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锻造用气缸复位切边校正复合模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697095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08 12:3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锻造用气缸复位切边校正复合模架,包括上模组件、下模组件、切边上模、切边下模、上顶杆、卸料板、切边冲头、下顶料杆和气缸组件,切边上模固定于上模组件上,切边下模固定于下模组件的切边下模垫板上,卸料板设置于切边上模的外侧,卸料板通过上顶杆能够相对于上模组件上下移动,切边冲头与切边下模垫板固定连接并设置于切边下模的外侧,下顶料杆的上端能够贯穿切边下模,下顶料杆的下端通过顶板连接有下顶杆,下顶杆贯穿下模组件,下顶料杆通过下顶杆能够将锻件顶出,气缸组件设置于下模组件上,切边下模垫板通过气缸组件能够相对于下模组件上下运动。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气缸组件作为复位机构,可以提供更大的夹紧力,寿命更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锻造用气缸复位切边校正复合模架
本专利技术涉及锻造模具
,特别是涉及一种锻造用气缸复位切边校正复合模架。
技术介绍
锻造用切边校正模架的核心零件为复位机构,起到在冲头切边时夹紧锻件的作用,目前多采用线性弹簧,碟簧,氮气弹簧等做为复位机构。其中,线性弹簧工作能力最稳定,但是在空间尺寸有限时,线性弹簧不能提供满足校正锻件的夹紧力;碟簧适用于空间尺寸较小的情况下,但是非线性的夹紧力不好控制,且安装麻烦;氮气弹簧力量大,一般一副切边校正模架只需几个氮气弹簧即能满足工作需要,但是氮气弹簧受温度影响大,寿命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锻造用气缸复位切边校正复合模架,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使锻造用气缸复位切边校正复合模架的夹紧力更大,寿命更长。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如下方案: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锻造用气缸复位切边校正复合模架,包括上模组件、下模组件、切边上模、切边下模、上顶杆、卸料板、切边冲头、下顶料杆和气缸组件,所述上模组件能够相对于所述下模组件上下移动,所述切边上模固定于所述上模组件上,所述切边下模固定于所述下模组件的切边下模垫板上,所述切边上模与所述切边下模相匹配,所述卸料板设置于所述切边上模的外侧,所述卸料板通过所述上顶杆能够相对于所述上模组件上下移动,所述切边冲头与所述切边下模垫板固定连接并设置于所述切边下模的外侧,所述下顶料杆的上端能够贯穿所述切边下模,所述下顶料杆的下端通过顶板连接有下顶杆,所述下顶杆贯穿所述下模组件,所述下顶料杆通过所述下顶杆能够将锻件顶出,所述气缸组件设置于所述下模组件上,所述切边下模垫板通过所述气缸组件能够相对于所述下模组件上下运动。优选地,所述上模组件包括上主模座、上副模座、切边上模垫板和导向套,所述上副模座与所述上主模座固定连接,所述切边上模通过所述切边上模垫板与所述上副模座固定连接,所述导向套穿设在所述上副模座和所述上主模座中。优选地,所述上顶杆包括上主模座顶杆和卸料板顶杆,所述上主模座顶杆能够在所述上主模座的第一通孔内上下移动,所述卸料板顶杆的一端固定于所述卸料板上,所述卸料板顶杆的另一端能够在所述上副模座的第二通孔内上下移动,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第二通孔连通,所述上主模座顶杆上套设有第一弹簧,所述卸料板顶杆上套设有第二弹簧。优选地,所述下模组件包括下主模座、下副模座、所述切边下模垫板和导向柱,所述下副模座与所述下主模座固定连接,所述下主模座上设有用于容纳所述气缸组件的凹槽,所述导向柱的一端固定于所述下副模座上,所述导向柱的另一端套装于所述导向套内,所述导向柱上套设有压环。优选地,所述导向套为多个,多个所述导向套均布于所述上副模座的下侧,所述导向柱与所述导向套之间的间隙为0.5-0.7mm。优选地,所述顶板包括自上而下依次设置于所述下副模座的第三通孔内的第一顶板和第二顶板,所述第一顶板与所述下顶料杆的下端连接,所述下顶料杆的上端依次穿过所述下副模座、所述切边下模垫板和所述切边下模,所述第二顶板与所述下顶杆连接。优选地,所述气缸组件包括气杆、缸盖、活塞、进气通道和排气通道,所述缸盖设置于所述活塞的上侧并固定设置于所述凹槽顶端,所述气杆的一端与所述活塞固定连接,所述气杆的另一端穿过所述缸盖与所述切边下模垫板连接,所述活塞能够带动所述气杆相对于所述凹槽上下运动,所述进气通道和所述排气通道均设置于所述下主模座上,所述进气通道与所述活塞下侧的所述凹槽连通,所述排气通道与所述缸盖和所述活塞之间的所述凹槽连通。优选地,所述缸盖和所述活塞均与所述凹槽相匹配,所述凹槽的内径为240-260mm。优选地,所述气缸组件至少为并联设置的三个。优选地,所述进气通道连接有减压阀和换向阀,所述换向阀的P口通过增压泵与气源连通。本专利技术相对于现有技术取得了以下技术效果:采用气缸组件作为复位机构,可以提供更大的夹紧力,且停机故障少,延长整个装置的使用寿命,能够实现锻件及飞边的顶出,提高了生产效率,适合于配合机械手等机器人的自动化生产,应用范围广泛。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锻造用气缸复位切边校正复合模架的主视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锻造用气缸复位切边校正复合模架的左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锻造用气缸复位切边校正复合模架的爆炸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气缸组件的爆炸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气缸组件的工作原理图;其中:1-导向套,2-上顶杆,3-导向柱,4-压环,5-下顶料杆,6-第一顶板,7-第二顶板,8-上主模座,9-上副模座,10-切边上模垫板,11-切边上模,12-卸料板,13-切边下模,14-切边冲头,15-切边下模垫板,16-气杆,17-下副模座,18-气缸组件,19-下主模座,20-排气通道,21-进气通道,22-凹槽,23-活塞,24-缸盖,25-卸料板顶杆,26-T型螺栓,27-弹簧,28-上主模座顶杆,29-顶板托,30-下顶杆,31-第一防磨垫,32-第一密封圈,33-第二密封圈,34-塑胶垫,35-内六角头螺栓,36-螺母,37-销钉,38-第三密封圈,39-第二防磨垫,40-减压阀,41-换向阀,42-气源,43-增压泵。