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达转子与转动轴的连接结构以及马达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845543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21 23:35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马达转子与转动轴的连接结构以及马达,马达转子与转动轴的连接结构包括:马达转子以及与马达转子转动连接的转动轴;马达转子包括中空的圆柱形的壳体以及沿壳体内侧壁设置的磁条,壳体中间向内凹陷形成一凹台,凹台包括:由壳体的上端内缘向壳体的中心方向倾斜形成的环形斜面,环形斜面远离壳体一端沿径向方向突设有一第一固定环,第一固定环具有供转动轴穿过的一通孔,第一固定环的内缘沿通孔的轴线向上或向下延伸的第二固定环。本申请通过在壳体中部设置一凹台,转动轴设置在凹台中具有更大的保持力,从而可承载更大重量的载体以及可具有更大的转动速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马达转子与转动轴的连接结构以及马达
本技术属于直流电机制造
,尤其涉及一种具有马达转子与转动轴的连接结构以及马达。
技术介绍
马达工作的原理是通过主控板控制电流按一定的规律输入到定子内部,使定子产生旋转磁场,带动转子和转动轴旋转,转动轴继而带动客户负载工作。但是现有的转子一般只在铁壳中心处开设一通孔,通孔与主轴过盈配合从而固定转动轴,由于通孔与转动轴之间的接触面积较小,转动轴具有较小的保持力,当客户负载重量较大或转动轴旋转动速度较高时,较小的保持力难以支撑较大重量的负载和较高速度的转动轴,转动轴容易松脱而掉落,产生安全事故。
技术实现思路
(一)技术目的为了克服以上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马达转子与转动轴的连接结构以及马达,以解决现有的转动轴与壳体之间的保持力较小,难以承受较大重量的客户负载以及较高转速的转动轴。(二)技术方案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马达转子与转动轴的连接结构,其包括:马达转子以及与马达转子转动连接的转动轴;马达转子包括中空的圆柱形的壳体以及沿壳体内侧壁设置的磁条,壳体中间向内凹陷形成一凹台,凹台包括:由壳体的上端内缘向壳体的中心方向倾斜形成的环形斜面,环形斜面远离壳体一端沿径向方向突设有第一固定环,第一固定环具有供转动轴穿过的一通孔,第一固定环的内缘沿通孔的轴线向上或向下延伸的第二固定环。进一步地,第二固定环的高度小于环形斜面的高度。进一步地,第二固定环高度大致为3.5mm。进一步地,环形斜面为圆弧形的环形斜面。本申请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具有上述马达转子与转动轴的连接结构的马达,还包括:套设在转动轴上的马达定子以及套设在转动轴上并与马达定子电连接的主控板,主控板用于控制外部电流输入到马达定子内部。进一步地,马达定子包括铁芯以及绕卷在铁芯上的铜丝,主控板控制外部电流输入到铜丝中,使铜丝与铁芯发生电磁感应产生旋转磁场。进一步地,马达定子与磁条相对设置。借由以上的技术方案,本申请的有益效果在于:马达转子与转动轴的连接结构通过在壳体上设置一凹台,凹台上设置有环形斜面、第一、第二固定环,当转动轴与第一、第二固定环过盈配合固定在壳体上,环形斜面以及第一固定环给转动轴施加一个垂直以及向下压的作用力,凹台起到加强筋的作用,使转动轴与壳体紧密结合,增强转动轴的保持力;另外,本申请增大了第二固定环与转动轴的接触面积,使第二固定环与转动轴之间具有较大摩擦力,进一步加大了转动轴的保持力,转动轴能承载较大重量的负载以及承受较高的转速。附图说明图1是现有的马达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马达的结构示意图;1:凹台;2:马达转子;3:马达定子;4:主控板;5:转动轴;6:环形斜面;7:第一固定环;8:第二固定环;9:壳体;10:磁条;11:定子齿;12:铜线。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了,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并参照附图,对本技术进一步详细说明。应该理解,这些描述只是示例性的,而并非要限制本技术的范围。此外,在以下说明中,省略了对公知结构和技术的描述,以避免不必要地混淆本技术的概念。请参阅图2,本技术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马达转子2与转动轴5的连接结构,其包括:马达转子2以及与马达转子2转动连接的转动轴5;马达转子2包括中空的圆柱形的壳体9以及沿壳体9内侧壁设置的磁条10,壳体9中间向内凹陷形成一凹台1,凹台1包括:由壳体9的上端内缘向壳体9的中心方向倾斜形成的环形斜面6,环形斜面6远离壳体9一端沿径向方向突设有第一固定环7,第一固定环7具有供转动轴5穿过的一通孔,第一固定环7的内缘沿通孔的轴线向上或向下延伸的第二固定环8。