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源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067319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14 03: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揭示一种电源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以及固持于绝缘本体上的导电端子,所述导电端子设有第一基壁以及自第一基壁垂直弯折延伸的第二基壁,所述第一基壁左右两侧向下延伸有用以对接固持线缆的安装端,所述第二基壁左右两侧向远离所述安装端所在方向弯折延伸而成有用以电性对接对接连接器的对接端,所述对接端为中空状。如此设置,所述导电端子呈垂直弯折状,且所述对接端可用以收容插接对接连接器的插接端子,且所述导电端子可由一平板状片材一体弯折而成,工艺简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源连接器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源连接器,尤其涉及一种具有导电端子的电源连接器。
技术介绍
中国专利申请公告第CN202906117U号专利,公开了一种电源连接器及电源连接器组合。所述电源连接器组合包括两个所述电源连接器及连接两个所述电源连接器的线缆。所述电源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及收容于所述绝缘本体内的若干电源端子。所述绝缘本体包括主体部及自所述主体部一端向前延伸的若干对接部。所述电源连接器的对接部后端设有用以插接线缆的安装槽。然而由于对接部与所述安装槽均为前后方向延伸,所述电源连接器前后方向上的高度较宽,当需要进行上下方向上的对接连接器插接时,所述电源连接器在空间设置上无法满足较好的插接需求。因此,有必要对现有电源连接器予以改良以克服现有技术中的所述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利于插接且工艺简单的电源连接器。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电源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以及固持于绝缘本体上的导电端子,所述导电端子设有第一基壁以及自第一基壁垂直弯折延伸的第二基壁,所述第一基壁左右两侧向下延伸有用以对接固持线缆的安装端,所述第二基壁左右两侧向远离所述安装端所在方向弯折延伸而成有用以电性对接对接连接器的对接端,所述对接端为中空状。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安装端设有自所述第一基壁左右两侧向下延伸的用以电性搭接线缆裸露部分的搭接壁。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安装端设有位于搭接壁后端自所述第一基壁左右两侧向下延伸的用以固持所述线缆的固持壁。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对接端包括自第二基壁左右两侧垂直弯折延伸的两侧壁以及自两侧壁进一步垂直延伸而相互靠拢的弯折壁。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侧壁上端部设有向对接端内部突伸的凸点状接触部。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基壁上端的延伸末端设有第一限位部,所述凸点状接触部在上下方向上更位于所述第二基壁第一限位部的上端,所述凸点状接触部所在的两侧壁在远离所述弯折壁的一端垂直延伸有第二弯折壁,所述两第二弯折壁相互靠拢并在前后方向上更位于所述对接端内部。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侧壁下端设有进一步向前延伸出所述弯折壁所在位置的第二限位部。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绝缘本体设有用以收容所述对接端的对接槽,所述对接槽内设有阶梯状第一限位槽壁,所述第一限位部及第二限位部用以向上抵持所述相应的第一限位槽壁。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两侧壁设有向斜下方延伸的翼部,所述对接槽内设有阶梯状第二限位槽壁,所述翼部用以向下抵持第二限位槽壁。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翼部自所述侧壁一体刺破弯折而成。相较于现有技术,本技术所述电源连接器所述导电端子设有第一基壁以及自第一基壁垂直弯折延伸的第二基壁,所述第一基壁左右两侧向下延伸有用以对接固持线缆的安装端,所述第二基壁左右两侧向远离所述安装端所在方向弯折延伸而成有用以电性对接对接连接器的对接端,所述对接端为中空状。如此设置,所述导电端子呈垂直弯折状,且所述对接端可用以收容插接对接连接器的插接端子,且所述导电端子可由一平板状片材一体弯折而成,工艺简单。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电源连接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另一角度的立体组合图。图3是本技术电源连接器对接部的俯视放大图。图4是本技术电源连接器绝缘本体与导电端子配合的立体组合图。图5是图1中的立体分解图。图6是图5中另一角度的立体分解图。图7是本技术电源连接器导电端子的结构示意图。图8是本技术电源连接器另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9是本技术电源连接器与线缆配合的结构示意图。图10是图9中另一角度的立体组合图。图11是本技术电源连接器导电端子与线缆配合时的结构示意图。