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振器防尘罩、减振器及汽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421374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2-23 07: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减振器防尘罩、减振器及汽车,其中,减振器防尘罩包括:主罩体,所述主罩体的一端用于固定在减振器的缓冲块上,另一端为自由端;所述主罩体的自由端设置有防护罩体,所述防护罩体与主罩体同轴;所述防护罩体朝向所述主罩体的第一端的直径与所述自由端的直径相同,防护罩体远离所述主罩体的第二端直径大于所述自由端的直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减振器防尘罩、减振器及汽车能够解决防尘罩与减振器下筒会产生干涉进而产生异响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减振器防尘罩、减振器及汽车
本技术涉及减振器
,尤其涉及一种减振器防尘罩、减振器及汽车。
技术介绍
汽车的悬架系统内部都装有减振器,以加速车架与车身振动的衰减,改善汽车的行驶平顺性。图1为现有技术中减振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现有技术中缓冲块与防尘罩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和图2所示,减振器通常包括:减振器下筒1,该减振器下筒1内设有可伸缩的活塞杆2,活塞杆2位于减振器下筒1外部的一端套设有缓冲块3。缓冲块3的外表面固定设置有防尘罩4,防尘罩4罩设在减振器下筒1的外部。当减振器工作时,与车架连接的减振器下筒1上下移动,从而使活塞杆2相对伸出或缩回,在活塞杆2缩回至减振器下筒1至极限位置,且缓冲块3也到达压缩极限时,缓冲块3产生偏移,其轴线与减振器下筒1的轴线之间具有一定的夹角。防尘罩4随着缓冲块3发生偏移,进而与减振器下筒1产生碰撞干涉,产生异响。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减振器防尘罩、减振器及汽车,用于解决防尘罩与减振器下筒会产生干涉进而发出异响的问题。本技术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减振器防尘罩,包括:主罩体,所述主罩体的一端用于固定在减振器的缓冲块上,另一端为自由端;所述主罩体的自由端设置有防护罩体,所述防护罩体与主罩体同轴;所述防护罩体朝向所述主罩体的第一端的直径与所述自由端的直径相同,防护罩体远离所述主罩体的第二端直径大于所述自由端的直径。如上所述的减振器防尘罩,所述防护罩体的侧面为曲面。如上所述的减振器防尘罩,所述防护罩体沿轴线方向的截面为等腰梯形。如上所述的减振器防尘罩,所述防护罩体的第二端直径与第一端直径之间的差值为4mm-6mm。如上所述的减振器防尘罩,所述防护罩体的母线与轴线之间的夹角为4°-6°。如上所述的减振器防尘罩,所述防护罩体的第一端与主罩体的自由端之间通过圆弧过渡;所述圆弧的半径为180mm-220mm。如上所述的减振器防尘罩,所述主罩体的自由端内壁设置有减磨环。如上所述的减振器防尘罩,所述减磨环采用橡胶或海绵制成;所述减磨环粘接在所述主罩体的内壁。本技术第二方面提供一种减振器,包括:减振器下筒、可伸缩设置于减振器下筒中的活塞杆,所述活塞杆伸出减振器下筒之外的端部套设有缓冲块,所述缓冲块外表面设置有如上所述的防尘罩,所述防尘罩罩设在所述活塞杆和减振器下筒的外部。本技术第三方面提供一种汽车,包括如上所述的减振器。本技术提供的减振器防尘罩,采用了一端固定在缓冲块上且另一端为自由端的主罩体,主罩体的自由端设置有防护罩体,防护罩体与主罩体同轴设置,且防护罩体中朝向主罩体的第一端的直径等于主罩体的直径,防护罩体中远离主罩体的第二端的直径大于主罩体自由端的直径,增大了防尘罩与减振器下筒之间的距离,解决了防尘罩与减振器下筒之间产生相互碰撞干涉的问题,延长了使用寿命。附图说明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技术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的原理。图1为现有技术中减振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现有技术中缓冲块与防尘罩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缓冲块与防尘罩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减振器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二提供的防尘罩中的防护罩体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二提供的防尘罩中的又一防护罩体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四提供的防尘罩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减振器下筒;2-活塞杆;3-缓冲块;4-防尘罩;41-主罩体;42-防护罩体;421-防护罩体的第一端;422-防护罩体的第二端;423-防护罩体的侧面;5-减磨环;6-弹簧上托盘;7-弹簧下托盘;8-减振弹簧。通过上述附图,已示出本技术明确的实施例,后文中将有更详细的描述。