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燃机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033689 阅读:95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5-10 17: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内燃机结构。该内燃机结构包括,形成有围绕在多个缸孔(#1-#4)周围的水套(13)的气缸座(11)、及插在水套(13)内的隔板(15),在隔板(15)的背对缸孔(#3)的一侧,形成有用于与其它种类的隔板相区别的隔板凸部(15a),在水套(13)的远离缸孔(#3)侧的内壁上,形成有隔板凸部(15a)能够插入的水套凹部(13c)。采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结构,能够防止隔板与水套被误组装的情况发生。(*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提供一种内燃机结构。该内燃机结构包括,形成有围绕在多个缸孔(#1-#4)周围的水套(13)的气缸座(11)、及插在水套(13)内的隔板(15),在隔板(15)的背对缸孔(#3)的一侧,形成有用于与其它种类的隔板相区别的隔板凸部(15a),在水套(13)的远离缸孔(#3)侧的内壁上,形成有隔板凸部(15a)能够插入的水套凹部(13c)。采用本技术的结构,能够防止隔板与水套被误组装的情况发生。【专利说明】内燃机结构
本技术涉及一种内燃机结构,特别是气缸座的水套内插有隔板的内燃机结构。
技术介绍
通常,内燃机的气缸座及气缸盖内流通着冷却水,冷却水的流通路径通过插在水套内的水套隔板(以下称为隔板)等而得到调整。调整冷却水流通路径用的隔板相应于被配置的内燃机的种类或用途等,而被设计成适合于该内燃机的式样。因而,因内燃机的种类不同,隔板的种类也不同。然而,在内燃机的生产工厂,有时会在同一生产线上生产不同种类的隔板、并将它们组装到各自对应的水套中。种类不同的隔板中,有些虽然在分配冷却水的结构上不同,但俯视形状相同。因而,会发生隔板被误组装到别的内燃机的水套中的情况。例如,F R (发动机前置后轮驱动)汽车用的发动机的隔板被误组装到F F (发动机前置前轮驱动)汽车用的发动机的水套中,或F F汽车用的发动机的隔板被误组装到F R汽车用的发动机的水套中。如果隔板被误组装,则气缸座及气缸盖内的冷却水无法按设计的流通路径流通,从而可能引起各种问题发生(例如发动机过热)。而且,在气缸座上组装了气缸盖之后,要确认隔板是否被正确组装是很困难的。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防止隔板与水套被误组装的情况发生的内燃机结构。作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本技术的内燃机结构包括,形成有围绕在多个缸孔周围的水套的气缸座、及插在所述水套内的隔板,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隔板的背对所述缸孔的一侧,形成有用于与其它种类的隔板相区别的隔板凸部或隔板凹部,在所述水套的远离所述缸孔侧的内壁上,形成有所述隔板凸部能够插入的水套凹部、或能够插入所述隔板凹部中的水套凸部。上述本技术的内燃机结构的优点在于,由于在隔板的背对缸孔的一侧形成有用于与其它种类的隔板相区别的隔板凸部或隔板凹部,在水套的远离缸孔侧的内壁上形成有隔板凸部能够插入的水套凹部、或能够插入隔板凹部中的水套凸部。所以,在内燃机生产工厂的同一生产线上生产不同种类的隔板、并将它们组装到各自对应的水套中时,如果某个隔板被误插到别的内燃机的水套上,则该隔板会因其隔板凸部被水套周围的部分阻挡、或其一部分被水套上形成的水套凸部阻挡,而无法被插入到被误插的水套中。如此,便能防止隔板与水套的误组装的情况发生。【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F F汽车用的发动机中的冷却水流通路径的示意图。图2是表示F R汽车用的发动机中的冷却水流通路径的示意图。图3是F F汽车用的发动机的气缸座的俯视图。图4是F F汽车用的发动机的隔板的俯视图。