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管混凝土节点结构及其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0353974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2-16 12:5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建筑工程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钢管混凝土节点结构及其施工方法。该钢管混凝土节点结构包括第一钢管,若干第二钢管,若干钢梁以及若干第一固定板;第一钢管竖直设置;第二钢管沿第一钢管的周向均匀布置,第二钢管的一端与第一钢管的管壁焊接,第二钢管的另一端与第一固定板焊接;第一固定板竖直设置,第一固定板的板面上设置有第一开口,且第一开口贯穿第一固定板,第二钢管靠近第一固定板的一端的管壁对应地设置有第二开口;钢梁的一端插置在第一开口及第二开口内,与第一固定板及第二钢管焊接。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钢管混凝土节点结构,增大了各部分的接触面积,使得焊接点位增加,承重能力得到提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钢管混凝土节点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工程
,特别是涉及一种钢管混凝土节点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建筑物中常常需要使用钢管制造立柱,然后在立柱侧面垂直固定安装H型钢当做横梁,以此来支撑建筑物的重量。而钢管与H型钢的连接部位就叫做钢管混凝土柱与钢梁的连接节点,一种钢管混凝土柱与钢梁的连接方法直接决定两钢管骨架的承重能力。现有传统的钢管混凝土节点结构分为焊接连接和螺栓连接两种,而螺栓连接往往紧固程度不够,承重能力不佳。而现有的焊接方式钢管混凝土节点结构设计比较传统,施工起来非常麻烦,而且焊接点较少,其承重能力也很一般,无法提高建筑物的安全性。
技术实现思路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钢管混凝土节点结构及其施工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或相关技术中对钢管混凝土柱与钢梁的连接节点采用螺栓连接时造成的强度低,承重效果差;以及现有的钢管混凝土柱与钢梁结构造成的焊接施工麻烦,焊接节点少,承重效果差的技术问题。(二)技术方案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钢管混凝土节点结构,包括第一钢管,若干第二钢管,若干钢梁以及若干第一固定板;第一钢管竖直设置;第二钢管沿第一钢管的周向均匀布置,第二钢管的一端与第一钢管的管壁焊接,第二钢管的另一端与第一固定板焊接;第一固定板竖直设置,第一固定板的板面上设置有第一开口,且第一开口贯穿第一固定板,第二钢管靠近第一固定板的一端的管壁对应地设置有第二开口;钢梁的一端插置在第一开口及第二开口内,与第一固定板及第二钢管焊接。其中,该钢管混凝土节点结构还包括若干第二固定板;第二固定板平行设置在钢梁的两侧,第二固定板靠近第一钢管的一端与第一固定板焊接,第二固定板的板面与钢梁焊接。其中,第一开口及第二开口均为竖直开设的矩形开口,第一开口的高度等于第一固定板的高度,第二开口的高度等于第二钢管的高度,且第二开口与第一开口处于同一直线上。其中,钢梁包括上层板,下层板以及竖直设置在上层板与下层板之间的连接板;上层板的底面与第一固定板的顶端连接,下层板的顶面与第一固定板的底端连接;连接板依次插置在第一开口及第二开口内。其中,第二开口的深度占第二钢管的总长度的1/3-1/2,且第一开口的宽度及第二开口的宽度均大于连接板的宽度。其中,上层板及下层板为平板或曲面板。其中,第一固定板为矩形板或圆形板或多边形板。其中,第一钢管的截面为圆形或矩形。其中,第二钢管的截面为圆形或矩形。一种上述钢管混凝土节点结构的施工方法,包括:S10,在第一固定板的板面上开设第一开口,在第二钢管的一端开设第二开口;S20,安装第一钢管,并填充混凝土;S30,将第二钢管沿第一钢管的周向均匀布置,将第二钢管的另一端焊接到第一钢管的管壁;S40,将第一固定板焊接到第二钢管的一端的端部;S50,将钢梁插置在第一开口及第二开口内,并对各个接缝进行焊接。(三)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钢管混凝土节点结构及其施工方法,通过在第一固定板上开设第一开口,在第二钢管上开设第二开口,增大了钢梁与第一固定板及第二钢管的接触面积,使得焊接点增加;一方面第一固定板可以对钢梁起到支撑固定作用,另一方面也使得该钢管混凝土节点结构的承重能力得到提高。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钢管混凝土节点结构的一个实施例的主视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钢管混凝土节点结构的一个实施例的左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钢管混凝土节点结构的一个实施例的俯视图;图中,1-第一钢管;2-钢梁;3-第二钢管;4-第一固定板;5-凹槽;6-第二固定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例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但不用来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如图1与图2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了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钢管混凝土节点结构,包括第一钢管1,若干第二钢管3,若干钢梁2以及若干第一固定板4;第一钢管1竖直设置;第二钢管3沿第一钢管1的周向均匀布置,第二钢管3的一端与第一钢管1的管壁焊接,第二钢管3的另一端与第一固定板4焊接;第一固定板4竖直设置,第一固定板4的板面上设置有第一开口,且第一开口贯穿第一固定板4,第二钢管3靠近第一固定板4的一端的管壁对应地设置有第二开口;钢梁2的一端插置在第一开口及第二开口内,与第一固定板4及第二钢管3焊接。