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速宽调谐范围高线性度环形压控振荡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430505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2-23 10:3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高速宽调谐范围高线性度环形压控振荡器,是由至少三级延迟单元组成并且工作于两个控制端的双环路。两个环路的控制电压分别加在PMOS负载管以及NMOS负载管的栅极。当控制电压较低时,PMOS负载管处于调谐状态;当控制电压较高时,NMOS负载管处于调谐状态。这样控制信号在整个电压范围内有效,即可得到覆盖电源电压的调谐范围。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结构采用伪差分结构,为了保证电路振荡引入了直接交叉耦合的MOS管。引入栅极接地的MOS管增加流进输入对管的电流提高电路的输出频率。同时增加有源电感结构扩展压控振荡器的工作带宽。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高速、宽调谐范围以及高线性度等优点。

A High Speed, Wide Tuning Range and High Linearity Ring Voltage Controlled Oscillator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a high speed, wide tuning range and high linearity ring voltage controlled oscillator, which is composed of at least three delay units and operates in a double loop at two control terminals. The control voltage of the two loops is applied to the gate of the PMOS load tube and the NMOS load tube respectively. When the control voltage is low, the PMOS load tube is in the tuning state; when the control voltage is high, the NMOS load tube is in the tuning state. In this way, the control signal is valid in the whole voltage range, and the tuning range covering the power supply voltage can be obtained. The structure of the invention adopts a pseudo-differential structure, in order to ensure circuit oscillation, a directly cross-coupled MOS transistor is introduced. The MOS transistor with grid grounding is introduced to increase the current flowing in the input to the transistor and the output frequency of the circuit. At the same time, the active inductance structure is added to expand the operating bandwidth of VCO. The invention has the advantages of high speed, wide tuning range and high linearit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速宽调谐范围高线性度环形压控振荡器
本专利技术属于半导体集成电路设计领域,主要涉及到一种高速宽调谐范围以及高线性度的环形压控振荡器。
技术介绍
压控振荡器(Voltage-Controlled-Oscillator,VCO)是输出频率随输入端控制电压变化而变化的信号源。在频率综合电路、锁相环以及时钟恢复电路中起关键作用。在集成电路中,压控振荡器可以分为环形振荡器和电容电感谐振振荡器两大类。电容电感谐振振荡器的噪声性能较好,但是要以大面积高成本为代价。环形电感的噪声性能稍显劣势,可是能实现正交信号的输出在许多应用被采用的重要原因,以及芯片占用面积小、宽的调谐范围和采用标准CMOS工艺实现等优点。环形振荡器多采用偶数级差分结构,如图1所示。偶数级结构可以实现正交信号的输出;差分结构的环形压控振荡器对共模噪声的抑制能力较强且电路结构灵活。环形振荡器的差分结构可分为全差分结构与伪差分结构,如图2和图3所示。全差分结构对噪声具有很好的抑制作用;伪差分结构可以得到全摆幅输出。在随着工艺尺寸的不断下降、电源电压不断下降的情况下,伪差分结构的环形振荡器成为主流。