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夏志云专利>正文

一种双向离合式自动上锁的门锁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033093 阅读:1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5-10 15: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双向离合式自动上锁的门锁,主要由前面板、前手柄、后面板、后手柄、自动上锁锁体及方棒组成,所述的前手柄的手柄头端套有手柄轴套并位于前面板上,后手柄位于后面板上;在该前手柄与后手柄间连有方棒,该方棒设于自动上锁锁体内,自动上锁锁体固定于前面板与后面板间;在所述的前面板上贴有装饰面板,且内设置有离合总成,该离合总成内的锁芯设于前面板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有益的效果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双向离合式、滚轮式上锁、不分左右与内外开,自动上锁、需要电子式时安装上各种功能的电路板加电机,即成为电子式门锁的特点。(*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双向离合式自动上锁的门锁,主要由前面板、前手柄、后面板、后手柄、自动上锁锁体及方棒组成,所述的前手柄的手柄头端套有手柄轴套并位于前面板上,后手柄位于后面板上;在该前手柄与后手柄间连有方棒,该方棒设于自动上锁锁体内,自动上锁锁体固定于前面板与后面板间;在所述的前面板上贴有装饰面板,且内设置有离合总成,该离合总成内的锁芯设于前面板上。本技术有益的效果是:本技术具有双向离合式、滚轮式上锁、不分左右与内外开,自动上锁、需要电子式时安装上各种功能的电路板加电机,即成为电子式门锁的特点。【专利说明】一种双向离合式自动上锁的门锁
本技术涉及门锁,主要是一种双向离合式自动上锁的门锁。
技术介绍
目前,锁体的种类繁多,但目前较为普遍的锁体都为电子式的上锁锁体和机械式的上锁锁体,该锁体由于设计还不够到位,导致有些场合使用时,达不到防盗的标准,且还存在开锁麻烦,预测未来可能会淘汰的后果,跟不上时代的潮流。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双向离合式自动上锁的门锁。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来完成的,它主要由前面板、前手柄、后面板、后手柄、自动上锁锁体及方棒组成,所述的前手柄的手柄头端套有手柄轴套并位于前面板上,后手柄位于后面板上;在该前手柄与后手柄间连有方棒,该方棒设于自动上锁锁体内,自动上锁锁体固定于前面板与后面板间;在所述的前面板上贴有装饰面板,且内设置有离合总成,该离合总成内的锁芯设于前面板上。所述的自动上锁锁体主要包括锁体面板、锁壳、拨叉片、盖板及主舌板;主舌板一侧上连有主锁舌,在该主舌板另一侧上分别套有锁舌弹簧;该主舌板的上下两端分别连有上天地杆、下天地杆,该上天地杆、下天地杆活动于锁壳上,且伸出于锁壳的上下两端;所述的锁体面板通过螺丝固定于锁壳的一侧,且主锁舌和三个副锁舌分别穿插活动于该锁体面板内,所述的盖板通过螺丝覆盖于锁壳上。作为优选,所述的离合总成主要包括离合底座、花扣、花键、扣键、滚柱及锁芯,花扣与扣键间依次设有衬套、花键;该扣键扣于花扣上,且通过双向复位扭簧、衬板覆于离合底座内,并用内盖固定;所述的锁芯的插钥匙孔端面上设置有钥匙打开键,连接杆固定于锁芯上,连接杆上设有的拉动点扣于离合推件的一端,在该离合推件与连接杆间设置有第一复位扭簧。作为优选,所述的滚柱位于花扣的花扣键、花键的花键槽、扣键的扣键槽内,该滚柱与离合推件上的推动点相接触。作为优选,自动上锁锁体还包括上锁键、锁定键、保险钮及保险块,所述的锁定键通过第二复位扭簧与锁壳相钩;所述的保险钮作用于保险块上,保险块的一端套有复位弹簧,该复位弹簧接触于锁壳壁上;所述的上锁键位于中间的主锁舌内,滚轮连于上锁键的上锁端,与该上锁端的相反端的上锁键上套有复位弹簧。作为优选,所述的拨叉片与主舌板相接触,拨叉片上固定有拨叉轴,该拨叉轴与方棒相连,该方棒通过花键与手柄头相连。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1、双向离合式:可按照门的方向随意调换手柄方向安装,通过电机或钥匙把滚柱推进到离合块槽内,即可开锁进门;2、滚轮式上锁机构:不分左右与内外开,自动上锁,即在关门时滚轮碰到门框就向内推进,从而推动锁定键,使锁定钩脱离锁定块后在弹簧的作用下自动弹出上锁;3、自弹上锁,室内直接开门:通过上述两项结合就成为了不分方向的自动门锁,开锁时只要插入钥匙旋转90度即可按把手开门,需要电子式时安装上各种功能的电路板加电机,即成为电子式门锁。