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滤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02172 阅读:20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是压滤机滤板的一种改进结构.该滤板(2)由框架(1)、设置在该框架内的平面形滤液排出导引部分(3、41、52)、以及将该滤液排出导引部分可移动地支承在上述框架内的支承部分(4、5d、40、48、53)构成.过滤时,即使作用于上述滤板的上述滤液排出导引部分的两个面上的过滤压力间产生较大的压差,也能由于该滤液排出导引部分部分可相对于上述框架自由移动,而能防止上述滤液排出导引部分的破损.(*该技术在2006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是压滤机,更具体地说是对压滤机的滤板结构的改进。到目前为止,许多种压滤机的滤板结构已是众所周知了。例如,如图35所示的滤板,在它的四角形框架60a中具有与该框架60a成为一体的过滤面,即滤液排出导引部分60b,该滤液排出导引部分用来接住过滤时透过滤布的滤液,並将滤液导向下部。而且,在该滤液排出导引部分60b的两个面上,形成多个凹部60c、…60c,使透过滤布的滤液平稳地流下去。但是,就具有上述结构的滤板来说,由于它的滤液排出导引部分同框架固定在一起,並且两者形成一个刚体,因此,在过滤时,一旦作用于滤板两面上的过滤压之间产生较大的压差,就有滤液排出导引部分相对于框架发生变形而损坏的危险。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就在于要解决上述的问题,並提供一种这样的压滤机,即这种压滤机即使在作用于滤板两个面上的过滤压间产生较大的过滤压差时,它也能有效地防止滤液排出导引部分的损坏。为了达到上述的目的,本专利技术把框架和滤液排出导引部分分开並做成两个不同的构件。也就是说,本专利技术的滤板由闭合框式的框架、装在该框架中的平面形的滤液排出导引部分、支承该滤液排出导引部分並可使它在上述的框架内自由移动的支承部分构成。采用上述的结构,在过滤时,即使作用于滤液排出导引部分两个面上的过滤压间产生较大的压差,由于滤液排出导引部分是单独的构件,或者由于它能同滤布一起移动,滤液排出导引部分就不会有损坏的危险。若采用上述的结构,还可以很容易地相对于框架进行滤液排出导引部分的更换。而且可以根据过滤液体的性质状态,只更换厚度不同的滤液排出导引部分,就能使在该滤液排出导引部分与相邻的滤板上的滤液排出导引部分之间所形成的滤室的大小发生变化,因而也就容易调整滤渣的含水率。此外,可以根据滤液的性质和状态,只更换滤液流路的沟槽形状或尺寸等不同的滤液排出导引部分,就能使滤液流路的沟槽形状或尺寸等发生变化。另外,由于框架和滤液排出导引部分可以采用不同的材料,所以可选用刚性好的材料来做框架,可选用最适合待过滤的原液的性质和状态的材料来做滤液排出导引部分。如果滤液排出导引部分采用比框架更轻的材料,就可使整个滤板的重量大大减轻,並可减小用来移动滤板的滤板驱动装置的驱动力。若采用把滤液排出导引部分和框架分开的结构,还可以使滤板的搬运工作容易进行,而且在安装过程中或过滤时,即使滤液排出导引部分发生损坏,也只要更换滤液排出导引部分就可以了。这就是说,在出现如上所说这些情况时,若采用以前的框架和滤液排出导引部分结成一体的滤板结构,就必须一次次地更换滤板,从而使更换工作非常烦锁。由于滤液排出导引部分是与框架分开的,因而还可使滤液排出导引部分容易相对于框架进行振动,並可使滤液排出导引部分的振动容易传递给滤布,使滤布发生振动,从而可有效地防止滤布网眼的堵塞。下面,简单地说明一下附图。图1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压滤机;图2~图11表示本专利技术的第1实施例;图12~图25表示第2实施例;图26~图34表示第3实施例;图35是表示以前的压滤机的例子。