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旋转涡旋型压缩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928836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20 12:2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具备:驱动侧涡旋部件(7);从动侧涡旋部件;固定于驱动侧壁体(7b)的旋转轴向上的顶端侧而与驱动侧涡旋部件(7)一起旋转的驱动侧支承部件;及固定于从动侧壁体的旋转轴向上的顶端侧而与从动侧涡旋部件一起旋转的从动侧支承部件。固定有驱动侧支承部件的驱动侧壁体(7b)的驱动侧固定部(7f)设置在驱动侧壁体(7b)的半径方向外侧的端部(7e)附近且从半径方向外侧的端部(7e)向驱动侧壁体(7b)的内周方向分离的位置,并且,固定有从动侧支承部件的从动侧壁体的从动侧固定部设置在从动侧壁体的半径方向外侧的端部附近且从半径方向外侧的端部向从动侧壁体的内周方向分离的位置。

Double Rotating Scroll Compressor

The invention comprises: a driving side scroll component (7); a driven side scroll component; a driving side support component fixed on the top side of the rotating axis of the driving side wall body (7b) and rotated with the driving side scroll component (7); and a driven side support component fixed on the top side of the rotating axis of the driven side wall body and rotated with the driven side scroll component. The driving side fixing part (7f) of the driving side wall body (7b) fixed with the driving side supporting part is located near the end (7e) of the outside radius direction of the driving side wall body (7b) and separated from the outside radius direction of the end (7e) to the inner circumference direction of the driving side wall body (7b), and the follower side fixing part of the follower side supporting part is fixed at the radius of the follower side wall body. The position near the end of the lateral direction and separated from the end of the lateral radius direction to the inner circumferential direction of the driven side wall bod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双旋转涡旋型压缩机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双旋转涡旋型压缩机。
技术介绍
一直以来,已知一种双旋转涡旋型压缩机(参照专利文献1)。其具备驱动侧涡旋部件和与驱动侧涡旋部件一起同步旋转的从动侧涡旋部件,使对从动侧涡旋部件的旋转进行支承的从动轴相对于使驱动侧涡旋部件旋转的驱动轴错开回转半径的程度,并且使驱动轴和从动轴以同一角速度向相同方向旋转。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5443132号公报在专利文献1的从动侧涡旋部件设置有外周环部,该外周环状块部呈将从动涡旋部件的外周整体包围的形状。外周环状块部在提高从动涡旋部件的刚性而抑制端板的变形这样的点上有利,但由于旋转惯性力增大而难以应对高加速化。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是鉴于这样的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高速度化、高加速化的双旋转涡旋型压缩机。