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铃抑制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597099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16 12:41
振铃抑制电路(5、21、23、31、33、35)设置于具备通信电路(6)的节点(2),该通信电路经由一对通信线(3P、3N)传送差动信号来进行与其他节点(2)的通信,振铃抑制电路具备抑制部(7、22、24、32、34、36)。上述抑制部通过在上述一对通信线间连接调整电路(12),进行对伴随着上述差动信号的传送而发生的振铃进行抑制的抑制动作,上述调整电路包括串联连接着电阻成分(10)及电容成分(11)的结构。

Ring Suppression Circuit

Ring suppression circuit (5, 21, 23, 31, 33, 35) is set at node (2) with communication circuit (6), which transmits differential signals to communicate with other nodes (2) via a pair of communication lines (3P, 3N). Ring suppression circuit has suppression units (7, 22, 24, 32, 34, 36). By connecting the adjustment circuit (12) between the two communication lines, the restraining part restrains the ringing which occurs along with the transmission of the differential signal. The restraining part comprises a structure connected in series with the resistance component (10) and the capacitance component (11).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振铃抑制电路关联申请的相互参照本申请基于2016年7月29日提出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第2016-149795号,这里引用其记载内容。
本专利技术涉及对伴随着经由一对通信线的差动信号的传送而发生的振铃进行抑制的抑制电路。
技术介绍
在经由包含一对通信线的传送线路传送数字信号的情况下,在接收侧具有如下问题,即:按照信号电平变化的定时而信号能量的一部分反射,从而发生过冲(overshoot)、下冲(undershoot)那样的波形的失真即振铃(ringing)。以往,为了抑制这样的波形失真而提出了各种各样的技术。例如,提出了如下技术:利用在通信总线间设置开关元件、当检测到差动信号的电平发生变化则使上述开关元件接通一定期间这样的结构简单的振铃抑制电路,对振铃进行抑制来提高通信的可靠性(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2-257205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在上述的现有技术的结构下,有在噪声叠加于通信线的情况下、抑制振铃的抑制动作被误执行的情况。若抑制动作被执行,则通信线间的直流阻抗瞬间从例如100kΩ向120Ω较大地变化。因此,流过通信线间的直流电流的变化增大,到通信总线的信号电平回到受到噪声影响之前的状态为止需要比较长的时间。这样,有可能在通信总线中发生致命性故障,例如错误的数据的接收等。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在因噪声而进行了误动作的情况下也能够防止引起致命性故障的振铃抑制电路。在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技术方案中,振铃抑制电路设置于具备通信电路的节点,该通信电路经由一对通信线传送差动信号从而进行与其他节点的通信,所述振铃抑制电路具备抑制部。抑制部在一对通信线间连接包括串联连接电阻成分及电容成分的结构的调整电路,从而进行对伴随着上述差动信号的传送而发生的振铃进行抑制的抑制动作。根据这样的结构,当进行抑制动作时,成为在一对通信线间串联连接着电阻成分及电容成分的状态,通信线间的直流阻抗不会较大地变化。因此,即使噪声叠加于通信线等而误执行了抑制动作,在通信线间流动的直流电流也不会较大地变化,差动信号的信号电平在比较短的时间中回到受到噪声影响之前的状态。因而,根据上述结构,即使在由于噪声而抑制部误动作的情况下,也能得到能够防止引起例如错误的数据的接收等致命性故障的良好效果。附图说明关于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及其他目的、特征及优点,一边参照附图一边根据下述详细的记述会变得更明确。图1是示意地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振铃抑制电路的概略结构的图。图2是示意地表示通信网络的结构的图。图3是示意地表示振铃抑制电路的具体结构的图。图4是表示模拟了比较例及本实施方式的振铃抑制电路的动作的结果的图。图5是示意地表示第2实施方式的振铃抑制电路的结构的图之1。图6是示意地表示第2实施方式的振铃抑制电路的结构的图之2。图7是表示模拟了第2实施方式的振铃抑制电路的动作的结果的图。图8是示意地表示第3实施方式的振铃抑制电路的结构的图之1。图9是示意地表示第3实施方式的振铃抑制电路的结构的图之2。图10是示意地表示第3实施方式的振铃抑制电路的结构的图之3。