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传动润滑结构及驱动桥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492798 阅读:5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6-29 09: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驱动桥主传动结构的润滑,为解决现有驱动桥上主传动结构中轴承和油封的润滑和冷却欠佳的问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构造一种主传动润滑装置,包括集油区、导油通道,在托架内部轴承安装部位设置连通前后部轴承位的内部润滑油通道,集油导油装置安装在托架上的主螺旋锥齿轮侧,导油通道在集油区的后部与集油区连通且所述导油通道的后端经前部通道延伸至前部轴承与后部轴承之间的空间中,导油通道的后部设有连通前部轴承与后部轴承之间空间的出油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通过集油区收集由齿轮和其他部件搅动飞溅的润滑油并将该油引导至轴承之间和轴承与油封之间空间内,对前部轴承、后部轴承和油封起到很好的润滑与冷却作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主传动润滑结构及驱动桥
本技术涉及一种润滑结构,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主传动润滑结构及驱动桥。
技术介绍
主传动是工程机械驱动桥的核心零部件,承担动力传递过程中减速增扭和改变动力传递方向的作用。主传动的结构如图1所示,其主要包括托架、主螺旋锥齿轮、油封、轴承。主螺旋锥齿轮的齿轮轴通过轴向间隔布置的前部轴承和后部轴承转动安装在托架内,并且在后部轴承的后方安装有油封。为了确保主传动的正常运行,需要对前部轴承、后部轴承、油封进行冷却和润滑。在现有技术中,对轴承和油封的润滑措施是在前部轴承安装部位的托架上设置有连通前部轴承前后空间的前部油道,在后部轴承安装部位的托架上设置连通后部轴承前后空间的后部油道。主传动安装后,驱动桥壳内的润滑油需要浸没前部油道,驱动桥壳内的润滑油通过前部通道进入到前部轴承和后部轴承之间的空隙空间内,再经后部油道进入到后部轴承与油封之间的空隙空间内,实现对轴承和油封的冷却和润滑。在现有的润滑结构中,润滑油加注液面需要高于托架上内置的前部油道和后部油道的高度,油量较多。主螺旋齿轮副、主螺旋锥齿轮轴承、油封采用油浴润滑的方式,在高速旋转工作状态下,将会显著增加驱动桥传动系统的搅油损失,降低驱动桥的传动效率。另外,这种油浴润滑的方式无法实现前部轴承和后部轴承之间的润滑油和后部轴承与油封之间的润滑油循环流动,冷却效果欠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驱动桥上主传动中轴承和油封润滑和冷却欠佳的问题,而提供一种主传动润滑结构及驱动桥,以实现改善轴承和油封润滑和冷却效果。本技术为实现其目的的技术方案是这样的:构造一种主传动润滑结构,包括托架、主螺旋锥齿轮,所述主螺旋锥齿轮的齿轮轴通过前部轴承和后部轴承安装在所述托架内,所述齿轮轴与托架之间设置有油封,所述油封位于后部轴承的后方,所述齿轮轴的后端从所述托架的后端伸出,所述托架在后部轴承安装部位设置连通后部轴承前后空间的后部油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安装在托架上的集油导油装置,在所述托架在前部轴承安装部位设置连通前部轴承前后空间的前部通道,所述集油导油装置包括集油盘和导油通道,所述集油盘水平布置在所述主螺旋锥齿轮旁侧,所述导油通道在所述集油盘的后部与所述集油盘连通且所述导油通道的后端经所述前部通道延伸至所述前部轴承与后部轴承之间的空间中,所述导油通道的后部设有连通前部轴承与后部轴承之间空间的出油口。在本技术中,托架与驱动桥壳连接安装后,主螺旋锥齿轮上粘附的润滑油在主螺旋锥齿轮转动的离心力作用下向四周飞溅沿着圆周方向飞溅,其中有部分润滑油溅落在集油盘上,一部分通过托架壁面流入集油盘中,集油盘中的润滑油则顺着导油通道进入到前部轴承与后部轴承之间的空间内,对前部轴承和后部轴承进行润滑和冷却,当前部轴承和后部轴承之间的润滑油液面高度高于后部油道的高度时,润滑油则通过后部油道进入后部轴承与油封之间的空间,对油封进行冷却和润滑,润滑油源源不断地进入到前部轴承和后部轴承之间的空间,同时进入到该空间的润滑油又通过前部轴承上的缝隙流到前部轴承的前方进入到驱动桥壳的内腔,以此形成循环。因此本技术中,驱动桥壳内的润滑油液面无需浸没托架上的润滑油通道,减少润滑油的注入量,同时还使进入到主螺旋锥齿轮安装轴承间的润滑油与驱动桥壳体内油液循环,改善润滑与冷却效果。上述主传动润滑结构中,所述导油通道是开口朝上的导油槽,所述导油槽后端水平或斜向后下方延伸至所述前部轴承与后部轴承之间的空间。上述主传动润滑结构中,所述前部通道的设置高度高于所述后部油道的设置高度。从而使得前部轴承与后部轴承之间空间的润滑油可以通过后部油道进入后部轴承后方的空间。上述主传动润滑结构中,所述集油盘临近所述主螺旋锥齿轮的边与所述主螺旋锥齿轮的分度圆锥面平行所述主螺旋锥齿轮的顶锥面走向一致或等间距平行,从而使得集油盘能够更多的接到从主螺旋锥齿轮副旋转过程中甩落的润滑油。上述主传动润滑结构中,所述集油盘临近所述托架内壁面的边与所述托架内壁面紧密贴合。托架上安装的主螺旋锥齿轮和从螺旋锥齿轮以及其他旋转部件搅动的润滑油溅射到托架的内壁面上,顺着托架内壁面向下流动,所述集油盘临近所述托架内壁面的边与所述托架内壁面紧密贴合,从而使得集油盘能够截流该部位顺着托架内壁面向下流的润滑油,从而增加集油盘的集油量,提高前部轴承、后部轴承和油封的冷却和润滑效果。进一步地,所述托架内壁面上位于所述集油盘临近所述托架内壁面的边的位置处设置有水平筋条,所述集油盘临近所述托架内壁面的边位于所述水平筋条的下方。