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038399 阅读:83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5-11 05: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电连接器,包括一外壳、第一塑胶、第二塑胶和一后盖,所述外壳具有一开口,所述后盖安装于所述开口后端;所述第一塑胶后下端凸设第一水平部,所述第二塑胶前下端设有第二水平部,所述第一塑胶和所述第二塑胶左右叠合固定,所述第一水平部和所述第二水平部位底面位于同一水平面上。使用时,所述第一水平部和所述第二水平部贴在电路板上,避免因所述电连接器焊接在电路板上出现倾斜,导致所述电连接器的对接口无法与电脑机壳预留的缺口对齐,从而使得电路板和电连接器报废。(*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连接器,尤其涉及一种USB3.0的电连接器。
技术介绍
目前市场上的使用年过的一种立式的USB3.0电连接器,其包括一本体,包覆所述本体的一壳体,以及装设于所述本体中的多个端子,所述本体沿竖直方向设置,使用时,需将所述本体的下端面抵接于所述电路板,再将所述端子焊接至所述电路板,由于所述本体的下端面在制作成型时,很难保证所述本体的下端面的平面度,故所述本体的下端面抵接于所述电路板时,很容易产生倾斜,使得所述电连接器倾斜,特别是在对接另一电连接器时,很容易导致产品报废。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之缺陷,提供了一种平面度良好的电连接器。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电连接器,其包括,一外壳,所述外壳具有一开口;一第一塑胶,装设于所述外壳,所述第一塑胶后下端向下凸设一第一水平部,所述第一塑胶上嵌设有四根第一端子;一第二塑胶,装设于所述外壳,所述第二塑胶前下端向下凸设一第二水平部,所述第二塑胶上嵌设有五根第二端子,所述第二塑胶与所述第一塑胶相互扣合,所述第一水平部和所述第二水平部显露于所述外壳下端,所述第一水平部和所述第二水平部的底面均位于同一水平面上;一后盖,所述后盖安装于所述开口的后端。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塑胶的上下两端分别设有一扣合部。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塑胶的上下两端分别向右凸设一配合部,所述配合部与所述扣合部配合固定,所述第二水平部自所述配合部的底面向下并向前延<br>伸形成。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塑胶的前端突设一舌片,所述舌片的左侧面凹设有四道沟槽,每一所述沟槽对应每一所述第一端子。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端子具有一弹片和一锡脚,所述锡脚自所述弹片向后并向下弯折延伸形成,所述弹片凸伸出所述第一塑胶的前端,所述锡脚凸伸出所述第一塑胶下端,所述弹片与所述锡脚呈直角设置。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二端子具有一接触部和一焊接部,所述焊接部自所述接触部向后并向下延伸形成,所述接触部显露于所述舌片的前端,且所述接触部与所述沟槽前后交错设置,所述焊接部凸伸出所述第二塑胶的下端,且所述焊接部与所述锡脚左右交错设置。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水平部位于所述第二水平部前方,且所述锡脚和所述焊接部均位于所述第一水平部和所述第二水平部之间。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电连接器,其包括一外壳,所述外壳具有一开口;一第一塑胶,装设于所述外壳,所述第一塑胶后下端向下凸设一第一水平部,所述第一塑胶上嵌设有四根第一端子;一第二塑胶,装设于所述外壳,所述第二塑胶前下端向下凸设一第二水平部,所述第二塑胶上嵌设有五根第二端子,所述第二塑胶与所述第一塑胶相互扣合,所述第一水平部和所述第二水平部显露于所述外壳下端,所述第一水平部和所述第二水平部的底面均位于同一水平面上;一后盖,所述后盖安装于所述开口的后端。所述第一水平部和所述第二水平部位于同一平面内,保证所述电连接器平稳地安置在电路板上,防止倾斜,避免了在使用的过程中因电连接器的歪斜而报废的问题。