这些附图和文字描述并不是为了通过任何方式限制本技术构思的范围,而是通过参考特定实施例为本领域技术人员说明本技术的概念。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一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防尘罩,能够应用于汽车的减振器上,能够解决当减振器中的缓冲块压缩至极限时,由于缓冲块和防尘罩的轴线与减振器下筒的轴线产生偏移,进而导致防尘罩与减振器下筒之间发生碰撞干涉发出异响的问题。当然,除了能够应用在汽车的减振器上之外,本实施例提供的防尘罩还能够应用于其它领域的减振器上,本实施例对此并不限定。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缓冲块与防尘罩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减振器的结构示意图。如图3和图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减振器防尘罩包括:主罩体41,主罩体41的一端用于固定在减振器的缓冲块3上,另一端为自由端。主罩体41的自由端设置有防护罩体42,防护罩体42与主罩体41同轴设置。防护罩体42朝向主罩体41的第一端的直径与主罩体41自由端的直径相同,防护罩体42远离主罩体41的第二端的直径大于主罩体41自由端的直径。如图3和图4的视图角度,主罩体41的左端固定在缓冲块3上,右端为自由端。主罩体41的左端与缓冲块3固定的方式可采用与现有技术相同的方式,本实施例不做具体说明。防护罩体42的左端作为第一端,与主罩体41的自由端相连。防护罩体42的右端作为第二端。具体的,防护罩体42与主罩体41可以为相互独立的结构,通过采用焊接、卡接等方式连接在一起。或者,防护罩体42与主罩体41可以为一体成型的结构。防护罩体42与主罩体41同轴设置,防护罩体42罩设在减振器下筒1的外侧。主罩体41通常为圆筒状结构。防护罩体42也为筒状结构,但与主罩体41不同的是,防护罩体42的第一端的直径小于防护罩体42的第二端的直径,从防护罩体42的第一端朝向第二端的方向上,防护罩体42的直径也逐渐增大,相当于防护罩体42呈喇叭状。在减振器的工作过程中,当车身产生的振动传递给减振器下筒1时,活塞杆2相对于减振器下筒1进行伸缩。防护罩4、缓冲块3随着活塞杆2一起沿着减振器的轴向方向运动。当活塞杆2到达收缩极限,且缓冲块3到达压缩极限时,缓冲块3的轴线与防护罩4的轴线均与减振器的轴线产生一定的偏移量。但由于防护罩体42呈喇叭状的结构,防护罩体42的第二端的直径较大,因此防护罩体42围设的空间足够大,避免了与减振器下筒1产生碰撞干涉。本实施例提供的减振器防尘罩,采用了一端固定在缓冲块上且另一端为自由端的主罩体,主罩体的自由端设置有防护罩体,防护罩体与主罩体同轴设置,且防护罩体中朝向主罩体的第一端的直径等于主罩体的直径,防护罩体中远离主罩体的第二端的直径大于主罩体自由端的直径,增大了防尘罩与减振器下筒之间的距离,解决了防尘罩与减振器下筒之间产生相互碰撞干涉的问题,延长了使用寿命。实施例二本实施例是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对减振器防尘罩进行优化,尤其是对防护罩体42的实现方式进行进一步的优化。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二提供的防尘罩中的防护罩体的结构示意图。如图5所示,防护罩体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减振器防尘罩,其特征在于,包括:主罩体,所述主罩体的一端用于固定在减振器的缓冲块上,另一端为自由端;所述主罩体的自由端设置有防护罩体,所述防护罩体与主罩体同轴;所述防护罩体朝向所述主罩体的第一端的直径与所述自由端的直径相同,防护罩体远离所述主罩体的第二端的直径大于所述自由端的直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减振器防尘罩,其特征在于,包括:主罩体,所述主罩体的一端用于固定在减振器的缓冲块上,另一端为自由端;所述主罩体的自由端设置有防护罩体,所述防护罩体与主罩体同轴;所述防护罩体朝向所述主罩体的第一端的直径与所述自由端的直径相同,防护罩体远离所述主罩体的第二端的直径大于所述自由端的直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振器防尘罩,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罩体的侧面为曲面。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振器防尘罩,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罩体沿轴线方向的截面为等腰梯形。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振器防尘罩,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罩体的第二端的直径与第一端的直径之间的差值为4mm-6mm。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减振器防尘罩,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罩体的母线与轴线之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方丽雅赵媛丁良奇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