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隧道涌水处置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0903719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17 17: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隧道涌水处置装置,包括隧道地面与涌水区,所述涌水区内从下到上依次设有隔板层、防水层与混凝土层,且所述隔板层、防水层与混凝土层内插设有钢管,所述混凝土层顶端面与隧道地面相平齐,所述钢管的底端在隔板层下方的涌水区内连接有栅网,且所述栅网内填充有碎石块,且所述隔板层与混凝土层之间的防水层内固定有钢筋,所述钢筋的底端与隔板顶端面相固定,钢筋的顶端插入至混凝土层内的凹孔中,且钢筋在防水层外套设有第二弹簧,钢管的顶端连接有抽水管。该隧道涌水处置装置,能够防止涌水时对隧道地面渗透,克服涌水对隧道地面的干扰,保证了隧道地面的稳定性,从而使隧道工程能够正常的进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隧道涌水处置装置
本技术属于隧道工程
,具体涉及一种隧道涌水处置装置。
技术介绍
涌水又称突水,在地下水面以下岩体中采矿、开挖基坑或地下洞室时,地下水不断地流入场地的现象。这是工程建设中常遇到的工程地质问题。涌水不仅给施工带来困难,并且也是造成地下洞室围岩失稳、大坝基坑渗透破坏或边坡塌滑的重要原因。目前在隧洞工程中,80%在施工中遇有地下水的危害。而涌水是隧洞工程施工中最为常见的地质灾害,隧洞施工中突发大量涌水,危害严重,不仅造成设备、人身事故,甚至被迫停工、贻误工期,并且处理困难、费用昂贵且施工期间的渗漏和涌水,是其重大的工程地质问题,使得地面工程难以正常的进行。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隧道涌水处置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隧道涌水处置装置,包括隧道地面与涌水区,所述涌水区内从下到上依次设有隔板层、防水层与混凝土层,且所述隔板层、防水层与混凝土层内插设有钢管,所述混凝土层顶端面与隧道地面相平齐,所述钢管的底端在隔板层下方的涌水区内连接有栅网,且所述栅网内填充有碎石块,且所述隔板层与混凝土层之间的防水层内固定有钢筋,所述钢筋的底端与隔板顶端面相固定,钢筋的顶端插入至混凝土层内的凹孔中,且钢筋在防水层外套设有第二弹簧,钢管的顶端连接有抽水管,且通过抽水管与水泵相连接,所述抽水管靠近水泵的一端处安装有控制阀门。优选的,所述隔板层为石棉板,隔板层的底端面设置有凸起,且所述凸起矩形阵列在隔板层的底端面上。优选的,所述防水层为防水板,且所述钢筋与第二弹簧均在防水板内滑动设置。优选的,所述钢筋的顶端在混凝土层内的凹孔中设置有向外的凸缘,且所述凹孔底端的混凝土层设置有向内的凸缘,两组凸缘之间相互卡接,且钢筋顶端与凹孔的顶端之间设置有第一弹簧。优选的,所述钢管固定在混凝土层、防水层与隔板层内,与混凝土层、防水层、隔板层之间无缝连接,钢管的顶端外侧设置有外螺纹,所述抽水管设置有与钢管对应的管孔,且管孔内设置有内螺纹,钢管与抽水管之间通过螺纹连接密封固定。本技术的技术效果和优点:该隧道涌水处置装置,通过设置有隔板层与防水层,能够在发生涌水时,将涌水区密封固定,防止水的渗漏,同时隔板层与混凝土层之间固定有钢筋,钢筋外套设有第二弹簧,钢筋上端设置有第一弹簧,能够将涌水产生的冲击力,进行减震处理,从而保证混凝土层的稳定性,同时钢管将涌水区的水抽完后,还能够通过在钢管内注浆,从而保证混凝土层整体的稳定性,减少涌水时对减震工程造成的损失,保证涌水区能够进行正常的施工。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图1中A处结构的放大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图1中B处结构的放大示意图。图中:1涌水区、2隧道地面、3隔板层、4混凝土层、5栅网、6抽水管、7凸起、8控制阀门、9第一弹簧、10钢筋、11第二弹簧、12内螺纹、13钢管、14凹孔、15防水层。