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具缓冲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001291 阅读:30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模具缓冲装置,其将模具缓冲垫(13)分割为4个小垫(15)和一个大垫(16)。因此,可将作用在各小垫(15)的作用点上的载荷通过大垫(16)而均等化,并且可消除在作用点和作为小垫(15)中心的反力点之间产生的倾复力矩,可抑制小垫(15)的挠曲。因此,也可抑制缓冲销等的挠曲等,从而无需担心垫板的贯通孔与缓冲销的摩擦等的产生,可平滑地进行升降动作,可实现更高精度的压力成形。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具有模具缓冲垫的模具缓冲装置。技术背景以往,在通过压力机械拉深成形工件时,使用模具缓冲装置。这样的 模具缓冲装置具有经由缓冲销而支承压坯料环的模具缓冲垫,该模具缓冲 垫与安装有上模的滑块的动作同步而随动下降。此外,近年来提出有下述方法,即将模具缓冲垫分割为多个垫部件, 并通过作为施加力产生机构的伺服马达来独立驱动各垫部件,由此对每个 垫部件调整缓冲力,进行高精度的压力成形(例如,参照专利文献l)。专利文献l:特开平6 — 543号公报但是,若将模具缓冲垫分割为多个垫部件,则在拉深成形中,在垫部 件的作用点和垫部件的中心的反力点之间,在每个垫部件上产生不同大小 的倾复力矩(転倒乇一;^y卜),所以各垫部件挠曲而不能平滑地下降, 在进行高精度的压力成形时存在限制。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使模具缓冲垫的下降平滑,且可实 现更高精度的压力成形的模具缓冲装置。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模具缓冲装置,其是设置在压力机械上的模具缓冲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经由缓冲销承受滑块的按压力的多个小垫;支承 这多个小垫的大垫;施加力产生机构,其相对于所述按压力,产生向上的 施加力,同时使所述大垫升降,由所述小垫以及大垫构成模具缓冲垫。根据这样的本专利技术,在拉深成形中等,分别作用在各小垫上的作用力 通过设置大垫而被均等化,所以可相互抵销减小由于作用力而产生的倾复力矩,可抑制小垫的挠曲。因此,可使与小垫抵接的缓冲销的在垫板中的 通过变得良好等,能够毫不勉强地平滑地进行模具缓冲垫的下降,可实现 高精度的压力成形。在本专利技术的模具缓冲装置中,优选所述小垫一体地固定在所述大垫上。根据这样的本专利技术,由于各小垫通过螺栓等连结部件固定在大垫上, 所以可促进基于大垫的在小垫上的作用力的均等化,是更有效果的。在本专利技术的模具缓冲装置中,优选仅所述大垫被所述压力机械的基座 的内壁引导,同时升降运动。根据这样的本专利技术,由于仅是几乎不变形的大垫被基座的内壁引导而 升降,所以可使由于倾复力矩而多少变形的小垫与基座的内壁不接触地升 降,所以可使从基座的内壁受到的反力稳定。因此,在使模具缓冲垫与滑 块的动作同步下降时,可减少基于反力的对缓压力的影响,可容易地控制 施加力产生机构。在本专利技术的模具缓冲装置中,优选所述小垫配置为两行两列共计四 个,所述大垫以支承这四个小垫的方式设置一个。根据这样的本专利技术,可使小垫的作用力在前后左右的小垫上等效,可 消除在各小垫上产生的倾复力矩而使该力矩接近于零,是最为有效的。附图说明图l是表示采用了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的模具缓冲装置的压力机械的 概要整体的示意图。图2是表示所述压力机械的要部的分解立体图。图3是表示所述压力机械的基座的要部的放大图。图4是表示所述模具缓冲装置的模具缓冲垫的立体图。图5是表示所述模具缓冲装置的施加力产生机构的放大图。图6是用于说明所述实施方式的作用效果的图。图7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变形例的图。图8是表示在所述变形例中使用的模具缓冲垫的立体图。 符号说明 1 压力机械 4滑块6 基座10模具缓冲装置11压坯料环12缓冲销13模具缓冲垫14施加力产生机构15 小垫16大垫具体实施方式以下,根据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图1是表示采用了本实施方式的模具缓冲装置10的压力机械1的概 要整体的示意图,图2是表示压力机械1的要部的分解立体图,图3是表 示压力机械1的基座6的要部的放大图。