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08935 阅读:15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池连接器,其包括绝缘本体及若干个固持在绝缘本体上的导电端子。绝缘本体开设有若干个端子槽。导电端子具有第一连接部及焊接部,第一连接部的两侧缘分别延伸有一第二连接部,两第二连接部各延伸有一第三连接部,且该两第三连接部相向倾斜弯折,第三连接部的末端上下延伸有一呈半圆柱状的夹持部。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第三连接部及夹持部均收容在端子槽内,焊接部凸伸出绝缘本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电池连接器通过夹持部夹持对接连接器,无需为导电端子预留上下运动的空间,从而减小了电池连接器的体积。(*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连接器,尤其涉及一种电池连接器
技术介绍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各种便携式电子产品广泛应用于日常工 作和生活中。便携式电子产品需要通过电池连接器来达成电子产品 与电池之间的电性连接以传输电能。中国专利第200420116764.9号揭露了一种现有的电池连接器, 该电池连接器具有绝缘本体及固定在绝缘本体上的导电端子,该导 电端子具有弯折部,弯折部的一端延伸有一焊接部,弯折部的另一 端延伸有一弯折的抵接部,抵接部的末端延伸有翼部。当该电池连 接器与一对接连接器对接时,对接连接器抵压导电端子的抵接部,从而使翼部向焊接部运动并使弯折部向下弹性变形。然而,为使翼部不与焊接部接触以保证导电端子传输信号的质 量,电池连接器的绝缘本体必须为导电端子的翼部预留一定的活动 空间,从而不利于电池连接器的小型化;并且当弯折部向下弹性变 形较大时会造成弯折部过度变形,从而弯折部不能弹性复位,进而 造成电池连接器与对接连接器的接触不良。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 体积小的电池连接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电池连接器包括一绝缘本体及若 干个固持在所述绝缘本体上的导电端子。绝缘本体具有相对设置的 前表面及后表面和一顶面,自所述前表面向绝缘本体内开设有若干 个端子槽。导电端子具有一第一连接部,该第一连接部的一端向下弯折延伸有一焊接部,第一连接部的两侧缘分别垂直向上延伸有一 第二连接部,该第二连接部的前侧缘向前延伸有一第三连接部,且 该两第三连接部相向倾斜弯折,第三连接部的末端上下延伸有一呈 半圆柱状的夹持部。所述导电端子的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第 三连接部及夹持部均收容在绝缘本体的端子槽内,焊接部凸伸出绝 缘本体与顶面相对的表面。如上所述,本技术电池连接器的导电端子的第三连接部由 第二连接部的前侧缘向前延伸,且夹持部由第三连接部的末端上下 延伸而成,因此在对接连接器的插头端子插入时,两夹持部向两侧 弹性变形并抵压端子槽的两侧壁,因此导电端子的各部分之间不会 发生接触,绝缘本体无需为导电端子预留上下运动的空间,从而减 小了电池连接器的体积,并且由于夹持部上下延伸并呈半圆柱状, 从而夹持部与插头端子之间的接触更牢固。附图说明在说明书附图中-图1为本技术电池连接器一种实施例的立体组合图。图2为图1所示电池连接器的立体分解图。图3为图1所示电池连接器的绝缘本体的立体图。图4为图1所示电池连接器与插头连接器插接后的立体组合图。图中各元件的附图标记说明如下电池连接器1绝缘本体10前表面11后表面12顶面13底面14侧面15端子槽16顶壁161底壁162凸部163第一固持槽164第二固持槽165插置槽17固持槽18扣合槽19导电端子20第一连接部21焊接部22第二连接部23卡持部24第三连接部25夹持部26固持件30固持部31助焊部32盖体40盖板41延伸部42扣合部43插置部44对接连接器2本体201插头端子20具体实施方式为详细说明本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构造特征、所达的成目的 及效果,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予以详细说明。请参阅图1及图2,为本技术电池连接器1包括绝缘本体 10、若干个固持在绝缘本体IO上的导电端子20、若干个固持在绝 缘本体10上的固持件30及一盖体40。请参阅图1至图3,所述绝缘本体10大致呈长方体状,其具 有相对的前表面11和后表面12、相对的顶面13和底面14及相对 的两侧面15,所述前表面11与顶面13的连接处呈弧形过渡。