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皮革固体废料的处理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031763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08 23:2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皮革固体废料的处理工艺,包括以下步骤:1)使用氯化铵除钙、2)粉碎、3)依次经过纤维素酶酶解、蛋白酶酶解、脂肪酶酶解、4)微藻预植和5)微藻投放。该处理工艺有效地利用皮革固化废料的营养物质作为微藻生长的碳源和氮源,利用微藻的生物固化和生物降解作用,有效地减少了废料中的六价铬的含量。

A Processing Technology for Leather Solid Waste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process for treating solid leather waste, which comprises the following steps: 1) removing calcium with ammonium chloride, 2) crushing, 3) successively passing cellulase hydrolysis, protease hydrolysis, lipase hydrolysis, 4) microalgae pre-planting and 5) microalgae throwing. The process effectively utilizes nutrients from leather solidified wastes as carbon and nitrogen sources for the growth of microalgae, and utilizes the biological solidification and biodegradation of microalgae to effectively reduce the content of hexavalent chromium in waste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皮革固体废料的处理工艺
本专利技术涉及工业三废处理
,尤其涉及一种皮革固体废料的处理工艺。
技术介绍
随着我国工业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不可避免的带来了巨大的环境污染问题,污染源包括重金属、废水、废渣、尘粒等,导致土壤、水质和空气质量都发生了大幅度的下降。土壤和水质污染最先引起人们的关注,因为这些污染是肉眼可见的;空气污染近年来也被人们熟知,PM2.5的概念深入人心。唯独重金属污染,因为其潜伏期长、相关知识不普及,并未引起民众的普遍关注。重金属污染其实是一个不能再忽视的问题,将带来严重的生态健康风险。一般情况下,其最直接的危害是引起区域内生物群落(如鱼虾、植物等)的功能、结构发生变化,破坏相关水域、土壤的生态平衡。其次,重金属可以通过植物根系进入植物细胞内,不仅影响植物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和营养代谢,并且可能借助植物性食品的渠道进入人体,对人体的健康产生不良影响,甚至影响生命活动。以人们每日食用的大米为例,中山大学在2010年对水稻抽样检查显示,21种水稻品种中镉的超标率分别达到了100%。国家农业部稻米监督中心也曾对我国市场上稻米进行过抽样检查,结果镉的超标率也达到了10.3%,而污染源主要包括有色金属冶炼、电镀、电池和皮革制造业。研究显示,进入人体的重金属95%可以随消化废物排除体外,而残留的重金属经过几十年的累积,可能引起慢性中毒。我国重金属污染情况不容乐观,主要体现在水体污染和土壤污染方面。据统计,我国80%以上的江河湖库底质的总铜、总铅、总镉含量均处于轻度或中度污染水平,近岸海域中铅、铜、汞、镉的含量也有超标现象。土壤重金属污染同样面临严峻形势,受损约有1000万公顷,每年直接损失粮食产量约100亿公斤。重金属具有性质稳定难降解的特点,由其引起的污染不易治理,比较普遍的治理思路是将其固定在一定的区域内,防止其扩散。