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本技术提供了如图1-3所示的一种隧道涌水处置装置,包括隧道地面2与涌水区1,所述涌水区1内从下到上依次设有隔板层3、防水层15与混凝土层4,且所述隔板层3、防水层15与混凝土层4内插设有钢管13,所述混凝土层4顶端面与隧道地面2相平齐,所述钢管13的底端在隔板层3下方的涌水区1内连接有栅网5,且所述栅网5内填充有碎石块,从而保证涌水抽取过程中,滤砂的不流失,所述隔板层3与混凝土层4之间的防水层15内固定有钢筋10,所述钢筋10的底端与隔板顶端面相固定,钢筋10的顶端插入至混凝土层4内的凹孔14中,且钢筋10在防水层15外套设有第二弹簧11,钢管13的顶端连接有抽水管6,且通过抽水管6与水泵相连接,所述抽水管6靠近水泵的一端处安装有控制阀门8。具体的,所述隔板层3为石棉板,隔板层3的底端面设置有凸起7,且所述凸起7矩形阵列在隔板层3的底端面上,凸起7的设置增大了受力面积,从而减少了涌水的冲压力。具体的,所述防水层15为防水板,且所述钢筋10与第二弹簧11均在防水板内滑动设置,能够防止涌水向上渗透至混凝土层,从而保证了混凝土层的稳定性。具体的,所述钢筋10的顶端在混凝土层4内的凹孔14中设置有向外的凸缘,且所述凹孔14底端的混凝土层4设置有向内的凸缘,两组凸缘之间相互卡接,且钢筋10顶端与凹孔14的顶端之间设置有第一弹簧9,使钢筋10能够在涌水冲击隔板层3时,通过钢筋10外第一弹簧9,与第二弹簧11的减震,使混凝土层4的承压力更小。具体的,所述钢管13固定在混凝土层4、防水层15与隔板层3内,与混凝土层4、防水层15、隔板层3之间无缝连接,钢管13的顶端外侧设置有外螺纹,所述抽水管6设置有与钢管13对应的管孔,且管孔内设置有内螺纹12,钢管13与抽水管6之间通过螺纹连接密封固定,方便对钢管13与抽水管6的拆卸,从而完成对一片涌水区1的处置。具体的,该隧道涌水处置装置,当发现涌水区1时,将涌水区1周围挖设基坑,将隔板层3、防水层5与混凝土层4依次固定在基坑内,隔板层3与基坑的底端涌水区1相接触,钢管13的底端在隔板层3下端的涌水区1内连接有栅网5,将涌水区1内的砂砾过滤,将抽水管6下端与钢管13顶端螺纹连接固定后,通过抽水管6连接水泵,对涌水区1进行抽取设置,抽取完成后,将钢管13与抽水管6拆卸掉,在钢管13内注入泥浆,使混凝土层4水平无缝固定,从而保证隧道地面2的整体间的稳定性,使工程能够正常的进行。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隧道涌水处置装置,包括隧道地面(2)与涌水区(1),其特征在于:所述涌水区(1)内从下到上依次设有隔板层(3)、防水层(15)与混凝土层(4),且所述隔板层(3)、防水层(15)与混凝土层(4)内插设有钢管(13),所述混凝土层(4)顶端面与隧道地面(2)相平齐,所述钢管(13)的底端在隔板层(3)下方的涌水区(1)内连接有栅网(5),且所述栅网(5)内填充有碎石块,且所述隔板层(3)与混凝土层(4)之间的防水层(15)内固定有钢筋(10),所述钢筋(10)的底端与隔板顶端面相固定,钢筋(10)的顶端插入至混凝土层(4)内的凹孔(14)中,且钢筋(10)在防水层(15)外套设有第二弹簧(11),钢管(13)的顶端连接有抽水管(6),且通过抽水管(6)与水泵相连接,所述抽水管(6)靠近水泵的一端处安装有控制阀门(8)。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隧道涌水处置装置,包括隧道地面(2)与涌水区(1),其特征在于:所述涌水区(1)内从下到上依次设有隔板层(3)、防水层(15)与混凝土层(4),且所述隔板层(3)、防水层(15)与混凝土层(4)内插设有钢管(13),所述混凝土层(4)顶端面与隧道地面(2)相平齐,所述钢管(13)的底端在隔板层(3)下方的涌水区(1)内连接有栅网(5),且所述栅网(5)内填充有碎石块,且所述隔板层(3)与混凝土层(4)之间的防水层(15)内固定有钢筋(10),所述钢筋(10)的底端与隔板顶端面相固定,钢筋(10)的顶端插入至混凝土层(4)内的凹孔(14)中,且钢筋(10)在防水层(15)外套设有第二弹簧(11),钢管(13)的顶端连接有抽水管(6),且通过抽水管(6)与水泵相连接,所述抽水管(6)靠近水泵的一端处安装有控制阀门(8)。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隧道涌水处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层(3)为石棉板,隔板层(3)的底端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仲云陈宗国王海杰魏晓江古辉荣张胜刘德成杨希祥申海鸥彭小明何伟何凯东陈松李盅渔陈圆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二十五局集团第一工程有限公司中铁二十五局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