也就是说,图1是用来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压滤机基本动作的侧面示意图;图2、图3是分别表示在本专利技术的第1实施例中压滤机的滤板与滤布之间关系的正面图,以及在装设了多个滤板的状态下的局部侧面剖视图。图4是图2所示的滤布的侧面剖视示意图;图5是三块滤板的侧视图,右侧的两块滤板是表示滤板相互靠紧、即关框状态下的侧视图,左侧两块滤板是表示滤板之间拉开距离、即开框状态下的侧视图。图6、图7是分别表示把上述的第1实施例加以变化的方案中滤板和滤布间关系的正面图,以及滤板在闭框状态下的侧剖视图。图8、图9、图10分别是第1实施例的另一个变化方案中滤布的侧面示意图、表示滤板与滤布之间关系的正面图、以及滤板和滤框在滤板闭框状态下的侧视图。图11是第1实施例的又一变化方案中压滤机的侧视图;图12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第2实施例的压滤机中主要部分的剖视示意图;图13是把滤布局部剖开后的、如图12中箭头ⅩⅢ-ⅩⅢ所示方向的视图;图14表示用来保持滤布间间隔並兼作滤布振动的构件,其中图14(Ⅰ)是它的正面图,图14(Ⅱ)是沿图14(Ⅰ)中A-A线的剖视图,图14(Ⅲ)是沿图14(Ⅰ)中B-B线的剖视图;图15、图16分别表示第2实施例的变化方案,即在装有压榨隔膜的滤板上辅设了滤布的状态下的正面图,以及滤板和滤布的剖视图。图17、图18、图19分别表示在上述的第2实施例中保持滤布间间隔并兼作滤布振动的构件的变化方案,其中图17(Ⅰ)是它的正面图,图17(Ⅱ)是如图17(Ⅰ)所示的保持滤布间间隔並兼作滤布振动的构件的剖视图;图18及图19是表示另外两个变化方案的正面图;图20是表示第2实施例的又一个变化方案中压滤机主要部分的剖视示意图;图21是表示如图20所示的框架和保持滤布间间隔並兼作滤布振动的构件和原液供给板的正面图;图22是图21中保持滤布间间隔並兼作滤布振动的构件的剖视图,图23是表示上述的保持滤布间间隔並兼作滤布振动的构件另外一个变化方案的剖视图,图24是表示上述的保持滤布间间隔並兼作滤布振动的构件另一个变化方案的平面图;图25是沿图24中ⅩⅩⅤ-ⅩⅩⅤ线的剖视图。图26是本专利技术第3实施例的滤板上辅设了滤布后的状态下的正面局部剖视图;图27、图28分别是装有两块如上述图26所示的滤板的状态下的侧视图及侧面剖视图;图29是具有如上述图26所示的保持间隙构件的滤液回收构件的正面图;图30是图29所示的滤液回收构件的侧面剖视图;图31是表示在第3实施例的变化方案中,把滤液回收构件安装在滤布上之后状态下的正面图;图32是具有图31所示的滤液回收构件及滤布的滤板侧面剖视图。图33、图34分别是把上述的第3实施例的另一变化方案中的保持间隙构件安装在滤液回收构件上之后状态下的正面图,以及沿图33中ⅩⅩⅩⅣ-ⅩⅩⅩⅣ线的侧面剖视图;图35是以前的滤板结构的侧面剖视图。为了更详细地描述本专利技术,以下参照着附图1~34,对本专利技术加以详细说明。图1~图11表示第1实施例,图12~图25表示第2实施例,图26~图34表示第3实施例。本专利技术的压滤机,如图1所示,在前、后支架30、31之间的两侧位置上,架设着侧梁12、12,在上述的前、后支架30、31之间,並且沿着前后方向悬挂有多个滤板2、…、2,这些滤板2各个顺次排列,而且可在上述的侧梁12、12上沿着前后方向能自由地滑动;上述的各个滤板2均由形成闭合框的框架1、可自由移动地安装在上述框架1中的平面形滤液排出导引部分3、41、52、以及支承该滤液排出导引部分3、41、52,並使其在框架1中可自由移动的支承部分5、5d、40、48、53构成;而且,在相邻的滤板2、2之间,装有一对滤布5、5,在后支架31与位于最后位置上的滤板2之间装有可动板36,在上述的后支架31上的驱动装置29的驱动作用下,使上述的可动板36前进,将上述的滤板2、…、2推向前支架30一侧並将它们压紧,这样,原液就被压入在上述的成对滤布5、5之间形成的滤室13中而进行过滤,滤液透过滤布5並沿滤板流向下方,同时,滤渣则被保留在上述的成对滤布5、5之间。