【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门锁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门锁主视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离合总成爆炸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的花扣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的花键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的扣键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的离合推件结构示意图。图8是本技术的连接杆结构示意图。图9是本技术的自动上锁锁体上锁状态结构示意图。图10是本技术的自动上锁锁体开启结状态构示意图。图11是本技术的保险钮关闭状态结构示意图。图12是本技术的保险钮打开状态结构示意图。图13是本技术的保险块结构示意图。图14是本技术的拨叉片结构示意图。图15是本技术的上锁键结构示意图。图16是本技术的锁定键结构示意图。图17是本技术的主舌板结构示意图。图18是本技术的盖板结构示意图。图19是本技术的锁壳结构示意图。附图中的标号分别为:1、前面板;2、前手柄;3、后面板;4、后手柄;5、自动上锁锁体;6、方棒;7、手柄轴套;8、装饰面板;9、尚合总成;2-1、手柄头;5-1、保险块;5-2、保险钮;5-3、拨叉片;5-4、拨叉轴;5-5、副锁舌;5-6、主锁舌;5_7、滚轮;5_8、上锁键;5_9、上天地杆;5-10、下天地杆;5-11、锁定键;5-12、主舌板;5-13、锁体面板;5_14、锁壳;5_15、盖板;5-16、锁舌弹簧;5-17、复位弹簧;5-18、第二复位扭簧;9_1、离合底座;9_2、双向复位扭簧;9_3、衬板;9-4、花扣;9-5、衬套;9-6、花键;9_7、扣键;9_8、内盖;9_9、滚柱;9_10、离合推件;9-11、连接杆;9-12、钥匙打开键;9-13、锁芯;9_14、第一复位扭簧;5_1_1、防弹出点;5-1-2、反锁点;5-3-1、止退点;5-3-2、开锁点;5_8_1、顶击点;5_11_1、锁定钩;5_12_1、止退顶块;5-12-2、开启顶点;5-12-3、保险顶块;5_14_1、主舌板轨道;5_14_2、上锁点;9-4-1、花扣键;9-6-1、花键槽;9-7-1、扣键槽;9_10_1、推动点;9_11_1、拉动点。【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详细的介绍:如附图1、2所示,本技术主要由前面板1、前手柄2、后面板3、后手柄4、自动上锁锁体5及方棒6组成,所述的前手柄2的手柄头2-1端套有手柄轴套7并位于前面板I上,后手柄4位于后面板3上;在该前手柄2与后手柄4间连有方棒6,该方棒6设于自动上锁锁体5内,自动上锁锁体5固定于前面板I与后面板3间;在所述的前面板I上贴有装饰面板8,且内设置有离合总成9,该离合总成9内的锁芯9-13设于前面板I上。如附图3-8所示,所述的离合总成9主要包括离合底座9-1、花扣9_4、花键9_6、扣键9-7、滚柱9-9及锁芯9-13,花扣9-4与扣键9_7间依次设有衬套9_5、花键9_6 ;该扣键9-7扣于花扣9-4上,且通过双向复位扭簧9-2、衬板9-3覆于离合底座9_1内,并用内盖9-8固定。所述的锁芯9-13的插钥匙孔端面上设置有钥匙打开键9-12,连接杆9-11固定于锁芯9-13上,连接杆9-11上设有的拉动点9-11-1扣于离合推件9_10的一端,在该离合推件9-10与连接杆9-11间设置有第一复位扭簧9-14。所述的滚柱9-9位于花扣9_4的花扣键9-4-1、花键9-6的花键槽9-6-1、扣键9-7的扣键槽9_7_1内,该滚柱9_9与离合推件9-10上的推动点9-10-1相接触。如附图9-19所示,所述的自动上锁锁体5主要包括锁体面板5-13、锁壳5_14、拨叉片5-3、盖板5-15及主舌板5-12 ;主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夏士林
申请(专利权)人:夏志云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