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专利技术的双旋转涡旋型压缩机采用以下的手段。即,本专利技术的一形态的双旋转涡旋型压缩机具备:驱动侧涡旋部件,该驱动侧涡旋部件由驱动部驱动旋转,具有绕着驱动侧端板的中心以规定角度间隔设置的多个螺旋状的驱动侧壁体;从动侧涡旋部件,该从动侧涡旋部件具有绕着从动侧端板的中心以规定角度间隔设置且数量与各所述驱动侧壁体对应的螺旋状的从动侧壁体,这些从动侧壁体分别与对应的所述驱动侧壁体啮合,从而形成压缩空间;同步驱动机构,该同步驱动机构从所述驱动侧涡旋部件向所述从动侧涡旋部件传递驱动力,以使所述驱动侧涡旋部件与所述从动侧涡旋部件以同一角速度向相同方向进行自转运动;以及驱动侧支承部件及/或从动侧支承部件,所述驱动侧支承部件与所述从动侧端板空开间隔地配置,并且固定于所述驱动侧壁体的设置方向上的自由端侧而与所述驱动侧涡旋部件一起旋转,所述从动侧支承部件与所述驱动侧端板空开间隔地配置,并且固定于所述从动侧壁体的顶端侧而与所述从动侧涡旋部件一起旋转,固定有所述驱动侧支承部件的所述驱动侧壁体的固定部设置于该驱动侧壁体的半径方向外侧的端部附近且从该半径方向外侧的端部向该驱动侧壁体的内周方向分离的位置,并且/或者,固定有所述从动侧支承部件的所述从动侧壁体的固定部设置于该从动侧壁体的半径方向外侧的端部附近且从该半径方向外侧的端部向该从动侧壁体的内周方向分离的位置。绕着驱动侧涡旋部件的端板的中心以规定角度间隔配置的驱动侧壁体分别与从动侧涡旋部件的对应的从动侧壁体啮合。由此,设置多个由一个驱动侧壁体和一个从动侧壁体所成的对,构成具有多道壁体的涡旋型压缩机。驱动侧涡旋部件由驱动部驱动旋转,传递到驱动侧涡旋部件的驱动力经由同步驱动机构而向从动侧涡旋部件传递。由此,从动侧涡旋部件进行旋转并且相对于驱动侧涡旋部件以同一角速度向相同方向进行自转运动。这样,能够提供驱动侧涡旋部件及从动侧涡旋部件的双方进行旋转的双旋转式的涡旋型压缩机。当驱动侧涡旋部件及从动侧涡旋部件进行旋转且转速上升时,设置于端板的壁体的旋转轴向上的顶端由于离心力而向半径方向外侧移位,壁体倾斜变形。壁体的半径方向外侧的端部处于最远离端板中心的位置,因此壁体的变形在半径方向外侧的端部处最大。因此,通过在壁体的自由端侧固定支承部件,能够提高壁体的刚性而应对高速度化。固定有支承部件的壁体的固定部与壁体的其他区域相比刚性高。因此,认为优选在离心力最大的壁体的半径方向外侧的端部设置固定部。但是,在专利技术者等进行专心研究时发现,当在半径方向外侧的端部设置固定部时,虽然刚性提高但由于固定部的质量与其他壁体区域相比增大,反而导致由离心力产生的应力增大。因此,固定部设置于壁体的半径方向外侧的端部附近且从半径方向外侧的端部向壁体的内周方向分离的位置。由此,与使固定部位于半径方向外侧的端部的情况相比,能够减小产生于固定部的应力,因此能够应对高速度化、高加速化。此外,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形态的双旋转涡旋型压缩机中,在俯视观察所述驱动侧壁体的情况下,将该驱动侧壁体的中心和所述半径方向外侧的端部连结起来的线与将该驱动侧壁体的中心和所述固定部的中央连结起来的线所成的角度为10°以上40°以下,并且/或者,在俯视观察所述从动侧壁体的情况下,将该从动侧壁体的中心和所述半径方向外侧的端部连结起来的线与将该从动侧壁体的中心和所述固定部的中央连结起来的线所成的角度为10°以上40°以下。作为设置固定部的壁体的半径方向外侧的端部附近的位置,优选将壁体的中心和半径方向外侧的端部连结起来的线与将壁体的中心和固定部的中央连结起来的线所成的角度为10°以上50°以下。此外,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形态的双旋转涡旋型压缩机中,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侧涡旋部件具备:第一驱动侧涡旋部,该第一驱动侧涡旋部具有第一驱动侧端板和第一驱动侧壁体,并且由所述驱动部驱动;第二驱动侧涡旋部件,该第二驱动侧涡旋部件具有第二驱动侧端板和第二驱动侧壁体;以及壁体固定部,该壁体固定部在所述第一驱动侧壁体和所述第二驱动侧壁体的旋转轴向上的顶端相互面对的状态下进行固定,所述从动侧涡旋部件具备第一从动侧壁体和第二从动侧壁体,所述第一从动侧壁体设置于所述从动侧端板的一侧面且与所述第一驱动侧壁体啮合,所述第二从动侧壁体设置于所述从动侧端板的另一侧面且与所述第二驱动侧壁体啮合,所述从动侧支承部件具备第一支承部件和第二支承部件,所述第一支承部件与所述第一驱动侧端板空开间隔地配置,并且固定于所述第一从动侧壁体的旋转轴向上的顶端侧而与所述第一从动侧壁体一起旋转,所述第二支承部件与所述第二驱动侧端板空开间隔地配置,并且固定于所述第二从动侧壁体的旋转轴向上的顶端侧而与所述第二从动侧壁体一起旋转。通过使第一驱动侧壁体与第一从动侧壁体啮合,并且使第二驱动侧壁体与第二从动侧壁体啮合,从而在从动侧端板的两侧面之间形成压缩空间。并且,通过设置固定于第一从动侧壁体的第一支承部件和固定于第二从动侧壁体的第二支承部件,从而提高壁体的刚性。