请参阅图2,根据受力分析可知,环形斜面6以及第一固定环7分别给转动轴5施加一个倾斜向下以及垂直的作用力,由于多方向的作用力,提高了转动轴5的保持力,凹台1起到加强筋的作用。优选的,将第二固定环8的壁面高度设置为3.5mm,环形斜面6设置为圆弧形的环形斜面,过高的第二固定环8难以保证旋转轴5的稳定旋转,太低的第二固定环8又难以实现增强保持力的作用,因此,将第二固定环8的高速设置为3.5mm,第二固定环8与转动轴5之间具有合适的接触面积,使第二固定环8与转动轴5之间具有较大的摩擦力,增强转动轴5的保持力,圆弧形的环形斜面使转动轴均匀受力。需要说明的是,第二固定环8可突设于第一固定环7上端,也可突设于第一固定环7的下端,只需保证第二固定环8与转动轴5之间具有合适的接触面积即可,本实施方案对第二固定环8设置的方向不作限定。请参阅图1,现有的马达转子2一般在壳体9的中心处开设一通孔,转动轴5与通孔过盈配合后固定在壳体9上。由于通孔与转动轴5之间的接触面积较小,并且壳体9只施加转动轴5一个垂直的作用力,转动轴5难以具有较小的保持力,当负载的重量较大,转动轴5由于保持力较小容易从壳体9中脱落,难以带动较大重量的负载转动,而且当转动轴5的转速较快时,壳体9难以提供转动轴5所需的向心力,转动轴5容易松脱掉落,发生安全事故。本申请的马达转子2与转动轴5的连接结构由于设置了凹台1,凹台1向下凹陷结构给转动轴5提供了一个较大的保持力,避免了现有的马达转子2与转动轴5由于保持力较小的缺陷。本申请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具有上述马达转子2与转动轴5的连接结构的马达,该马达还包括:套设在转动轴5上的马达定子3以及套设在转动轴5上并与马达定子3电连接的主控板4,主控板4用于控制外部电流输入马达定子3内部,马达定子3与马达转子2中的磁条10相对设置。马达定子3包括套设在转动轴5上的铁芯以及绕卷在铁芯上的铜线12,铁芯上设置有多个定子齿11,铜线12绕卷在定子齿11上,铜线12与定子齿11组成电枢,主控板4与马达定子3电连接,主控板4控制外部电流输入电枢中,电枢在电流作用下通过电磁感应产生旋转磁场,当设置在壳体9上的磁条10处于旋转磁场中,磁条10会受到旋转磁场的作用力而转动,从而带动壳体9以及转动轴5转动。本申请马达由于在壳体9上设置一凹台1结构,转动轴5具有较大的保持力,该马达可以承载更大重量的负载,当转动轴5的转动速度较高时,转动轴5也不容易发生松动而掉落。具体的,转动轴5的保持力可达到100-120kg。应当理解的是,本技术的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仅仅用于示例性说明或解释本技术的原理,而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因此,在不偏离本技术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此外,本技术所附权利要求旨在涵盖落入所附权利要求范围和边界、或者这种范围和边界的等同形式内的全部变化和修改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马达转子与转动轴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其包括:马达转子以及与所述马达转子转动连接的转动轴;所述马达转子包括中空的圆柱形的壳体以及沿所述壳体内侧壁设置的磁条,所述壳体中间向内凹陷形成一凹台,所述凹台包括:由所述壳体的上端内缘向所述壳体的中心方向倾斜形成的环形斜面,所述环形斜面远离所述壳体一端沿径向方向突设有一第一固定环,所述第一固定环具有供所述转动轴穿过的一通孔,所述第一固定环的内缘沿所述通孔的轴线向上或向下延伸的第二固定环。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马达转子与转动轴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其包括:马达转子以及与所述马达转子转动连接的转动轴;所述马达转子包括中空的圆柱形的壳体以及沿所述壳体内侧壁设置的磁条,所述壳体中间向内凹陷形成一凹台,所述凹台包括:由所述壳体的上端内缘向所述壳体的中心方向倾斜形成的环形斜面,所述环形斜面远离所述壳体一端沿径向方向突设有一第一固定环,所述第一固定环具有供所述转动轴穿过的一通孔,所述第一固定环的内缘沿所述通孔的轴线向上或向下延伸的第二固定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马达转子与转动轴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固定环的高度小于所述环形斜面的高度。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有马达转子与转动轴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固定环高度大致为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江滔
申请(专利权)人:中山格智美电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