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车清洗机用驱动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6965118 阅读:30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列车清洗设备,具体涉及一种列车清洗机用驱动系统。所述驱动系统包括:行走机构,包括一行走驱动电机、一转向驱动电机、一驱动轮和至少二个承载轮,所述行走驱动电机的转动直接或间接驱动所述驱动轮绕其轴线旋转,所述转向驱动电机的转动直接或间接驱动所述转向轮之轴线水平转动;感应控制系统,包括二个分设于所述清洗机工作面之两翼的超声波测距传感器、控制系统及蓄电池,控制系统连接并接收所述测距传感器发至的信号,并连接控制所述旋转电机、行走驱动电机及转向驱动电机。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优点是:雷达定位测距,自动转向闭环控制,保证走行可靠灵活,操作简便;采用蓄电池提供动力源,噪音小,无内燃机的尾气排放等特点。(*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列车清洗设备,具体涉及一种列车清洗机用驱动系统
技术介绍
随着科技的进步,轨道交通技术越来越发达,在我国高铁、动车乃至磁悬浮列车已经逐步投入实际使用当中。由于此类列车车速较快,为降低风阻,基本采用流线造型的车身,配合表面白色烤漆,整个外形非常的漂亮抢眼,科技感十足。但是外形美观的同时也带来了更高的保养要求。在列车运行时,空气中灰尘、列车与铁轨摩擦产生粉末附着在车身表面。而列车车身脏污,一来影响轨道交通形象,对于乘客来说也需要注意不要碰触车身,以免弄脏衣物行李;二来风吹日晒后,尘垢、锈蚀也会慢慢渗进烤漆里,影响烤漆结构,致使车身颜色改变,乃至烤漆脱落。故此基本上动车组、磁悬浮列车组以及高铁每天收车后都会进行清洗。现有的列车清洗原理和普通的洗车房洗车原理基本相同,通常是在站点内设置专门的外皮清洗车间,车间内铺设了若干条铁轨,当列车沿铁轨以低速通过清洗房时,光电开关自动感应到列车,先对车皮进行吹风除尘,之后喷出水雾,刷子开始动作,将列车清洗得干干净净。上述清洗方式清洗较为彻底,但是需要到指定的站点,并且需要一定的时间,故此现有的清洗方式只能是收车后进行。而高速列车由于采用白色烤漆车身,单程行经各地后表面即附着有一层灰尘,在有限的折返时间中,需要对于上下客的一侧外车皮进行清洗。目前是在短暂的停靠时间里依靠人工清洗,一方面时间短,清洗质量无法保证,另一方面有碍站台整体形象。目前尚无一种可以在站台对于列车车厢进行清洗的清洗机,而站台清洗对于清洗机的行走驱动控制要求较高,如果无法保持和列车的适当间距,则要么两者间距离过近,清洗部分无法正常运行;要么两者间距离过远甚至完全脱离,无法达到清洗的效果;同时清洗机需要在站台边缘作业,离站台边缘过近容易掉入轨道区域,造成严重事故。故此需要研制一种此类清洗机上适用的驱动系统。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根据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了一种列车清洗机用驱动系统,该驱动系统采用自动闭环控制行走动作,保证了清洗刷始终对于列车具有适当的压强和工作距离,确保了清洗效果,弥补了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目的实现由以下技术方案完成—种列车清洗机用驱动系统,所述列车清洗机用于对于列车车厢外表面的清洗, 所述列车清洗机包括一作为主体的机架,所述机架上设置有清洗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系统包括行走机构,包括一行走驱动电机、一转向驱动电机、一驱动轮和至少二个承载轮, 所述转向驱动轮设于所述机架底面之一端,所述行走驱动电机的转动直接或间接驱动所述驱动轮绕其轴线旋转,所述转向驱动电机的转动直接或间接驱动所述转向轮之轴线水平转动,所述的至少二个承载轮设于所述机架底面相对所述转向驱动轮之另一端;感应控制系统,包括二个分设于所述清洗机工作面之两翼的超声波测距传感器、 控制系统及蓄电池,控制系统连接并接收所述测距传感器发至的信号,并连接控制所述旋转电机、行走驱动电机及转向驱动电机。所述行走机构包括有二个平衡轮,所述二个平衡轮对称设于所述转向驱动轮两侧。所述驱动轮设于机架底部、所述清洗机行走方向的前端。本技术的优点是雷达定位测距,自动转向闭环控制,保证走行可靠灵活,操作简便;采用蓄电池提供动力源,噪音小,无内燃机的尾气排放等特点。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清洗机使用状态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清洗机构结构示意图I ;图3为本技术清洗机构结构示意图II ;图4为本技术行走机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清洗机工作原理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感应系统结构示意图I ;图7为本技术感应系统结构示意图II ;图8为本技术感应系统结构示意图III。。