此外,如上所述,将固定部设置于壁体的半径方向外侧的端部附近且从半径方向外侧的端部向壁体的内周方向分离的位置。由此,与使固定部位于半径方向外侧的端部的情况相比,能够抑制重量增加并减少产生于固定部的应力,因此能够应对高速度化、高加速化。专利技术效果将固定有支承部件的壁体的固定部设置于壁体的半径方向外侧的端部附近且从半径方向外侧的端部向壁体的内周方向分离的位置。由此,与使固定部位于半径方向外侧的端部的情况相比,能够减少产生于固定部的应力,因此能够应对高速度化、高加速化。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双旋转涡旋型压缩机的纵剖视图。图2是表示图1的驱动侧涡旋部件的俯视图。图3是表示图1的从动侧涡旋部件的俯视图。图4是从排出侧观察图1的驱动侧支承部件的侧视图。图5是从电动机侧观察图1的从动侧支承部件的侧视图。图6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双旋转涡旋型压缩机的纵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第一实施方式]以下,使用图1等对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在图1中示出双旋转涡旋型压缩机1A。双旋转涡旋型压缩机1A能够用作对向例如车辆用发动机等内燃机供给的燃烧用空气(流体)进行压缩的增压器。双旋转涡旋型压缩机1A具备壳体3和收容于壳体3的另一端侧的驱动侧涡旋部件7及从动侧涡旋部件9。壳体3呈大致圆筒形状,在未图示的一端设置有收容电动机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双旋转涡旋型压缩机,其特征在于,具备:驱动侧涡旋部件,该驱动侧涡旋部件由驱动部驱动旋转,具有绕着驱动侧端板的中心以规定角度间隔设置的多个涡旋状的驱动侧壁体;从动侧涡旋部件,该从动侧涡旋部件具有绕着从动侧端板的中心以规定角度间隔设置且数量与各所述驱动侧壁体对应的涡旋状的从动侧壁体,这些从动侧壁体分别与对应的所述驱动侧壁体啮合,从而形成压缩空间;同步驱动机构,该同步驱动机构从所述驱动侧涡旋部件向所述从动侧涡旋部件传递驱动力,以使所述驱动侧涡旋部件与所述从动侧涡旋部件以同一角速度向相同方向进行自转运动;以及驱动侧支承部件及/或从动侧支承部件,所述驱动侧支承部件与所述从动侧端板空开间隔地配置,并且固定于所述驱动侧壁体的设置方向上的自由端侧而与所述驱动侧涡旋部件一起旋转,所述从动侧支承部件与所述驱动侧端板空开间隔地配置,并且固定于所述从动侧壁体的顶端侧而与所述从动侧涡旋部件一起旋转,固定有所述驱动侧支承部件的所述驱动侧壁体的固定部设置于该驱动侧壁体的半径方向外侧的端部附近且从该半径方向外侧的端部向该驱动侧壁体的内周方向离开的位置,并且/或者,固定有所述从动侧支承部件的所述从动侧壁体的固定部设置于该从动侧壁体的半径方向外侧的端部附近且从该半径方向外侧的端部向该从动侧壁体的内周方向离开的位置。...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6.08.01 JP 2016-1515421.一种双旋转涡旋型压缩机,其特征在于,具备:驱动侧涡旋部件,该驱动侧涡旋部件由驱动部驱动旋转,具有绕着驱动侧端板的中心以规定角度间隔设置的多个涡旋状的驱动侧壁体;从动侧涡旋部件,该从动侧涡旋部件具有绕着从动侧端板的中心以规定角度间隔设置且数量与各所述驱动侧壁体对应的涡旋状的从动侧壁体,这些从动侧壁体分别与对应的所述驱动侧壁体啮合,从而形成压缩空间;同步驱动机构,该同步驱动机构从所述驱动侧涡旋部件向所述从动侧涡旋部件传递驱动力,以使所述驱动侧涡旋部件与所述从动侧涡旋部件以同一角速度向相同方向进行自转运动;以及驱动侧支承部件及/或从动侧支承部件,所述驱动侧支承部件与所述从动侧端板空开间隔地配置,并且固定于所述驱动侧壁体的设置方向上的自由端侧而与所述驱动侧涡旋部件一起旋转,所述从动侧支承部件与所述驱动侧端板空开间隔地配置,并且固定于所述从动侧壁体的顶端侧而与所述从动侧涡旋部件一起旋转,固定有所述驱动侧支承部件的所述驱动侧壁体的固定部设置于该驱动侧壁体的半径方向外侧的端部附近且从该半径方向外侧的端部向该驱动侧壁体的内周方向离开的位置,并且/或者,固定有所述从动侧支承部件的所述从动侧壁体的固定部设置于该从动侧壁体的半径方向外侧的端部附近且从该半径方向外侧的端部向该从动侧壁体的内周方向离开的位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旋转涡旋型压缩机,其特征在于,在俯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山下拓马伊藤隆英竹内真实北口惠太平田弘文
申请(专利权)人:三菱重工制冷空调系统株式会社三菱重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