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检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258835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13 17:3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产品检测装置,包括上料组件、视觉检验系统、装管组件,所述视觉检验系统包括第一出口和第二出口,包括:第一皮带传送机,所述第一皮带传送机的皮带上方设有隔板,所述隔板两外侧和所述第一皮带传送机的皮带对应形成互不干涉的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所述隔板下侧与所述第一皮带传送机的皮带之间的距离小于产品的厚度,所述第一通道和所述第二通道分别对应位于所述第一出口和所述第二出口正下方。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避免合格产品从通道出来时推叠在一起而导致相互碰撞,以避免造成合格产品的磨损和磕伤的有益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产品检测装置
本技术涉及检测装料设备
更具体地说,本技术涉及一种产品检测装置。
技术介绍
镀锌、镀镍、磷化、环氧、镀铝等产品,对尺寸和外观的要求较高,尺寸包括长度、宽度、厚度,外观包括检测物料八面崩边镀层划伤、黑点、料裂、沙眼、倒角大小、未倒角、少一层面漆等。目前的检测装置包括上料组件、视觉检验系统、装管组件。将待检验产品送入视觉检验系统内,采用视觉检验系统对尺寸和外观进行检测,视觉检验系统分辨出产品的尺寸或外观是否合格。视觉检验系统具有两个通道,当检测的产品的尺寸和外观被识别为均合格时,将产品送入一个通道内,当检测的产品的尺寸或外观被识别为不合格时,将产品送入到另一通道内,以起到分离合格产品和不合格产品的作用。然后将分离出来的合格产品装入料管内即可。由于视觉检验系统检测速度很快,可以达到大于160件/min,合格产品从通道出来时容易造成前后检测完的产品推叠在一起,从而发生相互碰撞,造成合格产品的磨损和磕伤。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一个目的是解决至少上述问题,并提供至少后面将说明的优点。本技术还有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产品检测装置,通过设置隔板和第一皮带传送机,可以避免合格产品从通道出来时推叠在一起而导致相互碰撞,以避免造成合格产品的磨损和磕伤。为了实现根据本技术的这些目的和其它优点,提供了一种产品检测装置,包括上料组件、视觉检验系统、装管组件,所述视觉检验系统包括第一出口和第二出口,包括:第一皮带传送机,所述第一皮带传送机的皮带上方设有隔板,所述隔板两外侧和所述第一皮带传送机的皮带对应形成互不干涉的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所述隔板下侧与所述第一皮带传送机的皮带之间的距离小于产品的厚度,所述第一通道和所述第二通道分别对应位于所述第一出口和所述第二出口正下方。优选的是,所述装管组件包括:所述隔板呈V字形,所述隔板的封闭端位于所述第一皮带传送机的进料端上方,所述隔板的开口端的两端向下的投影位于所述第一皮带传送机的皮带的外部;滑台,其倾斜设置,所述滑台较高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通道的出料端衔接;第二皮带传送机,所述第二皮带传送机的皮带位于所述滑台较低的一端下方;立片挡板,其设置于所述第二皮带传送机的皮带上方,所述立片挡板、所述滑台下端、所述第二皮带传送机的皮带形成第三通道,所述第三通道的宽度大于产品的厚度,并且小于产品的宽度,所述第三通道的高度不小于产品的宽度,所述立片挡板下侧与所述第二皮带传送机的皮带之间的距离小于产品的厚度;导轨,其设置于所述第二皮带传送机的皮带上方,所述导轨的进料端与所述第三通道衔接,所述导轨的延伸方向平行于所述第二皮带传送机的传送方向,所述导轨下侧与所述第二皮带传送机的皮带之间的距离小于产品的厚度;接料板,其一端与所述导轨的出料端衔接;装管治具,其上设有至少一个料槽,所述料槽内卡接有料管,所述料管的底面与所述接料板位于同一平面上,所述料槽垂直于所述导轨的延伸方向;第一气缸,其移动端沿所述料管的长度方向设置,所述第一气缸的移动端设置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往复移动,所述第一位置设置为:当产品从所述导轨的出料端移动至所述接料板上的初始位置时,所述第一气缸的移动端与产品的一个侧面接触时的位置,所述第二位置设置为:距离所述第一位置处朝向所述料管移动一个产品厚度后的位置;第二气缸,其移动端与所述第一气缸的移动端在同一轴线上往复移动,并且与所述第一气缸的移动端相对设置,所述第二气缸的移动端与所述第一气缸的移动端之间的最小间距为一个产品的厚度,最大间距为大于所述料管的长度;其中,当产品位于所述初始位置时,产品的一侧与所述第一气缸的移动端接触,另一侧与所述第二气缸的移动端接触,或者另一侧与已位于所述接料板上的产品的侧面接触。优选的是,还包括挡料条板,其设置于所述导轨顶部,所述挡料条板与所述第二皮带传送机的皮带之间的距离大于产品的宽度,并且小于产品的长度。优选的是,所述装管治具上平行间隔设有多个所述料槽;还包括第三气缸,所述第三气缸的移动端垂直于所述料槽的长度方向设置,所述第三气缸的移动端工作行程大于间距最大的两个料槽之间的距离。优选的是,所述第一气缸和所述第二气缸的移动端上与产品接触的表面均呈长方形。优选的是,还包括:废料回收框,其位于所述第二通道的出料端下方。优选的是,所述上料组件包括:震动给料机,其输送带倾斜设置,所述震动给料机的输送带的出料端高于其给料端;分料传送机,其进料端位于所述震动给料机的出料端的下方,以承接产品,所述分料传送机的进料端低于其出料端,所述分料传送机的皮带的宽度大于产品的长度,所述分料传送机的皮带的两侧设有阻挡板;导料传送机,其皮带上设有多个导料挡板,多个导料挡板形成自所述导料传送机的皮带的进料端至其出料端的类S形的弯道,所述弯道的出料端位于所述视觉检验系统的进料端正上方。