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顾强华专利>正文

一种榨油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03112 阅读:19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榨油机,包括进料装置和榨笼,榨笼内设有一对榨油螺杆,电机经传动机构与螺杆相联接,其要点是:二螺杆上下垂直布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优点是:榨笼体外不积饼屑,排油通畅。由于二螺杆上下垂直布置,而两半榨笼体为左右可分式,榨笼体外排出的饼屑在重力与油液流动力作用下而自动下淌。同时,因榨笼剖分面由水平面改为铅垂面,榨笼排油流截面积将增大近期1/4,所以排油通畅、处理量大。经实验表明,本榨油机日处理量可增加10%-15%。(*该技术在2016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榨油机,主要用于对含油植物进行挤压加工以榨取食用油。
技术介绍
中国专利第03235115.1号公开了一种榨油机,它包括进料装置和榨笼,榨笼内设有二根榨油螺杆,电机经传动机构与螺杆相联接。虽然该双螺旋榨油机具有轴向输送能力强、压榨工艺性能好和能耗低等优点,但经多年来的推广应用发现其存在的不足是上榨笼体外饼屑堆积,不方便清理与排除,所榨出油液不仅排流不畅,而且部分油液又被反吸入饼屑中。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榨油机,它能够有效地克服饼屑堆积和排流不畅等不足。实现本技术目的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榨油机,包括进料装置和榨笼,榨笼内设有一对榨油螺杆,电机经传动机构与螺杆相联接,其独到之处是二螺杆上下垂直布置。而且,二螺杆轴的悬伸端由一吊拉的轴承座支承。而且,榨笼由垂直平面上对称的两半榨笼体连接而成。而且,二螺杆互为反向螺旋,各螺杆沿轴向包括双头或单头螺旋的峰谷嵌入段和峰峰对应段。而且,传动机构包括皮带传动机构、减速器和扭矩分配器。而且,进料装置包括料斗、位于料斗下的水平输送绞笼和承接其后的垂直输送绞笼,该垂直输送绞笼通向螺杆的峰谷嵌入段。本技术的优点是1.榨笼体外不积饼屑,排油通畅。由于二螺杆上下垂直布置,而两半榨笼体为左右可分式,榨笼体外排出的饼屑在重力与油液流动力作用下而自动下淌。同时,因榨笼剖分面由水平面改为铅垂面,榨笼排油流截面积将增大近期1/4,所以排油通畅。2.节能。通过实验和统计资料计算分析,对于一次性压榨,可节省能量15%--20%。3.压榨工艺性能好。由于采用峰谷嵌入段和峰峰对应段,榨膛内轴向输送能力强、推进力大,因而出油率高,干饼残油率低,压榨工艺性能好。本专利技术不仅适宜油料热榨,而且更适宜常温压榨(冷榨)。尤其适于高含油率油料和特种油料的脱皮(壳)的冷榨或热榨,如花生仁、双低菜籽仁、核桃仁、茶籽仁、亚麻籽仁和紫苏籽仁等。4.处理量大。经实验表明,本榨油机日处理量可增加10%--15%。附图说明图1是从整体上示意本技术结构的主视图。图2是在拆开一半榨笼状态下的示意图。图3是沿图2A-A处的剖视图。图4是扭矩分配器的剖视图。图5是通向螺杆的峰谷嵌入段的示意图。图6是二螺杆轴的悬伸端与吊拉轴承座的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参照图1~图6,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述。各图涉及的零部件或部位编号电机1、皮带传动机构2、传动机构3、减速器4、进料装置5、料斗6、水平输送绞笼7、垂直输送绞笼8、榨笼9、榨膛9.1、榨笼体9.2、9.3、轴承座10、外球面向心球轴承10.1、悬伸端11、排渣装置12、扭矩分配器13、齿轮13.1、13.2、峰谷嵌入段14、峰峰对应段15、螺杆16、17、榨条18、刮刀19。本技术所述的榨油机,包括进料装置5和榨笼9,榨笼9内设有一对榨油螺杆16、17,电机1经传动机构3与螺杆16、17相联接,其独到之处是二螺杆16、17上下垂直布置。