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查询
首页
专利评估
登录
注册
刘垣皜专利技术
刘垣皜共有15项专利
半开放式耳机制造技术
本发明提供了一半开放式耳机,所述半开放式耳机包括一入耳扬声部、一延伸连接部和一背耳功能部,所述入耳扬声部、所述延伸连接部和所述背耳功能部相互连接,当所述半开放式耳机佩戴状态时,所述入耳扬声部的至少一部分端面适于被塞入使用者的耳道并且所述...
耳机框架的失蜡制造方法技术
耳机框架的失蜡制造方法,其包括:制版形成所述耳机框架形状的蜡模;通过所述蜡膜复制得到硅胶模;以及浇铸金属浆料得到所述耳机框架,其中所述耳机框架包括一发声构件容纳部、一功能构件容纳部和一连接构件,所述连接构件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发声构件容纳...
耳饰耳机制造技术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耳饰耳机,所述耳饰耳机包括一挂耳发声部、一绕耳垂部和一耳饰部。所述挂耳发声部一体连接于所述绕耳垂部和所述耳饰部。所述挂耳发声部提供音效,所述绕耳垂部提供安装固定,所述耳饰部提供修饰和辅助固定,当所述耳饰耳机被佩戴于用户耳...
耳挂式耳机制造技术
本发明涉及一种耳挂式耳机,所述耳挂式耳机包括一耳甲腔佩戴部、一耳挂固定组件和一连接组件,所述耳甲腔佩戴部适于被置于使用者的耳甲腔内并相抵于使用者的对耳屏处,所述耳挂固定组件的外侧适于贴合于使用者的耳朵背侧耳根,所述连接组件的两端分别连接...
漂耳耳机以及智能语音交互方法技术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漂耳耳机以及智能语音交互方法,其中漂耳耳机包括适于位于用户的耳朵的耳甲腔以用于产生音效的漂耳发声部、连接部和定位部,其中所述漂耳发声部和所述定位部分别连接于所述连接部的相反两端,其中所述连接部弯曲地延伸使所述定位部的位置...
夹耳式耳机及其佩戴方法技术
一种夹耳式耳机及其佩戴方法,夹耳式耳机包括:耳甲腔佩戴部、连接部和夹持部,所述耳甲腔佩戴部适于被佩戴于耳朵的耳甲腔,所述连接部适于围绕于使用者的耳轮,所述夹持部适于贴合于使用者的后耳侧,其中所述耳甲腔佩戴部通过所述连接部被连接于所述夹持...
耳坠式耳机制造技术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耳坠式耳机,所述耳坠式耳机包括一挂耳音效部、一绕耳垂连接部和一背耳贴合部,所述挂耳音效部、所述绕耳垂连接部和所述背耳贴合部相互连接。当所述耳坠式耳机佩戴状态时,所述挂耳音效部被挂持于用户的耳甲腔内并提供电声转化以向用户耳...
耳勾式耳机制造技术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耳勾式耳机,所述耳勾式耳机的优点在于可以同时具备耳饰的装修性效果,还能够提供耳机的功能。所述耳勾式耳机包括:一耳机组件;和一勾挂部件;所述耳机组件被可控发声地连接于所述勾挂部件,所述勾挂部件供将所述耳勾式耳机勾挂于用户的...
耳屏式耳机制造技术
本发明涉及一种耳屏式耳机,所述耳屏式耳机包括一耳甲腔佩戴部和一耳屏夹部,所述耳甲腔佩戴部适于被置入佩戴者的耳屏内侧,减少对佩戴者造成听力的损伤,所述耳屏夹部适于贴合于佩戴者的耳屏外侧,所述耳屏夹部自所述耳甲腔佩戴部外侧向后呈预定角度延伸...
声谷矩阵搭载智能语音交互的实现方法技术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声谷矩阵搭载智能语音交互的实现方法,所述声谷矩阵包括多个线体型发声的扬声装置单体和至少一连接构件,相邻的两个所述线体型发声的扬声装置单体适于通过所述连接构件相连接从而使多个所述线体型发声的扬声装置单体的线体型的发声面得以...
基于线体型发声的扬声装置形成的声谷矩阵制造方法及图纸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线体型发声的扬声装置形成的声谷矩阵,所述声谷矩阵包括多个线体型发声的扬声装置单体和至少一连接构件,相邻的两个所述线体型发声的扬声装置单体适于通过所述连接构件相连接从而使多个所述线体型发声的扬声装置单体的线体型的发声面...
分频分体式音箱及分频分体式组合音箱系统技术方案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分频分体式音箱及分频分体式组合音箱系统,可以扩大分频分体式音箱的造型设计空间。分频分体式组合音箱系统,包括:至少一个用于输出第一频段的声音的第一分频分体式音箱,其中,第一分频分体式音箱具有第一分频模块和用于发出第一频...
分频分体式音箱及分频分体式组合音箱系统技术方案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分频分体式音箱及分频分体式组合音箱系统,可以扩大分频分体式音箱的造型设计空间。分频分体式组合音箱系统,包括:至少一个用于输出第一频段的声音的第一分频分体式音箱,其中,第一分频分体式音箱具有第一分频模块和用于发出第一频...
一种平面驱动扬声器制造技术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平面驱动扬声器,包括安装在组壳上的平面驱动振膜和永磁组阵列,扬声器具有两块平面驱动振膜,只有一组永磁组阵列,其中一块平面驱动振膜位于永磁组阵列的一侧固定在组壳一侧面,另一块平面驱动振膜位于永磁组阵列的另一侧固定在组壳...
一种耳机电路和耳机制造技术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耳机电路和耳机。该耳机电路包括:二极管D1、电容C1、电阻R1、电阻R2、控制音量降低的开关SW2、控制音量提高的开关SW3、型号为ST2618的芯片U1;所述芯片U1内部设置有内置式电荷泵、两组MOS管组成的数字电...
1
科研机构数量排行前1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126617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95203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83184
浙江大学
77262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6639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66013
国家电网公司
59735
清华大学
53969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51648
华南理工大学
49956
最新更新发明人
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
2418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15725
武汉科技大学
10596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95204
苏州美年华云厨科技有限公司
1
中国中材国际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306
西北工业大学
28146
国能浙江北仑第三发电有限公司
34
上海零数众合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273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工程大学
35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