传统的结构如图3和图4所示,采用单一的调谐技术。图3采用控制可变负载PMOS管的调谐方式,此种调谐方式在控制电压较高时不具备调谐的能力。当采用图4控制耦合管的强度的调谐方式,控制电压控制耦合强度来实现频率调节。此种调谐方式只有在控制电压足够高时,才具备调谐的能力。另外,近年来电路输入信号的频率不断提高,因此主要适用于时钟恢复、锁相环等高速环境中的环形振荡器的速度也应该大幅度提高。近年来一是伴随着工艺的发展,电路的工作速度得到大幅的提高并且采用前馈技术,在延迟单元中引入第二输入端,有电路的前两级提供前馈信号,使得输入对管提前开启,对输出端充电从而提高输出频率。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的目的:针对目前现有的环形压控振荡器的问题与不足,提供一种高速、宽调谐范围、高线性度环形压控振荡器。技术方案:一种高速宽调谐范围高线性度环形压控振荡器,由至少三级延迟单元组成,形成两条环路:主环路与次级环路;所述主环路按顺序连接,所述次级环路输入接前两级输出;所述延迟单元包括第一对NMOS管(N1,N2)、第二对NMOS管(N3,N4)、第三对NMOS管(N5,N6)、第四对NMOS管(N7,N8)、第五对NMOS管(N9,N10)、第一对PMOS管(P1,P2)、第二对PMOS管(P3,P4)、第三对PMOS管(P5,P6)以及第四对PMOS管(P7,P8);其中第一对NMOS管(N1,N2)为主输入差分对管,其栅极分别接差分输入信号端(VINP,/VINP),漏极分别接到差分输出端(/VOUT,VOUT),源极均接地;第二对NMOS管(N3,N4)直接交叉耦合连接,其栅极分别接到差分输出端(VOUT,/VOUT),漏极分别接到差分输出端(/VOUT,VOUT),源极均接地;第三对NMOS管(N5,N6)为细调端的负载管,其栅极接到细调控制端(VT),漏极分别接到差分输出端(/VOUT,VOUT),源极均接地;第四对NMOS管(N7,N8)为粗调端的负载管,其栅极接到粗调控制端(VC),漏极分别接到差分输出端(/VOUT,VOUT),源极均接地;第五对NMOS管(N9,N10)为有源电感结构中的对管,其栅极接到第一对PMOS管(P1,P2)的漏极,源极分别接到差分输出端(/VOUT,VOUT),漏极均接电源VDD;第一对PMOS管(P1,P2)为有源电感结构中的可变电阻管,其栅极均接到次级差分输入端(VINS,/VINS),漏极分别接到第五对NMOS管(N9,N10)的栅极,源端均接电源VDD;第二对PMOS管(P3,P4)为细调端的调谐负载管,栅极接到细调端控制端(VT),漏端分别接到差分输出端(/VOUT,VOUT),源极接到电源VDD;第三对PMOS管(P5,P6)为负载管,栅极均接地,源极均接电源VDD,漏极分别接到差分输出端(/VOUT,VOUT);第四对PMOS管(P7,P8)为粗调端负载管,栅极均接到粗调端控制端(VC),漏极分别接到差分输出端(/VOUT,VOUT),源极均接电源VDD。所述环形压控振荡器由串联的四级延迟单元组成,其中第一级延迟单元的输出端(/VOUT1,VOUT1)接第二级延迟单元的主输入端(VINP2,/VINP2),同时交叉接第三延迟单元的次输入端(VINS3,/VINS3);第二级延迟单元的输出端(/VOUT2,VOUT2)接第三级延迟单元的主输入端(VINP3,/VINP3),同时接第四延迟单元的次输入端(VINS4,/VINS4);第三级延迟单元的输出端(/VOUT3,VOUT3)接第四级延迟单元的主输入端(VINP4,/VINP4),同时接第一延迟单元的次输入端(VINS1,/VINS1);第四级延迟单元的输出端(/VOUT4,VOUT4)交叉接第一级延迟单元的主输入端(VINP1,/VINP1),同时接第二延迟单元的次输入端(VINS2,/VINS2)。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上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技术效果:本专利技术改进了延迟单元的电压调节结构,通过控制漏极相接的NMOS管与PMOS管改善了单一控制耦合强度以及单一控制可变电阻负载的调谐范围,得到可调节电压范围覆盖电源电压范围,提高了调谐线性度;引入有源电感的结构,拓展了频率带宽,提高了电路的工作频率。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图1为偶数级差分环形振荡器环路。图2为传统全差分延迟单元电路图。图3为传统负载阻抗调谐方式的伪差分延迟单元电路图。图4为传统耦合强度调谐方式的伪差分延迟单元电路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采用的环路结构框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差分结构延迟单元电路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的压控曲线仿真图。具体实施方式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调谐方式,可以得到电源电压的宽调谐范围。以下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和电路结构。