罐体组装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0028187 阅读:109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5-10 02: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铁路罐车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罐体组装装置,包括左支承座、中间支承座、右支承座及用于调整所述罐体位置的辅助支承座。中间支承座设置在左支承座和右支承座之间,辅助支承座设置在中间支承座和右支承座之间;左支承座、中间支承座、右支承座及辅助支承座分布在同一直线上,罐体的对接口设置在中间支承座的中心。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罐体组装装置,通过左支承座、中间支承座、右支承座及辅助支承座对两个对接的半罐体进行支撑,从而实现在中间支承座上实现两个半罐体的对接。在对接的过程中,能够通过辅助支承座和右支承座对两个半罐体的位置进行调节,满足对接过程中的精度要求,提搞了对接质量,同时降低了对接过程中的劳动强度。(*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铁路罐车
,特别涉及一种罐体组装装置,包括左支承座、中间支承座、右支承座及用于调整所述罐体位置的辅助支承座。中间支承座设置在左支承座和右支承座之间,辅助支承座设置在中间支承座和右支承座之间;左支承座、中间支承座、右支承座及辅助支承座分布在同一直线上,罐体的对接口设置在中间支承座的中心。本技术提供的罐体组装装置,通过左支承座、中间支承座、右支承座及辅助支承座对两个对接的半罐体进行支撑,从而实现在中间支承座上实现两个半罐体的对接。在对接的过程中,能够通过辅助支承座和右支承座对两个半罐体的位置进行调节,满足对接过程中的精度要求,提搞了对接质量,同时降低了对接过程中的劳动强度。【专利说明】罐体组装装置
本技术涉及铁路罐车
,特别涉及一种罐体组装装置。
技术介绍
GQ70型轻油罐车的罐体长度超过11米,罐体制作只能采用分段卷制后再进行罐体筒接,最后将左、右两半罐进行对接的方案进行。因此半罐(单节筒体)对接时采用水平放置方式,在罐体对筒胎上进行。在对接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第一、为了使错牙和间隙满足要求,只能在罐板内侧焊接丝杠,手工进行横向、纵向的错位调节,劳动效率较低。第二、罐体对接完成后,按规定te体芳弯在全长沮围内不得大于20mm,但由于iil体在对接时一直水平位置放置,需要旋转对接罐体;由于GQ70的罐体本身为斜度为1.2°的变截面锥罐,旋转对接是半罐与半罐的对接好后直线度较难控制,一旦超限后续矫正工作量很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方便的对罐体的位置进行调节、保证罐体的对接质量的罐体组装装置。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罐体组装装置,包括:左支承座、中间支承座、右支承座及用于调整所述罐体位置的辅助支承座。所述左支承座包括第一支撑圆弧及第一支架;所述第一支撑圆弧固定在所述第一支架上;所述第一支撑圆弧用于放置所述罐体。所述中间支承座包括第二支撑圆弧、第二支架及卡环结构;所述第二支撑圆弧固定在所述第二支架上;所述卡环结构与所述第二支架活动连接,且所述卡环结构与所述第二支撑圆弧形成圆形结构;所述第二支撑圆弧用于放置所述罐体,所述卡环结构用于固定所述罐体。所述右支承座包括第三支撑圆弧、第三支架、左丝杆、右丝杆及调整设备;所述第三支撑圆弧固定在所述第三支架上,所述第三支撑圆弧用于放置所述罐体;所述左丝杆连接在所述第三支架上端的左侧,所述右丝杆连接在所述第三支架上端的右侧,所述左丝杆及右丝杆用于调整所述罐体的水平方向移动;所述调整设备固定在所述第三支架上,用于调整所述罐体的高低。所述辅助支承座包括滚轮架、升降平台、第一动力设备、第二动力设备及滑动单元;所述滚轮架用于放置所述罐体,所述滚轮架的底端通过所述滑动单元连接在所述升降平台的上方;所述第一动力设备与所述滚轮架连接,用于驱动所述滚轮架上的滚轮转动;所述第二动力设备与所述滚轮架连接,用于驱动所述滚轮架水平滑动。所述中间支承座设置在所述左支承座和所述右支承座之间,所述辅助支承座设置在所述中间支承座和所述右支承座之间;所述左支承座、中间支承座、右支承座及辅助支承座分布在同一直线上,所述罐体的对接口设置在所述中间支承座的中心。进一步地,所述滑动单元包括第一滑槽、第二滑槽、第一导轨及第二导轨;所述第一滑槽及第二滑槽分别固定在所述滚轮支架的底端,且所述第一滑槽及第二滑槽互相平行。