图5是F R汽车用的发动机的气缸座的俯视图。图6是F R汽车用的发动机的隔板的俯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参照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说明。<第一实施例>首先,说明将本技术的内燃机结构应用于图1所示的F F汽车用的发动机100的例子。F F汽车用的发动机100是横置式发动机,即曲轴沿着车体横向(车体的宽度方向)配置的发动机。这种类型的发动机通常被装设于发动机前置前轮驱动方式的汽车(在本技术中简称为F F汽车)中。如图1所示,F F汽车用的发动机100具备F F汽车用气缸座(以下简称F F气缸座)11、及配置在F F气缸座11上方的F F汽车用气缸盖(以下简称F F气缸盖)12。在FF气缸座11中,沿直线设置着四个圆筒状的缸孔(第I缸孔# 1、第2缸孔# 2、第3缸孔#3、第4缸孔# 4)。另外,在四个缸孔的周围形成有围绕着这些缸孔的F F汽车用水套(以下简称为F F水套)13。在F F气缸座11的侧面,设置有供冷却水流入的进水口 14,冷却水从该进水口 14被注入到F F水套13内。F F汽车用的发动机100中,如图1中的实线所示那样,从F F气缸座11的进水口 14流入的冷却水首先流到F F水套13的第I缸孔# I附近的流入部131中。流到该流入部131中的冷却水的约30%流到F F水套13的第I缸孔# I前(F r )侧的流通路径中,然后流到F F气缸盖12中。同时,流到流入部131中的冷却水的其余约70%沿着F F水套13的进水口 14侧的流通路径从第I缸孔# I流到第4缸孔# 4之后,沿着背对F F水套13的进水口 14的一侧的流通路径从第4缸孔# 4流到第I缸孔# I,然后,流到F F气缸盖12中。流到F F气缸盖12中的冷却水在F F气缸盖12内流过之后流往外部。另外,如图3所示那样,在F F水套13的内部,插入有用于调整F F水套13内的冷却水流通路径的F F隔板15。F F水套13的靠近缸孔侧的内壁13 a与F F隔板15之间的间隙L 1、F F水套13的远离缸孔侧的内壁13 b与F F隔板15之间的间隙L I各为I mm左右,间隙合计为2 mm左右。F F隔板15如图4所示,其俯视形状与图3中的F F水套13的俯视形状形似。FF隔板15被形成为调整冷却水流通路径用的形状。通常,发动机(内燃机)的种类或用途不同,需要冷却的部位及冷却的程度各不相同,所以对水套中的冷却水流通路径的设计各不相同。因此,用于调整冷却水流通路径的隔板的构造(例如侧部的带台阶的沟槽等)因发动机的种类不同而不同。在此,F F隔板15被设计为只专用于F F汽车用的发动机100的专用部件。为了使F F隔板15区别于其它的发动机的隔板,在F F隔板15的靠近第3缸孔#3且背对着第3缸孔# 3的一侧,形成有向远离第3缸孔# 3的方向突出的隔板凸部15a。该隔板凸部15 a的突出高度L 3 (参照图4)例如为3 mm左右。对应于F F隔板15,如图3所示那样,在F F水套13的靠近第3缸孔# 3且远离第3缸孔#3侧的内壁13 b上,形成有向外侧方向凹陷的水套凹部13 C。该水套凹部13c的凹陷深度L 2例如为3 mm左右。当将F F隔板15插入水套13中时,F F隔板15上的隔板凸部15 a正好能插入到水套13的水套凹部13 c中,因而,F F隔板15能不受阻碍地被插入到水套13中。相反,如果F F隔板15被误插到其它的水套上,例如没有形成水套凹部13 c的水套上,则隔板凸部15 a会被水套周围的部分阻挡,从而F F隔板15无法被插入到该水套中。<第二实施例>其次,说明将本技术的内燃机结构应用于图2所示的F R汽车用的发动机200的例子。F R汽车用的发动机200是纵置式发动机,即曲轴沿着车体纵向(车体的长度方向)配置的发动机。这种类型的发动机通常被装设于发动机前置后轮驱动方式的汽车(在本技术中简称为F R汽车)中。如图2所示,F R汽车用的发动机200具备F R汽车用气缸座(以下简称为F R气缸座)21、及配置在F R气缸座21上方的F R汽车用气缸盖(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川岛孝弘
申请(专利权)人: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