参照图5是本专利技术的环形振荡器的电路结构图示意图,电路可以由至少三级的延迟单元组成。为了保证满足“巴克豪森”准则,两条环路即主环路与次级环路都需要其中一级反接。主环路按顺序连接,次级环路输入接前两级输出。次级环路即是前馈技术,次级环路的信号比主环路的信号提前到达。对照延迟单元结构次级环路连接的是有源电感结构将提前开启,减少延迟时间,提高频率。在本专利技术中,环形振荡器的电路采用四级延迟单元组成,其中第一级延迟单元的输出端(/VOUT1,VOUT1)接第二级延迟单元的主输入端(VINP2,/VINP2),同时交叉接第三延迟单元的次输入端(VINS3,/VINS3);第二级延迟单元的输出端(/VOUT2,VOUT2)接第三级延迟单元的主输入端(VINP3,/VINP3),同时接第四延迟单元的次输入端(VINS4,/VINS4);第三级延迟单元的输出端(/VOUT3,VOUT3)接第四级延迟单元的主输入端(VINP4,/VINP4),同时接第一延迟单元的次输入端(VINS1,/VINS1);第四级延迟单元的输出端(/VOUT4,VOUT4)交叉接第一级延迟单元的主输入端(VINP1,/VINP1),同时接第二延迟单元的次输入端(VINS2,/VINS2);图6是本专利技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速宽调谐范围高线性度环形压控振荡器,其特征在于:由至少三级延迟单元组成,形成两条环路:主环路与次级环路;所述主环路按顺序连接,所述次级环路输入接前两级输出;所述延迟单元包括第一对NMOS管(N1,N2)、第二对NMOS管(N3,N4)、第三对NMOS管(N5,N6)、第四对NMOS管(N7,N8)、第五对NMOS管(N9,N10)、第一对PMOS管(P1,P2)、第二对PMOS管(P3,P4)、第三对PMOS管(P5,P6)以及第四对PMOS管(P7,P8);其中第一对NMOS管(N1,N2)为主输入差分对管,其栅极分别接差分输入信号端(VINP,/VINP),漏极分别接到差分输出端(/VOUT,VOUT),源极均接地;第二对NMOS管(N3,N4)直接交叉耦合连接,其栅极分别接到差分输出端(VOUT,/VOUT),漏极分别接到差分输出端(/VOUT,VOUT),源极均接地;第三对NMOS管(N5,N6)为细调端的负载管,其栅极接到细调控制端(VT),漏极分别接到差分输出端(/VOUT,VOUT),源极均接地;第四对NMOS管(N7,N8)为粗调端的负载管,其栅极接到粗调控制端(VC),漏极分别接到差分输出端(/VOUT,VOUT),源极均接地;第五对NMOS管(N9,N10)为有源电感结构中的对管,其栅极接到第一对PMOS管(P1,P2)的漏极,源极分别接到差分输出端(/VOUT,VOUT),漏极均接电源VDD;第一对PMOS管(P1,P2)为有源电感结构中的可变电阻管,其栅极均接到次级差分输入端(VINS,/VINS),漏极分别接到第五对NMOS管(N9,N10)的栅极,源端均接电源VDD;第二对PMOS管(P3,P4)为细调端的调谐负载管,栅极接到细调端控制端(VT),漏端分别接到差分输出端(/VOUT,VOUT),源极接到电源VDD;第三对PMOS管(P5,P6)为负载管,栅极均接地,源极均接电源VDD,漏极分别接到差分输出端(/VOUT,VOUT);第四对PMOS管(P7,P8)为粗调端负载管,栅极均接到粗调端控制端(VC),漏极分别接到差分输出端(/VOUT,VOUT),源极均接电源VDD。...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速宽调谐范围高线性度环形压控振荡器,其特征在于:由至少三级延迟单元组成,形成两条环路:主环路与次级环路;所述主环路按顺序连接,所述次级环路输入接前两级输出;所述延迟单元包括第一对NMOS管(N1,N2)、第二对NMOS管(N3,N4)、第三对NMOS管(N5,N6)、第四对NMOS管(N7,N8)、第五对NMOS管(N9,N10)、第一对PMOS管(P1,P2)、第二对PMOS管(P3,P4)、第三对PMOS管(P5,P6)以及第四对PMOS管(P7,P8);其中第一对NMOS管(N1,N2)为主输入差分对管,其栅极分别接差分输入信号端(VINP,/VINP),漏极分别接到差分输出端(/VOUT,VOUT),源极均接地;第二对NMOS管(N3,N4)直接交叉耦合连接,其栅极分别接到差分输出端(VOUT,/VOUT),漏极分别接到差分输出端(/VOUT,VOUT),源极均接地;第三对NMOS管(N5,N6)为细调端的负载管,其栅极接到细调控制端(VT),漏极分别接到差分输出端(/VOUT,VOUT),源极均接地;第四对NMOS管(N7,N8)为粗调端的负载管,其栅极接到粗调控制端(VC),漏极分别接到差分输出端(/VOUT,VOUT),源极均接地;第五对NMOS管(N9,N10)为有源电感结构中的对管,其栅极接到第一对PMOS管(P1,P2)的漏极,源极分别接到差分输出端(/VOUT,VOUT),漏极均接电源VDD;第一对PMOS管(P1,P2)为有源电感结构中的可变电阻管,其栅极均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长春王新稳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邮电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