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器壳体、连接器及连接器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038402 阅读:113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5-11 05: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连接器壳体、连接器及连接器组件。连接器壳体包括端子通道和限定出插拔开口端的周向壁,在周向壁的相对的两外侧面上分别设有凸柱,其中,凸柱自身能够共轴地装有并保持住滚轮,使得滚轮能够绕凸柱转动。根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将传统连接器中采用的滑动摩擦变为滚动摩擦,从而有效地降低了连接器的对配操作力。(*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电连接器领域,具体来说,涉及一种能够有效降低配合操作力的连接器壳体、连接器及连接器组件
技术介绍
电连接器广泛应用于各个行业中,以实现电路的互联。在汽车工业中,由于连接和断开公、母连接器的过程中公、母端子之间的摩擦力,可能会使手工操作变得困难。在某些情况下,具有高针脚数(换言之,位数较多)的相对较大的电连接器,例如具有90个或者更多个针脚触点的连接器需要至少大约300N的力来进行对接或拆卸。而汽车工业标准明确规定了最多需要75N的用户输入操作力来执行连接器的对接或拆卸。为了满足工业标准的相关规定,通常借助于设置在连接器壳体上的杠杆机构来降低所需的用户操作力。例如EP2557638A1中公开了一种带有U型杠杆机构的连接器。但这种连接器中杠杆机构进行锁止、解锁操作时需划过较大的行程,在行程所涉及的空间范围内不能存在线束布线,否则将相互干扰。另外还提出了一种拉杆式助力机构,如图1a所示,拉杆150可左右横向滑动地设置于第一连接器100中,如图1b所示,在拉杆150中设有例如左下右上的三个斜槽151;如图1c所示,在对配的第二连接器200的两侧分别设有三个凸柱201。在装配初始阶段,拉杆150被向右拉出第一连接器100,第二连接器200的凸柱201可直接置入拉杆150的相应斜槽151中,此时只需向第一连接器100内部(向左)推入拉杆150,凸柱201便沿着斜槽151滑动同时向上爬升,从而使得第一连接器100与第二连接器200相对接;拆卸过程刚好与此相反,只需将拉杆150向右拉出第一连接器100,凸柱150便沿着斜槽151滑动同时向下降落,从而使得第一连接器100与第二连接器200相互分离。如图1a至图1c所示的传统的连接器上的这种凸柱与拉杆斜槽之间为滑动摩擦,其虽能一定程度上达到省力的目的,但是省力有限。尤其当连接器的位数较多且端子镀层为银镀层(摩擦系数大)时,实际所需的配合力很难满足客户或国际标准的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致力于提供一种能够有效降低对配操作力的连接器壳体、连接器及连接器组件。一方面,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连接器壳体,包括端子通道和限定出插拔开口端的周向壁,在周向壁的相对的两外侧面上分别设有凸柱,其中,凸柱自身能够共轴地装有并保持住滚轮,使得滚轮能够绕凸柱转动。在根据本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在凸柱的外周面上靠近外端面的部位设有倒钩部件。在根据本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凸柱具有自其外端面沿着轴向向内延伸的径向缺口,倒钩部件在凸柱的外周向上仅设置于径向缺口的两侧附近。在根据本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倒钩部件在凸柱向外突出方向上的前端面为相对于凸柱的外端面向后倾斜的斜面。在根据本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径向缺口沿着凸柱的轴向延伸穿过整个凸柱。在根据本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凸柱具有圆柱形构造。在根据本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凸柱在周向壁的相对的两外侧面上相对称地设置。在根据本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在周向壁的相对的两外侧面上分别设有一个或多个凸柱。在根据本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连接器壳体为一次模制成型的一体件。在根据本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连接器壳体还包括滚轮,滚轮经由其中心孔安装到凸柱上。滚轮可通过倒钩部件被保持在凸柱上。中心孔可构造成台阶孔,倒钩部件可以卡在台阶孔的内台阶面上。这里,滚轮与凸柱之间在轴向和径向上可以均为间隙配合。另一方面,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连接器,包括连接器壳体和接线端子,其中,连接器壳体为如上所述的连接器壳体,接线端子设置在连接器壳体的端子通道中。