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层电容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144023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5-18 06:01
本公开提供一种多层电容器。该多层电容器包括:第一内电极层,包括设置为彼此面对且绝缘部插设于其间的第一内电极和第二内电极;第二内电极层,包括第三内电极和连接到所述第三内电极的引线部;主体,包括交替地设置且相应的介电层插设于其间的所述第一内电极层和所述第二内电极层;第一外电极和第二外电极,设置在所述主体上以分别连接到所述第一内电极和所述第二内电极;以及第三外电极,设置在所述主体上以连接到所述引线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多层电容器本申请要求于2017年11月10日在韩国知识产权局提交的第10-2017-0149826号韩国专利申请的优先权的权益,所述韩国专利申请的公开内容通过引用被全部包含于此。
本公开涉及一种多层电容器。
技术介绍
在陶瓷电子组件中,多层陶瓷电容器(MLCC)具有小尺寸、高电容和易于安装的优点。多层陶瓷电容器是安装在诸如包括液晶显示器(LCD)、等离子体显示面板(PDP)等的显示装置、计算机、个人数字助理(PDA)、移动电话等的各种电子产品的电路板上并用于充电或放电的片式电容器。多层陶瓷电容器具有根据其用途和电容的各种尺寸和堆叠形式。具体地,随着近来电子产品的小型化、轻量化和多功能化的趋势,电子产品中使用的多层陶瓷电容器也已经被要求具有小尺寸和高电容并提高电压。因此,已经制造了这样一种多层陶瓷电容器,在该多层陶瓷电容器中,为了电子产品的微型化,介电层和内电极的厚度是薄的,并且为了电子产品的超高电容,介电层以尽可能多的数量堆叠。然而,不能确保能够顺应电容器的超小型化安装这样的微型电容器的技术,使得可能难以将这样的电容器实际应用于产品。
技术实现思路
本公开的一方面可提供一种在具有小尺寸和高电容的同时能够确保安装中的高自由度的多层电容器。根据本公开的一方面,一种多层电容器可包括:第一内电极层,包括设置为彼此面对且绝缘部插设于其间的第一内电极和第二内电极;第二内电极层,包括第三内电极和连接到所述第三内电极的引线部;主体,包括交替地设置且相应的介电层插设于其间的所述第一内电极层和所述第二内电极层;第一外电极和第二外电极,设置在所述主体上以分别连接到所述第一内电极和所述第二内电极;以及第三外电极,设置在所述主体上以连接到所述引线部。根据本公开的另一方面,一种多层电容器可包括:第一内电极层,包括设置为彼此面对且第一绝缘部插设于其间的第一内电极和第二内电极;第二内电极层,包括第三内电极和连接到所述第三内电极的引线部;第三内电极层,包括设置为彼此面对且第二绝缘部插设于其间的虚设电极和第四内电极;主体,包括交替地设置且相应的介电层插设于其间的所述第一内电极层、所述第二内电极层和所述第三内电极层;第一外电极,设置在所述主体上以连接到所述第一内电极;第二外电极,设置在所述主体上以连接到所述第二内电极和所述第四内电极;以及第三外电极,设置在所述主体上以连接到所述引线部,其中,所述虚设电极与所述第一外电极、所述第二外电极和所述第三外电极绝缘。根据本公开的另一方面,一种多层电容器可包括:第一介电层;具有第一面积的第一内电极,设置在每个所述第一介电层的第一表面上,所述第一内电极在所述第一介电层的在长度方向上的第一边缘的一部分处被暴露;具有第二面积的第二内电极,设置在每个所述第一介电层的所述第一表面上,所述第二内电极在所述第一介电层的第二边缘的一部分处被暴露,所述第二边缘在所述长度方向上与所述第一边缘相对,每个所述第二内电极通过绝缘部与每个所述第一内电极分开;第二介电层,每个所述第二介电层设置在每个所述第一介电层的所述第一表面上以覆盖所述第一内电极和所述第二内电极;第三内电极,设置在每个所述第二介电层的第二表面上,所述第二表面与每个所述第二介电层的接触一个所述第一介电层的第一表面相反,所述第三内电极与所述第二介电层的边缘分开;引线部,设置在每个所述第二介电层的所述第二表面上并与对应的第三内电极接触,所述引线部暴露于所述第二介电层的沿宽度方向的至少一个边缘,所述引线部设置在与对应的第一介电层上的所述绝缘部对应的位置;第一外电极,接触所述第一内电极,垂直于所述第一边缘设置,并在厚度方向上延伸;第二外电极,接触所述第二内电极,垂直于所述第二边缘设置,并在所述厚度方向上延伸;以及第三外电极,接触所述引线部,垂直于对应的边缘设置,在所述厚度方向上延伸,并与所述第一外电极和所述第二外电极分开。