉末,置于1.5ml的微量离心管(EP)中;步骤a2,加入预热至65℃的CTAB抽提液600μL;步骤a3,轻轻混匀,使粉末充分散开,呈悬浮状态,放于60℃的水浴30-60min,期间每5min轻轻倒转离心管使之分散均匀;步骤a4,取出后,待冷至室温后加入等体积的氯仿∶异戊醇(24∶1),室温振荡,充分混匀,然后于台式冷冻离心机上10000rpm离心10min,取上清液转入另一离心管中;步骤a5,重复3-4次,直至中间没有蛋白层为止;步骤a6,将上清液逐滴加入2倍体积的-20℃预冷的无水乙醇中,-20℃放置30min以上;步骤a7,此时可见DNA成棉絮状小团漂于液面,用玻璃钩勾出,以灭菌的滤纸条吸去残液,在超净工作台上吹干;步骤a8,用100μL的TE缓冲液回溶待用;步骤a9,取1.5μL用于PCR扩增;步骤b,PCR扩增;PCR反应体系为15μL,含50mM KCl,10mMTris-HCl(pH8.8),0.1%Triton-X,1.5mM MgCl2,200μM each of dNTPs,0.2μM of each primer,5%(v/v)dimethyl sulfoxide and0.5U Taq DNA聚合酶;步骤c,PCR产物检测;扩增产物中加入上样缓冲液,取8μL上述样品于1.5%的琼脂糖凝胶,在100V的恒定电压下电泳1小时,利用凝胶成像系统成像观察;步骤d,获取IPS1基因。进一步,在上述步骤a2中,所述CTAB抽提液包括2%(w/v)CTAB;100mmol/LTris-Hcl,pH8.0;20mmol/LEDTA,pH8.0;1.4mol/LnaCl。进一步,在上述步骤a8中,所述TE缓冲液包括10mmol/LTris-Hcl;1mmol/LEDTA,pH8.0。进一步,上述步骤b中,采用ABI-9700进行扩增,反应程序为94℃预变性5min;每个循环94℃预变性1min,550℃退火1min,72℃延伸2min,30个循环;最后72℃延伸8min。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专利技术分子标记可以用于鉴定待测材料是否在IPS1座位上含有丽江新团黑谷的控制穗结构的增效等位基因;能够改善穗部结构、优化一二次枝梗穗粒数比例、提高穗实粒数、增加水稻单产水平,同时提高稻米品质。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IPS1在第4号染色体上的位置及连锁标记;图2为本专利技术17个水稻品种分子标记IPS1-1的检测结果。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上述的和另外的技术特征和优点作更详细的说明。本专利技术东北粳稻′沈农265′和云南地方品种′丽江新团黑谷′构建的重组自交系群体,在沈阳和哈尔滨两地对穗部结构性状进行了QTL分析,共检测到控制一次枝梗数的QTL5个,并利用剩余杂合体衍生群体对同时控制一次枝梗数、一次枝梗实粒数的QTL IPS1进行了精细定位,同时提供了与IPS1紧密连锁且共分离的分子标记。在本专利技术中用于检测IPS1的特异性分子标记为IPS1-1,所述片段如序列表SEQ ID NO:1所示,其中,本专利技术的分子标记的核苷酸序列如下:IPS1-1的上游引物序列为:5′-AGCCGAGGGACGTGCAAACTACT-3′IPS1-1的下游引物序列为:5′-ACAACATTCCCCTGGCAAGT--3′。请参阅图1所示,其为本专利技术IPS1在第4号染色体上的位置及连锁标记;图2为本专利技术17个水稻品种分子标记IPS1-1的检测结果,其中,M:分子标记标准;1:沈农265;2:丽江新团黑谷;3:Habataki;4:Kasalath;5:9311;6:七山占;7:通系83;8:日本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检测水稻穗结构基因IPS1的特异分子标记及其检测方法

【技术保护点】
一种检测水稻穗结构基因IPS1的特异分子标记,其特征在于,该分子标记为IPS1‑1,该片段如序列表SEQ ID NO:1所示,其中,该分子标记的核苷酸序列如下:IPS1‑1的上游引物序列为:5′‑AGCCGAGGGACGTGCAAACTACT‑3′IPS1‑1的下游引物序列为:5′‑ACAACATTCCCCTGGCAAGT‑‑3′。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检测水稻穗结构基因IPS1的特异分子标记,其特征在于,该
分子标记为IPS1-1,该片段如序列表SEQ ID NO:1所示,其中,该分
子标记的核苷酸序列如下:
IPS1-1的上游引物序列为:5′
-AGCCGAGGGACGTGCAAACTACT-3′
IPS1-1的下游引物序列为:5′-ACAACATTCCCCTGGCAAGT--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检测水稻穗结构基因IPS1的特异分子标记,
其特征在于,所述分子标记IPS1-1由东北粳稻′沈农265′和云南地方
品种′丽江新团黑谷′构建的重组自交系群体基因进行扩增获取。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检测水稻穗结构基因IPS1的特异分子标记,
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重组自交过程中,所述分子标记IPS1-1与IPS1共分
离。
4.一种检测水稻穗结构基因IPS1的特异分子标记的方法,其特征在
于,其过程为:
步骤a,DNA提取;具体为:
步骤a1,取长度为10cm左右黄化苗4-5株剪碎,放于研钵中并立即
加入液氮研磨成粉末,置于1.5ml的微量离心管(EP)中;
步骤a2,加入预热至65℃的CTAB抽提液600μL;
步骤a3,轻轻混匀,使粉末充分散开,呈悬浮状态,放于60℃的水浴
30-60min,期间每5min轻轻倒转离心管使之分散均匀;
步骤a4,取出后,待冷至室温后加入等体积的氯仿∶异戊醇(24∶1),
室温振荡,充分混匀,然后于台式冷冻离心机上10000rpm离心10min,
取上清液转入另一离心管中;
步骤a5,重复3-4次,直至中间没有蛋白层为止;
步骤a6,将上清液逐滴加入2倍体积的-20℃预冷的无水乙醇中,-20
℃放置30min以上;
步骤a7,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姜树坤王嘉宇张凤鸣刘丹白良明孙世臣丁国华王彤彤张喜娟姜辉
申请(专利权)人: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耕作栽培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黑龙江;2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