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干手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785091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18 22: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干手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中设有走气腔,所述走气腔的两侧设有若干用以吹手的上部喷嘴,所述上部喷嘴的出气方向具有偏向所述壳体的后部的第一偏向角,所述上部喷嘴的出气方向与水平面间具有向下偏斜的第二偏向角。上部喷嘴的出气方向偏向干手空间的后下部,手上的水珠在气流的带动下向干手空间的后下部移动,能够有效地避免水珠溅射到使用者的身上,避免使用者被沾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干手器
本技术涉及卫生洁具
,具体涉及一种干手器。
技术介绍
干手器是一种常见的卫生洁具,商场等公共场所通常设有干手器,以方便人们洗过手后尽快将手部吹干。现有技术中为使手部快速吹干,通常干燥风的速度较高,此时如果手部沾有较多水珠,则容易造成水珠回溅,飞溅的水珠容易沾到人们身上,弄脏人们的衣物。因此,如何减少干手器造成的水珠飞溅是本领域技术人员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干手器,其能够有效人们在干手时产生的水珠回溅。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干手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中设有走气腔,所述走气腔的两侧设有若干用以吹手的上部喷嘴,所述上部喷嘴的出气方向具有偏向所述壳体的后部的第一偏向角,所述上部喷嘴的出气方向与水平面间具有向下偏斜的第二偏向角。优选地,所述上部喷嘴下方设有若干下部喷嘴,所述下部喷嘴的出气方向具有偏向所述壳体的后部的第三偏向角,所述下部喷嘴的出气方向与水平面间具有向下偏斜的第四偏向角。优选地,所述上部喷嘴和所述下部喷嘴分别沿水平方向排列成两排。优选地,所述干手空间底部设有用以防止水珠飞溅的底部喷嘴,所述底部喷嘴集中于所述走气腔的前部。优选地,还包括走水腔,所述走水腔下侧壁设有出水孔。优选地,所述底部喷嘴向下渐扩。优选地,所述出水孔连有出水龙头,所述走水腔下部设有用以检测物体靠近的检测装置,所述检测装置连有当有物体靠近时能够控制所述出水龙头打开的控制装置。优选地,所述走水腔的横截面呈圆形,所述走气腔环绕于所述走水腔外周,所述走水腔的横截面也呈圆形,所述走水腔的下部与所述走气腔的下部贴合。本技术所提供的干手器喷嘴偏向干手空间的后部,喷嘴所吹出的气流也朝向干手空间的底面,从而使被气流吹落的水珠朝向干手空间的底面运动,进而避免了吹落的水珠溅到使用者的身上。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第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提供的干手器的主视图;图2为图1中干手器的侧视图;图3为图1中干手器的俯视图;图4为本技术第二种具体实施方式所提供的干手器的俯视图;图5为本技术第三种具体实施方式所提供的干手器的侧视图;图6为本技术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干手器喷嘴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走气腔和走水腔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为了使本
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请参考图1至图7,图1为本技术第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提供的干手器的主视图;图2为图1中干手器的侧视图;图3为图1中干手器的俯视图;图4为本技术第二种具体实施方式所提供的干手器的俯视图;图5为本技术第三种具体实施方式所提供的干手器的侧视图;图6为本技术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干手器喷嘴的结构示意图;图7走气腔和走水腔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本技术所提供的干手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中设有走气腔6,所述走气腔6的两侧设有若干上部喷嘴11,上部喷嘴11的出气方向具有偏向壳体的后部的第一偏向角,上部喷嘴11的出气方向与水平面间具有向下偏斜的第二偏向角,上部喷嘴11所喷出的气流能够将使用者手上的液体吹干。本技术所提供的干手器通常设置于废水池的上方,如图1所示的干手器主视图,走气腔6为长方体,走气腔6水平方向的后端进气,上部喷嘴设置于干手器的左右两侧,使用者将双手置于干手器的两侧,干手器侧面出风,将使用者手上的水分吹干。