所述第一导轨及第二导轨分别固定在所述升降平台的上端,且所述第一导轨及第二导轨互相平行。所述第一导轨放置在所述第一滑槽内,所述第二导轨放置在所述第二滑槽内。进一步地,所述滚轮架包括底板、主动滚轮、从动滚轮、主动滚轮安装座及从动滚轮安装座;所述主动滚轮通过所述主动滚轮安装座安装在所述底板的一侧;所述从动滚轮通过所述从动滚轮安装座安装在所述底板的另一侧;所述罐体放置在所述主动滚轮和从动滚轮上;所述第一动力设备与所述主动滚轮连接。进一步地,所述主动滚轮及从动滚轮分别至少为两个。进一步地,所述卡环结构包括第一卡环、第二卡环及C型钳;所述第一卡环及第二卡环均为1/4圆弧结构,且所在圆的直径与第二支撑圆弧所在圆的直径相同;所述第一卡环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支撑圆弧的一端活动连接,所述第二卡环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支撑圆弧的另一端活动连接;所述第一卡环的另一端通过所述C型钳与所述第二卡环的另一端连接。进一步地,所述中间支承座还包括第一活动撑杆及第二活动撑杆;所述第一活动撑杆的底端与所述第二支架连接,顶端与所述第一卡环连接;所述第二活动撑杆的底端与所述第二支架连接,顶端与所述第二卡环连接。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动力设备为电机;所述第二动力设备为丝杆机。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支撑圆弧、第二支撑圆弧及第三支撑圆弧的弧长至少为1/3圆周。进一步地,还包括梯子及护栏;所述护栏固定在所述梯子的两侧,所述梯子的上端固定在所述第二支架上。进一步地,所述调整设备为两个,所述调整设备为液压千斤顶。本技术提供的罐体组装装置,通过左支承座、中间支承座、右支承座及辅助支承座对两个对接的半罐体进行支撑,从而实现在中间支承座上实现两个半罐体的对接。在对接的过程中,能够通过辅助支承座和右支承座对两个半罐体的位置进行调节,满足对接过程中的精度要求,提搞了对接质量,同时降低了对接过程中的劳动强度。【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左支承座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中间支承座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辅助支承座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右支承座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罐体组装装置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参见图1,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罐体组装装置,包括:左支承座22、中间支承座23、右支承座25及用于调整罐体位置的辅助支承座24。中间支承座23设置在左支承座22和右支承座25之间,辅助支承座24设置在中间支承座23和右支承座25之间;左支承座22、中间支承座23、右支承座25及辅助支承座24分布在同一直线上,罐体21的对接口设置在中间支承座23的中心。下面进一步地对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罐体组装装置的结构进行说明:参见图1及图5,左支承座22包括第一支撑圆弧I及第一支架2 ;第一支撑圆弧I固定在第一支架2上;第一支撑圆弧I用于放置罐体21。参见图2及图5,中间支承座23包括第二支撑圆弧8、第二支架9、卡环结构(包括第一卡环4、第二卡环3、C型钳5、第一活动撑杆7及第二活动撑杆6)、梯子及护栏;第二支撑圆弧8固定在第二支架9上;卡环结构与第二支架9活动连接,且卡环结构与第二支撑圆弧8形成圆形结构,具体为:第一卡环4及第二卡环3均为1/4圆弧结构,且所在圆的直径与第二支撑圆弧8所在圆的直径相同;第一卡环4的一端与第二支撑圆弧8的一端活动连接,第二卡环3的一端与第二支撑圆弧8的另一端活动连接;第一卡环4的另一端通过C型钳5与第二卡环3的另一端连接。护栏固定在梯子的两侧,梯子的上端固定在第二支架9上;第二支撑圆弧8用于放置罐体21,卡环结构用于固定罐体21 ;第一活动撑杆7的底端与第二支架9连接,顶端与第一卡环4连接;第二活动撑杆6的底端与第二支架9连接,顶端与第二卡环3连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健施彬张学明胡龙江朱建国
申请(专利权)人:南车长江车辆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