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直墙拱顶式明挖隧道主体施工移动模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086050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5-11 08:45
一种直墙拱顶式明挖隧道主体施工移动模架。其包括走行轨道、模架主体和模板;模架主体包括门架、连接杆、下部纵梁、走行轮、液压千斤顶、上部纵梁、横向支撑杆、竖向支撑杆、拱形横梁、竖向支撑梁和支撑调节螺杆。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采用整体移动模架施工,通过液压千斤顶和支撑调节螺杆可实现模板收支,因此能够大大减小支架、受力梁安装和拆卸的劳动强度。通过一次性拼装成型,在主体施工过程中避免了模板的安装和拆除。通过电机驱动模架主体和模板移动,实现连续作业,循环推进浇筑,能够大大提高工程质量和施工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直墙拱顶式明挖隧道主体施工移动模架
本技术属于铁路工程
,特别是涉及一种直墙拱顶式明挖隧道主体施工移动模架。
技术介绍
近年来,随着高速铁路的不断发展,连接城市内铁路枢纽间的地下铁路联络线、直径线工程越来越多,并且多采取明挖、暗挖隧道作为主体结构,对于直墙拱顶式明挖隧道,传统工艺普遍采用满堂红支架系统,拱顶多采用拱形钢梁或弧形模板作为支撑系统,由于在结构封闭后,无法使用吊车等机械设备进行拱形钢梁、模板拆卸,往往只能采用人力进行拆除,且满堂红支架系统在安装和拆卸过程中均需要投入大量的劳动力,增加了施工难度和劳动强度,造成施工效率的低下。采用整体移动模架施工,通过液压千斤顶和调节螺杆实现模板收支,可大大减小支架、受力梁安装和拆卸的劳动强度。通过一次性拼装成型,在主体施工过程中避免了模板的安装和拆除。通过电机驱动模架移动,只需一天即可完成模板收放、行走和支撑,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实现连续作业,循环推进浇筑,大大提高工程质量和施工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一种结构简单、操作快捷且能够加快主体结构施工速度的直墙拱顶式明挖隧道主体施工移动模架。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的直墙拱顶式明挖隧道主体施工移动模架包括走行轨道、模架主体和模板;其中两条走行轨道平行设置在隧道的底面两侧部位;模架主体包括门架、连接杆、下部纵梁、走行轮、液压千斤顶、上部纵梁、横向支撑杆、竖向支撑杆、拱形横梁、竖向支撑梁和支撑调节螺杆;其中多个门架沿隧道的纵向并行设置;多根连接杆连接在相邻门架之间;多个门架上位于同一侧的立柱下端同时连接一根下部纵梁;每根下部纵梁的底面上间隔距离安装有多个放置在一根走行轨道上的走行轮;每个门架的顶面两侧和中部分别安装一台液压千斤顶;多个门架上位于同一列的多台液压千斤顶上安装一根上部纵梁;多根横向支撑杆间隔距离安装在三根上部纵梁上;每根横向支撑杆的顶面中部和两侧部位间隔距离安装有多根竖向支撑杆,并且位于中部的竖向支撑杆的高度大于位于两侧的竖向支撑杆的高度;每根横向支撑杆上多根竖向支撑杆的上端连接一根拱形横梁,并且拱形横梁的两端位于门架上立柱的外侧;每根拱形横梁的两端分别与一根竖向支撑梁的上端铰接,并且竖向支撑梁与相近的门架上立柱之间以可拆卸的方式连接有多根支撑调节螺杆;模板固定在模架主体的顶部及两侧外部。所述的拱形横梁的两侧部位分别设有一个铰链,因此位于铰链外侧的结构能够向下弯折。所述的走行轮上安装有电机,电机的输出轴与走行轮的轮轴相连接,由此能够驱动走行轮在走行轨道1上移动。所述的直墙拱顶式明挖隧道主体施工移动模架还包括用于定位的楔形卡轨器,模架主体和模板移动就位后将卡轨器设置在走行轮与走行轨道之间。