图12是图11中导电端子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电源连接器100、100’绝缘本体1本体部10基部11安装槽111间隔壁112隔板113扣持部114扣持凸部115引导部116第一排安装槽117第二排安装槽118对接部12对接槽121第一限位槽壁122第二限位槽壁123防呆部124第一排对接部125第二排对接部126背板2抵持部211扣持壁22扣持孔221导电端子3安装端31第一基壁311搭接壁312固持壁313对接端32第二基壁321侧壁322翼部323弯折壁324第二弯折壁325第一限位部326第二限位部327接触部328线缆4汇总连接器5对接部51安装槽52具体实施方式现在将参照附图来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各种示例性实施例。应注意到: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技术的范围。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技术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和设备应当被视为说明书的一部分。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例子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例子可以具有不同的值。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请参图1至12所示,为本技术电源连接器100、100’的结构示意图。本技术电源连接器100,包括绝缘本体1以及固持于绝缘本体1上的导电端子3,所述绝缘本体1包括水平延伸的基部11以及自基部11纵向延伸的中空的对接部12,所述基部11设有中空的水平延伸的安装槽111,所述对接部12包括中空的纵向延伸的对接槽121,所述安装槽111与所述对接槽121相互连通,所述导电端子3包括收容于所述安装槽111内的用以固持并电性搭接电源线缆4的安装端31,所述导电端子3还包括自所述安装端31弯折延伸至所述对接槽121内的对接端32,所述对接端32设有中空的位于所述对接槽121内的接触部328。所述“纵向”不仅包括上下垂直的情形,还包括与垂直方向具有一定夹角的情形。如此设置,相较于现有技术中具有沿上下方向延伸的安装槽的电源连接器来说,所述电源连接器100的基部11具有更小的高度,满足所述基部11的特定结构设计需求,例如可以实现所述电源连接器100基部11长宽高为17mm*14mm*5mm的设计需求,利于相应设备的安装空间利用率;且线缆4可顺畅地呈水平排布,纵向设置的对接部12可用以自上而下插接对接连接器(未图示),便于插接。优选的,所述基部11的安装槽111自所述电源连接器100的前后方向延伸,所述对接部12自所述基部11中部垂直向上延伸而成。如此,所述电源连接器100在左右方向的截面大致呈倒置的T型,如此,结构简单,且整体稳定性更高。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对接部12也可自所述基部11偏离于中部的位置向上突伸,或者,所述对接部12与基部11之间的夹角为非完全的垂直状,稍有角度偏移也在本技术的范围内。所述对接部12为独立的柱状,所述绝缘本体1设有间隔设置的若干所述对接部12,所述对接部12上设有防呆部124。如此设置,所述对接部12可与对接连接器相互配合插接,且所述防呆部124可防止对接连接器反插。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防呆部12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源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以及固持于绝缘本体上的导电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端子设有第一基壁以及自第一基壁垂直弯折延伸的第二基壁,所述第一基壁左右两侧向下延伸有用以对接固持线缆的安装端,所述第二基壁左右两侧向远离所述安装端所在方向弯折延伸而成有用以电性对接对接连接器的对接端,所述对接端为中空状。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源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以及固持于绝缘本体上的导电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端子设有第一基壁以及自第一基壁垂直弯折延伸的第二基壁,所述第一基壁左右两侧向下延伸有用以对接固持线缆的安装端,所述第二基壁左右两侧向远离所述安装端所在方向弯折延伸而成有用以电性对接对接连接器的对接端,所述对接端为中空状。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源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端设有自所述第一基壁左右两侧向下延伸的用以电性搭接线缆裸露部分的搭接壁。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源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端设有位于搭接壁后端自所述第一基壁左右两侧向下延伸的用以固持所述线缆的固持壁。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源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接端包括自第二基壁左右两侧垂直弯折延伸的两侧壁以及自两侧壁进一步垂直延伸而相互靠拢的弯折壁。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源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壁上端部设有向对接端内部突伸的凸点状接触部。6.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蕾曾铁武周英豪
申请(专利权)人:温州意华接插件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