此外,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连接器组件,包括插接式对配的第一连接器和第二连接器,第一连接器中设有拉杆,拉杆中设有斜槽,其特征在于,第二连接器包括如上所述的连接器壳体,通过拉出或推入拉杆,滚轮在斜槽中滚动,从而实现第二连接器经由插拔开口端与第一连接器的拆卸和配合。根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将传统连接器中采用的滑动摩擦变为滚动摩擦,从而显著降低了连接器的对配操作力。附图说明图1a、图1b和图1c示出了一种现有的用于连接器的拉杆助力结构;图2是根据本技术一个优选实施例的连接器壳体的示意性立体图,其中装有滚轮;图3是图2中的部分A的局部放大图;图4是图2所示的连接器壳体的示意性主视图,其中未装有滚轮;图5是图4中的部分B的局部放大图;图6是沿着图2中的线Y-Y的剖视图;图7是图6中的部分C的局部放大图;图8是根据本技术另一个优选实施例的连接器壳体的示意性立体图;图9是图8中的部分D的局部放大图;图10是图8所示的连接器壳体的左视图;图11是图10中的部分E的局部放大图;以及图12是图10中的部分F的局部放大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详细描述本技术的连接器壳体。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下面描述的实施例仅是对本技术的示例性说明,而非用于对其作出任何限制。在所有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相似的部件。参照图2,根据本技术一个优选实施例的连接器壳体1包括插拔开口端20,该插拔开口端20由周向壁30限定出,在周向壁30所围绕的区域内还设有端子通道(未示出)。在周向壁30的相对的两外侧面30a、30b上分别设有一个优选为大致圆柱形的凸柱40,在凸柱40上大致共轴地装有滚轮50,滚轮50能够绕凸柱40自由转动。这种能自由转动的滚轮50能够在拉杆斜槽中滚动,类似于轴承一样工作,也就是说将传统的滑动摩擦变为滚动摩擦,能够显著降低摩擦力,因而能够有效降低对配操作力,尤其是当接插件位数较多且端子镀银时省力效果非常明显。下面详细描述根据本技术优选实施例中的凸柱40以及滚轮50的构造。从图3-5中可以看出,凸柱40具有自其外端面41沿着轴向向内延伸的径向缺口42,这样的构造是为了允许凸柱40部分弹性变形,减小其径向尺寸,从而便于将滚轮50经由其中心孔51、52(如图7所示)装配到凸柱40上。结合图6和图7可以得知,所示出的径向缺口42沿着凸柱40的轴向延伸穿过整个凸柱40。需指出的是,这只是一种优选构造,也可以设置成只在凸柱40的一部分轴向长度上延伸。另外,虽然图中只示意性示出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连接器壳体,包括端子通道和限定出插拔开口端的周向壁,在所述周向壁的相对的两外侧面上分别设有凸柱,其特征在于,所述凸柱自身能够共轴地装有并保持住滚轮,使得所述滚轮能够绕所述凸柱转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连接器壳体,包括端子通道和限定出插拔开口端的周向
壁,在所述周向壁的相对的两外侧面上分别设有凸柱,其特征在于,
所述凸柱自身能够共轴地装有并保持住滚轮,使得所述滚轮能够绕所
述凸柱转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壳体,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凸
柱的外周面上靠近外端面的部位设有倒钩部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器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凸柱
具有自其外端面沿着轴向向内延伸的径向缺口,所述倒钩部件在所述
凸柱的外周向上仅设置于所述径向缺口的两侧附近。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器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倒钩
部件在所述凸柱向外突出方向上的前端面为相对于所述凸柱的所述
外端面向后倾斜的斜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凸柱
具有自其外端面沿着轴向向内延伸的径向缺口。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连接器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径向
缺口沿着所述凸柱的轴向延伸穿过整个所述凸柱。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凸柱
具有圆柱形构造。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凸柱
在所述周向壁的相对的两外侧面上相对称地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壳体,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周
向壁的相对的两外侧面上分别...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灿灿姜开轩尹豪迈
申请(专利权)人:泰科电子上海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