所述的门架、下部纵梁、上部纵梁、横向支撑杆、竖向支撑杆、拱形横梁和竖向支撑梁均采用工字钢材料制成。所述的模板由顶模、角模和左右边模构成,采用厚度5mm的钢板制成,模板之间利用螺栓进行连接。所述的相邻门架之间的距离为2m。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采用整体移动模架施工,通过液压千斤顶和支撑调节螺杆可实现模板收支,因此能够大大减小支架、受力梁安装和拆卸的劳动强度。通过一次性拼装成型,在主体施工过程中避免了模板的安装和拆除。通过电机驱动模架主体和模板移动,实现连续作业,循环推进浇筑,能够大大提高工程质量和施工效率。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提供的直墙拱顶式明挖隧道主体施工移动模架纵向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提供的直墙拱顶式明挖隧道主体施工移动模架使用状态横向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提供的直墙拱顶式明挖隧道主体施工移动模架行走状态横向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技术,但不用来限制本技术的范围。如图1—图3所示,本技术提供的直墙拱顶式明挖隧道主体施工移动模架包括走行轨道1、模架主体和模板14;其中两条走行轨道1平行设置在隧道15的底面两侧部位;模架主体包括门架2、连接杆3、下部纵梁4、走行轮5、液压千斤顶6、上部纵梁7、横向支撑杆8、竖向支撑杆9、拱形横梁10、竖向支撑梁11和支撑调节螺杆12;其中多个门架2沿隧道15的纵向并行设置;多根连接杆3连接在相邻门架2之间;多个门架2上位于同一侧的立柱下端同时连接一根下部纵梁4;每根下部纵梁4的底面上间隔距离安装有多个放置在一根走行轨道1上的走行轮5;每个门架2的顶面两侧和中部分别安装一台液压千斤顶6;多个门架2上位于同一列的多台液压千斤顶6上安装一根上部纵梁7;多根横向支撑杆8间隔距离安装在三根上部纵梁7上;每根横向支撑杆8的顶面中部和两侧部位间隔距离安装有多根竖向支撑杆9,并且位于中部的竖向支撑杆9的高度大于位于两侧的竖向支撑杆9的高度;每根横向支撑杆8上多根竖向支撑杆9的上端连接一根拱形横梁10,并且拱形横梁10的两端位于门架2上立柱的外侧;每根拱形横梁10的两端分别与一根竖向支撑梁11的上端铰接,并且竖向支撑梁11与相近的门架2上立柱之间以可拆卸的方式连接有多根支撑调节螺杆12;模板14固定在模架主体的顶部及两侧外部。所述的拱形横梁10的两侧部位分别设有一个铰链13,因此位于铰链13外侧的结构能够向下弯折。所述的走行轮5上安装有电机,电机的输出轴与走行轮5的轮轴相连接,由此能够驱动走行轮5在走行轨道1上移动。所述的直墙拱顶式明挖隧道主体施工移动模架还包括用于定位的楔形卡轨器16,模架主体和模板14移动就位后将卡轨器16设置在走行轮5与走行轨道1之间。所述的门架2、下部纵梁4、上部纵梁7、横向支撑杆8、竖向支撑杆9、拱形横梁10和竖向支撑梁11均采用工字钢材料制成。所述的模板14由顶模、角模和左右边模构成,采用厚度5mm的钢板制成,模板之间利用螺栓进行连接。所述的相邻门架2之间的距离为2m。现将本技术提供的直墙拱顶式明挖隧道主体施工移动模架使用方法阐述如下:本直墙拱顶式明挖隧道主体施工移动模架在工厂加工完成后,拆散运到现场,然后按上述连接关系在隧道15内进行组装,组装完成之后的结构如图1、2所示。在利用本移动模架完成上一次隧道15的主体直墙、拱顶混凝土浇筑后,如图3所示,拆除支撑调节螺杆12,然后通过液压千斤顶6和铰链13的配合将竖向支撑梁11向内回收,之后进入走行状态,在电机的驱动下使走行轮5转动,由此带动整个模架主体及模板14沿走行轨道1移动至下一循环浇筑位置,将卡轨器16设置在走行轮5与走行轨道1之间,由此将整个模架主体及模板14定位,再利用液压千斤顶6将两根竖向支撑梁11顶至设计的垂直位置,最后安装好支撑调节螺杆12,调整线位即可进行下一循环的混凝土浇筑。