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左”和“右”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和位置关系,仅仅是为了方便描述的结构和操作方式,而不是指示或者暗示所指的部分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操作,因而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锻造用气缸复位切边校正复合模架,以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使锻造用气缸复位切边校正复合模架的夹紧力更大,寿命更长。为使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如图1-图5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锻造用气缸复位切边校正复合模架,配合压力机使用,包括上模组件、下模组件、切边上模11、切边下模13、上顶杆2、卸料板12、切边冲头14、下顶料杆5和气缸组件18。上模组件在压力机的作用下能够相对于下模组件上下移动,切边上模11通过螺栓固定于上模组件上,切边下模13通过五根螺栓固定于下模组件的切边下模垫板15的型腔内,以保证定位精度。切边上模11与切边下模13相匹配。卸料板12设置于切边上模11的外侧,卸料板12通过上顶杆2能够相对于上模组件上下移动,切边冲头14与切边下模垫板15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并设置于切边下模13的外侧。下顶料杆5的上端能够贯穿切边下模13,下顶料杆5的下端通过顶板连接有下顶杆16,下顶杆16贯穿下模组件,下顶料杆5在压力机的作用下通过下顶杆16能够将锻件顶出,气缸组件18设置于下模组件上,切边下模垫板15通过气缸组件18能够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锻造用气缸复位切边校正复合模架,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模组件、下模组件、切边上模、切边下模、上顶杆、卸料板、切边冲头、下顶料杆和气缸组件,所述上模组件能够相对于所述下模组件上下移动,所述切边上模固定于所述上模组件上,所述切边下模固定于所述下模组件的切边下模垫板上,所述切边上模与所述切边下模相匹配,所述卸料板设置于所述切边上模的外侧,所述卸料板通过所述上顶杆能够相对于所述上模组件上下移动,所述切边冲头与所述切边下模垫板固定连接并设置于所述切边下模的外侧,所述下顶料杆的上端能够贯穿所述切边下模,所述下顶料杆的下端通过顶板连接有下顶杆,所述下顶杆贯穿所述下模组件,所述下顶料杆通过所述下顶杆能够将锻件顶出,所述气缸组件设置于所述下模组件上,所述切边下模垫板通过所述气缸组件能够相对于所述下模组件上下运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锻造用气缸复位切边校正复合模架,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模组件、下模组件、切边上模、切边下模、上顶杆、卸料板、切边冲头、下顶料杆和气缸组件,所述上模组件能够相对于所述下模组件上下移动,所述切边上模固定于所述上模组件上,所述切边下模固定于所述下模组件的切边下模垫板上,所述切边上模与所述切边下模相匹配,所述卸料板设置于所述切边上模的外侧,所述卸料板通过所述上顶杆能够相对于所述上模组件上下移动,所述切边冲头与所述切边下模垫板固定连接并设置于所述切边下模的外侧,所述下顶料杆的上端能够贯穿所述切边下模,所述下顶料杆的下端通过顶板连接有下顶杆,所述下顶杆贯穿所述下模组件,所述下顶料杆通过所述下顶杆能够将锻件顶出,所述气缸组件设置于所述下模组件上,所述切边下模垫板通过所述气缸组件能够相对于所述下模组件上下运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锻造用气缸复位切边校正复合模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组件包括上主模座、上副模座、切边上模垫板和导向套,所述上副模座与所述上主模座固定连接,所述切边上模通过所述切边上模垫板与所述上副模座固定连接,所述导向套穿设在所述上副模座和所述上主模座中。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锻造用气缸复位切边校正复合模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顶杆包括上主模座顶杆和卸料板顶杆,所述上主模座顶杆能够在所述上主模座的第一通孔内上下移动,所述卸料板顶杆的一端固定于所述卸料板上,所述卸料板顶杆的另一端能够在所述上副模座的第二通孔内上下移动,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第二通孔连通,所述上主模座顶杆上套设有第一弹簧,所述卸料板顶杆上套设有第二弹簧。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锻造用气缸复位切边校正复合模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组件包括下主模座、下副模座、所述切边下模垫板和导向柱,所述下副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谷泽林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爱知锻造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