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轮导风腔旁通再循环涡轮增压器压气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887933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17 13:04
叶轮导风腔旁通再循环涡轮增压器压气机,包括压气机蜗壳及叶轮,压气机蜗壳上设有进气腔A及扩压腔C,在压气机蜗壳进气腔A与叶轮的背轮之间为叶轮导风腔B。在压气机蜗壳进气腔A的内壁上设有复数圈旁通再循环槽,旁通再循环槽设在叶轮导风腔B的端口,旁通再循环槽的截面为V型。当叶轮旋转且即将发生喘振时,从压气机蜗壳进气腔A进入的大部分空气经叶轮导风腔B进入扩压腔C,另一小部分空气则经由旁通再循环槽重新返回到叶轮导风腔B的进口端,然后再次进入到叶轮导风腔B后进入扩压腔C,最终实现气流连续,减少涡轮增压器喘振发生。

Bypass recirculation turbocharger compressor with impeller guide chamb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叶轮导风腔旁通再循环涡轮增压器压气机
本技术涉及涡轮增压
,特别是一种在叶轮导风腔采用旁通再循环结构的涡轮增压器压气机。
技术介绍
涡轮增压器具有降低发动机燃油消耗、减少废气排放、提高发动机功率和恢复高原功率的作用。但是增压器在使用过程中,特别在高原地区容易发生喘振,喘振容易导致增压器发生故障,最终导致发动机不能工作。附图1为现有压气机蜗壳结构的涡轮增压器结构示意图,包括压气机蜗壳1及叶轮2,压气机蜗壳1上设有进气腔A及扩压腔C,在压气机蜗壳1进气腔A与叶轮2的背轮之间为叶轮导风腔B。当涡轮增压器工作时,空气通过压气机蜗壳1的进气腔A进入叶轮导风腔B,再从叶轮导风腔B进入扩压腔C。当叶轮2旋转且发生喘振时,空气被吸入叶轮导风腔B后,气流会不连续地进入扩压腔C,导致涡轮增压器发生喘振,从而引发增压器发生故障。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而提供一种在叶轮导风腔采用旁通再循环结构的涡轮增压器压气机。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叶轮导风腔旁通再循环涡轮增压器压气机,包括压气机蜗壳及叶轮,压气机蜗壳上设有进气腔A及扩压腔C,在压气机蜗壳进气腔A与叶轮的背轮之间为叶轮导风腔B。在压气机蜗壳进气腔A的内壁上设有复数圈旁通再循环槽,旁通再循环槽设在叶轮导风腔B的端口,旁通再循环槽的截面为V型。当叶轮旋转且即将发生喘振时,从压气机蜗壳进气腔A进入的大部分空气经叶轮导风腔B进入扩压腔C,另一小部分空气则经由旁通再循环槽重新返回到叶轮导风腔B的进口端,然后再次进入到叶轮导风腔B后进入扩压腔C,最终实现气流连续,减少涡轮增压器喘振发生。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特点:在压气机蜗壳进气腔A的内壁增设旁通再循环槽,不但能够避免涡轮增压器发生喘振,防止涡轮增压器发生故障,还能够简化和缩小涡轮增压器压气机蜗壳结构,降低涡轮增压器压气机蜗壳采购成本。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的详细结构作进一步描述。附图说明附图1为现有的涡轮增压器压气机结构示意图;附图2为叶轮导风腔旁通再循环涡轮增压器压气机结构示意图;附图3为附图2中的I部放大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一、叶轮导风腔旁通再循环涡轮增压器压气机,包括压气机蜗壳1及叶轮2,压气机蜗壳1上设有进气腔A及扩压腔C,在压气机蜗壳1进气腔A与叶轮2的背轮之间为叶轮导风腔B。在压气机蜗壳1进气腔A的内壁上设有三圈旁通再循环槽1-1,旁通再循环槽1-1设在叶轮导风腔B的端口,旁通再循环槽1-1的截面为V型。当叶轮2旋转且即将发生喘振时,从压气机蜗壳1进气腔A进入的大部分空气经叶轮导风腔B进入扩压腔C,另一小部分空气则经由旁通再循环槽1-1重新返回到叶轮导风腔B的进口端,然后再次进入到叶轮导风腔B后进入扩压腔C,最终实现气流连续,减少涡轮增压器喘振发生。实施例二、与实施例一相比,不同的是,在压气机蜗壳1进气腔A的内壁上设有四圈旁通再循环槽1-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叶轮导风腔旁通再循环涡轮增压器压气机,包括压气机蜗壳及叶轮,压气机蜗壳上设有进气腔A及扩压腔C,在压气机蜗壳进气腔A与叶轮的背轮之间为叶轮导风腔B;其特征是:在压气机蜗壳进气腔A的内壁上设有复数圈旁通再循环槽,旁通再循环槽设在叶轮导风腔B的端口,旁通再循环槽的截面为V型。

【技术特征摘要】
1.叶轮导风腔旁通再循环涡轮增压器压气机,包括压气机蜗壳及叶轮,压气机蜗壳上设有进气腔A及扩压腔C,在压气机蜗壳进气腔A与叶轮的背轮之间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马兰周成尧周贵平封金虎张涛姚国瑞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天雁机械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