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通过实施例对本技术特征及其它相关特征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以便于同行业技术人员的理解如图1至图8所示,总参考标号1-19分别表示站台1、列车2、清洗刷3、挡水罩 4、喷头5、水泵6、水箱7、洗涤液箱8、驱动轮9、承载轮10、平衡轮11、电机减速器12、防撞触边13、超声波距离传感器14、光电传感器15、蓄电池16、电控箱17、转向轴18、转向驱动电机19。参见图1-8所示,本技术所描述之清洗机主要由清洗机构、感应系统及行走机构、电控部分组成,以下对于上述组成部分进行详细描述清洗机构主要由喷头5、水泵6、水箱7、旋转电机(图中未示意)、转轴(位于清洗刷3的中轴, 图中未示意)及套接于所述转轴上的清洗刷3组成。清洗刷3的轴线应该平行于列车2的待清洗面,但是由于列车侧面为弧状,故此清洗刷3轴线必须与地面地面呈一定角度,尤其以清洗刷3垂直于地面设置的情况(即交角为90°为最佳),此时改变清洗刷3旋转后的外形即可。旋转电机通过涡轮蜗杆减速器驱动所述转轴转动,这里涉及的驱动还可以包括旋转电机输出轴通过皮带与转轴连接,或者旋转电机输出轴与转轴为一级齿轮连动关系的连接等等,此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习见手段,不再赘述。清洗刷3的结构可以有两种其一是由轴套及固定于所述轴套上的若干清洗片组成,所述轴套套接于所述转轴上,所述清洗片于所述轴套上沿径向伸展以呈放射状布置,所述清洗片之外缘形状与所述列车2侧面形状吻合;另一种结构是所述清洗刷由轴套及固定于所述轴套上的若干清洗条组成,所述轴套套接于所述转轴上,所述清洗条的一端固定与所述轴套上,所述清洗条旋转飘起呈放射状后构成之外形与所述列车2侧面形状吻合。这两种都是通过离心力使清洗片(条)绕转轴急速旋转,从而带走列车上附着的污垢。由于其设计上配合列车形状,加上清洗条(片)为软质材料,外形有不匹配处也可通过清洗条(片)弯折弥补,故此可适应流线造型的高速列车。上述的清洗片(条)可采用泡棉、纤维、棉、布等各种材质。同时由上述的清洗原理可以看出,在工作时清洗刷3之外缘必须凸出清洗机的工作面。清洗刷3高度以及直径需要和列车配合, 其高度应该在1800mm-2500mm之间,最大直径在800mm-1200mm之间。以CRH1、CRH2、CRH3、 CRH380、CRH5的动车为例,清洗刷3高度为2100mm(与上述动车需清洗部位高度一致)、直径最小处为900mm,最大处为1100mm。喷头5共12个,均分为两组,固定设于清洗机用于清洗列车2的工作面。此两组喷头5分列于清洗刷3之两侧,且每两个喷头5通过一个水泵 6驱动并与水箱7连通。为清洗顽固污渍,水箱7内还设置有洗涤液箱8,洗涤液箱8内容置有为列车2专门配置的洗涤剂。为避免清洗刷3旋转导致的水珠、水雾飞溅,清洗机于清洗刷3外设有防水雾飞溅的挡水罩4,该挡水罩4 一侧具有一开口以使清洗刷3外缘凸出工作面。行走机构作为清洗机的移动部分。主要由一行走驱动电机、一转向驱动电机19、一驱动轮 9、二个平衡轮11和至少二个承载轮10组成。行走驱动电机设置的目的是作为清洗机整体移动的驱动电机,而转向驱动电机19则作为清洗机移动中改变方向的驱动电机,当行走机构偏离列车时,转向驱动电机19调整驱动轮的方向,使行走机构与列车保持平行相对位置关系。参见附图,驱动轮9的中轴两端均与一转向轴18固定,转向轴18垂直设置于驱动轮 9正上方。驱动轮9设于清洗机底面之前端,行走驱动电机的转动直接或间接驱动驱动轮9 绕其轴线旋转,转向驱动电机19的转动直接或间接驱动转向轴18绕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列车清洗机用驱动系统,所述列车清洗机用于对于列车车厢外表面的清洗,所述列车清洗机包括一作为主体的机架,所述机架上设置有清洗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系统包括:行走机构,包括一行走驱动电机、一转向驱动电机、一驱动轮和至少二个承载轮,所述转向驱动轮设于所述机架底面之一端,所述行走驱动电机的转动直接或间接驱动所述驱动轮绕其轴线旋转,所述转向驱动电机的转动直接或间接驱动所述转向轮之轴线水平转动,所述的至少二个承载轮设于所述机架底面相对所述转向驱动轮之另一端;感应控制系统,包括二个分设于所述清洗机工作面之两翼的超声波测距传感器、控制系统及蓄电池,控制系统连接并接收所述测距传感器发至的信号,并连接控制所述旋转电机、行走驱动电机及转向驱动电机。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善建朱雪源方火根姜瑞平虞国良唐继烈朱浩云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铁路经济开发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