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俞姿宇专利>正文

具软硬质材料复合结构的保护胶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762486 阅读:110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3-14 23:49
一种具软硬质材料复合结构的保护胶带,包含:一硬质塑胶膜,该硬质塑胶膜使用硬质塑胶材料,该硬质塑胶材料特点为尺寸安定及硬度够挺;以及一软质塑胶膜,该软质塑胶膜位于该硬质塑胶膜上方,并与该硬质塑胶膜结合,该软质塑胶膜使用软质塑胶材料,该软质塑胶材料特点为较易弯曲、伏贴性也较佳。其中该质塑胶膜及软质塑胶膜可运用化学涂层黏合或物理加工方式结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具软硬质材料复合结构的保护胶带
本专利技术有关于一种保护胶带,尤其是一种具软硬质材料复合结构的保护胶带。
技术介绍
目前,现有技术中的保护用胶带通常是以硬质塑胶材料或是软质塑胶材料以单一种方式呈现。但是此种单一呈现的方式却透露出所选用材料的缺点。如硬质塑胶材料(PET、PC、PP)的单向或双向延伸膜优点在于尺寸安定及硬度够挺。缺点则是因材质过硬使得黏贴于弯角、曲面、转折角度过大等区域容易产生翘起或伏贴度不佳的情况。如软质塑胶材料(PE、PVC、P0)的材料本质较柔软,其较易弯曲、伏贴性也较佳。但缺点则是容易受到外拉伸力或本身内应力而产生变形且尺寸安定性也欠佳。所以上述两种的塑胶材质,各自都有其优点及缺点,如能够互相以各自的优点弥补互相的缺点,则可使保护用胶带所能使用的范围更为提升。因此,本专利技术的专利技术人亟需构思一种新技术以改善其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所以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为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上的问题,本专利技术中提出一种具软硬质材料复合结构的保护胶带,其优点在于改良以往保护胶带的材质,以复合材料的概念,提出应用硬质塑胶材料及软质塑胶材料作结合,且此种组合可以将硬质塑胶材料及软质塑胶材料各自的缺点互相弥补,使得本专利技术的复合材料能够有多种应用,且可根据使用需求决定要使用硬质塑胶材料及软质塑胶材料的一面作为保护面,对于不同的形状、区域及所欲保护的物体,都能够有更佳的应用性及适用性。且对于本专利技术的制造方式也提出明确的制造方式及黏合的胶种,对于未来相关的产业应用更有一定的利用性及进步性。为达到上述的目的,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具软硬质材料复合结构的保护胶带,包含:一硬质塑胶膜,该硬质塑胶膜是使用硬质塑胶材料制成,该硬质塑胶材料特点为尺寸安定及硬度够挺;该软质塑胶膜位于该硬质塑胶膜上方并与该硬质塑胶膜结合成一体;以及一软质塑胶膜,该软质塑胶膜是使用软质塑胶材料制成,该软质塑胶材料特点为较易弯曲、伏贴性也较佳。优选的,该硬质塑胶膜及该软质塑胶膜之间还包含:一结合胶层,该结合胶层位于该硬质塑胶膜及该软质塑胶膜之间,该结合胶层用于使该硬质塑胶膜与软质塑胶材料相互黏合。优选的,该硬质塑胶膜及该软质塑胶膜的结合方式是直接以物理加工方式黏合,其中该物理加工方式较佳者为电晕(Corona)及电衆(Plasma)的一种。优选的,该硬质塑胶膜材质为PET、该软质塑胶膜材质为PE以及该结合胶层材质为聚乙烯甲基丙烯酸酯(EMA)。优选的,该硬质塑胶膜的材质为PET、PC及PP的一种。优选的,该硬质塑胶膜的厚度为小于等于25pm;该结合胶层的厚度为大于Ium且小于等于5 y m;以及该软质塑胶膜的厚度为小于等于25 u m。优选的,该软质塑胶膜的材质为PE、PVC及PO的一种。优选的,其制造方式为将半熔融状态的PE以淋膜(Laminate)的加工方式在已涂布聚对苯二甲酸二乙酯(EMA)的PET薄膜上形成PE薄膜。优选的,还包含一黏附层,该黏附层位于该硬质塑胶膜与空气接触面及位于该软质塑胶膜与空气接触面的一种; 其中该黏附层的材质为PU、PET、橡胶、压克力胶及硅胶的一种。 优选的,该黏附层位于该硬质塑胶膜与空气接触面时,该软性塑胶膜内包含发泡剂,使得内部产生空孔,也可达到减缓冲击的功能及该软性塑胶膜的表面上以压出各式花纹的方式增加美观性及保护性的一种。由下文的说明可更进一步了解本专利技术的特征及其优点,阅读时并请参考附图。【附图说明】图1A的示意图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图1B及图1C为第一实施例增加黏附层的各种情况示意图。图2A的示意图为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图2B及图2C为第二实施例增加黏附层的各种情况示意图。【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10硬质塑胶膜 20结合胶层 30软质塑胶膜 40黏附层。【具体实施方式】兹谨就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组成,及所能产生的功效与优点,配合图式,举本专利技术的一较佳实施例详细说明如下。请参考图1A,本专利技术的具软硬质材料复合结构的保护胶带,包含: 一硬质塑胶膜10,该硬质塑胶膜10使用硬质塑胶材料,该硬质塑胶材料特点为尺寸安定及硬度够挺,佳者可为PET、PC及PP的一种。