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滨州学院专利>正文

一种油田助剂主动冷却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9975516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05 02: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油田助剂主动冷却装置,为了避免堵塞反应釜,在反应釜外设置一个专用冷却装置,且冷却筒呈倒锥形筒状结构,且上下两端分别为大口端和小口端,小口端为排出端口,从单向阀进入导入管内的流体,单向从导入管向下流动至储液筒内,呈倒锥形筒状的储液筒具有增压作用,使得冷却筒内流体自上而下流动冷却后,变成流动性较差的液体或膏体从排出端口被强制排出,且设置第一冷却管和第二冷却管关于冷却筒的竖直中心线对称,冷却液分别沿着两个对称涡旋缠绕在冷却筒上的冷却管自下向上流动,冷却效果好,越靠近排出端口的冷却效果越好。

An Active Cooling Device for Oilfield Auxiliaries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n active cooling device for oil field additives. In order to avoid blocking the reactor, a special cooling device is arranged outside the reactor, and the cooling cylinder has an inverted conical tube structure. The upper and lower ends are large and small mouth ends respectively, and the small mouth ends are discharge ports. The fluid enters the guiding pipe from a one-way valve, and flows downward from the guiding pipe to the liquid storage tank in one-way. The inverted conical cylindrical reservoir has the effect of boosting pressure, which makes the fluid in the cooling cylinder flow from top to bottom, then it becomes a liquid or paste with poor fluidity and is forced to be discharged from the discharge port. The first cooling tube and the second cooling tube are symmetrical with respect to the vertical central line of the cooling cylinder, and the coolant flows from bottom to top along two symmetrical vortex-wound cooling tubes on the cooling cylinder respectively. The better the cooling effect is, the closer the outlet is, the better the cooling effect i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油田助剂主动冷却装置
本技术属于石油开采助剂的
,尤其涉及一种油田助剂主动冷却装置。
技术介绍
油田助剂,亦称油田化学剂,是指解决油田钻井、完井、采油、注水、提高采收率及集输等过程中所使用的药剂。油田助剂品种类繁多,分类方法也较多,根据我国石油天然气行业使用的油田助剂类型代号标准,可将油田助剂分为通用化学品、钻井用化学品、油气开采用化学品、提高采收率用化学品、油气集输用化学品和水处理用化学品六类。目前国产油田化学品已达300余种,年消耗量超过50000t。而在油田破乳剂中,聚脂胺原油破乳剂具有破乳能力强,破乳速度快、药用量低、适用性强等特点。聚脂胺原油破乳剂的主要制备过程为:聚氧乙烯聚氧丙烯嵌段共聚物的合成是以丙二醇为引发基础物,以碱为催化剂,在高压釜内用氮气驱除釜内和管线空气,将计量的环氧丙烷加入其中,然后充氮升温搅拌到130℃滴加环氧丙烷。温度控制在135±5℃,滴加完毕后,保温0.5h,所得产物为09聚醚。按同样合成方法和操作步骤,取聚醚再与环氧丙烷反应得99聚醚,产物再一次与环氧丙烷反应得199聚醚,相对分子质量为2400左右。再将制得的聚丙二醇与氢氧化钾加入到高压釜内,氮气吹扫后加入环氧乙烷,用冰冷却,充氮升温搅拌到120℃时,缓慢滴加环氧乙烷,滴加完毕后再反应0.5h,冷却出料,即得产物聚氧乙烯聚氧丙烯嵌段共聚物。将计量的嵌段共聚物和丙烯酸加入到反应器中,加热搅拌按三个系列加入三乙烯四胺、三乙醇胺、十八烷基胺,得到聚酯胺原油破乳剂。但是在聚脂胺原油破乳剂制备过程中,聚氧乙烯聚氧丙烯嵌段共聚物在制出冷却后,容易变为流动性较差的液体或膏体,使得反应釜容易发生堵塞,难以快捷排出,影响了制备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以上现有存在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油田助剂主动冷却装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在于:本技术提供一种油田助剂主动冷却装置,包括单向阀、导入管、冷却筒、冷却管和排出端口,所述导入管竖直放置且上端设置有所述单向阀,所述导入管的下方为所述冷却筒,所述冷却筒的下端为所述排出端口,所述冷却管缠绕在所述冷却筒上,所述导入管与所述冷却筒之间固定设置有储液筒,所述单向阀、导入管、储液筒、冷却筒自上而下依次连通且轴线同处于同一竖直直线上;所述冷却筒呈倒锥形筒状结构且上下两端分别为大口端和小口端,所述小口端为所述排出端口;所述冷却管包括第一冷却管和第二冷却管,所述第一冷却管和所述第二冷却管均呈贴靠所述冷却筒的外壁面并缠绕在所述冷却筒上自上而下涡旋向下延伸的涡旋管状结构;所述第一冷却管和所述第二冷却管关于所述冷却筒的竖直中心线对称,所述第一冷却管和所述第二冷却管的上端开口水平相向延伸为第一冷却出液管和第二冷却出液管,所述第一冷却管和所述第二冷却管的下端开口水平相向延伸为第一冷却进液管和第二冷却进液管;所述导入管的内径大于所述冷却筒的所述排出端口的内径。