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混凝土变形缝的防渗结构及其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1883153 阅读:6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17 11:31
一种混凝土变形缝的防渗结构,包括位于两侧混凝土板之间的变形缝本体,所述变形缝本体内由下至上依次设有聚合物水泥封口层、第一PEF材料层、下聚合物水泥层、钠基膨润土层、中聚合物水泥层、第二PEF材料层和上聚合物水泥层,变形缝本体的上端口处设有止水带,两侧混凝土板和止水带上方设有钠基膨润土‑水泥灌浆料层。本发明专利技术使用的钠基膨润土,直接用作防水材料,通过PEF材料层以及聚合物水泥层固定在变形缝内部空腔中,密实填充形成一道可靠耐久的防水层;同时钠基膨润土‑水泥灌浆料层是一种柔性的无机灌浆料,固结后具有一定的强度、抗渗性能优越,可有效阻止变形缝迎水面与止水带间缝隙水的渗漏,形成整体无缝连接和耐久性优越的防水带。

An Anti-seepage Structure for Deformation Joints of Concrete and Its Construction Metho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混凝土变形缝的防渗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混凝土变形缝
,具体涉及一种混凝土变形缝的防渗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发展,地铁等大体量的地下工程不断被建造,在建造过程中考虑到实际环境中由于温差、伸缩、沉降及抗震等因素而产生的结构变形问题,设计时采用预留变形缝的做法,以解决此问题。地铁车站的防水等级为一级防水,防水以混凝土结构自防水为根本,辅以结构整体外包防水,在变形缝等部位作为防水的重点,附加防水层或采取其他防水加强措施为辅助。地铁防水工程属于系统工程,由于理论、设计、施工、材料、管理等方面的影响,其中的变形缝等重点部位的防水差强人意,在实际运营过程中极易出现渗漏,给工程的实际使用造成极大困扰,对于工程的安全性和耐久性造成巨大影响和隐患。因此对于地下混凝土结构的变形缝的防渗漏处理,成为各方关注的热点和难点。变形缝的渗漏原因很多,综合来看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混凝土结构自防水问题,混凝土材料本身、混凝土浇筑以及后期养护等出现问题,在混凝土的硬化过程中在混凝土内部结构中会形成非外载荷所致的随机分布的微孔隙与微裂缝,为外部水的渗入与渗出提供了通道与可能,从而造成结构防水的困难和部位的不定性。第二、辅以的卷材防水层或聚氨酯防水层形成地下结构附加全包防水层,卷材防水层的缺陷为水渗漏提供了可能,卷材的搭接接缝存在孔隙等导致防水层出现防水漏洞。第三、变形缝中的橡胶止水带固定方法不当、接头搭接不牢靠,混凝土浇筑不密实与止水带间留有孔隙、地基沉降值导致的结构变形超过止水带极限等。上述主要三方面的原因综合作用,层层失守导致了变形缝渗漏的出现。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与不足,提供了一种混凝土变形缝的防渗结构,通过在变形缝内部空腔中形成一道可靠耐久的防水层,有效阻止变形缝迎水面与止水带间缝隙水的渗漏,形成整体无缝连接和耐久性优越的防渗结构。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混凝土变形缝的防渗结构,包括位于两侧混凝土板之间的变形缝本体,所述变形缝本体内由下至上依次设有聚合物水泥封口层、第一PEF材料层、下聚合物水泥层、钠基膨润土层、中聚合物水泥层、第二PEF材料层和上聚合物水泥层,所述变形缝本体的上端口处设有止水带,所述两侧混凝土板和止水带上方设有钠基膨润土-水泥灌浆料层。由上可知,本专利技术使用的钠基膨润土,直接用作防水材料,通过PEF材料层以及聚合物水泥层固定在变形缝内部空腔中,密实填充形成一道可靠耐久的防水层;PEF材料层膨胀性能优良,可以有效防止水渗漏,使用成本低,防渗效果佳;同时钠基膨润土-水泥灌浆料层是一种柔性的无机灌浆料,固结后具有一定的强度、抗渗性能优越,可有效阻止变形缝迎水面与止水带间缝隙水的渗漏,形成整体无缝连接和耐久性优越的防水带。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改进,所述止水带为外贴式止水带。进一步地,所述变形缝本体的宽度为50mm,所述上聚合物水泥层厚度为20mm,所述第二PEF材料层厚度为100mm,所述中聚合物水泥层和下聚合物水泥层的厚度分别为15mm,所述聚合物水泥封口层和第一PEF材料层的厚度分别为30mm。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改进,所述钠基膨润土-水泥灌浆料层中的水泥为42.5R硅酸盐水泥,所述钠基膨润土-水泥灌浆料层的配重比为:水泥:钠基膨润土:水=50:75:125。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改进,所述两侧混凝土板的下表面、上表面以及位于变形缝本体内侧的侧面设有防水层。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改进,所述防水层包括高渗透无机结晶型防水层和聚合物水泥防水层。