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资讯>正文

中国变暖“可能导致血吸虫病规模扩大”

访问:179 留言:0更新日期:2008-01-01 00:00
            科学与发展网2008年3月6日报道  一项新的研究表明,到2050年,中国不断变暖的气候可能会让该国更大面积的区域面临血吸虫病传染的威胁。

    由一个国际研究团队进行的该研究发表在了《美国热带医学与卫生学》杂志的2月号上,它研究了日本血吸虫(Schistosoma japonicum)的分布与温度敏感性,日本血吸虫是在中国和东南亚国家导致血吸虫病的寄生虫。

    人们相信不断升高的气温会导致世界上许多国家的对气候敏感的疾病恶化,其中就有血吸虫病(请参阅 科学家说变暖“会加剧血吸虫病发展”)。

    然而准确预测血吸虫病的空间分布变化情况方面的工作还很不够,研究结果也互相矛盾。

    这组科学家们提取了血吸虫和钉螺样本——钉螺是此类寄生虫的媒介——并在不同温度下进行不同时间的培养。

    结合历史数据,他们得出冬季平均温度0摄氏度是钉螺可生存的最低温度。他们发现血吸虫在温暖的环境下能大量繁殖,生长和繁殖的最低温度是15.4摄氏度。

    据文章第一作者,中国疾病控制预防中心寄生虫病研究所的周晓农说,他们还利用中国不同区域的历史温度和预测的温度开发了一个模型来预测血吸虫可能会传播到哪些地区。

    这组科学家得出结论说,到2050年血吸虫病传播会向北和向西扩大,增加78万多平方公里的面积——这占了全国陆地面积的8.1%。

    这组科学家还写到,他们还没有充分考虑降雨或降雨可能引起温度变化。但是,周晓农对本网络记者说:“中国与全球变暖密切相关不断增加的洪水,一定会促进血吸虫疾病传播。”

    在该杂志同期发表的一篇社论中,美国凯斯西部保留地大学医学院全球卫生与疾病研究中心的Charles H. King说,该分析应该为将来对血吸虫流行的监控与控制提供了一个重点。

    由美国布朗大学的科学家进行的另外一项研究发表在了3月5日出版的《公共科学图书馆·被忽视热带病》杂志,他们说与血吸虫病有关的症状的影响比世界卫生组织当前的预测严重了7—46倍。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