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挥发性物质环境的腐蚀模拟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0005207 阅读:1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5-03 22: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含挥发性物质环境的腐蚀模拟装置,主要解决现有技术中挥发性物质含量随时间逐渐减少所导致的不能准确模拟材料所处的腐蚀环境及腐蚀行为的问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采用一种含挥发性物质环境的腐蚀模拟装置,主要包括容器(1)、多口容器(2)、辅助电极(10)、工作电极(11)、参比电极(12);容器(1)分别与进气管(5)、出气管(6)相连,出气管(6)多口容器(2)的相连,多口容器(2)设有出气管(9),多口容器(2)设有辅助电极(10)、工作电极(11)、参比电极(12)、至少一个液相腐蚀悬挂试样(13)、至少一个气相腐蚀悬挂试样(14)的技术方案较好地解决了上述问题,可用于含挥发性物质环境的腐蚀模拟实验中。(*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含挥发性物质环境的腐蚀模拟装置,主要解决现有技术中挥发性物质含量随时间逐渐减少所导致的不能准确模拟材料所处的腐蚀环境及腐蚀行为的问题。本技术通过采用一种含挥发性物质环境的腐蚀模拟装置,主要包括容器(1)、多口容器(2)、辅助电极(10)、工作电极(11)、参比电极(12);容器(1)分别与进气管(5)、出气管(6)相连,出气管(6)多口容器(2)的相连,多口容器(2)设有出气管(9),多口容器(2)设有辅助电极(10)、工作电极(11)、参比电极(12)、至少一个液相腐蚀悬挂试样(13)、至少一个气相腐蚀悬挂试样(14)的技术方案较好地解决了上述问题,可用于含挥发性物质环境的腐蚀模拟实验中。【专利说明】含挥发性物质环境的腐蚀模拟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含挥发性物质环境的腐蚀模拟装置。技术背景石油天然气行业的管道和设备常处于含C02,H2S和水等介质的腐蚀性环境中,一些油气田的腐蚀环境中还含有挥发性有机酸,如甲酸,乙酸及丙酸等。添加挥发性气相缓蚀剂是油气田控制管道和设备腐蚀常采用的措施之一。水,有机酸及气相缓蚀剂均属于挥发性物质。材料的腐蚀行为与这些挥发性物质的含量密切相关。例如,当油气田的产出水中含150-200ppm的自由乙酸就可能导致严重的管道及设备顶部腐蚀。因此,为了有效模拟这类环境的腐蚀行为,腐蚀模拟实验中必须保证在腐蚀环境中挥发性物质的含量不随时间变化。中国专利技术专利《一种低挥发的腐蚀试验装置》(专利号:200810167510.2)与本专利均是通过一定措施减少介质的挥发,但《一种低挥发的腐蚀试验装置》是在一套实验装置中通过冷凝气来控制在腐蚀试验中试验溶液的挥发,减少成分的变化,但是挥发性物质含量还是会随时间逐渐减少,导致不能准确模拟材料所处的腐蚀环境及腐蚀行为。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技术中挥发性物质含量随时间逐渐减少所导致的不能准确模拟材料所处的腐蚀环境及腐蚀行为的问题,提供一种新的含挥发性物质环境的腐蚀模拟装置。该装置用于含挥发性物质环境的腐蚀模拟实验中,具有挥发性物质含量不会随时间逐渐减少,能准确模拟材料所处的腐蚀环境及腐蚀行为的优点。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含挥发性物质环境的腐蚀模拟装置,主要包括密闭容器(I)、密闭多口容器(2)、辅助电极(10)、工作电极(11)、参比电极(12);容器(I)开有进气口(3)和出气口(4)分别与进气管(5)、出气管(6)相连,进气管(5)出口端位于容器(I)的液面以下,出气管(6)的入口端位于容器(I)的液面以上,出气管(6)的出口端与多口容器(2)的进气口(7)入口端相连,多口容器(2)设有出气口(8)与出气管(9)相连,出气管(6)出口端位于多口容器(2)的液面以下,出气管(9)的入口端位于多口容器(2)的液面以上,多口容器(2)设有辅助电极(10)、工作电极(11 )、参比电极(12)、至少一个液相腐蚀悬挂试样(13)、至少一个气相腐蚀悬挂试样(14),液相腐蚀悬挂试样(13)位于多口容器(2)的液面以下,气相腐蚀悬挂试样(14)位于多口容器(2)的液面以上,辅助电极(10)、工作电极(11)、参比电极(12)与电化学测试装置相连。