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支腿和起重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031375 阅读:1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5-10 10: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固定支腿,包括位于所述固定支腿底部的下盖板(1)和焊接在所述下盖板(1)的宽度方向两侧的立板(5),其中,所述立板(5)从所述下盖板(1)向下延伸,并且所述下盖板(1)和所述立板(5)的所述向下延伸的部分之间具有加强件(8),且所述下盖板(1)、立板(5)和加强件(8)三者形成开放式空间。此外,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起重机。由于加强件为相互间隔的多个加强板,且所述下盖板、立板和加强件三者形成开放式空间,因此很方便加强板与下盖板和立板的连接,从而能够保证连接的质量,提高该固定支腿的强度,尤其是当加强板与下盖板和立板焊接时,能够保证焊接质量,并利于检测焊缝。(*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固定支腿,包括位于所述固定支腿底部的下盖板(1)和焊接在所述下盖板(1)的宽度方向两侧的立板(5),其中,所述立板(5)从所述下盖板(1)向下延伸,并且所述下盖板(1)和所述立板(5)的所述向下延伸的部分之间具有加强件(8),且所述下盖板(1)、立板(5)和加强件(8)三者形成开放式空间。此外,本技术还公开了一种起重机。由于加强件为相互间隔的多个加强板,且所述下盖板、立板和加强件三者形成开放式空间,因此很方便加强板与下盖板和立板的连接,从而能够保证连接的质量,提高该固定支腿的强度,尤其是当加强板与下盖板和立板焊接时,能够保证焊接质量,并利于检测焊缝。【专利说明】固定支腿和起重机
本技术涉及工程机械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固定支腿和起重机。
技术介绍
固定支腿是起重机械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与车架和垂直油缸连接,将上车的载荷传递到地面,因此除了需要保证足够的强度和刚度,还需要保证固定支腿和活动摆腿之间载荷传递的顺畅,防止局部焊缝开裂。通常,固定支腿具有固定支腿下盖板加强结构,如图1和图2所示,现有技术中的固定支腿下盖板加强结构包括与下盖板I焊接的立板5和加强梁2’,加强梁2’的两侧焊接有多块L型加强板件1’,且多块加强板件I’和下盖板I形成封闭的结构,因此无法检测封闭结构内部的焊缝质量,当焊缝质量不合格时,容易造成局部应力过大而撕裂下盖板;且L型加强板件I’本身不方便焊接,这会导致焊缝质量差,焊缝抗剪能力弱。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型的固定支腿,以克服或缓解上述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强度更高的固定支腿。本技术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起重机,该起重机使用本技术提供的固定支腿。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固定支腿,包括位于底部的下盖板和焊接在所述下盖板的宽度方向两侧的立板,其中,所述立板从所述下盖板向下延伸,并且所述下盖板和所述立板的所述向下延伸的部分之间具有加强件,所述加强件为相互间隔的多个加强板,且所述下盖板、立板和加强件三者形成开放式空间。优选地,所述加强板为直板。优选地,所述下盖板的一部分与所述加强件之间还具有垫板,所述垫板同时与所述加强件、所述下盖板和所述立板焊接。优选地,所述垫板的数量为两个,并且彼此相对的设置在所述下盖板的宽度方向的两端。优选地,所述加强件包括第一加强板、第二加强板和第三加强板,所述第一加强板位于所述下盖板长度方向的中部,所述第二加强板和第三加强板以相等的间距沿所述下盖板长度方向设置在所述第一加强板的两侧。优选地,所述加强板上具有减重孔。此外,本技术还提供一种起重机,包括起重机底架,其中,所述起重机底架连接有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的固定支腿。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由于加强件为相互间隔的多个加强板,且所述下盖板、立板和加强件三者形成开放式空间,因此很方便加强板与下盖板和立板的连接,从而能够保证连接的质量,提高该固定支腿的强度,尤其是当加强板与下盖板和立板焊接时,能够保证焊接质量,并利于检测焊缝,极大地提高了该固定支腿的强度和安全稳定性。本技术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专利附图】【附图说明】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但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是现有技术中的固定支腿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现有技术中的固定支腿下盖板加强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根据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的固定支腿的立体图。图4是沿图3中A-A线剖切的根据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的固定支腿的局部剖视图。附图标记说明I’加强板件2’加强梁I下盖板2第二加强板3第一加强板4第三加强板5立板6减重孔7垫板8加强件9上盖板`【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如图3和图4所示,提供一种固定支腿,包括位于固定支腿底部的下盖板I和焊接在下盖板I的宽度方向两侧的立板5,其中,立板5从下盖板I向下延伸,并且下盖板I和立板5的向下延伸的部分之间具有加强件8,且下盖板1、立板5和加强件8三者形成开放式空间且其中,加强板可以为直板,但是并不限于直板,其他形状的板件也是可以的,只要不会使下盖板1、立板5和加强件8三者形成封闭的空间即可,且加强板上还可以开设有减重孔6以使得整体结构更加轻便,且减重孔6的开设应该以保证加强板的正常工作强度为基础,否则,可以不予开设,这种设计同样落入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中。如上所述,由于加强件8为相互间隔的多个加强板,且下盖板1、立板5和加强件8三者形成开放式空间,因此很方便加强板与下盖板I和立板5的连接,从而能够保证连接的质量,提高该固定支腿的强度,尤其是当加强板与下盖板I和立板5焊接时,能够保证焊接质量,并利于检测焊缝,极大地提高了该固定支腿的强度和安全稳定性。根据本技术的实施方式,如图3和图4所示,优选地,下盖板I的一侧的一部分与加强件8之间还具有垫板7,垫板7同时与加强件8、下盖板I和立板5焊接。这样,当本技术提供的固定支腿受力时,载荷不仅可以通过前述的下盖板I和立板5之间以及立板5和加强件8之间的焊缝传递到立板5上,一部分载荷还可以被垫板7分担,从而进一步使得载荷的传递更加均匀。此外,垫板7的数量可以为两个,并且彼此相对的设置在下盖板I的宽度方向的两端以使结构更加整齐,从而能够使载荷分布更加均匀,但并不限于此,例如下盖板I的另一侧的一部分也可以相应地设置有两个垫板7。再者,下盖板I的另一侧的与垫板7对应的位置同样可以设置有垫板7以保证焊接处的局部刚度。具体地,仍参见图3和图4,加强件8可以包括第一加强板3、第二加强板2和第三加强板4,第一加强板3可以位于下盖板I长度方向的中部,第二加强板2和第三加强板4可以以相等的间距沿所述下盖板I长度方向设置在第一加强板3的两侧。但本技术显然不限于此,可以根据实际需要,改变加强件8所包括的加强板的焊接位置与数量。此外,该固定支腿还包括上盖板9,其上盖板9、下盖板I与立板5共同围成了固定支腿箱体,以使得活动支腿(未图示)能够在其中运动。由于其他组成固定支腿的各个板件与本技术的技术点无关,故此处省略了对它们的描述。由于所述固定支腿包括本技术提供的固定支腿,故当活动支腿受力时,所述固定支腿能够均匀的承受载荷,使焊缝开裂风险更小,因此根据本技术的固定支腿质量更加稳定可靠。根据本技术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起重机,包括起重机底架,其中,所述起重机底架连接有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固定支腿。这样,通过活动支腿从根据本技术的固定支腿伸出以及活动支腿上本身安装的支撑装置的着地,能够实现对起重机的支撑。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技术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技术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曾成奇周庆喜吴桂明曾龙
申请(专利权)人:中联重科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