附图说明通过下面结合附图进行的详细描述,本公开的以上和其他方面、特征和优点将被更清楚地理解,在附图中:图1是示意性地示出根据本公开中的示例性实施例的多层电容器的透视图;图2是沿图1的I-I'线截取的截面图;图3A是示出用于形成图2的第一内电极层的陶瓷片的图示;图3B是示出用于形成图2的第二内电极层的陶瓷片的图示;图3C是示出用于制造图2的多层电容器的堆叠方法的图示;图4是根据本公开中的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多层电容器沿I-I'线截取的截面图;图5A是示出用于形成图4的第一内电极层的陶瓷片的图示;图5B是示出用于形成图4的第二内电极层的陶瓷片的图示;图5C是示出用于制造图4的多层电容器的堆叠方法的图示;图6是根据本公开中的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多层电容器沿I-I'线截取的截面图;图7A是示出用于形成图6的第一内电极层的陶瓷片的图示;图7B是示出用于形成图6的第二内电极层的陶瓷片的图示;图7C是示出用于制造图6的多层电容器的堆叠方法的图示;图8是根据本公开中的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多层电容器沿I-I'线截取的截面图;图9A是示出用于形成图8的第一内电极层的陶瓷片的图示;图9B是示出用于形成图8的第二内电极层的陶瓷片的图示;图9C是示出用于形成图8的第三内电极层的陶瓷片的图示;图9D是示出用于制造图8的多层电容器的堆叠方法的图示;图10是根据本公开中的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多层电容器沿I-I'线截取的截面图;图11A是示出用于形成图10的第一内电极层的陶瓷片的图示;图11B是示出用于形成图10的第二内电极层的陶瓷片的图示;图11C是示出用于形成图10的第三内电极层的陶瓷片的图示;图11D是示出用于制造图10的多层电容器的堆叠方法的图示;图12是根据本公开中的示例性实施例的电容器的基本电路图;图13示出了被配置为使得根据本公开中的示例性实施例的多层电容器具有与将两个电容器彼此并联连接相同的效果的电路;以及图14示出了被配置为使得根据本公开中的示例性实施例的多层电容器具有与将两个电容器彼此串联连接相同的效果的电路。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现在将参照附图来详细描述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在附图中,为了清楚起见,组件的形状、尺寸等可以被夸大或程式化。然而,本公开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举例说明,并且不应该解释为局限于在这里所阐述的特定实施例。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使得本公开将是彻底的和完整的,并将本公开的范围充分地传达给本领域技术人员。这里使用的术语“示例性实施例”不是指同一个示例性实施例,并且提供该术语是为了强调与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的特定特征或特性不同的特定特征或特性。然而,这里提供的示例性实施例被认为能够通过全部或部分地彼此组合来实施。例如,在具体的示例性实施例中描述的一个元件,即使其未在另一示例性实施例中描述,它也可被理解为与另一示例性实施例有关的描述,除非这里提供了相反或矛盾的描述。在说明书中组件“连接”到另一组件的含义包括通过第三组件的间接连接和两个组件之间的直接连接。另外,“电连接”意味着包括物理连接和物理不连接的概念。可以理解,当元件被称为“第一”和“第二”时,该元件不限于此。可以仅为了将该元件与其他元件区分开的目的来使用它们,并且它们不会限制元件的顺序或重要性。在某些情况下,第一元件可以被称为第二元件,而不脱离这里阐述的权利要求的范围。类似地,第二元件也可以被称为第一元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多层电容器,所述多层电容器包括:第一内电极层,包括第一内电极和第二内电极,所述第一内电极和所述第二内电极设置为彼此分开并通过插设于其间的绝缘部隔开;第二内电极层,包括第三内电极和连接到所述第三内电极的引线部;主体,包括交替地设置且相应的介电层插设于其间的所述第一内电极层和所述第二内电极层;第一外电极和第二外电极,设置在所述主体上以分别连接到所述第一内电极和所述第二内电极;以及第三外电极,设置在所述主体上以连接到所述引线部。

