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子位置保持件、端子组件、连接器壳体组件及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038375 阅读:115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5-11 05: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端子位置保持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板,所述底座板具有上表面和下表面,所述底座板自所述上表面延伸至所述下表面;所述底座板的中部设置有通孔,所述通孔自所述上表面延伸至所述下表面;至少一个第一插接件,所述第一插接件自所述底座板上表面起延伸突出于所述底座板选定的高度,所述第一插接件沿延伸的方向具有一侧表面;及第二插接件,所述第二插接件自所述底座板上表面其延伸突出于上表面;所述第一插接件上设置至少两个凸块,所述凸块自所述第一插接件侧表面起延伸并突出于所述第一插接件侧表面;所述两个以上的凸块沿所述第一插接件高度方向间隔设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使端子位置保持件先预装,使用时再完全安装到位。(*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端子位置保持件、端子组件、连接器壳体组件及连接器
技术介绍
高压电连接器是电力输送中的常用转接器件,其用于连接两根线缆或者线缆与用电设备。为方便使用或组织,其设置为插接结构。但插接结构在经常使用过程中,容易造成插接结构的松动或脱落,需要使用端子位置保持件(TPA)固定插接结构。但现有技术中的端子位置保持件在安装于连接器上时,需要借助于专门工具才能安装到位,安装程序复杂。而且端子位置保持件只能在安装时一次安装到位,不能分步安装。壳体与端子位置保持件只能分开保存,保存、运输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之一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安装方便且能够稳定地保持在需要位置的端子位置保持件。为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端子位置保持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板,所述底座板具有上表面和下表面,所述底座板自所述上表面延伸至所述下表面;所述底座板的中部设置有通孔,所述通孔自所述上表面延伸至所述下表面;至少一个第一插接件,所述第一插接件自所述底座板上表面起延伸突出于所述底座板选定的高度,所述第一插接件沿延伸的方向具有一侧表面;及第二插接件,所述第二插接件自所述底座板上表面其延伸突出于上表面;所述第一插接件上设置至少两个凸块,所述凸块自所述第一插接件侧表面起延伸并突出于所述第一插接件侧表面;所述两个以上的凸块沿所述第一插接件高度方向间隔设置。优选地是,所述两个以上的凸块沿所述第一插接件宽度方向错开设置。优选地是,所述凸块下表面为自所述第一插接件侧表面起垂直延伸的平面。优选地是,所述凸块包括上凸块和下凸块,所述上凸块的上表面为斜面。优选地是,所述凸块包括上凸块和下凸块,所述下凸块的上表面为自所述第一插接件的侧表面起垂直延伸的平面。优选地是,所述第一插接件数目为两个以上,所述两个以上的第一插接件环绕所述通孔设置;所述凸块包括上凸块和下凸块。优选地是,部分所述下凸块的上表面为自所述第一插接件的侧表面起垂直延伸的平面;部分所述下凸块的上表面为斜面。优选地是,所述第一插接件和所述第二插接件中至少一个为板状、板条状或杆状。本技术的目的之二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安装方便且能够稳定地使用的连接器壳体组件。为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连接器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所述壳体设置有第一插接孔和第二插接孔;所述第一插接孔与所述第二插接孔相互连通设置;所述第一插接孔内壁设置有突出于其内壁的台阶;及端子位置保持件,所述端子位置保持件包括底座板、至少一个第一插接件和至少一个第二插接件;所述底座板具有上表面和下表面,所述底座板自所述上表面延伸至所述下表面;所述底座板的中部设置有通孔,所述通孔自所述上表面延伸至所述下表面;所述第一插接件自所述底座板上表面起延伸突出于所述底座板选定的高度,所述第一插接件沿延伸的方向具有一侧表面;所述第一插接件上设置上凸块和下凸块,所述上凸块和下凸块自所述第一插接件侧表面起延伸并突出于所述第一插接件侧表面;所述上凸块和下凸块沿所述第一插接件在延伸方向间隔设置;所述端子位置保持件设置于所述第一插接孔处;所述底座板位于所述第一插接孔外且所述第一插接件插置于所述第一通孔内;在所述第一插接件插入所述第一插接孔内时,所述端子位置保持件分别位于预装位置和终端位置,在所述预装位置,所述台阶位于所述上凸块和下凸块之间而将所述第一插接件保持在该位置;在所述终端位置,所述下凸块越过所述台阶并被所述台阶卡住而将所述第一插接件保持在该位置,无法自所述第一插接孔退出。优选地是,所述上凸块与所述下凸块沿所述第一插接件宽度方向错开设置。优选地是,所述上凸块下表面及所述下凸块下表面为自所述第一插接件侧表面起垂直延伸的平面。优选地是,所述上凸块上表面为斜面。优选地是,所述下凸块的上表面为自所述第一插接件的侧表面起垂直延伸的平面。优选地是,所述第一插接件数目为两个以上,所述两个以上的第一插接件环绕所述通孔设置。优选地是,部分所述下凸块的上表面为自所述第一插接件的侧表面起垂直延伸的平面;部分所述下凸块的上表面为斜面。优选地是,所述第一插接孔与所述第二插接孔相互垂直地设置。本技术的目的之三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与方便安装且能够稳定地使用的端子组件。为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端子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连接端子;端子基座,所述端子基座设置有容置腔和插孔,所述连接端子设置在所述容置腔内,所述插孔用于将所述端子组件固定在一相应的壳体中;和扳机,所述扳机设置于所述端子基座并突出于端子基座表面。优选地是,所述端子基座具有对配孔和线缆插孔,分别用于连接对配的连接器和线缆;所述线缆伸入所述线缆插孔内与所述连接端子连接。优选地是,还包括屏蔽结构,所述屏蔽结构包覆在所述端子基座外部;所述扳机突出于所述屏蔽结构设置。本技术的目的之四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安装方便且能够稳定地使用的连接器。为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前述连接器壳体组件及前述端子组件;所述端子基座通过端子位置保持件安装于所述第二插接孔内;所述端子位置保持件插置于第一插接孔内。优选地是,所述端子位置保持件位于预装位置,并可自所述预装位置移动至终端位置地设置。优选地是,所述端子组件插置于所述壳体的所述第二插接孔内,所述扳机随所述端子组件插入所述第二插接孔内的过程中推动所述第一插接件使其倾斜,以使所述第一插接件继续向所述第一插接孔内移动至所述下凸块被所述台阶卡住。优选地是,所述端子组件插置于所述壳体的所述第二插接孔内,所述第二插接件插入所述插孔内,将所述端子组件保持在壳体的第二插接孔内。优选地是,所述第二插接件的延伸方向垂直于所述端子组件自所述第二插接孔退出的方向。优选地是,所述第一插接件和所述第二插接件中至少一个为板状、板条状或杆状。优选地是,所述端子位置保持件通过所述第一插接件安装于所述第一插接孔内,所述第二插接件将所述端子基座保持在所述第二插接孔内。本技术中的端子位置保持件、连接器壳体组件及电连接器,能够使端子位置保持件先预装,在使用时再完全安装到位。在预装状态,既可以保证端子位置保持件与壳体连接稳固,不会脱离,又可以保证完全安装时安装方便。利用扳机,可以使第一插接件变形,以减...