具体地,第一钢管1及第二钢管3的横截面形状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例如,第一钢管1及第二钢管3的横截面形状可以为矩形也可以圆形,甚至还可以为多边形;例如,当第一钢管1的横截面形状为圆形时,对应地,第二钢管3的横截面形状也设置为圆形,如此设置,可以方便第一钢管1与第二钢管3地连接;例如,可以在第二钢管3靠近第一钢管1的端口设置凹槽5,当第一钢管1为圆形钢管时,凹槽5的凹陷面也可以设置成曲面,凹槽5与第一钢管1的连接处设置的弧线应当同第一钢管1的侧壁形状相匹配,这样使得连接处贴合的更加紧密,焊接之后有利于提高连接处的强度。例如,第一固定板4可以为矩形板或圆形板,当第一固定板4为矩形板时,第一矩形板的尺寸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来选取;例如,第一固定板4的高度大于第二钢管3的直径,这样的话可以使得钢梁2能与第一固定板4的顶部及底部更好地接触;例如,第一开口及第二开口的形状可以为矩形,对应地,钢梁2的横截面形状可以为“工”字型,如此设置,可以使得钢梁2能与第一固定板4及第二钢管3更好的接触,第一开口及第二开口与钢梁2可以为间隙配合,这样将两者之间的缝隙焊接之后,有利于提高整体结构的强度。例如,第二钢管3可以为两根,那么这两根第二钢管3左右对称的设置在第一钢管1的两侧壁。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钢管混凝土节点结构,通过在第一固定板4上开设第一开口,在第二钢管3上开设第二开口,增大了钢梁2与第一固定板4及第二钢管3的接触面积,使得焊接点增加;一方面第一固定板4可以对钢梁2起到支撑固定作用,另一方面也使得该钢管混凝土节点结构的承重能力得到提高。如图3所示,进一步地,该钢管混凝土节点结构还包括若干第二固定板6;第二固定板6平行设置在钢梁2的两侧,第二固定板6靠近第一钢管1的一端与第一固定板4焊接,第二固定板6的板面与钢梁2焊接。具体地,第二固定板6的形状可以矩形板,也可以为扇形板,甚至可以为多边形板,选取时可以根据实际施工需要进行设置;第二固定板6的尺寸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置;例如,当钢梁2的横截面为“工”字形时,第二固定板6可以设置成矩形板,两块矩形的第二固定板6垂直于第一固定板4的板面,焊接在第一固定板4上,钢梁2插入第一开口及第二开口之后,将第二固定板6的板面与钢梁2的接触处焊接,使得第二固定板6可以对钢梁2起到固定支撑的作用。进一步地,第一开口及第二开口均为竖直开设的矩形开口,第一开口的高度等于第一固定板4的高度,第二开口的高度等于第二钢管3的高度,且第二开口与第一开口处于同一直线上。进一步地,钢梁2包括上层板,下层板以及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钢管混凝土节点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钢管,若干第二钢管,若干钢梁以及若干第一固定板;所述第一钢管竖直设置;所述第二钢管沿所述第一钢管的周向均匀布置,所述第二钢管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钢管的管壁焊接,所述第二钢管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固定板焊接;所述第一固定板竖直设置,所述第一固定板的板面上设置有第一开口,且所述第一开口贯穿所述第一固定板,所述第二钢管靠近所述第一固定板的一端的管壁对应地设置有第二开口;所述钢梁的一端插置在所述第一开口及所述第二开口内,与所述第一固定板及所述第二钢管焊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钢管混凝土节点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钢管,若干第二钢管,若干钢梁以及若干第一固定板;所述第一钢管竖直设置;所述第二钢管沿所述第一钢管的周向均匀布置,所述第二钢管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钢管的管壁焊接,所述第二钢管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固定板焊接;所述第一固定板竖直设置,所述第一固定板的板面上设置有第一开口,且所述第一开口贯穿所述第一固定板,所述第二钢管靠近所述第一固定板的一端的管壁对应地设置有第二开口;所述钢梁的一端插置在所述第一开口及所述第二开口内,与所述第一固定板及所述第二钢管焊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管混凝土节点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若干第二固定板;所述第二固定板平行设置在所述钢梁的两侧,所述第二固定板靠近所述第一钢管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固定板焊接,所述第二固定板的板面与所述钢梁焊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管混凝土节点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开口及所述第二开口均为竖直开设的矩形开口,所述第一开口的高度等于所述第一固定板的高度,所述第二开口的高度等于所述第二钢管的高度,且所述第二开口与所述第一开口处于同一直线上。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钢管混凝土节点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钢梁包括上层板,下层板以及竖直设置在所述上层板与所述下层板之间的连接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春雷李成玉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科技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