【技术特征摘要】
2017.11.10 KR 10-2017-01498261.一种多层电容器,所述多层电容器包括:第一内电极层,包括第一内电极和第二内电极,所述第一内电极和所述第二内电极设置为彼此分开并通过插设于其间的绝缘部隔开;第二内电极层,包括第三内电极和连接到所述第三内电极的引线部;主体,包括交替地设置且相应的介电层插设于其间的所述第一内电极层和所述第二内电极层;第一外电极和第二外电极,设置在所述主体上以分别连接到所述第一内电极和所述第二内电极;以及第三外电极,设置在所述主体上以连接到所述引线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层电容器,其中,所述第一外电极、所述第二外电极和所述第三外电极不彼此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层电容器,其中,所述第一内电极与所述第三内电极之间的叠置部分的面积不同于所述第二内电极与所述第三内电极之间的叠置部分的面积。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层电容器,其中,所述第一内电极的面积不同于所述第二内电极的面积。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层电容器,其中,所述第三内电极与所述第一外电极之间的间隔距离不同于所述第三内电极与所述第二外电极之间的间隔距离。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层电容器,其中,所述第一内电极暴露于所述主体的在长度方向上的两个表面中的一个表面,所述第二内电极暴露于所述主体的与所述主体的所述第一内电极所暴露到的所述一个表面相对的另一表面。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层电容器,其中,所述引线部设置为暴露于所述主体的在宽度方向上的两个表面中的至少一个表面并连接到所述第三外电极。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层电容器,其中,所述第三外电极设置在所述主体的在宽度方向上的两个表面中的至少一个上。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层电容器,其中,所述第一外电极和所述第二外电极设置为在所述主体的在长度方向上的两个表面上彼此面对。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多层电容器,其中,所述第三外电极被形成为围绕所述主体的除了所述主体的在所述长度方向上的两个表面之外的表面,并与所述第一外电极和所述第二外电极分开。11.一种多层电容器,所述多层电容器包括:第一内电极层,包括设置为彼此面对且第一绝缘部插设于其间的第一内电极和第二内电极;第二内电极层,包括第三内电极和连接到所述第三内电极的引线部;第三内电极层,包括设置为彼此面对且第二绝缘部插设于其间的虚设电极和第四内电极;主体,包括交替地设置且相应的介电层插设于其间的所述第一内电极层、所述第二内电极层和所述第三内电极层;第一外电极,设置在所述主体上以连接到所述第一内电极;第二外电极,设置在所述主体上以连接到所述第二内电极和所述第四内电极;以及第三外电极,设置在所述主体上以连接到所述引线部,其中,所述虚设电极与所述第一外电极、所述第二外电极和所述第三外电极绝缘。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多层电容器,其中,所述第一外电极、所述第二外电极和所述第三外电极彼此绝缘。13.根据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锺泌金正逸郑镇万金荣基朱镇卿
申请(专利权)人:三星电机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韩国,KR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