层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003619 阅读:16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提供在将隔膜固定在上腔室外壳和安装框架之间时,不必使用螺栓,以简单的操作就能够进行隔膜的固定、拆卸的层压装置。该层压装置,在上腔室外壳1的开放下表面上,配置形状与该开放下表面相吻合的隔膜安装框架3;将隔膜4夹持在上腔室外壳1和安装框架3之间;至少在上腔室外壳1的下表面或安装框架3的上表面上,安装与隔膜4相压接的由O形环等构成的密封件1a;在上腔室外壳1和安装框架3的相对应的外侧表面上,使具有活动地装有止动件51的夹紧把手5和用于卡合该止动件51的固定件31的适当数目的紧固用具,与该上腔室外壳1和安装框架3相联系地设置;使得通过紧固用具的开闭而将隔膜4可装卸地固定在上腔室外壳1和安装框架3之间。(*该技术在2016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在为了层压太阳能电池组件等被层压体,而在层压加工时使用隔膜对被层压体进行加压的层压装置中,使隔膜的装卸变得容易的层压装置。
技术介绍
为了对被层压体进行加热加压而进行层压加工,作为使用了隔膜的以往的层压装置,有如图4及图5所示的例子。图4、图5所示的层压装置中的固定隔膜14的方法如下所述。首先,在由形成有螺栓孔11a和螺纹孔13a的上腔室外壳11和安装框架13夹持着隔膜14的状态下,通过冲孔机等在隔膜14上形成螺栓孔14a。接下来,从上方将螺栓B穿过上述螺栓孔11a,将该螺栓B拧入框架13的螺纹孔13a,从而使隔膜14夹持固定在上述外壳11和安装框架13之间。但是,如果是这种安装方式,则在隔膜14因损伤等而产生了更换的必要的情况下,为了取下所安装的隔膜14,必须首先取下所有的螺栓B,形成使上腔室外壳11和安装框架13分离的状态,然后再取下隔膜14。另外,固定上述隔膜14的螺栓B,需要在以100mm左右的间距设置在腔室外壳11和安装框架13上的多个螺栓孔11a内各插入1根,并将各螺栓B拧入各螺纹孔13a。例如,对于具有1m×2m左右的有效加压范围的大型层压装置,必须使用大约60根左右的多根螺栓B。另外,大约60根的各螺栓B的安装、取下需要很多时间,因此操作效率非常低。特别是,各螺栓必须以均等的扭矩来紧固,从而该紧固操作非常繁杂。如果不以均等的扭矩来紧固,则在反复进行真空吸引和大气压释放时,会有在比其他的螺栓拧得更紧的螺栓附近部分的隔膜上产生边缘鼓出,于是在该部位产生裂纹的问题。另外,如果在在隔膜14上所加工的螺栓孔14a上产生裂纹,即使很小,也有可能在层压加工操作中裂纹扩大而在上下腔室间产生真空泄漏,难以得到应该满足的层压加工。另外,在图4及图5中,12为下腔室外壳,15为设置在该下腔室外壳12上的兼作被层压体的支撑台的加热板,A′为配置在该加热板15上的被层压体,17为上腔室外壳11的吸排气孔,18为下腔室外壳12的吸排气孔。图4、图5所示的层压装置,在从图4的状态将上下腔室外壳11、12气密性地密合之后,如图5所示,从上腔室外壳11的吸排气孔17导入大气,从下腔室外壳12的吸排气孔18进行真空吸引,通过隔膜14对被层压体A′加压同时通过加热板15对其进行加热,进行层压加工。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鉴于上述那样的以往技术的因隔膜的安装构造所引起的问题点,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应用了下述的隔膜安装形态的层压装置,即,在将隔膜固定在例如上腔室外壳和安装框架之间的时候,可以根本不使用螺栓来固定隔膜,另外,以简单的操作便可进行隔膜的固定、取下的隔膜安装形态。以解决上述课题为目的而完成的本技术层压装置的结构如下所示。一种层压装置,其具备在下表面侧安装有隔膜的上腔室外壳、和在上表面侧设有被层压体的支撑台的下腔室外壳,同时在上述支撑台上配置被层压体然后使上下腔室外壳接合而形成腔室,对腔室内进行真空吸引从而通过隔膜对被层压体进行加热加压并同时进行层压加工,其特征在于在上腔室外壳的开放的下表面上配置形状与该开放下表面相吻合的隔膜安装框架;将隔膜夹持在上述上腔室外壳下表面和安装框架上表面之间;至少在上腔室外壳的下表面或者安装框架的上表面上,安装压接在隔膜上的由O形环等构成的密封件;在上述上腔室外壳和安装框架的相对应的外侧面上,将具有活动地装设有止动件的夹紧把手和用于卡合该止动件的固定件的适当数目的紧固用具,与该上腔室外壳和安装框架相联系地设置;由此使得通过上述紧固用具的开闭而将隔膜可装卸地固定在上腔室外壳的下表面和安装框架的上表面之间。另外在该层压装置中,如果还将上腔室外壳和隔膜的安装框架的相对面的全部或一部分形成为雌雄关系的凹凸面,则除了确保气密性,还可以有效防止隔膜的位置偏移。