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马登华专利>正文

一种电梯曳引机的减振降噪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003366 阅读:1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5-03 17: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一种电梯曳引机的减振降噪结构,包括通过底部设置的多个弹性减振脚站立于基础面上的惰性支撑台,惰性支撑台上设置复合减振件,复合减振件包括置于惰性支撑台上的固定框,置于固定框内的弹性减振垫,以及罩于弹性减振垫上的连接盖,连接盖的上方设置支撑件用于固定连接曳引机底座。该种电梯曳引机的减振降噪结构的减振效果好、且能够适应电梯曳引机的重心偏移、避免曳引机单边倾斜的电梯曳引机的减振降噪结构,以延长曳引机皮带的寿命,降低维护成本,并提高电梯的安全性。(*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的一种电梯曳引机的减振降噪结构,包括通过底部设置的多个弹性减振脚站立于基础面上的惰性支撑台,惰性支撑台上设置复合减振件,复合减振件包括置于惰性支撑台上的固定框,置于固定框内的弹性减振垫,以及罩于弹性减振垫上的连接盖,连接盖的上方设置支撑件用于固定连接曳引机底座。该种电梯曳引机的减振降噪结构的减振效果好、且能够适应电梯曳引机的重心偏移、避免曳引机单边倾斜的电梯曳引机的减振降噪结构,以延长曳引机皮带的寿命,降低维护成本,并提高电梯的安全性。【专利说明】一种电梯曳引机的减振降噪结构
本技术涉及减震降噪结构,特别是一种电梯曳引机的减振降噪结构。
技术介绍
电梯曳引机是电梯的动力设备,依靠电梯曳引机的动力输出驱动电梯运行,但是曳引机在高速运行的情况下,会产生剧烈振动及噪声,对办公或居住在与电梯井共壁的房屋内的人产生严重危害,使这些生活在振动和噪声环境下的人群的生理和心理都受到损害,降低了生活及工作质量。中国专利200810067354.2公开了一种电梯的复合式减振降噪装置,其设置在安装曳引机的工字钢的下方,包括与地面固定连接的由钢板101和硅胶层102复合而成的复合层,与曳引机底部的工字钢相连的连接层103,以及设置在复合层和连接层103之间由多层橡胶材料复合制作而成的弹性减振层104,如图1所示。由于复合层含有硅胶层且弹性减振层由橡胶材料制作而成,因此,曳引机在运行时产生的振动及噪音在传达到地面前,能被弹性减振层及复合层逐层全部吸收,从而使振动不会被传到机房地面及其外部,从而有效阻断振动和噪音的传播;其以面接触方式减振,减振降噪效果较佳。然而,曳引机的重心通常都存在偏移,不在底座的中心位置,这使得减振降噪装置的两端受力不均,上述减振结构必然导致曳引机向一边略微倾斜,而曳引机单边倾斜,使得曳引机上带动轿厢升降的皮带的摩擦增大、损耗增加,致使皮带更换频换,增加电梯运行的维护成本,甚至可能因未及时维护电梯而导致皮带损坏甚至断裂,造成电梯安全事故。另外,上述复合式减振降噪装置,没有设置配重块,重量较轻,曳引机及减振降噪装置的振动幅度较大,稳定性差。中国专利200620016645.5公开了另外一种减振降噪装置,其安装在用于固定安装曳引机的工字钢的上方,设置在工字钢与曳引机之间;包括由多层弹性材料复合而成的复合减振部件202,和复合减振部件上方设置的惰性块203,复合减振部件202置于工字钢201上,用于承载曳引机的惰性块203底部设置凹槽,通过凹槽罩在复合减振部件202的顶部,可调节螺栓204穿过惰性块203及复合减振部件202将二者连接在一起,如图2所示。该减振降噪装置相当于在前述装置的基础上增加了惰性块和可调节螺栓,通过设置大重量的惰性块能够大幅度降低曳引机振动的振幅,使曳引机更加稳定,从而进一步提高减振效果。该种减振降噪装置虽进一步提高了减振效果,但仍然无法克服重心偏移的问题,运行时,仍会因曳引机单边倾斜而使皮带剧烈磨损。另外,其安装工字钢和曳引机之间,必需将曳引机与工字钢拆卸后方能安装,其安装与拆卸较为麻烦。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提供一种减振效果好、且能够适应电梯曳引机的重心偏移、避免曳引机单边倾斜的电梯曳引机的减振降噪结构,以延长曳引机皮带的寿命,降低维护成本,并提高电梯的安全性。