进一步地,所述储液筒的内径大于所述导入管的内径,且所述储液筒的内径等于所述冷却筒上端口的内径。进一步地,所述冷却筒的上端外壁面固定设置有上法兰,且所述冷却筒的嵌套有下法兰。本技术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使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体的积极有益效果为:1、本技术为了避免堵塞反应釜,在反应釜外设置一个专用冷却装置,且冷却筒呈倒锥形筒状结构,且上下两端分别为大口端和小口端,小口端为排出端口,从单向阀进入导入管内的流体,单向从导入管向下流动至储液筒内,呈倒锥形筒状的储液筒具有增压作用,使得冷却筒内流体自上而下流动冷却后,变成流动性较差的液体或膏体从排出端口被强制排出。2、本技术中储液筒的内径大于导入管的内径,且储液筒的内径等于冷却筒上端口的内径,使得流体自上而下在储液筒内完成增压,进一步使得冷却筒内流体自上而下流动冷却后,变成流动性较差的液体或膏体从排出端口被强制排出。3、本技术中第一冷却管和第二冷却管关于冷却筒的竖直中心线对称,第一冷却管和第二冷却管的上端开口水平相向延伸为第一冷却出液管和第二冷却出液管,第一冷却管和第二冷却管的下端开口水平相向延伸为第一冷却进液管和第二冷却进液管,第一冷却管和第二冷却管的冷却液分别从第一冷却进液管和第二冷却进液管进入,并从第一冷却出液管和第二冷却出液管排出,冷却液分别沿着两个对称涡旋缠绕在冷却筒上的冷却管自下向上流动,冷却效果好,越靠近排出端口的冷却效果越好。4、本技术中冷却筒的上端外壁面固定设置有上法兰,且冷却筒的嵌套有下法兰,通过上法兰和下法兰将整个装置上下两端分别以螺栓连接紧固在反应釜的支架上,保证整个装置由良好的稳定性。5、本技术便于使用,方便快捷。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单向阀,2-导入管,3-储液筒,4-上法兰,5-冷却筒,6-第一冷却出液管,7-第一冷却管,8-第二冷却管,9-第一冷却进液管,10-下法兰,11-排出端口,12-第二冷却进液管,13-第二冷却出液管。具体实施方式为能清楚说明本方案的技术特点,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并结合其附图,对本技术进行详细阐述。下文的公开提供了许多不同的实施例或例子用来实现本技术的不同结构。为了简化本技术的公开,下文中对特定例子的部件和设置进行描述。此外,本技术可以在不同例子中重复参考数字和/或字母。这种重复是为了简化和清楚的目的,其本身不指示所讨论各种实施例和/或设置之间的关系。应当注意,在附图中所图示的部件不一定按比例绘制。本技术省略了对公知组件和处理技术及工艺的描述以避免不必要地限制本技术。此外,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央”、“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实施例1,如附图1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油田助剂主动冷却装置,包括单向阀1、导入管2、冷却筒5、冷却管和排出端口11,导入管2竖直放置且上端设置有单向阀1,导入管2的下方为冷却筒5,冷却筒5的下端为排出端口11,冷却管缠绕在冷却筒5上,导入管2与冷却筒5之间固定设置有储液筒3,单向阀1、导入管2、储液筒3、冷却筒5自上而下依次连通且轴线同处于同一竖直直线上;冷却筒5呈倒锥形筒状结构,且上下两端分别为大口端和小口端,小口端为排出端口11,从单向阀1进入导入管2内的流体,单向从导入管2向下流动至储液筒3内,呈倒锥形筒状的储液筒3具有增压作用,使得冷却筒5内流体自上而下流动冷却后,变成流动性较差的液体或膏体从排出端口11被强制排出;冷却管包括第一冷却管7和第二冷却管8,第一冷却管7和第二冷却管8均呈贴靠冷却筒5的外壁面并缠绕在冷却筒5上自上而下涡旋向下延伸的涡旋管状结构;第一冷却管7和第二冷却管8关于冷却筒5的竖直中心线对称,第一冷却管7和第二冷却管8的上端开口水平相向延伸为第一冷却出液管6和第二冷却出液管13,第一冷却管7和第二冷却管8的下端开口水平相向延伸为第一冷却进液管9和第二冷却进液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油田助剂主动冷却装置,包括单向阀、导入管、冷却筒、冷却管和排出端口,所述导入管竖直放置且上端设置有所述单向阀,所述导入管的下方为所述冷却筒,所述冷却筒的下端为所述排出端口,所述冷却管缠绕在所述冷却筒上,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入管与所述冷却筒之间固定设置有储液筒,所述单向阀、导入管、储液筒、冷却筒自上而下依次连通且轴线同处于同一竖直直线上;所述冷却筒呈倒锥形筒状结构且上下两端分别为大口端和小口端,所述小口端为排出端口;所述冷却管包括第一冷却管和第二冷却管,所述第一冷却管和所述第二冷却管均呈贴靠所述冷却筒的外壁面并缠绕在所述冷却筒上自上而下涡旋向下延伸的涡旋管状结构;所述第一冷却管和所述第二冷却管关于所述冷却筒的竖直中心线对称,所述第一冷却管和所述第二冷却管的上端开口水平相向延伸为第一冷却出液管和第二冷却出液管,所述第一冷却管和所述第二冷却管的下端开口水平相向延伸为第一冷却进液管和第二冷却进液管;所述导入管的内径大于所述冷却筒的所述排出端口的内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油田助剂主动冷却装置,包括单向阀、导入管、冷却筒、冷却管和排出端口,所述导入管竖直放置且上端设置有所述单向阀,所述导入管的下方为所述冷却筒,所述冷却筒的下端为所述排出端口,所述冷却管缠绕在所述冷却筒上,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入管与所述冷却筒之间固定设置有储液筒,所述单向阀、导入管、储液筒、冷却筒自上而下依次连通且轴线同处于同一竖直直线上;所述冷却筒呈倒锥形筒状结构且上下两端分别为大口端和小口端,所述小口端为排出端口;所述冷却管包括第一冷却管和第二冷却管,所述第一冷却管和所述第二冷却管均呈贴靠所述冷却筒的外壁面并缠绕在所述冷却筒上自上而下涡旋向下延伸的涡旋管状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范传刚宋明芝
申请(专利权)人:滨州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