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资讯>科技前沿>正文

技术推荐:一种用于防治大豆灰斑病的杀菌剂及其制备方法

访问:64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2-05 09:04

专利技术简介: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防治大豆灰斑病的杀菌剂,其原料包括:苦参:20‑25份;桂枝:10‑20份;吴茱萸:10‑15份;白头翁:5‑10份;翠叶芦荟:10‑15份;三叶青:5‑8份;莱菔:10‑15份;贯叶连翘:5‑10份。本发明专利技术所述的杀菌剂为一种中药制剂,原料易得,成本低,且对大豆的灰斑病具有显著的预防和治疗效果,且具有无毒副作用、无残留、不污染环境的优势。此外,本发明专利技术所述的制备方法步骤简单,易于操作,非常适合推广应用。

专利技术说明:


技术领域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杀菌剂及其制备方法,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防治大豆灰斑病的杀菌剂及其制备方法,属于果树病虫害治疗药剂技术领域。背景技术大豆灰斑病,又称斑点病,一般在6月上中旬叶上开始发病,7月中旬进入发病盛期。豆荚从嫩荚期开始发病,鼓粒期为发病盛期,7—8月份遇高温多雨年份发病重。主要危害叶片,严重发病时几乎所有叶片长满病斑,造成叶片过早脱落,受害减20-30%,同时百粒重下降,品质降低。目前主要的防治方法为:在播种时用70%敌克松可湿性粉剂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按种子量的0.3%拌种,且在大豆花荚期,每公顷用40%多菌灵胶悬剂1.5公斤,兑水450公斤喷雾。以上治疗方法具有一定的疗效,但是效果还是未达到实际要求,且耗时费力、使用的药剂还是存在一些不安全因素。专利技术内容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毒副作用、治疗效果好的用于防治大豆灰斑病的杀菌剂及其制备方法。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防治大豆灰斑病的杀菌剂,其原料包括以下组分且各组分的重量份数分别为:丁香:20-25份;牡丹皮:15-20份;肉桂:10-20份;高良姜:10-15份;白头翁:5-10份;合欢根:5-10份;三叶青:5-8份;菖蒲:5-8份;黄连:5-8份。进一步优选,其原料还可以包括以下组分且各组分的重量份数分别为:丁香:25份;牡丹皮:15份;肉桂:15份;高良姜:12份;白头翁:8份;合欢根:8份;三叶青:5份;菖蒲:8份;黄连:5份。更进一步,其原料还可以包括土槿皮:10-15份,优选12份。本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用于防治大豆灰斑病的杀菌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按照各组分的重量份数比,将各组分混合后,粉碎至粒径为1-3mm,然后加入水,煎煮2-3次,每次煎煮2-3h,合并煎煮液后过滤,将滤液浓缩至25℃时相对密度为:1.10-1.20,得到杀菌剂,并于2-5℃下冷藏保存。且在煎煮过程中,每次煎煮的用水量为混合物的3-4倍体积。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杀菌剂为一种中药制剂,原料易得,成本低,且对大豆的灰斑病具有显著的预防和治疗效果,且具有无毒副作用、无残留、不污染环境的优势。此外,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制备方法步骤简单,易于操作,非常适合推广应用。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的描述:丁香:驱虫、抑菌效果好;牡丹皮:对枯草杆菌、大肠杆菌、伤寒杆菌、副伤寒杆菌、变形杆菌、绿脓杆菌、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肺炎球菌、霍乱弧菌等均有较强的抗菌作用;肉桂:对白色葡萄球菌、志贺氏痢疾杆菌、产气杆菌、变形杆菌、炭疽杆菌等具有较好的抑制作用;高良姜:抑虫效果明显;白头翁:拉丁学名:Pulsatillachinensis(Bunge)Regel,毛茛科,银莲花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具有良好的杀菌、驱虫活性;三叶青:具有抗菌活性,且无毒副.

.http://www.jigao616.com/zhuanlijieshao_14532548.aspx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