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感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896114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17 16:1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电感器,所述电感器包括:主体结构;第一外电极和第二外电极,设置在所述主体结构的外部上并且彼此分开;以及导电结构,设置在所述主体结构的内部,并且包括与所述第一外电极接触的第一端部以及与所述第二外电极接触的第二端部,其中,所述第一外电极和所述第二外电极中的每个包括无电镀层和电解镀层,所述电解镀层利用与所述无电镀层的材料不同的材料形成并且覆盖所述无电镀层。

Inducto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感器本申请要求于2018年2月8日在韩国知识产权局提交的第10-2018-0015872号韩国专利申请的优先权的权益,所述韩国专利申请的公开内容通过引用被全部包含于此。
本公开涉及一种电感器,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包括外电极的电感器及其形成方法。
技术介绍
电感器在诸如数字电视、移动电话、笔记本电脑等的电子装置中使用。近年来,随着电子装置的尺寸和厚度已经趋于减小,电子装置需要更小的电感器。
技术实现思路
本公开的一方面可提供一种紧凑型电感器。本公开的一方面还可提供一种形成紧凑型电感器的方法。根据本公开的一方面,一种电感器可包括:主体结构;第一外电极和第二外电极,设置在所述主体结构的外部上并且彼此分开;以及导电结构,设置在所述主体结构的内部,并且包括与所述第一外电极接触的第一端部以及与所述第二外电极接触的第二端部,其中,所述第一外电极和所述第二外电极中的每个包括无电镀层和电解镀层,所述电解镀层利用与所述无电镀层的材料不同的材料形成并且覆盖所述无电镀层。根据本公开的另一方面,一种电感器可包括:主体结构;第一外电极和第二外电极,设置在所述主体结构的外部上并且彼此分开;以及导电结构,设置在所述主体结构的内部,并且包括与所述第一外电极接触的第一端部以及与所述第二外电极接触的第二端部,其中,所述第一外电极和所述第二外电极中的每个包括具有第一厚度的第一镀层、覆盖所述第一镀层并具有第二厚度的第二镀层以及覆盖所述第二镀层并具有第三厚度的第三镀层,并且所述第二厚度大于所述第一厚度。附图说明通过下面结合附图进行的详细描述,本公开的以上和其他方面、特征及其他优点将被更加清楚地理解,在附图中:图1是示出根据本公开中的示例性实施例的电感器的透视图;图2是示出根据本公开中的示例性实施例的电感器的截面图;图3是示出根据本公开中的示例性实施例的电感器的变型的透视图;图4是示出根据本公开中的示例性实施例的电感器的变型的截面图;图5是示出根据本公开中的示例性实施例的电感器的变型的截面图;图6是示出形成根据本公开中的示例性实施例的电感器的方法的示例的流程图;图7至图10是示出形成根据本公开中的示例性实施例的电感器的方法的示例的透视图。具体实施方式在下文中,将参照附图详细地描述本公开中的示例性实施例。如在此使用的术语“无电镀层”可指通过无电镀形成的镀层,术语“电解镀层”可指通过电镀形成的镀层。首先,将参照图1和图2描述根据本公开中的示例性实施例的电感器。图1是示出根据本公开中的示例性实施例的电感器的透视图,图2是示出图1的部分区域的截面图。参照图1和图2,根据本公开中的示例性实施例的电感器可包括主体结构20、导电结构10以及外电极30a和30b。主体结构20可利用绝缘材料形成。例如,可使用树脂和二氧化硅形成主体结构20。主体结构20可包括内部主体22以及设置在内部主体22的两侧的外部主体24。外部主体24可包括与内部主体22的材料相同的材料。外部主体24可具有与内部主体22的刚度不同的刚度。例如,外部主体24和内部主体22可根据树脂中包括的材料(例如,二氧化硅等)的含量和/或树脂的类型而具有不同的刚度。例如,外部主体24可具有比内部主体22的刚度大的刚度。外电极30a和30b可包括设置在主体结构20的外部并且彼此分开的第一外电极30a和第二外电极30b。导电结构10可设置在主体结构20的内部。导电结构10可包括诸如铜(Cu)、铝(Al)、银(Ag)、锡(Sn)、金(Au)、镍(Ni)、铅(Pb)或其合金的导电材料。导电结构10可包括与第一外电极30a接触的第一端部10a以及与第二外电极30b接触的第二端部10b。在示例中,导电结构10可包括多个导电图案12以及将多个导电图案12彼此连接的连接过孔14。在示例中,导电结构10可通过电解镀覆而包括铜材料。第一外电极30a和第二外电极30b中的每个可包括无电镀层32以及覆盖无电镀层32的电解镀层34。导电结构10的第一端部10a可与第一外电极30a的无电镀层32接触,并且导电结构10的第二端部10b可与第二外电极30b的无电镀层32接触。电解镀层34可包括覆盖无电镀层32的内电解镀层35以及覆盖内电解镀层35的外电解镀层36。在示例中,内电解镀层35可利用刚度大于无电镀层32的刚度的材料形成。例如,无电镀层32可利用铜(Cu)形成,而内电解镀层35可利用镍(Ni)形成。在示例中,外电解镀层36可利用锡(Sn)形成。在示例中,无电镀层32可具有第一厚度t1,内电解镀层35可具有第二厚度t2,并且外电解镀层36可具有第三厚度t3。在示例中,内电解镀层35的第二厚度t2可大于无电镀层32的第一厚度t1。