常用的方法有区域封闭、化学结合法固定和生物吸附法固定。微生物因其具有生长速度快、代谢周期短、环境适应性强的特点,将其应用于重金属污染治理近年来引发了业内人士广泛的关注,一些细菌、真菌和微藻都被发现对于重金属污染具有治理效果。微生物对重金属的作用可划分为四种形式:细胞外络合、细胞内累积、降低重金属毒性和细胞分泌物使重金属发生沉降。络合过程主要是通过细胞膜上的糖和糖蛋白等聚合物对重金属的吸附包埋完成的;累积则是使重金属透过细胞膜进入细胞内,在细胞内逐渐积累的过程;胞内的重金属也可能与蛋白合成金属硫蛋白,生成低毒或无毒的化合物;而沉降作用则是细胞通过分泌一些酸或酶,与重金属结合生成沉淀。例如,绿球藻对重金属汞、镉和铅具有吸附效果,当污水中的这些重金属浓度在5–20mgL-1(镉和铅)、40–100mgL-1(汞)的范围内时,微藻长势良好,同时重金属的吸附率分别达到了97%(汞),86%(镉)和70%(铅),有效降低了污水中的重金属含量。我国是皮革加工大国,皮革在鞣制过程中铬鞣剂(铬粉)、含铬的蓝湿皮与含铬的颜料,加工产生的废水废渣中残留有大量的重金属铬。其中六价铬是公认的17种高度危险的毒性重金属之一,进入人体可能引起肾脏损伤,直至肾脏坏死。对于皮革教工废渣中六价铬的治理,已知的报道或应用方法有物理吸附法、电解法、化学还原法、膜分离法和生物絮凝法。物理吸附法对环境酸碱性有很强的依赖性,可用的吸附剂有活性炭、纤维素、海泡石、树脂等。例如,Gupta等报道了用锯末吸附六价铬的方法,在极酸性条件下(pH1)吸附率最优,达41.5mgg-1,达到了较高的吸附率,然而如此酸性条件增加了环境二次污染的风险,且可能造成锯末大量堆积的后果。点解法同样须在酸性条件下,通过电极作用,将六价铬转化为三价铬,以降低其毒性。膜分离法则是按照不同物质的分子大小差异来进行物理分离,目前已有成套设备,然这种方法需要对污水进行精细的前处理,才能保证分离膜不会被堵塞,而且分离膜的使用寿命有限,需要定时更换。六价铬生物絮凝中可用的微生物,已见的报道有细菌属的土壤杆菌和葡萄球菌、以及真菌属的白腐菌和酵母,絮凝率最高达42%。目前的报道中,还未见一种对六价铬具有较好吸附效果的微藻种类,小球藻、聚球藻、螺旋藻、月牙藻、栅藻等在含有六价铬的水域中均不能良好生长。这些处理方法都是针对液体中的六价铬进行治理,而对于固废中六价铬的处理,还未见相关的报道。皮革加工的固体废物包含废毛、肉膜、碎皮、边角料、革屑等,其对环境产生压力的废弃成分主要包括生物材料如胶原蛋白、脂肪、纤维和碳水化合物等,以及加工用重金属残留,如金属铬等成分。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生化吸收的皮或固化废料的处理工艺。本专利技术的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皮革固体废料的处理工艺,包括以下步骤:1)除钙:将皮革固化废料浸渍于氯化铵溶液中,捞出、淋洗,干燥;2)粉碎:将经步骤1)除钙后的固体废料粉碎,得到粉状废料;3)生物酶解:将粉状废料以1:(7-10)的料液比悬浮于pH值为3.5-5.5的碳酸溶液中,依次经过纤维素酶酶解、蛋白酶酶解,加入碳酸钠将pH调节至7-9后加入脂肪酶酶解,得到酶解液;4)微藻预植:将纤细裸藻按(0.5-1.5)×109个/100mL的接种量置于50-150mL培养液中培养,加入50-150mL步骤3)得到的酶解液中,得到预植液;5)微藻投放:将步骤3)得到的酶解液置于开放反应池,将步骤4)得到的预植液以(0.8-1.4)×1012个/m3的量接种至该开放反应池,曝气下反应3-6d,停止曝气,沉降、固液分离杀藻,上清液经检验,合格后排放。进一步地,步骤1)中,所述氯化铵溶液的浓度为1-2wv%。进一步地,步骤2)中,使用胶磨机粉碎至粒度≤0.25cm。进一步地,步骤3)生物酶解具体包括以步骤:a)将粉状废料以1:(7-10)的料液比悬浮于pH值为3.5-5.5的碳酸溶液中,加入半胱氨酸后搅拌,加入纤维素酶酶解2-8h;b)补加碳酸至pH为3.5-5.5,加入蛋白酶酶解0.5-4h;c)加入碳酸钠调节pH至7-9后,加入脂肪酶酶解2-6h,得到酶解液。进一步地,步骤3)中,所述纤维素酶的酶活度浓度为大于1.8U/g料液,酶解温度为20-35℃。进一步地,步骤3)中,所述蛋白酶为菠萝蛋白酶,酶活度为大于0.5U/g料液,酶解温度为20-35℃。