当然,长方体只是为了便于说明的一种优选形状,壳体也可以根据需要采用圆柱体等其他形状。上部喷嘴11为防止喷出的气流带动水珠溅射到使用者的身上,上部喷嘴11的出气方向具有偏向走气腔6的后部倾斜的第一偏向角和向下的第二偏向角,因此,干手器吹出的气流偏向干手器的后下部,使用者手部的水珠在气流的作用下向干手器的后下部运动,第一偏向角避免了水珠直接飞向使用者,而第二偏向角加快了水珠落向废水池的速度。上部喷嘴11下方设有若干下部喷嘴12,下部喷嘴12的出气方向具有偏向走气腔6的后部的第三偏向角,下部喷嘴12的出气方向与水平面间具有向下偏斜的第四偏向角。下部喷嘴12向后上方喷出气流,气流将使用者手部的水分吹干。使用者在使用时通常将手置于上部喷嘴11和下部喷嘴12之间,上部喷嘴11和下部喷嘴12分别向下和向上吹风,能够同时将手上下两侧的水分吹干。上部喷嘴11和下部喷嘴12有多种排列形式,说明书附图2所示为上部喷嘴11和下部喷嘴12的一种排列方式,上部喷嘴11和下部喷嘴12为水平设置的上下两排,使用者在使用时将手放置于上部喷嘴11和下部喷嘴12之间,两排喷嘴共同喷出气流吹干使用者手部的水。本技术中的喷嘴可以为现有技术中的气体喷嘴,也可以为干手器壳体侧壁上开设的出气孔,喷嘴的具体形状在此不做限定。如图3所示为上部喷嘴11和下部喷嘴12的另外一种排布方式,上部喷嘴11和下部喷嘴12也为上下两排,两排喷嘴平行设置且均与水平方向呈预设角度B,预设角度B的大小为0°至90°间的任一数值。当然上述只是两种上部喷嘴11和下部喷嘴12的具体排布方式,用户也可以根据需要设置多排喷嘴或按照其他形式排布,在此不做限定。此外,水珠落入废水池后也会溅出水花,溅出的水花也可能沾湿使用者,水珠溅出水花的大小与水珠下落的冲量相关,本技术中,干手腔6底部设有用以防止水珠飞溅的底部喷嘴3,底部喷嘴3集中于干手腔6的前部。底部喷嘴3喷出向下的气流,向下的气流在使用者与废水池间形成“气墙”,气墙能够将使用者与废水池相隔离,碰撞废水池后回溅的水珠被气墙吹落,防止回溅水珠将使用者沾湿。具体的,底部喷嘴3的位置可参考说明书附图4,本实施例中底部喷嘴3为六个,呈环形布置。环状分布的底部喷嘴3能够将废水池笼罩在气流中,从而所有回溅水珠都处于底部喷嘴3的控制之中,实现零回溅。底部喷嘴3的排布方式不仅限于上述的排布方式,如图5所示,为本技术另外一种底部喷嘴3排布方式,具体的,底部喷嘴3数量为14个,且按矩形均匀排布,横向底部喷嘴3数量为4个,纵向底部喷嘴3数量为5个。当然,底部喷嘴3还可以按照其他形式进行排布,在此不做限定。另外,本实施例中的底部喷嘴3向下渐扩,图6为本技术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干手器底部喷嘴的结构示意图,图6中底部喷嘴为锥形孔,锥角A为0°~90°间的任一数值。由于底部喷嘴3的横截面积逐渐增加,气体自喷嘴中喷出后形成锥状的气流,锥状气流可以笼罩更大的面积,从而使更多的回溅水珠被底部喷嘴3吹动,飞向远离使用者的方向,进而提高防回溅的效果。当然,为加强底部喷嘴3的效果,底部喷嘴3可以向远离使用者的方向偏斜,进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干手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所述壳体中设有走气腔(6),所述走气腔(6)的两侧设有若干用以吹手的上部喷嘴(11),所述上部喷嘴(11)的出气方向具有偏向所述壳体的后部的第一偏向角,所述上部喷嘴(11)的出气方向与水平面间具有向下偏斜的第二偏向角。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干手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所述壳体中设有走气腔(6),所述走气腔(6)的两侧设有若干用以吹手的上部喷嘴(11),所述上部喷嘴(11)的出气方向具有偏向所述壳体的后部的第一偏向角,所述上部喷嘴(11)的出气方向与水平面间具有向下偏斜的第二偏向角。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干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部喷嘴(11)下方设有若干下部喷嘴(12),所述下部喷嘴(12)的出气方向具有偏向所述壳体的后部的第三偏向角,所述下部喷嘴(12)的出气方向与水平面间具有向下偏斜的第四偏向角。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干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部喷嘴(11)和所述下部喷嘴(12)为上下排列的两排。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干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干手空间底部设有用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丽丽杨杰李蓉刘攀张志明梁凯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工业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