在示例中,内电解镀层35的第二厚度t2可大于外电解镀层36的第三厚度t3。在示例中,外电解镀层36的第三厚度t3可大于无电镀层32的第一厚度t1。在示例中,无电镀层32可具有约0.3μm至约2μm的厚度,内电解镀层35可具有约8μm的厚度,并且外电解镀层36可具有约5μm的厚度。在示例中,无电镀层32可被称为“第一镀层”,内电解镀层35可被称为“第二镀层”,并且外电解镀层36可被称为“第三镀层”。在示例中,第一外电极30a和第二外电极30b中的每个可形成在主体结构20的两个相邻的侧表面上,并且第一外电极30a和第二外电极30b可形成在主体结构20的两个相邻的侧表面中的任一侧表面上。在示例中,第一外电极30a和第二外电极30b中的每个可呈L形状,但是本公开的技术构思不限于此,并且可变型为各种形状。在下文中,将参照图3和图4对根据本公开中的示例性实施例的电感器的变型进行描述。图3是示出根据本公开中的示例性实施例的电感器的变型的透视图,图4是示出图3的部分区域的截面图。参照图3和图4,第一外电极30a’和第二外电极30b’可设置在主体结构20的任一侧表面上,并且彼此间隔开。例如,第一外电极30a’和第二外电极30b’中的每个可如主体结构20一样具有大致平板形状。第一外电极30a’和第二外电极30b’中的每个可包括平坦的无电镀层32’以及覆盖无电镀层32’的电解镀层34’。电解镀层34’可包括覆盖无电镀层32’的内电解镀层35’以及覆盖内电解镀层35’的外电解镀层36’。无电镀层32’、内电解镀层35’和外电解镀层36’可分别对应于上面参照图1和图2所描述的具有第一厚度t1的无电镀层32、具有第二厚度t2的内电解镀层35和具有第三厚度t3的外电解镀层36。因此,无电镀层32’可具有第一厚度t1,内电解镀层35’可具有大于第一厚度t1的第二厚度t2,并且外电解镀层36’可具有大于第一厚度t1并小于第二厚度t2的第三厚度t3。可设置在主体结构20中的导电结构10’可具有第一端部10a’和第二端部10b’,第一端部10a’与第一外电极30a’的无电镀层32’接触,第二端部10b’与第二外电极30b’的无电镀层32’接触。第一外电极30a’和第二外电极30b’可设置在主体结构20的任一侧表面上,但是本公开的技术构思不限于此,并且第一外电极30a’和第二外电极30b’可进行改变。在下文中,将参照图5对包括变型后的外电极的电感器进行描述。图5是示出根据本公开中的示例性实施例的电感器的变型的截面图。在变型中,参照图5,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感器,所述电感器包括:主体结构;第一外电极和第二外电极,设置在所述主体结构的外部上并且彼此分开;以及导电结构,设置在所述主体结构的内部,并且包括与所述第一外电极接触的第一端部以及与所述第二外电极接触的第二端部,其中,所述第一外电极和所述第二外电极中的每个包括无电镀层和电解镀层,所述电解镀层利用与所述无电镀层的材料不同的材料形成并且覆盖所述无电镀层。

【技术特征摘要】
2018.02.08 KR 10-2018-00158721.一种电感器,所述电感器包括:主体结构;第一外电极和第二外电极,设置在所述主体结构的外部上并且彼此分开;以及导电结构,设置在所述主体结构的内部,并且包括与所述第一外电极接触的第一端部以及与所述第二外电极接触的第二端部,其中,所述第一外电极和所述第二外电极中的每个包括无电镀层和电解镀层,所述电解镀层利用与所述无电镀层的材料不同的材料形成并且覆盖所述无电镀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感器,其中,所述电解镀层包括覆盖所述无电镀层的内电解镀层以及覆盖所述内电解镀层的外电解镀层。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感器,其中,所述内电解镀层具有比所述无电镀层的刚度大的刚度。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感器,其中,所述无电镀层具有第一厚度,其中,所述内电解镀层具有第二厚度,其中,所述外电解镀层具有第三厚度,并且其中,所述第二厚度大于所述第一厚度。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感器,其中,所述第三厚度大于所述第一厚度。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感器,其中,所述第二厚度大于所述第三厚度。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感器,其中,所述导电结构的所述第一端部与所述第一外电极的所述无电镀层接触,并且所述导电结构的所述第二端部与所述第二外电极的所述无电镀层接触。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感器,其中,所述第一外电极和所述第二外电极两者都设置在所述主体结构的一个表面上。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感器,其中,所述第一外电极和所述第二外电极从所述主体结构的所述一个表面延伸至所述主体结构的彼此相对的两个侧表面。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美善玄振杰
申请(专利权)人:三星电机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韩国,KR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