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古云旺专利>正文

一种压铸机之真空阀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03760 阅读:30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一种压铸机之直空阀结构,它主要是于真空阀座中配设有可横向滑动之感应杆(1)及控制杆(2),并于该感应杆(1)及控制杆(2)上固定有齿条、齿轮,使感应杆及控制杆得以同步同向运动;感应杆及控制杆之一端位于真空阀座一侧面之缓冲流路位置,当金属液进入缓冲流路后,则感应杆被感应而产生移动,使控制杆同步运动而关闭抽气阀门,从而达到压铸机排气之功能。(*该技术在200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机械类,特别涉及一种压铸机之真空阀结构。众所周知,一般压铸机,尤指以压力将融熔金属液压入成形模具内,由于上述模具内之待填充空间是存在有空气,因此当上述金属液以高速压入模具时,该空间存在之空气往往无法有效排出,此积存之空气将使金属液无法完全充满于模具空间内,或该金属液与积存空气混合而形成气泡,这对压铸成品之质量是有不良影响。本技术的目的就是针对上述压铸机在压铸模具存在空气而影响压铸件成品质量问题,重新设计一种压铸机之真空阀结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本技术的目的就是针对压铸机在压铸产品时,模具内存在空气使产品质量产生气泡,必须使模具变成真空才能消除气泡,因此提供一种真空阀之结构,该阀主要是于真空阀座中之感应杆及控制杆上固定有齿条,并于该两齿条间设有两传动齿轮,藉由该齿轮之传动,使感应杆及控制杆得以同步同向运动,藉由上述结构,当感应杆为金属液压推动而缩入时,控制杆是由缓冲流路位置向阀座内部方向同步移动,即控制杆之运动方向是与金属液进入之方向相同,当控制杆移动至接近阀门位置时,由于阀门位置之抽气流速增大,此增大之气流流速形成推动控制杆加速移动之作用力,因此该控制杆可关闭抽气阀门。 结合附图说明本技术的结构和实施例图1为本技术真空阀座之立体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之侧剖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之实施例侧剖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之实施例侧剖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之实施例侧剖示意图。(A)为真空阀座、(A1)为缓冲流路、(A2)为通孔、(A3)为阀门、(A4)为排气忆、(B)为活动座、(C)为抽气设备、(1)为感应杆、(11)为齿条、(2)为控制杆、(21)为齿条、(31)、(32)为齿轮、(4)为压杆、(41)为连杆。如附图1及附图2所示,为本技术的结构,该阀座(A)是于其一侧面设有缓冲流路(A1),该缓冲流路(A1)之一端是与压铸机之模具连接,于该缓冲流路(A1)之适当位置设有与阀座(A)内部连通之通孔(A2)及阀门(A3);于阀座(A)之另一侧面设有一排气孔(A4),该排气孔(A4)是与上述阀门(A3)之孔径连通,并于该排气孔(A4)处连设一抽气设备C;另外于通孔(A2)及阀门(A3)处各设有横置于阀座(A)内部之感应杆(1)及控制杆(2),该感应杆(1)及控制杆(2)可于其对应之通孔(A2)及阀门(A3)之轴向滑动,在阀座(A)内部空间处之感应杆(1)及控制杆(2)上固定有相对应之齿条(11)、(21),及于该两齿条(11)、(21)间设有啮合之两传动齿轮(31)、(32),藉由该齿轮(31)、(32)之传动,使感应杆(1)及控制杆(2)得以同步同向运动;控制杆(2)之端部在一般状态下是突起于阀门(A3)处,使阀门(A3)呈开启状态;控制杆(2)相对于前述排气孔(A4)位置之区段是形成较阀门(A3)孔径为小者,因此该排气孔(A4)与缓冲流路(A1)连通;与上述阀门缓冲流路(A1)以外之阀座(A)侧面设有突出该侧面之复数支压杆(4),该压杆(4)是贯通至阀座(A)内部且为可滑动状态;并于压杆(4)末端之阀座(A)处设有对压杆(4)施以弹力之弹簧(5),使压杆(4)之前端在一般状态下是突出于阀座(A)之侧面;及于其各压杆(4)间形成有连杆(41),该连杆(41)抵靠于上述感应杆(1)及控制杆(2)之齿条(11)、(21)一侧边,使感应杆(1)及控制杆(2)在一般状态下是为连杆(41)支持于定位。