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进气口(3)、出气口(4)、辅助电极(10)接入口、工作电极(11)接入口、参比电极(12)接入口、液相腐蚀悬挂试样(13)接入口、气相腐蚀悬挂试样(14)接入口、进气口(7)、出气口(8)均保证密封。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辅助电极(10)、工作电极(11)、参比电极(12)均插入多口容器(2)的液面以下。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出气管(6)兼作容器(I)的出气管和多口容器(2)的进气管。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容器(I )、多口容器(2 )材质选自不锈钢或玻璃。 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容器(I )、多口容器(2)含有相同挥发性腐蚀介质成份。本技术通过在多口容器(2)前设置一套含有相同腐蚀介质成份的容器(1),容器(I)中的挥发性物质进入多口容器(2),当量补充多口容器(2)中介质挥发的损失量,保证多口容器(2)中的介质成份在整个实验过程中不发生变化,从而更加准确的模拟材料在含挥发性物质环境的腐蚀行为和腐蚀机理,取得了较好的技术效果。【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所述装置的流程示意图。I为容器;2为多口容器;3为进气口 ;4为出气口 ;5为进气管;6为出气管;7为进气口 ;8为出气口 ;9为出气管;10为辅助电极;11为工作电极;12为参比电极;13为液相腐蚀悬挂试样;14为气相腐蚀悬挂试样。下面通过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阐述,但不仅限于本实施例。【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 1】在如图1所示的模拟实验装置上,容器I采用玻璃锥形瓶,多口容器2采用玻璃多口烧瓶。以下名称中:容器I以锥形瓶I代替,多口容器2以多口烧瓶2代替。在锥形瓶I 口塞入橡皮塞,在橡皮塞上打两个孔,分别作为进气口 3和出气口 4,在孔内分别塞入玻璃管,将进气管5套在玻璃管上,通过橡皮塞的弹性保持锥形瓶I,进气口 3和出气口 4的密封。高压气瓶(图1中未标出)所放出的实验气体(如CO2)通过进气管5进入锥形瓶1,锥形瓶I的出气管6置于锥形瓶I的液面以上,锥形瓶I的出气管6与多口烧瓶2的进气口 7连接,多口烧瓶2的出气口 8通过出气管9与尾气吸收瓶(图1中未标出)连接。多口烧瓶2的进气口 7和出气口 8塞入橡皮塞,在橡皮塞上打孔,在孔内分别塞入玻璃管,将进气管6和出气管9套在玻璃管上,通过橡皮塞的弹性保持锥形瓶2,进气口 7和出气口 8的密封。实验过程中,多口烧瓶2液相的挥发性物质随时间逐渐挥发进入气相,通过出气管9排出多口烧瓶2。锥形瓶I中液相的挥发性物质随时间也逐渐挥发进入气相,通过出气管6进入多口烧瓶2,多口烧瓶2中液相随时间挥发掉的部分通过从锥形瓶I获得的气相部分进行补充,保证多口烧瓶2中液相介质成份不随时间变化。在锥形瓶I和多口烧瓶2内加入相同的实验溶液,打开实验所需气体(如CO2)气瓶总阀,调节气体流量,检查尾气吸收瓶内是否有气泡冒出。如果有气泡冒出,说明整个实验装置的气密性很好。如果没有气泡冒出,说明实验装置中部分部位漏气,需要对系统部件逐一排查,保证密封。当温度达到实验要求后,调整溶液pH值达到实验要求。在多口烧瓶2内分别放入辅助电极10、工作电极11,参比电极12,悬挂试样13和悬挂试样14。多口烧瓶2中的带钼网或钼丝的辅助电极10、工作电极11和参比电极12构成电化学三电极系统,通过外部电化学测试装置(图1中未标出)对工作电极11的液相腐蚀进行在线测试。多口烧瓶2中液相腐蚀同时可以通过对悬挂试样13进行失重测试。多口烧瓶2的气相腐蚀通过在气相悬挂试样14进行失重测试。辅助电极10、工作电极11,参比电极12,悬挂试样13和悬挂试样14与多口烧瓶2的各口的连接均采用橡皮塞,在橡皮塞上打孔,通过橡皮塞的弹性保持橡皮塞与各多口烧瓶口及橡皮塞与辅助电极10、工作电极11,参比电极12,悬挂试样13和悬挂试样14的密封。本技术中的锥形瓶I和多口烧瓶2可为任意形状可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蒋秀屈定荣刘小辉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青岛安全工程研究院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