优选的是,还包括滑板,其一端与所述震动给料机的出料端衔接,另一端与所述导料传送机的进料端衔接,所述滑板倾斜设置。优选的是,还包括:多个调节片,多个调节片与多个导料挡板一一对应,多个调节片分别设置于所述导料传送机的皮带两侧,所述调节片上设有长条形的调节孔;所述导料挡板上沿其长度方向间隔设有多个螺纹孔,所述导料挡板上的螺纹孔和与其对应的调节片上的调节孔通过螺栓连接,所述导料挡板垂直于所述导料传送机的皮带设置,所述导料挡板一端位于所述导料传送机的皮带的边缘,另一端伸入所述导料传送机的皮带的中间位置,相邻的位于所述导料传送机的皮带两侧的两个导料挡板的自由端形成缺口,所述缺口的宽度大于所述产品的长度。本技术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第一、通过设置隔板和第一皮带传送机,可以避免合格产品从通道出来时推叠在一起而导致相互碰撞,以避免造成合格产品的磨损和磕伤。第二、通过装管组件可以减少人手接触产品的机率,减少污染和损坏,另一方面采用机械装管的速度也更快,提高了生产效率。第三、产品通过震动给料机给料至分料传送机上,分料传送机将产品分成单片依次传送,进入到导料传送机,导料传送机经导料挡板的左右分流,加大相邻两个产品之间的距离,最后进入到视觉检验系统上。具有自动分离,自动进料,避免影响检验速度,而产品被分离成单个,从而不会影响检验的准确性。第四、设置滑板,使产品从震动给料机的出料端经滑板滑入到分料传送机的皮带上,可以减少产品的碰撞,以保护产品。本技术的其它优点、目标和特征将部分通过下面的说明体现,部分还将通过对本技术的研究和实践而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其中一种技术方案的所述检测装置的俯视图;图2为本技术的其中一种技术方案的所述上料组件的俯视图;图3为本技术的其中一种技术方案的所述导料挡板和所述调节片的细节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令本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产品检测装置,包括上料组件、视觉检验系统、装管组件,所述视觉检验系统包括第一出口和第二出口,其特征在于,包括:/n第一皮带传送机,所述第一皮带传送机的皮带上方设有隔板,所述隔板两外侧和所述第一皮带传送机的皮带对应形成互不干涉的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所述隔板下侧与所述第一皮带传送机的皮带之间的距离小于产品的厚度,所述第一通道和所述第二通道分别对应位于所述第一出口和所述第二出口正下方。/n

【技术特征摘要】
1.产品检测装置,包括上料组件、视觉检验系统、装管组件,所述视觉检验系统包括第一出口和第二出口,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皮带传送机,所述第一皮带传送机的皮带上方设有隔板,所述隔板两外侧和所述第一皮带传送机的皮带对应形成互不干涉的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所述隔板下侧与所述第一皮带传送机的皮带之间的距离小于产品的厚度,所述第一通道和所述第二通道分别对应位于所述第一出口和所述第二出口正下方。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产品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管组件包括:
所述隔板呈V字形,所述隔板的封闭端位于所述第一皮带传送机的进料端上方,所述隔板的开口端的两端向下的投影位于所述第一皮带传送机的皮带的外部;
滑台,其倾斜设置,所述滑台较高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通道的出料端衔接;
第二皮带传送机,所述第二皮带传送机的皮带位于所述滑台较低的一端下方;
立片挡板,其设置于所述第二皮带传送机的皮带上方,所述立片挡板、所述滑台下端、所述第二皮带传送机的皮带形成第三通道,所述第三通道的宽度大于产品的厚度,并且小于产品的宽度,所述第三通道的高度不小于产品的宽度,所述立片挡板下侧与所述第二皮带传送机的皮带之间的距离小于产品的厚度;
导轨,其设置于所述第二皮带传送机的皮带上方,所述导轨的进料端与所述第三通道衔接,所述导轨的延伸方向平行于所述第二皮带传送机的传送方向,所述导轨下侧与所述第二皮带传送机的皮带之间的距离小于产品的厚度;
接料板,其一端与所述导轨的出料端衔接;
装管治具,其上设有至少一个料槽,所述料槽内卡接有料管,所述料管的底面与所述接料板位于同一平面上,所述料槽垂直于所述导轨的延伸方向;
第一气缸,其移动端沿所述料管的长度方向设置,所述第一气缸的移动端设置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往复移动,所述第一位置设置为:当产品从所述导轨的出料端移动至所述接料板上的初始位置时,所述第一气缸的移动端与产品的一个侧面接触时的位置,所述第二位置设置为:距离所述第一位置处朝向所述料管移动一个产品厚度后的位置;
第二气缸,其移动端与所述第一气缸的移动端在同一轴线上往复移动,并且与所述第一气缸的移动端相对设置,所述第二气缸的移动端与所述第一气缸的移动端之间的最小间距为一个产品的厚度,最大间距为大于所述料管的长度;
其中,当产品位于所述初始位置时,产品的一侧与所述第一气缸的移动端接触,另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辉周友翠郝婉英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京磁电工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