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可以是二螺杆16、17轴的悬伸端11由一吊拉的轴承座10支承。最好是选择具有良好调心性能的轴承,例如外球面向心球轴承10.1。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榨笼9由垂直平面上对称的两半榨笼体9.2、9.3连接而成。一般可采用螺栓连接。而且,二螺杆16、17互为反向螺旋,各螺杆16、17沿轴向包括双头或单头螺旋的峰谷嵌入段14和峰峰对应段15。由于双头螺旋的推进速度更快,一般适用于产量较高的榨油机。所述传动机构3可包括皮带传动机构2、减速器4和扭矩分配器13。而且,进料装置5包括料斗6、位于料斗6下的水平输送绞笼7和承接其后的垂直输送绞笼8,该垂直输送绞笼8通向螺杆16、17的峰谷嵌入段14。所述垂直输送绞笼8可根据产量选择1或2个。工作时,电机1经传动机构3即皮带传动机构2、减速器4和扭矩分配器13驱动二螺杆16、17作异向旋转,再启动垂直输送绞笼8和水平输送绞笼7的驱动电机,打开料斗6闸门,油料将从料斗经水平和垂直绞笼进入榨油机螺杆的峰谷嵌入段14即送料段,在螺旋推动下,油料快速进入榨膛9.1内,并开始受到挤压。由于双螺旋轴从进料到出饼段,榨膛9.1空间容积有规律地逐渐减小,油料强力受压产生变形,油液被挤出。又由于榨螺与榨圈的相间变化、榨膛刮刀19的设置和榨条18棱角等综合作用,榨膛9.1内的油料层不断产生速差位移、剪切断裂和搅拌混合,料层油路重新打开,油液将快速排出。大量油液被榨出后,油料的密度和硬度增大,已开始形成饼状,经过一段沥干压榨过程后,从出饼机构中排出,根据用户需要可形成瓦状或颗粒状料。权利要求1.一种榨油机,包括进料装置和榨笼,榨笼内设有一对榨油螺杆,电机经传动机构与螺杆相联接,其特征是二螺杆上下垂直布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榨油机,其特征是二螺杆轴的悬伸端由一吊拉的轴承座支承。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榨油机,其特征是榨笼由垂直平面上对称的两半榨笼体连接而成。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榨油机,其特征是二螺杆互为反向螺旋,各螺杆沿轴向包括双头或单头螺旋的峰谷嵌入段和峰峰对应段。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榨油机,其特征是传动机构包括皮带传动机构、减速器和扭矩分配器。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榨油机,其特征是进料装置包括料斗、位于料斗下的水平输送绞笼和承接其后的垂直输送绞笼,该垂直输送绞笼通向螺杆的峰谷嵌入段。专利摘要一种榨油机,包括进料装置和榨笼,榨笼内设有一对榨油螺杆,电机经传动机构与螺杆相联接,其要点是二螺杆上下垂直布置。本技术的优点是榨笼体外不积饼屑,排油通畅。由于二螺杆上下垂直布置,而两半榨笼体为左右可分式,榨笼体外排出的饼屑在重力与油液流动力作用下而自动下淌。同时,因榨笼剖分面由水平面改为铅垂面,榨笼排油流截面积将增大近期1/4,所以排油通畅、处理量大。经实验表明,本榨油机日处理量可增加10%-15%。文档编号B30B9/12GK2897633SQ20062009535公开日2007年5月9日 申请日期2006年2月20日 优先权日2006年2月20日专利技术者顾强华, 甘维睿 申请人:顾强华, 甘维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榨油机,包括进料装置和榨笼,榨笼内设有一对榨油螺杆,电机经传动机构与螺杆相联接,其特征是:二螺杆上下垂直布置。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顾强华甘维睿
申请(专利权)人:顾强华甘维睿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3[中国|武汉]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