压力机械l具有压力机横梁2,其内置有曲柄机构、偏心机构、或 者连杆机构等驱动力传递机构;滑块4,其经由柱塞3与压力机横梁2内 的驱动力传递机构连结,并安装有上模具80;基座6,其载置有安装有下 模具90的运动垫板5;四根(图l中仅图示两根)立柱7,其连结基座6 以及所述压力机横梁2。在基座6内收纳有模具缓冲装置10。在此,本实施方式的运动垫板5,如图2所示,包括穿设有多个贯通 孔51A的平台状的垫板51、和支承垫板51的支座52。垫板51的贯通孔 51A是模具缓冲装置10中使用的缓冲销12 (图1)通过的孔,可根据使 用的下模具90而适宜地选择。在支座52上,设置有未图示的移动机构, 可为了更换模具而使垫板51向压力机械1外部移动。此外,在支座52中, 设置有内部空间53。另一方面,在基座6上,以将内部空间61在俯视下分割为四部分的 方式设置十字状的肋62。该肋62,也如图3所示,在内部空间61的上下 方向的途中设置,特别是其下端并不是垂下设置到底面部分上。模具缓冲装置IO,如图1所示,具有将工件W夹持在与上模具80之间的压坯料环11、经由缓冲销12支承压坯料环11的模具缓冲垫13、 和在使模具缓冲垫13产生向上的施加力的同时使其升降的施加力产生机 构14。另外,施加力产生机构,如利用了气体的压縮性的气缸型所述,有 使模具缓冲垫相对于滑块的动作而被动地升降的机构,又如本实施方式所 述,有通过伺服马达24 (图5)使模具缓冲垫与滑块的动作同步地能动地 升降驱动的机构。在这样的模具缓冲装置10中,模具缓冲垫13,如图l、图4所示, 在基座6的内部空间61中,包括在被所述肋62分隔的小空间63内升降 的四个小垫15、和位于配置为两行两列的小垫15下方的一个大垫16。艮口, 大垫16在内部空间61内,在肋62的下方升降,与肋62不干涉。小垫15为金属制且为中空的矩形箱状,与预先配置在肋62下方的大 垫相对,从肋62的上方放入小空间63内, 一边被引导销17等引导一边 在大垫16上定位,通过未图示的螺栓等一体地固定在大垫上。另一方面,大垫16也为金属制,为中空的矩形箱状,在其四周的侧 面上设置有导板18。该导板18与图3所示的设置在基座6的内部空间61 的内壁上的导板64对置,并一边相互接触滑动一边引导模具缓冲垫13的 升降。g卩,在模具缓冲垫13升降时,仅大垫16经由导板18、 64与基座6 的内壁接触,小垫15不接触。构成模具缓冲装置10的施加力产生机构14,如图l、图5所示,具 有设置在大垫16的下表面上的螺母部19、与螺母部19螺合的滚珠丝杠 部20、设置在基座6的底板部65上而支承滚珠丝杠部20的下端侧并确保 其转动自如的轴承部件21 、设置在滚珠丝杠部20的下端的从动侧带轮22、 具有驱动侧带轮23的伺服马达24。伺服马达24支承在例如底板部65等 的适宜部位上,在各带轮22、 23上巻绕有带25。这样的施加力产生机构14,在本实施方式中,与各小垫15对应地设 置有四个,各伺服马达24的旋转由控制器独立控制。施加力产生机构14 的伺服马达24通过电流的供给而旋转轴正反旋转。若向伺服马达24供给 电流而旋转轴旋转,则驱动侧带轮23、从动侧带轮22、滚珠丝杠部20旋 转动作。伴随着滚珠丝杠部20的旋转动作,螺母部19在升降方向上直线动作。于是,模具缓冲垫13与螺母部19一起升降。施加给模具缓冲垫13 的缓冲压力(施加力)的控制通过对伺服马达24的电流控制来进行。在以上的本实施方式中,由于模具缓冲垫13被分割为多个小垫15和 大垫16,所以如图6示意所示,作用在各小垫15的作用点P的载荷可通 过大垫16而均等化,并且可消除在作用点P和作为小垫15的中心的反力 点C之间产生的倾复力矩M,可抑制小垫板15的挠曲。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模具缓冲装置,其是设置在压力机械上的模具缓冲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经由缓冲销承受滑块的按压力的多个小垫;支承这多个小垫的大垫;施加力产生机构,其相对于所述按压力,产生向上的施加力,同时使所述大垫升降,由 所述小垫以及大垫构成模具缓冲垫。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场清和本间裕明砂田正英吉田肇佐藤宏秀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小松制作所小松产机株式会社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