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电连接器立体分解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电连接器立体组合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和图2,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连接器100,包括一外壳1、一第一塑胶2、一第二塑胶3、一后盖4,多个第一端子5和第二端子6。所述外壳1由金属材料经冲压形成,其具有一开口11,所述开口11位于所述外壳的后端。所述第一塑胶2装设于所述外壳1,所述第一塑胶2后下端向下延伸并向左弯折一第一水平部21,所述第一塑胶2上嵌设有四根第一端子5,所述第一塑胶2前部分上下两端分别设有一扣合部22。所述第一端子5具有一弹片51和一锡脚52,所述锡脚52自所述弹片51向后并向下弯折延伸形成,所述弹片51凸伸出所述第一塑胶2的前端,所述锡脚52凸伸出所述第一塑胶2下端,所述弹片51与所述锡脚52呈直角设置。所述第二塑胶3装设于所述外壳1,所述第二塑胶3前下端向下凸设一第二水平部31,所述第二塑胶3前部分的上下两端分别向右凸设一配合部32,所述配合部32与所述扣合部22配合固定,所述第二水平部31自所述配合部32的底面向下并向前延伸形成。所述第二塑胶3的前端突设有一舌片33,所述舌片33的左侧面凹设有四道沟槽34,每一所述沟槽34对应每一所述第一端子5。所述第二塑胶3上嵌设有五根第二端子6,所述第二端子6具有一接触部61和一焊接部62,所述焊接部62自所述接触部61向后并向下延伸形成,所述接触部61显露于所述舌片33的前端,且所述接触部61与所述沟槽34前后交错设置,所述焊接部62凸伸出所述第二塑胶3的下端,且所述焊接部62与所述锡脚52左右交错设置。所述第一塑胶2与所述第二塑胶3相互扣合,并从所述开口11装入所述外壳1内,所述弹片51收容于所述沟槽34内,而所述扣合部22于所述配合部32配合固定,所述第一水平部21和所述第二水平部31显露于所述外壳1下端,所述第一水平部21位于所述第一塑胶2和所述第二塑胶3的后下方,而所述第二水平部31位于所述第一塑胶2和所述第二塑胶3的前下方,所述第一水平部21和所述第二水平部31的底面均位于同一水平面上;所述第一水平部21位于所述第二水平部31前方,且所述锡脚52、焊接部62均位于所述第一水平部21和所述第二水平部31之间,所述后盖4安装于所述开口11的后端,将所述第一塑胶2和第二塑胶3包覆在所述外壳1内。所述第一塑胶2上下两端分别设有一扣合部22,所述第二塑胶3的上下端分别向左凸设有一所述配合部32,所述配合部32与所述扣合部22配合固定,所述电连接器100采用塑胶两件式组合,不仅有利于所述第二端子6嵌入所述第二塑胶3,而且所述舌片33的左侧面凹设有四道沟槽34,便于所述第一端子...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外壳,所述外壳具有一开口;一第一塑胶,装设于所述外壳,所述第一塑胶后下端向下凸设一第一水平部,所述第一塑胶上嵌设有四根第一端子;一第二塑胶,装设于所述外壳,所述第二塑胶前下端向下凸设一第二水平部,所述第二塑胶上嵌设有五根第二端子,所述第二塑胶与所述第一塑胶相互扣合,所述第一水平部和所述第二水平部显露于所述外壳下端,所述第一水平部和所述第二水平部的底面均位于同一水平面上;一后盖,所述后盖安装于所述开口的后端。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外壳,所述外壳具有一开口;
一第一塑胶,装设于所述外壳,所述第一塑胶后下端向下凸设一第一水平
部,所述第一塑胶上嵌设有四根第一端子;
一第二塑胶,装设于所述外壳,所述第二塑胶前下端向下凸设一第二水平
部,所述第二塑胶上嵌设有五根第二端子,所述第二塑胶与所述第一塑胶相互
扣合,所述第一水平部和所述第二水平部显露于所述外壳下端,所述第一水平
部和所述第二水平部的底面均位于同一水平面上;
一后盖,所述后盖安装于所述开口的后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塑胶的上下两端
分别设有一扣合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塑胶的上下两端
分别向右凸设一配合部,所述配合部与所述扣合部配合固定,所述第二水平部
自所述配合部的底面向下并向前延伸形成。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连接器,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庆横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正德连接器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