其中该硬质塑胶膜10的厚度较佳者为25 u m0一结合胶层20,该结合胶层20位于该硬质塑胶膜10上方,该结合胶层20用于使该硬质塑胶膜10与软质塑胶材料相互黏合,该结合胶层20的胶种可根据所欲黏合的两塑胶材质及需求选用。其中该结合胶层20的厚度较佳者为大于I U m且小于等于5 u m。一软质塑胶膜30,该软质塑胶膜30位于该结合胶层20上方,该软质塑胶膜30使用软质塑胶材料,该软质塑胶材料特点为较易弯曲、伏贴性也较佳,较佳者为PE、PVC及PO的一种。其中该软质塑胶膜30的厚度较佳者为25 ym。本专利技术是运用复合性材料的概念将该硬质塑胶膜10与该软质塑胶膜30以该结合胶层20结合成一合成塑胶膜。在本专利技术中是以一 PET薄膜(硬质塑胶材料)及一 PE薄膜(软质塑胶材料)作为较佳实施例说明,因本实施例的PE材质对于多数黏着胶的附着力较差,所以本专利技术使用聚乙烯甲基丙烯酸酯(Ethylene Methyl Acrylate, EMA)作为本实施例的结合胶层20,使得该结合胶层20可将该PET薄膜及该PE薄膜紧固结合,不会因外力而使得两薄膜层分离。本专利技术在制造上,是将半熔融状态的PE以淋膜(Laminate)的加工方式在已涂布聚乙烯甲基丙烯酸酯(EMA)的PET薄膜上形成PE薄膜,然后因为聚乙烯甲基丙烯酸酯使得该PET薄膜及PE薄膜相互紧固结合。且以淋膜的加工方式可以使软、硬的塑胶材质在结合后保持尺寸安定及兼具容软性。如图2A所显示,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二实施例,本第二实施例中所提及的相同原件以相同符号表示,在此不再赘述。本第二实施例是将该结合胶层移除,直接在该硬质塑胶膜10及该软质塑胶膜30直接以物理加工方式黏合,其中该物理加工方式较佳者为电晕(Corona)及电浆(Plasma)的一种。其目的在于使两塑胶膜其中一接合面经由高能量的游离电子冲击而破坏接合面原有的分子构造,使得被冲击的接合面的表面分子氧化和极化,进而使得接合面的附着能力提升,因此可使得该硬质塑胶膜10及该软质塑胶膜30得以直接黏合。如图1B、图1C、图2B及图2C所显示,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例及第二实施例还包含一黏附层40,该黏附层40位于该硬质塑胶膜10或该软质塑胶膜30与空气接触的任一面,用以将该塑胶合成膜得以黏附于其他物体表面。其中该黏附层40的材质较佳者为PU (Polyurethane)、PET (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橡胶、压克力胶及硅胶(Silicon)的一种;该黏附层40的厚度为大于3 u且小于等于30 u。以下应用例为本专利技术的黏附 层40在不同位置时的功效,该黏附层40位于一 PET薄膜(硬质塑胶材料)或一 PE薄膜(软质塑胶材料)与空气接触的任一面都具有不同的功效。如该黏附层40位于该PE薄膜与空气接触面,则代表该塑胶合成膜黏附于物体表面时,该PET薄膜(硬质塑胶膜10)位于该物体的最外层,因PET薄膜硬度较高且光亮,所以可使物有较佳的保护性及美观性。如该黏附层40位于该PET薄膜与空气接触面,则代表该塑胶合成膜黏附于物体表面时,该PE薄膜(软质塑胶膜3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具软硬质材料复合结构的保护胶带,其特征在于,包含:一个硬质塑胶膜,该硬质塑胶膜为硬质塑胶材料制成;以及一个软质塑胶膜,该软质塑胶膜位于该硬质塑胶膜上方并与该硬质塑胶膜结合成一体,该软质塑胶膜为软质塑胶材料制成。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软硬质材料复合结构的保护胶带,其特征在于,包含: 一个硬质塑胶膜,该硬质塑胶膜为硬质塑胶材料制成;以及 一个软质塑胶膜,该软质塑胶膜位于该硬质塑胶膜上方并与该硬质塑胶膜结合成一体,该软质塑胶膜为软质塑胶材料制成。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软硬质材料复合结构的保护胶带,其特征在于,该硬质塑胶膜及该软质塑胶膜之间还包含:一个用于使该硬质塑胶膜与软质塑胶相互黏合的结合胶层,该结合胶层位于该硬质塑胶膜及该软质塑胶膜之间。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软硬质材料复合结构的保护胶带,其特征在于,该硬质塑胶膜及该软质塑胶膜的结合方式是直接以物理加工方式黏合,该物理加工方式为电晕及电浆中的一种。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软硬质材料复合结构的保护胶带,其特征在于,该硬质塑胶膜的材质为PET、该软质塑胶膜的材质为PE以及该结合胶层材质为聚乙烯甲基丙烯酸酯。5.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具软硬质材料复合结构的保护胶带,其特征在于,该硬质塑胶膜的材质为PET、PC及PP中的一种。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软硬质材料复合结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俞姿宇
申请(专利权)人:俞姿宇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