一种混凝土变形缝的防渗结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对变形缝本体两侧混凝土板的下表面、上表面以及位于变形缝本体内侧的侧面进行防水处理;在变形缝本体内由下至上依次铺设聚合物水泥封口层、第一PEF材料层、下聚合物水泥层、钠基膨润土层、中聚合物水泥层、第二PEF材料层和上聚合物水泥层;在变形缝本体的上端口处铺设止水带;待变形缝本体内的聚合物水泥完全固化后,在两侧混凝土板和止水带上方注浆铺设钠基膨润土-水泥灌浆料层。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改进,所述步骤“对变形缝本体两侧混凝土板的下表面、上表面以及位于变形缝本体内侧的侧面进行防水处理”具体方式为:先喷涂高渗透无机结晶型防水层后再涂刷聚合物水泥防水层。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优点:本专利技术使用的钠基膨润土,直接用作防水材料,通过PEF材料层以及聚合物水泥层固定在变形缝内部空腔中,密实填充形成一道可靠耐久的防水层;PEF材料层膨胀性能优良,可以有效防止水渗漏,使用成本低,防渗效果佳;同时钠基膨润土-水泥灌浆料层是一种柔性的无机灌浆料,固结后具有一定的强度、抗渗性能优越,可有效阻止变形缝迎水面与止水带间缝隙水的渗漏,形成整体无缝连接和耐久性优越的防水带。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混凝土变形缝的防渗结构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若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另外,若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专利技术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实施例请参考图1,一种混凝土变形缝的防渗结构,包括位于两侧混凝土板10之间的变形缝本体20,所述变形缝本体20内由下至上依次设有聚合物水泥封口层21、第一PEF材料层22、下聚合物水泥层23、钠基膨润土层24、中聚合物水泥层25、第二PEF材料层26和上聚合物水泥层27,所述变形缝本体20的上端口处设有止水带28,所述两侧混凝土板10和止水带28上方设有钠基膨润土-水泥灌浆料层30。由上可知,本专利技术使用的钠基膨润土,直接用作防水材料,通过PEF材料层以及聚合物水泥层固定在变形缝内部空腔中,密实填充形成一道可靠耐久的防水层;PEF材料层膨胀性能优良,可以有效防止水渗漏,使用成本低,防渗效果佳;同时钠基膨润土-水泥灌浆料层是一种柔性的无机灌浆料,固结后具有一定的强度、抗渗性能优越,可有效阻止变形缝迎水面与止水带间缝隙水的渗漏,形成整体无缝连接和耐久性优越的防水带。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止水带28为外贴式止水带。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变形缝本体20的宽度为50mm,所述上聚合物水泥层厚度27为20mm,所述第二PEF材料层26厚度为100mm,所述中聚合物水泥层25和下聚合物水泥层23的厚度分别为15mm,所述聚合物水泥封口层21和第一PEF材料层2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混凝土变形缝的防渗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位于两侧混凝土板之间的变形缝本体,所述变形缝本体内由下至上依次设有聚合物水泥封口层、第一PEF材料层、下聚合物水泥层、钠基膨润土层、中聚合物水泥层、第二PEF材料层和上聚合物水泥层,所述变形缝本体的上端口处设有止水带,所述两侧混凝土板和止水带上方设有钠基膨润土‑水泥灌浆料层。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混凝土变形缝的防渗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位于两侧混凝土板之间的变形缝本体,所述变形缝本体内由下至上依次设有聚合物水泥封口层、第一PEF材料层、下聚合物水泥层、钠基膨润土层、中聚合物水泥层、第二PEF材料层和上聚合物水泥层,所述变形缝本体的上端口处设有止水带,所述两侧混凝土板和止水带上方设有钠基膨润土-水泥灌浆料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凝土变形缝的防渗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止水带为外贴式止水带。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凝土变形缝的防渗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变形缝本体的宽度为50mm,所述上聚合物水泥层厚度为20mm,所述第二PEF材料层厚度为100mm,所述中聚合物水泥层和下聚合物水泥层的厚度分别为15mm,所述聚合物水泥封口层和第一PEF材料层的厚度分别为30mm。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凝土变形缝的防渗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钠基膨润土-水泥灌浆料层中的水泥为42.5R硅酸盐水泥,所述钠基膨润土-水泥灌浆料层的配重比为:水泥:钠基膨润土:水=50:75:125。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绪港张晓晖黄正卿朱志勇谢民燕
申请(专利权)人:中科院广州化灌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