以上仅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型,这些改进和变型也应视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直墙拱顶式明挖隧道主体施工移动模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直墙拱顶式明挖隧道主体施工移动模架包括走行轨道(1)、模架主体和模板(14);其中两条走行轨道(1)平行设置在隧道(15)的底面两侧部位;模架主体包括门架(2)、连接杆(3)、下部纵梁(4)、走行轮(5)、液压千斤顶(6)、上部纵梁(7)、横向支撑杆(8)、竖向支撑杆(9)、拱形横梁(10)、竖向支撑梁(11)和支撑调节螺杆(12);其中多个门架(2)沿隧道(15)的纵向并行设置;多根连接杆(3)连接在相邻门架(2)之间;多个门架(2)上位于同一侧的立柱下端同时连接一根下部纵梁(4);每根下部纵梁(4)的底面上间隔距离安装有多个放置在一根走行轨道(1)上的走行轮(5);每个门架(2)的顶面两侧和中部分别安装一台液压千斤顶(6);多个门架(2)上位于同一列的多台液压千斤顶(6)上安装一根上部纵梁(7);多根横向支撑杆(8)间隔距离安装在三根上部纵梁(7)上;每根横向支撑杆(8)的顶面中部和两侧部位间隔距离安装有多根竖向支撑杆(9),并且位于中部的竖向支撑杆(9)的高度大于位于两侧的竖向支撑杆(9)的高度;每根横向支撑杆(8)上多根竖向支撑杆(9)的上端连接一根拱形横梁(10),并且拱形横梁(10)的两端位于门架(2)上立柱的外侧;每根拱形横梁(10)的两端分别与一根竖向支撑梁(11)的上端铰接,并且竖向支撑梁(11)与相近的门架(2)上立柱之间以可拆卸的方式连接有多根支撑调节螺杆(12);模板(14)固定在模架主体的顶部及两侧外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直墙拱顶式明挖隧道主体施工移动模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直墙拱顶式明挖隧道主体施工移动模架包括走行轨道(1)、模架主体和模板(14);其中两条走行轨道(1)平行设置在隧道(15)的底面两侧部位;模架主体包括门架(2)、连接杆(3)、下部纵梁(4)、走行轮(5)、液压千斤顶(6)、上部纵梁(7)、横向支撑杆(8)、竖向支撑杆(9)、拱形横梁(10)、竖向支撑梁(11)和支撑调节螺杆(12);其中多个门架(2)沿隧道(15)的纵向并行设置;多根连接杆(3)连接在相邻门架(2)之间;多个门架(2)上位于同一侧的立柱下端同时连接一根下部纵梁(4);每根下部纵梁(4)的底面上间隔距离安装有多个放置在一根走行轨道(1)上的走行轮(5);每个门架(2)的顶面两侧和中部分别安装一台液压千斤顶(6);多个门架(2)上位于同一列的多台液压千斤顶(6)上安装一根上部纵梁(7);多根横向支撑杆(8)间隔距离安装在三根上部纵梁(7)上;每根横向支撑杆(8)的顶面中部和两侧部位间隔距离安装有多根竖向支撑杆(9),并且位于中部的竖向支撑杆(9)的高度大于位于两侧的竖向支撑杆(9)的高度;每根横向支撑杆(8)上多根竖向支撑杆(9)的上端连接一根拱形横梁(10),并且拱形横梁(10)的两端位于门架(2)上立柱的外侧;每根拱形横梁(10)的两端分别与一根竖向支撑梁(11)的上端铰接,并且竖向支撑梁(11)与相近的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申烨楠王梓宇高海兵刘健董晓宗李瑞华叶连付张强陈艳冰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六局集团有限公司中铁六局集团北京铁路建设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