【技术保护点】
端子位置保持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板,所述底座板具有上表面和下表面,所述底座板自所述上表面延伸至所述下表面;所述底座板的中部设置有通孔,所述通孔自所述上表面延伸至所述下表面;至少一个第一插接件,所述第一插接件自所述底座板上表面起延伸突出于所述底座板选定的高度,所述第一插接件沿延伸的方向具有一侧表面;及第二插接件,所述第二插接件自所述底座板上表面其延伸突出于上表面;所述第一插接件上设置至少两个凸块,所述凸块自所述第一插接件侧表面起延伸并突出于所述第一插接件侧表面;所述两个以上的凸块沿所述第一插接件高度方向间隔设置。

【技术特征摘要】
1.端子位置保持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底座板,所述底座板具有上表面和下表面,所述底座板自所述上表面延伸至所述下表面;
所述底座板的中部设置有通孔,所述通孔自所述上表面延伸至所述下表面;
至少一个第一插接件,所述第一插接件自所述底座板上表面起延伸突出于所述底座板选定
的高度,所述第一插接件沿延伸的方向具有一侧表面;及
第二插接件,所述第二插接件自所述底座板上表面其延伸突出于上表面;
所述第一插接件上设置至少两个凸块,所述凸块自所述第一插接件侧表面起延伸并突出于
所述第一插接件侧表面;
所述两个以上的凸块沿所述第一插接件高度方向间隔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端子位置保持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以上的凸块沿所述第一插
接件宽度方向错开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端子位置保持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块下表面为自所述第一插接
件侧表面起垂直延伸的平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端子位置保持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块包括上凸块和下凸块,所
述上凸块的上表面为斜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端子位置保持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块包括上凸块和下凸块,所
述下凸块的上表面为自所述第一插接件的侧表面起垂直延伸的平面。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端子位置保持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插接件数目为两个以上,
所述两个以上的第一插接件环绕所述通孔设置;所述凸块包括上凸块和下凸块。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端子位置保持件,其特征在于,部分所述下凸块的上表面为自所述
第一插接件的侧表面起垂直延伸的平面;部分所述下凸块的上表面为斜面。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端子位置保持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插接件和所述第二插接件

\t中至少一个为板状、板条状或杆状。
9.连接器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设置有第一插接孔和第二插接孔;所述第一插接孔与所述第二插接孔相互
连通设置;所述第一插接孔内壁设置有突出于其内壁的台阶;及
端子位置保持件,所述端子位置保持件包括底座板、至少一个第一插接件和至少一个第二
插接件;所述底座板具有上表面和下表面,所述底座板自所述上表面延伸至所述下表面;
所述底座板的中部设置有通孔,所述通孔自所述上表面延伸至所述下表面;所述第一插接
件自所述底座板上表面起延伸突出于所述底座板选定的高度,所述第一插接件沿延伸的方
向具有一侧表面;所述第一插接件上设置上凸块和下凸块,所述上凸块和下凸块自所述第
一插接件侧表面起延伸并突出于所述第一插接件侧表面;所述上凸块和下凸块沿所述第一
插接件在延伸方向间隔设置;
所述端子位置保持件设置于所述第一插接孔处;所述底座板位于所述第一插接孔外且所述
第一插接件插置于所述第一通孔内;在所述第一插接件插入所述第一插接孔内时,所述端
子位置保持件分别位于预装位置和终端位置,在所述预装位置,所述台阶位于所述上凸块
和下凸块之间而将所述第一插接件保持在该位置;在所述终端位置,所述下凸块越过所述
台阶并被所述台阶卡住而将所述第一插接件保持在该位置,无法自所述第一插接孔退出。
10.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称赞周啸
申请(专利权)人:泰科电子上海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