从 所述前表面11向绝缘本体10内开设有若干个贯穿该绝缘本体10 的端子槽16,且该端子槽16的前端向上延伸至绝缘本体10的顶 面13。请参阅图2及图3,所述该端子槽16具有顶壁161及底壁162, 所述底壁162朝向绝缘本体10的顶面13凸伸有一凸部163,该凸 部163上开设有一向前延伸的第一固持槽164。该顶壁161的两侧 部分向上各开设有一第二固持槽165。在相邻的两端子槽16之间, 自绝缘本体10的顶面13和后表面12的连接处向内开设有一插置 槽17。绝缘本体10的底面14上向后开设有一延伸至后表面12的 固持槽18。绝缘本体10的两侧面15上均开设有一扣合槽19,其 中一侧面15上的扣合槽19向后延伸至后表面12,另一侧面15上 的扣合槽19向前延伸至前表面11。请参阅图1及图2,所述导电端子20具有一第一连接部21,该第一连接部21的后端垂直向下弯折延伸有一焊接部22。第一连 接部21的左右两侧缘分别垂直向上弯折延伸有一第二连接部23, 该第二连接部23的前侧缘的上端垂直向前延伸有一卡持部24。该 第二连接部23的前侧缘的中部向前延伸有一第三连接部25,且该 两第三连接部25相向倾斜弯折,即两第三连接部25之间间距由后 向前逐渐减小。两第三连接部25的末端设有一夹持部26,该夹持 部26上下延伸并呈半圆柱状。导电端子20的第一连接部21、第 二连接部23、第三连接部25及夹持部26均收容在绝缘本体10的 端子槽16内,且导电端子20第一连接部21的前端及卡持部24 分别对应卡持在绝缘本体10的第一固持槽164及第二固持槽165 内,导电端子20的焊接部22凸伸出绝缘本体10的底面14以焊接 -在印刷电路板(图中未示)上。请参阅图2,所述固持件30大致呈"T"形,其具有固持部31 及自固持部31中部垂直向下延伸的助焊部32。所述固持件30的 固持部31固持在绝缘本体10的固持槽18内,助焊部32凸伸出绝 缘本体10的底面14以焊接在印刷电路板(图中未示)上。请参阅图1及图2,盖体40具有一盖板41,该盖板41的两端 均垂直向下延伸有一延伸部42,该延伸部42的末端向内延伸有一 扣合部43。盖板41中部垂直向下延伸有若干个插置部44。该盖体 40盖合在绝缘本体10的顶面13上并且覆盖端子槽16的后端,所 述扣合部43卡持在绝缘本体10的扣合槽19内,插置部44插置在 绝缘本体10的插置槽17内。请参阅图4,其揭示了本技术电池连接器1与一对接连接 器2插接后的立体组合图,该对接连接器2具有本体201及插头端 子202,将插头端子202自绝缘本体10的前表面11插入绝缘本体 10的端子槽16内并夹持在导电端子20的两夹持部26之间,从而 使电池连接器1与对接连接器2达成电性连接。综上所述,本技术电池连接器1的导电端子20的第三连 接部25由第二连接部23的前侧缘向前延伸,且夹持部26由第三 连接部25的末端上下延伸而成,因此在对接连接器2的插头端子 202插入时,两夹持部26向两侧弹性变形并抵压端子槽16的两侧壁,因此导电端子20的各部分之间不会发生接触,从而绝缘本体 10无需为导电端子20预留上下运动的空间,从而可减小电池连接 器1的体积,并且由于夹持部26上下延伸并呈半圆柱状,从而夹 持部26与插头端子202之间的接触更牢固。此外,绝缘本体10的前表面11与顶面13的连接处为弧形过 渡,这可减小对接连接器2与电池连接器1对接过程中对接连接器 2的本体201与电池连接器1的绝缘本体10的磨擦。权利要求1. 一种电池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及若干个导电端子,该绝缘本体具有相对设置的前表面及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池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及若干个导电端子,该绝缘本体具有相对设置的前表面及后表面和一顶面,自所述前表面向绝缘本体内开设有若干个端子槽;所述导电端子均具有一第一连接部;其特征是:所述第一连接部的一端向下弯折延伸有一焊接部,第一连接部的两侧缘分别垂直向上延伸有一第二连接部,该第二连接部的前侧缘向前延伸有一第三连接部,且该两第三连接部相向倾斜弯折,第三连接部的末端上下延伸有一呈半圆柱状的夹持部;所述导电端子固持在绝缘本体上,导电端子的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第三连接部及夹持部均收容在绝缘本体的端子槽内,焊接部凸伸出绝缘本体与顶面相对的表面。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洪培樵
申请(专利权)人:富港电子东莞有限公司正崴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4[中国|广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