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参照附图对多个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另外,在各实施方式中对实质上相同的结构赋予相同的标号而省略说明。(第1实施方式)以下,参照图1~图4对第1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2所示的通信网络1是为了在车辆中搭载的多个节点2间的控制通信而将这些节点2经过由双绞线(twistpair)构成的传送线路3连接的网络。各节点2分别是用来检测车辆状态的传感器类或基于来自传感器的信息对致动器进行控制的电子控制装置。在各节点2,分别设置有未图示的通信电路,按照传送线路3的通信协议、例如CAN协议,将发送数据、接收数据变换为通信信号,在与其他节点2之间进行通信即数据的收发。在传送线路3即通信总线的中途,适当地设置有用来使传送线路3分支的分支连接器4。另外,图2所示的节点2中的在长方形内记载有“T”的节点2表示在其外部具有末端电阻的节点。此外,图2所示的节点2中的用简单的长方形符号表示的节点2表示不具备末端电阻的节点。该情况下,末端电阻的电阻值例如为120Ω。图1所示的振铃抑制电路5与进行数据的发送及接收的通信电路6一起设置在图2所示的节点2中。振铃抑制电路5具备抑制部7及动作控制部8。抑制部7通过使包含高电位侧信号线3P及低电位侧信号线3N的传送线路3的阻抗降低,进行对伴随着差动信号的传送而发生的振铃进行抑制的抑制动作。另外,高电位侧信号线3P及低电位侧信号线3N相当于一对通信线,以下,也有简单地省略为信号线3P及信号线3N的情况。抑制部7具备开关9、电阻成分10及电容成分11。开关9、电阻成分10及电容成分11依次串联连接在信号线3P、3N间。另外,调整电路12包括电阻成分10及电容成分11的串联电路。开关9受动作控制部8控制,当抑制动作被执行时接通,并且当抑制动作不被执行时断开。通过开关9的接通,包括将电阻成分10及电容成分11串联连接起来的结构的调整电路12被连接在信号线3P、3N间,传送线路3实现AC终止。由此,信号线3P、3N间的交流阻抗(以下称作线间阻抗)下降。该情况下,线间阻抗当开关9断开时例如是100kΩ左右,当开关9接通时例如为120Ω左右。另外,电阻成分10的电阻值、电容成分11的电容值等根据传送线路3的特性阻抗及传送线路3的长度等来设定。具体而言,电阻成分10的电阻值、电容成分11的电容值等以使开关9接通时的线间阻抗与传送线路3的特性阻抗(通信总线的配线阻抗)匹配的方式来设定。因此,由抑制部7的动作带来的振铃抑制的效果进一步提高。动作控制部8对抑制部7的动作进行控制。具体而言,动作控制部8如果检测到差动信号的信号电平变化为表示隐性(recessive)的电平,则将抑制部7的开关9接通从而使抑制部7的抑制动作开始。作为这样的振铃抑制电路5的具体结构,能够采用例如图3所示那样的结构。如图3所示,振铃抑制电路5与通信电路6一起并联地连接在信号线3P、3N之间。振铃抑制电路5具备作为N沟道型MOSFET的晶体管T1~T4。晶体管T1~T3的源极与信号线3N连接。晶体管T1、T3的栅极与信号线3P连接。晶体管T2、T3的漏极与晶体管T4的栅极连接并且经由电阻元件R1而与电源线13连接。电源线13被供给振铃抑制电路5的动作用的电源电压Vcc(例如5V)。晶体管T1的漏极经由电阻元件R2而与电源线13连接,并且经由电阻元件R3而与晶体管T2的栅极连接。此外,晶体管T2的栅极经由电容器C1而与信号线3N连接。电阻元件R3及电容器C1构成RC滤波电路14。晶体管T4的漏极与信号线3P连接,其源极经由电容器C2而与信号线3N连接。即,在信号线3P、3N间串联连接着晶体管T4及电容器C2。在这样的结构中,抑制部7包括晶体管T4及电容器C2。即,该情况下,晶体管T4的导通电阻作为电阻成分10发挥功能,并且晶体管T4的开关动作作为开关9发挥功能。此外,电容器C2相当于电容成分11。并且,动作控制部8包括晶体管T1~T3、电阻元件R1~R3及电容器C1。接着,对上述结构的作用进行说明。该情况下,传送线路3将高电平、低电平的2值信号作为差动信号传送。例如,在电源电压为5V的情况下,信号线3P、3N在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振铃抑制电路(5、21、23、31、33、35),设置于具备通信电路(6)的节点(2),该通信电路(6)经由一对通信线(3P、3N)传送差动信号从而进行与其他节点(2)的通信,该振铃抑制电路的特征在于,具备抑制部(7、22、24、32、34、36),该抑制部通过在上述一对通信线间连接调整电路(12),来进行对伴随着上述差动信号的传送而发生的振铃进行抑制的抑制动作,上述调整电路包含串联连接有电阻成分(10)及电容成分(11)的结构。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6.07.29 JP 2016-1497951.一种振铃抑制电路(5、21、23、31、33、35),设置于具备通信电路(6)的节点(2),该通信电路(6)经由一对通信线(3P、3N)传送差动信号从而进行与其他节点(2)的通信,该振铃抑制电路的特征在于,具备抑制部(7、22、24、32、34、36),该抑制部通过在上述一对通信线间连接调整电路(12),来进行对伴随着上述差动信号的传送而发生的振铃进行抑制的抑制动作,上述调整电路包含串联连接有电阻成分(10)及电容成分(11)的结构。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振铃抑制电路,其特征在于,作为上述电阻成分,包括MOS晶体管(T4)的导通电阻。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振铃抑制电路,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本田卓矢矶村博文岸上友久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电装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