另一方面,在过滤结束后,使上述的可动板36在上述的驱动装置29的驱动下后退,从而使滤板2、…、2处于开框状态。上述第1实施例中的压滤机,由作为上述的滤液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压滤机,它含有多个排列着的滤板(2)、设置在相邻的上述的滤板(2)之间的成对滤布(5、27、40、48a、53)、以及将上述的滤板(2)在排列方向上加以夹紧的夹紧部分(36、29),由这个夹紧部分(36、29)把上述的多个滤板(2)夹紧之后,便将原液压入上述的成对滤布(5、27、40、48a、53)之间进行过滤,使滤液通过滤布(5、27、40、48a、53)并使其沿滤板(2)流下,而滤渣(14)则保留在上述的成对滤布(5、27、40、48a、53)之间,其特征在于,上述的滤板(2)具有由闭合框构成的框架(1)、设置在该框架(1)内的平面形的滤液排出导引部分(3、41、52)、以及用来把该滤液排出导引部分(3、41、52)可自由移动地支承在上述框架(1)内的支承部分(5、5d、40、48、53)。

【技术特征摘要】
JP 1986-9-3 208390/86;JP 1985-12-3 272967/851.压滤机,它含有多个排列着的滤板(2)、设置在相邻的上述的滤板(2)之间的成对滤布(5、27、40、48a、53)、以及将上述的滤板(2)在排列方向上加以夹紧的夹紧部分(36、29),由这个夹紧部分(36、29)把上述的多个滤板(2)夹紧之后,便将原液压入上述的成对滤布(5、27、40、48a、53)之间进行过滤,使滤液通过滤布(5、27、40、48a、53)並使其沿滤板(2)流下,而滤渣(14)则保留在上述的成对滤布(5、27、40、48a、53)之间,其特征在于,上述的滤板(2)具有由闭合框构成的框架(1)、设置在该框架(1)内的平面形的滤液排出导引部分(3、41、52)、以及用来把该滤液排出导引部分(3、41、52)可自由移动地支承在上述框架(1)内的支承部分(5、5d、40、48、53)。2.如权利要求1所记载的压滤机,其特征在于上述的滤液排出导引部分(3、41、52)是由设置在上述滤板(2)两侧的上述的成对滤布(5、27、40、48a、53)吊装支承的。3.如权利要求2所记载的压滤机,其特征在于夹着上述框架(1)的成对滤布(5),在其处于上述框架(1)内的相对着的部分上具有原液供给口(5a),並且,具有连接相对着的原液供给口(5a、5a)的筒形的原液供给用的连通部分(5b),上述的滤液排出导引部分(3)吊装在上述的连通部分(5b)上。4.如权利要求2所记载的压滤机,其特征在于夹着上述框架(1)的上述成对的滤布(40、53),在其处于上述框架(1)内的相对着的部分上具有原液供给口(40a、53a),並且,相对着的原液供给口(40a、53a、40a、53a)的周缘部分相互缝合,上述的滤液排出导引部分(41、52)吊装在上述的缝合部分上。5.如权利要求2所记载的压滤机,其特征在于上述的滤布(48a),在其处于上述框架(1)内的相对着的部分上,具有原液供给口(48b),並且,在上述原液供给口(48b)的周缘,设有圆环形原液供给板(49),上述滤液排出导引部分(41)通过上述的原液供给板(49)吊装在上述成对的滤布(48a)上。6.如权利要求1所记载的压滤机,其特征在于上述的滤液排出导引部分(3、41)通过滤布振动部分(10、21)吊装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栗田彻也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栗田机械制作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