上述主传动润滑结构中,所述集油盘的前端与所述主螺旋锥齿轮的前端齐平。上述主传动润滑结构中,所述集油盘的前端设置有安装臂,所述安装臂的一端与集油盘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托架固定连接;或所述安装臂与集油盘一体成型,所述安装臂的末端与所述托架固定连接。上述主传动润滑结构中,所述集油盘中布置有若干条加强筋,所述加强筋之间构建的集油盘中润滑油流动导向槽。本技术为实现其目的的技术方案是这样的:构造一种驱动桥,该驱动桥具有前述的主传动润滑结构。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中通过设置位置相对较高的集油盘收集由齿轮和其他部件搅动飞溅的润滑油并将该收集的润滑油引导至后部轴承和前部轴承之间的空间和后部轴承与油封之间的空间内,对前部轴承、后部轴承和油封起到很好的润滑与冷却作用。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中集油导油装置的俯视图。图2是本技术中集油导油装置的主视图。图3是本技术中集油导油装置安装后的主传动的剖面视图。图4是托架内部的结构示意图。图中零部件名称及序号:集油导油装置1、集油盘11、临近齿轮边111、临近壁面边112、导油槽12、安装臂13、托架2、前部通道21、后部油道22、水平加强筋23、主螺旋锥齿轮3、前部轴承4、后部轴承5、油封6、从螺旋锥齿轮7。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说明具体实施方案。如图1所示,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的主传动润滑结构包括托架2、主螺旋锥齿轮3、集油导油装置1,主螺旋锥齿轮3的齿轮轴通过前部轴承4和后部轴承5转动安装在托架2内,齿轮轴与托架2之间设置有油封6,油封6位于后部轴承5的后方,齿轮轴的后端从托架2的后端伸出,主螺旋锥齿轮3在其一侧与从螺旋锥齿轮7啮合。托架2在后部轴承5的安装部位设置连通后部轴承5前后空间的后部油道22。托架2在前部轴承4的安装部位设置连通前部轴承4前后空间的前部通道21。如图1图2所示,集油导油装置1包括集油盘11、导油通道12、安装臂13,如图3所示,集油盘11水平布置在主螺旋锥齿轮2的旁侧,该侧与从螺旋锥齿轮7所在位置相对。在本实施例中,导油通道12是开口朝上的导油槽,导油槽的前端与集油盘连通,导油槽后端水平或斜向后下方延伸穿过前部通道21至前部轴承4与后部轴承5之间的空间。导油槽的后端具有出油口。前部通道21的设置高度高于后部油道22的设置高度。如图1所示,集油盘11临近主螺旋锥齿轮的边为临近齿轮边111,临近齿轮边111与所述主螺旋锥齿轮的顶锥面走向一致或等间距平行,两者之间的间隙尽可能地减小,从而使得集油盘11能够更多的接到从主螺旋锥齿轮3上甩落的润滑油。集油盘11临近托架2内壁面的边是临近壁面边112,临近壁面边112与托架2内壁面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主传动润滑结构,包括托架、主螺旋锥齿轮,所述主螺旋锥齿轮的齿轮轴通过前部轴承和后部轴承安装在所述托架内,所述齿轮轴与托架之间设置有油封,所述油封位于后部轴承的后方,所述齿轮轴的后端从所述托架的后端伸出,所述托架在后部轴承安装部位设置连通后部轴承前后空间的后部油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安装在托架上的集油导油装置,在所述托架在前部轴承安装部位设置连通前部轴承前后空间的前部通道,所述集油导油装置包括集油盘和导油通道,所述集油盘水平布置在所述主螺旋锥齿轮旁侧,所述导油通道在所述集油盘的后部与所述集油盘连通且所述导油通道的后端经所述前部通道延伸至所述前部轴承与后部轴承之间的空间中,所述导油通道的后部设有连通前部轴承与后部轴承之间空间的出油口。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主传动润滑结构,包括托架、主螺旋锥齿轮,所述主螺旋锥齿轮的齿轮轴通过前部轴承和后部轴承安装在所述托架内,所述齿轮轴与托架之间设置有油封,所述油封位于后部轴承的后方,所述齿轮轴的后端从所述托架的后端伸出,所述托架在后部轴承安装部位设置连通后部轴承前后空间的后部油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安装在托架上的集油导油装置,在所述托架在前部轴承安装部位设置连通前部轴承前后空间的前部通道,所述集油导油装置包括集油盘和导油通道,所述集油盘水平布置在所述主螺旋锥齿轮旁侧,所述导油通道在所述集油盘的后部与所述集油盘连通且所述导油通道的后端经所述前部通道延伸至所述前部轴承与后部轴承之间的空间中,所述导油通道的后部设有连通前部轴承与后部轴承之间空间的出油口。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主传动润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油通道是开口朝上的导油槽,所述导油槽后端水平或斜向后下方延伸至所述前部轴承与后部轴承之间的空间。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主传动润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前部通道的设置高度高于所述后部油道的设置高度。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玉立新梁兴华鄢万斌蒋仁科
申请(专利权)人:柳工柳州传动件有限公司广西柳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西,4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