进一步地,步骤3)中,所述脂肪酶的酶活度为大于1.2U/g料液,酶解温度为20-35℃。进一步地,步骤4)中,纤细裸藻置于Hunter微量元素培养液中培养。进一步地,步骤5)中,料液经过二次过滤沉降。进一步地,步骤5)中,二次过滤沉降的具体操作如下:料液通过孔径为0.5cm的滤网的排至锥形沉淀池,从沉淀物回收纤细裸藻,上清液通过孔径为0.2cm的滤网的排至锥形二沉池,加入0.01-0.06ppm的杀藻剂,上清液溢出。相比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专利技术针对皮革加工固体废物,结合使用物理破碎法、酶解法与微生物絮凝法,建立一种将废渣资源化利用的方法,用其作为微藻的营养源来培养微藻,使脂肪、蛋白等成分被消化的同时,六价铬也转化为无毒的三价铬,而生产的微藻则可进行后续的资源化利用;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皮或固化废料的处理工艺,利用纤细裸藻的生化固定作用,利用吸收皮革废料的蛋白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皮革固体废料的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除钙:将皮革固化废料浸渍于氯化铵溶液中,捞出、淋洗,干燥;2)粉碎:将经步骤1)除钙后的固体废料粉碎,得到粉状废料;3)生物酶解:将粉状废料以1:(7‑10)的料液比悬浮于pH值为3.5‑5.5的碳酸溶液中,依次经过纤维素酶酶解、蛋白酶酶解,加入碳酸钠将pH调节至7‑9后加入脂肪酶酶解,得到酶解液;4)微藻预植:将纤细裸藻按(0.5‑1.5)×109个/100mL的接种量置于50‑150mL培养液中培养,加入50‑150mL步骤3)得到的酶解液中,得到预植液;5)微藻投放:将步骤3)得到的酶解液置于开放反应池,将步骤4)得到的预植液以(0.8‑1.4)×1012个/m3的量接种至该开放反应池,曝气下反应3‑6d,停止曝气,沉降、固液分离杀藻,上清液经检验,合格后排放。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皮革固体废料的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除钙:将皮革固化废料浸渍于氯化铵溶液中,捞出、淋洗,干燥;2)粉碎:将经步骤1)除钙后的固体废料粉碎,得到粉状废料;3)生物酶解:将粉状废料以1:(7-10)的料液比悬浮于pH值为3.5-5.5的碳酸溶液中,依次经过纤维素酶酶解、蛋白酶酶解,加入碳酸钠将pH调节至7-9后加入脂肪酶酶解,得到酶解液;4)微藻预植:将纤细裸藻按(0.5-1.5)×109个/100mL的接种量置于50-150mL培养液中培养,加入50-150mL步骤3)得到的酶解液中,得到预植液;5)微藻投放:将步骤3)得到的酶解液置于开放反应池,将步骤4)得到的预植液以(0.8-1.4)×1012个/m3的量接种至该开放反应池,曝气下反应3-6d,停止曝气,沉降、固液分离杀藻,上清液经检验,合格后排放。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皮革固体废料的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氯化铵溶液的浓度为1-2wv%。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皮革固体废料的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使用胶磨机粉碎至粒度≤0.25cm。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皮革固体废料的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3)生物酶解具体包括以步骤:a)将粉状废料以1:(7-10)的料液比悬浮于pH值为3.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韩志萍李积华周伟王飞曹玉坡李亚会李贵丽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