结合附图3、附图4及附图5说明本技术之实施例当压铸机之模具闭合而启动将金属液压入模具之同时,上述真空阀座(A)之活动座(B)亦同步抵靠阀座(A),而形成阀座之缓冲流路(A1),且抽气设备(C)也被启动,因此压铸机模具内空间之空气得以在金属液流入时被抽出,以避免前述空气积存之不良影响。当真空阀座(A)之活动座(B)在抵靠阀座(A)时,上述压杆(4)之前端被活动座(B)推压而移动,如附图3所示,此时感应杆(1)及控制杆(2)因压杆(4)之连杆(41)同步移动而失去支持,使感应杆(1)及控制杆(2)形成自由状态;当上述金属液持续的压入模具内而充满于模具后,金属液开始进入阀座(A)之缓冲流路(A1),该金属液之冲击力将首先作用于感应杆(1)之端部,使自由状态之感应杆(1)被推压而缩入,如附图4所示,该缩入移动之感应杆(1)藉由齿条(11)及齿轮(31)、(32)之传动,使控制杆(2)同步同向移动,则上述缓冲流路(A1)在金属液流动至阀门(A3)位置前,该阀门(A3)已为控制杆(2)所关闭;当控制杆(2)移动至接近阀门(A3)位置时,由于阀门(A3)位置之抽气流速,因阀门(A3)开口面积减少而增大,此增大之气流流速形成推动控制杆(2)加速移动之使用力,因此该控制杆(2)可关闭抽气阀门(A3);当真空阀座(A)之活动座(B)移动开启缓冲流路(A1),由于活动座(B)之开启使压杆(4)得以藉弹簧(5)之弹力而恢复至初始位置,因此上述感应杆(1)及控制杆(2)可为连杆(41)推动而同步恢复至初始位置,如附图5所示,在感应杆(1)及控制杆(2)恢复至初始位置之同时,将凝结于缓冲流路(A1)中之金属余料(D)推出,如此而完成压铸机模具之循环程序。权利要求1.一种压铸机之真空阀结构,它是由真空阀座(A)及活动座(B)所构成,其特征在于在阀座(A)一侧面设有缓冲流路(A1),在其另一侧面设有一排气孔(A4),该排气孔(A4)与阀门(A3)之孔径连通,并于排气孔(A4)处连设一抽气设备(C);在通孔(A2)及阀门(A3)处各设有横置于阀座(A)内部之感应杆(1)及控制杆(2),感应杆(1)及控制杆(2)可于其对应之通孔(A2)及阀门(A3)之轴向滑动;于阀座(A)内部空间处之感应杆(1)及控制杆(2)上固定有相对应之齿条(11)、(21),并于该两齿条(11)、(21)间设有啮合之两传动齿轮(31)、(32),藉由该齿轮(31)、(32)之传动,使感应杆(1)及控制杆(2)得以同步同向运动;在阀门(A)之侧面设有突出该侧面之复数支压杆(4),该压杆(4)末端之阀座(A)处设有对压杆(4)施以弹力之弹簧(5)。并与其各压杆(4)间形成有连杆(41),该连杆(41)抵靠于感应杆(1)及控制杆(2)之齿条(11)、(21)一侧边,使感应杆(1)及控制杆(2)在一般状态下是为连杆(41)支持于定位。专利摘要本技术是一种压铸机之直空阀结构,它主要是于真空阀座中配设有可横向滑动之感应杆(1)及控制杆(2),并于该感应杆(1)及控制杆(2)上固定有齿条、齿轮,使感应杆及控制杆得以同步同向运动;感应杆及控制杆之一端位于真空阀座一侧面之缓冲流路位置,当金属液进入缓冲流路后,则感应杆被感应而产生移动,使控制杆同步运动而关闭抽气阀门,从而达到压铸机排气之功能。文档编号B30B15/16GK2301318SQ9725048公开日1998年12月23日 申请日期1997年8月18日 优先权日1997年8月18日专利技术者古云旺, 李俊贤 申请人:古云旺, 李俊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压铸机之真空阀结构,它是由真空阀座(A)及活动座(B)所构成,其特征在于在阀座(A)一侧面设有缓冲流路(A1),在其另一侧面设有一排气孔(A4),该排气孔(A4)与阀门(A3)之孔径连通,并于排气孔(A4)处连设一抽气设备(C);在通孔(A2)及阀门(A3)处各设有横置于阀座(A)内部之感应杆(1)及控制杆(2),感应杆(1)及控制杆(2)可于其对应之通孔(A2)及阀门(A3)之轴向滑动;于阀座(A)内部空间处之感应杆(1)及控制杆(2)上固定有相对应之齿条(11)、(21),并于该两齿条(11)、(21)间设有啮合之两传动齿轮(31)、(32),藉由该齿轮(31)、(32)之传动,使感应杆(1)及控制杆(2)得以同步同向运动;在阀门(A)之侧面设有突出该侧面之复数支压杆(4),该压杆(4)末端之阀座(A)处设有对压杆(4)施以弹力之弹簧(5),并与其各压杆(4)间形成有连杆(41),该连杆(41)抵靠于感应杆(1)及控制杆(2)之齿条(11)、(21)一侧边,使感应杆(1)及控制杆(2)在一般状态下是为连杆(41)支持于定位。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古云旺李俊贤
申请(专利权)人:古云旺李俊贤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