本技术所述的一种电梯曳引机的减振降噪结构,包括通过底部设置的多个弹性减振脚站立于基础面上的惰性支撑台,惰性支撑台上设置复合减振件,复合减振件包括置于惰性支撑台上的固定框,置于固定框内的弹性减振垫,以及罩于弹性减振垫上的连接盖,连接盖的上方设置支撑件用于固定连接曳引机底座。本技术所述的电梯曳引机的减振降噪结构,曳引机的振动传递到机房地面前,会一次被复合减振件和弹性减振脚吸收,实现多层吸收减振;此外其复合减振件的受压面积大(面接触),弹性减振脚的受压面积小(相当于多点接触),又实现了点面结合的吸收振动;因此,所述减振降噪结构,同时实现多层及点面结合的吸收振动,降噪减振效果极佳。另外,在复合减振件和弹性减振脚之间的惰性支撑台的重量极大,在相同振动能量下,其能够大幅度的降低振动的振幅,因而可大幅减小曳引机传递而来的振动,改善曳引机的稳定性,进一步提高减振降噪效果。此外,其整个减振降噪装置安装在用于安装曳引机底座的支撑件的下方,安装时不需要拆装支撑件和曳引机,安装也较为简单、方便。另外,本技术的电梯曳引机的减振降噪结构,其惰性支撑台的下方安装了多个弹性减振脚,可以根据曳引机的重心位置,在惰性支撑台底部不同位置设置不同弹性系数的弹性减振脚,如在靠近曳引机重心的位置,设置弹性系数较大的弹性减振脚,在较为远离曳引机重心的位置相应设置弹性系数较小的弹性减振脚;由于弹性系数越大的弹性减振脚的抗变形能力越强,变形量就越小,且易于复原;而弹性系数越小的弹性减振脚则抗变形能力越弱,变形量就越大;因此只需要根据重心情况,在惰性支撑台底部适当的布置、合理的选择不同弹性系数的弹性减振脚,就可保证在曳引机发生重心偏移时,曳引机仍然能够处于水平状态而不发生单边倾斜。由于保证了曳引机的水平,因而也就避免了因单边倾斜导致的皮带磨损加剧,从而使曳引机上连接轿厢的皮带所受摩擦小、损耗少,延长了皮带的使用寿命,减少了电梯的维护成本,还提高了电梯使用的安全性。所述电梯曳引机的减振降噪结构,还可在惰性支撑台的上方设置有从外围及上方罩住复合减振件的惰性盖,惰性盖在连接盖上方的位置设置通孔供连接盖上方设置的支撑件伸出连接曳引机底座。惰性盖的设置,进一步增大了减振降噪装置的重量,从而进一步的降低曳引机的振幅,进一步的改善曳引机的稳定性,进一步改善减振效果。此外,惰性盖从外围及上方罩住复合减振件,惰性盖在降低振幅的同时,还能够限制复合减振件上下方向及左右方向的振动幅度,能够可靠的避免复合减振件的连接盖从固定框中脱出,从而避免因此造成的故障。所述惰性支撑台底部可设置柱状插槽,弹性减振脚通过插入柱状插槽中实现与惰性支撑台的固定。通过在惰性支撑台底部设置柱状插槽,弹性减振脚插入惰性支撑台内部,可使惰性支撑台更加平稳,同时,二者还可方便拆装。惰性支撑台的下方的基础面上可设置支撑槽,支撑槽设置柱状插槽与弹性减振脚相对,弹性减振脚的底部插入到支撑槽的柱状插槽内,使惰性支撑台通过弹性减振脚站立于支撑槽上,与支撑槽存在间距。通过设置支撑槽,并在支撑槽上设置柱状插槽,以使弹性减振脚的底部插入到支撑槽的柱状插槽内,防止弹性减振脚在惰性支撑台随曳引机振动过程中移动,以稳固惰性支撑台。所述支撑槽可为两个以上,平行设置,各支撑槽上设置两个以上的柱状插槽,惰性支撑台的底部设置相应的与之相对的柱状插槽,弹性减振脚的两端分别插入到惰性支撑台和支撑槽的柱状插槽内。通过设置多个支撑槽,从而对应的均匀设置多个弹性减振脚,以使惰性支撑台与弹性减振脚受力更加均匀,减振降噪效果更好。【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技术减振降噪装置结构示意图。图2为现有技术减振降噪装置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减振降噪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惰性支撑台仰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一种电梯曳引机的减振降噪结构,如图3、图4所示,包括通过底部设置的多个弹性减振脚4站立于基础面上的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登华
申请(专利权)人:马登华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