代替凹凸面而在任何一方的表面上形成小突起也可以得到同样的效果。由于通过不使用螺栓的紧固用具的开闭而将隔膜牢固地紧固保持在上腔室外壳和安装框架之间,因此隔膜的装卸很容易,另外,不会因制造螺栓孔而在隔膜上产生裂纹。而且,由于在上腔室外壳的下表面及/或安装框架的上表面上安装有压接在隔膜上的O形环等密封件,因此气密性良好,在层压加工时不会有产生真空泄漏或气体泄漏的危险。另外,如果在上腔室外壳和安装框架的向对面的全体或一部分上形成具有雌雄关系的凹凸面,则除了确保气密性,还会有效地防止隔膜的位置偏移。代替凹凸面而在任何一方的表面上形成小突起也可以得到同样的效果。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层压装置的一例的剖视图。图2是固定了隔膜的状态的紧固用具的正视图。图3是使紧固用具放开的状态的侧视图。图4是以往的层压装置进行层压加工前的剖视图。图5是通过图4的装置进行层压加工的状态的剖视图。标号说明A被层压体 1上腔室外壳2下腔室外壳 21 脚柱 3安装框架 31固定件4隔膜 5 夹紧把手51 止动件 6 兼作支撑台的加热板7上腔室外壳的吸排气孔 8 下腔室外壳的吸排气孔s下腔室外壳与支撑台之间的空隙具体实施方式接下来,通过附图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例。图1是本技术层压装置的一例的剖视图,图2是固定了隔膜后的状态的紧固用具的正视图,图3是松开了紧固用具后的状态的侧视图,图4是以往的层压装置的进行层压加工前的剖视图,图5是正在进行层压加工的状态的剖视图。在图1~图3中,1为下表面侧被全面地开放的上腔室外壳(下面称作上壳1),2为上表面侧被全面地开放的下腔室外壳(下面称作下壳3),3为安装框架,用于在上壳1的下表面和与其相对的该安装框架的上表面之间安装隔膜4。在上壳1的外周侧表面上,以适当的间距设置有多个大致L字状的夹紧把手5,该夹紧把手5经由安装轴52而被起伏自如地支撑在安装托架53上,在该夹紧把手5的下部活动地装设有环状的止动件51。另一方面,在安装框架3的外侧表面上,为了分别卡合上述各夹紧把手5的止动件51,以突出于安装框架3的外表面的状态,以与夹紧把手5相同的间距安装有与各止动件51相对应的固定件31。通过该夹紧把手5的止动件51和固定件31构成本技术的卡夹状的紧固用具的一例。在本技术中,紧固用具不仅限于图示的方式,只要是相关联地设置在上壳1的外侧表面和安装框架3的外侧表面上,具有可通过开闭操作而使上壳1和安装框架3互相靠近而紧密结合、并且可将该紧密结合松开的功能的即可。上述的各夹紧把手5,当使该把手5以其安装轴52为轴向上方(竖起侧)旋转时,则钩挂在各固定件31上的止动件51被拉起,因此将安装框架3与该固定件31一体地向上壳1的下表面提拉。由此可将隔膜4的外周边缘部压接夹持在上壳1的下表面和安装框架3的上表面之间,并可将该隔膜4气密性地固定在上壳1上(参照图1)。在图1的固定状态下,如果使各夹紧把手5向下方(倒伏侧)旋转,则如图3的虚线所示,止动件51变为从固定件31脱离的状态。因此如果使各止动件51从各固定件31离开,隔膜4就被置于可从上壳1的下表面和安装框架3的上表面之间装卸的状态。在本技术中,在上壳1的下表面上,如图1所示作为作为密封件安装有O形环1a,以便能够更好地确保固定隔膜4时的气密性。另外,在本技术中,虽然图未示,但出于与上述O形环1a相同的目的,在安装框架3的上表面上也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层压装置,该层压装置具备在下表面侧安装有隔膜的上腔室外壳、和在上表面侧设有被层压体的支撑台的下腔室外壳,并且在上述支撑台上配置被层压体,使上下腔室外壳接合而形成腔室,对腔室内进行真空吸引,一边通过隔膜对被层压体进行加热加压一边进行层压加工,其特征在于:    在上腔室外壳的开放的下表面上,配置形状与该开放下表面相吻合的隔膜安装框架;    将隔膜夹持在上述上腔室外壳下表面和安装框架上表面之间;    至少在上腔室外壳的下表面或者安装框架的上表面上,安装与隔膜相压接的由O形环等构成的密封件;    在上述上腔室外壳和安装框架的相对应的外侧面上,使具有活动地装设有止动件的夹紧把手和用于卡合该止动件的固定件的适当数目的紧固用具,与该上腔室外壳和安装框架相联系地设置;    由此使得通过上述紧固用具的开闭而将隔膜可装卸地固定在上腔室外壳的下表面和安装框架的上表面之间。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笠原昌人
申请(专利权)人:日清纺织株式会社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