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苝二酰亚胺与苯炔共聚的n型共轭聚合物及其在有机光电器件中的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643579 阅读:59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05 19:0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基于苝二酰亚胺与苯炔共聚的n型共轭聚合物及其在有机光电器件中的应用。所述的共轭聚合物由苝二酰亚胺与间位和对位苯炔共聚而成,从而得到不同构型的共轭聚合物。通过在聚合物主链中引入三键可以提高聚合物的平面性,从而获得高的电子迁移率。所述的聚合物可作为电子受体用于有机太阳电池中。合成方法采用Sonogashira聚合,避免了高毒的有机锡中间体,适合以后的工业生产。此外,通过设计三元共聚物,调节合适的相区尺寸可以提高光伏器件转化效率,为聚合物受体材料的设计提供了重要的指导意义。

N-type conjugated polymer based on perylene diimide-phenylene copolymerization and its application in organic optoelectronic devices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n n-type conjugated polymer based on perylene imide and phenylene copolymerization and its application in organic photoelectric devices. The conjugated polymer is prepared by the copolymerization of perylene imide with meta- and para-phenylene, thereby obtaining conjugated polymers with different configurations. By introducing three bonds into the main chain of polymer, the planarity of polymer can be improved and the high electron mobility can be obtained. The polymer can be used as an electron acceptor in organic solar cells. Sonogashira polymerization was used to synthesize organotin, which avoided the high toxicity of organotin intermediates and was suitable for future industrial production. In addition, the conversion efficiency of photovoltaic devices can be improved by designing ternary copolymers and adjusting the appropriate phase size, which provides important guidance for the design of polymer acceptor material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苝二酰亚胺与苯炔共聚的n型共轭聚合物及其在有机光电器件中的应用
本专利技术涉及高分子光电材料领域,具体涉及基于苝二酰亚胺与苯炔共聚的n型共轭聚合物及其在有机光电器件中的应用。
技术介绍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人类社会的发展,人们对能源的需求也与日俱增。同其他的新型能源相比,太阳能具有不受地域限制、无污染、利用成本较低等巨大的优势。如何高效地利用太阳能是全世界科学家长期以来为之奋斗的重要科学和技术难题。而太阳电池也就无可厚非成为了最好的太阳能利用元件,制备高效、廉价、可大面积制备的太阳电池一直是各国在获取新能源、特别是清洁能源技术研究中的主要目标之一。太阳电池是一种根据材料的光伏效应产生电能的器件。根据光伏活性材料的不同,太阳电池可以分为无机太阳电池、染料敏化太阳电池和有机/聚合物薄膜太阳电池三种。其中,以多晶硅为代表的已实现商品化的无机太阳电池的效率已达到20%以上。与无机太阳电池、染料敏化太阳电池相比,有机/聚合物太阳电池具有柔性高、制作成本低和可卷对卷印刷加工等无法相比的优点,因此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并得到不断发展。当前有机太阳电池研究的主流是基于共轭聚合物的本体异质结聚合物太阳电池,此类器件通常采用旋涂有高功涵的ITO的玻璃或塑料基板作为阴极,而活性层通常由p-型共轭聚合物(电子给体)和n-型共轭聚合物或PCBM(电子受体)的共混膜(光敏活性层)夹在ITO(氧化铟锡)透光电极(正极)和Al等金属电极(负极)之间所组成,界面修饰层嵌于阴极与活性层或阳极与活性层之间,1992年,Sariciftci等发现了共轭聚合物和富勒烯(C60)的混合物受光激发作用会产生迅速、高效的光诱导电子转移。此后,富勒烯作为典型的电子受体材料受到了广泛关注,并且迅猛发展。随后,一系列富勒烯衍生物被开发出来,并展示出了良好的电子受体性质,比如PC61BM,PC71BM等。迄今为止,科研工作者使用PC61BM和PC71BM作为电子受体,制作了串联叠层OPV器件,其最高转化效率为11.62%。但由于富勒烯及其衍生物材料吸光波长范围较窄、亲和能高、溶解性差等,严重制约了富勒烯作为有机太阳电池电子受体材料的更广泛应用和器件性能的进一步提升。共轭聚合物作为电子受体材料相对于富勒烯及其衍生物,发展比较缓慢。近年来,共轭聚合物电子受体材料因为其能级可调、合成简便、制作成本低、溶解性能优异等吸引了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更重要的是,此类材料在可见太阳光光谱中比富勒烯及其衍生物材料有更为宽广的吸收范围。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设计并合成一系列主链结构为苝二酰亚胺与苯炔的n型共轭聚合物并将其作为电子受体材料用于有机太阳电池。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如下。基于苝二酰亚胺与苯炔共聚的n型共轭聚合物及其在有机光电器件中的应用,具有以下结构:其中,n为小于100万的正整数,R1,R2为烷基链;D为苯环结构。进一步地,所述的R1、R2为具有1~40个碳原子的直链、支链或者环状烷基链,其中一个或多个碳原子可被氧原子、烯基、炔基、芳基、羟基、氨基、羰基、羧基、酯基、氰基,甲基,乙基,甲氧基、硝基取代,氢原子可被氟原子取代。进一步地,所述的D单元为以下结构中的一种:其中,R为具有1~20个碳原子的直链、支链、环状烷基、烷氧链或者烷硫链。主链结构为苝二酰亚胺与苯炔共聚的n型共轭聚合物作为电子受体用于有机光伏器件中。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新型共轭聚合物通过Sonogashira聚合反应得到。本专利技术中使用的有机光伏器件结构如图1所示,由衬底1、阴极2、阴极界面层3、光吸收层4、阳极界面层5、阳极6。光吸收层受体由本专利技术合成的共轭聚合物组成。本专利技术太阳电池中,阳极材料优选为铝、银、金、钙/铝合金或钙/银合金。本专利技术所述阳极界面层优选为有机共轭聚合物(如聚3,4-乙撑二氧噻吩/聚苯乙烯磺酸盐)或无机半导体。本专利技术所述阴极优选为金属、金属氧化物(如氧化铟锡导电膜(ITO),掺杂二氧化锡(FTO),氧化锌(ZnO),铟镓锌氧化物(IGZO))和石墨烯及其衍生物中的至少一种。本专利技术所述衬底优选为玻璃、柔性材料(如聚酰亚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乙烯对苯二甲酸酯、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或其他聚酯材料)、金属、合金和不锈钢薄膜中的至少一种。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特点:(1)本专利技术设计了一系列主链为苝二酰亚胺与苯炔的n型半导体共轭聚合物,通过改变三键取代基的位置,可以得到不同构型的共轭聚合物,具有不同的性能;(2)通过设计合成一系列三元共聚的聚合物受体材料,可以发现三元共聚物可以有效的调节共混膜的相区尺寸,从而获得更高的能量转化效率。附图说明图1有机太阳电池结构示意图;图2所述的n型共轭聚合物(P1,P2,P01,P05,P10)的紫外-可见光-近红外吸收谱图;图3电池结构为ITO阳极/阳极界面层/活性层/阴机界面层/阴极(正装结构)时,代表性含本次专利技术的共轭聚合物(P1,P2,P01,P05,P10)作为电子受体材料时电池器件的电流-电压曲线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其目的在于帮助更好的理解本专利技术的内容,具体包括合成、表征与器件制备,但这些具体实施方案不以任何方式限制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实施例1代表性合成路线如下:(1)单体M1按照文献[JournalofPolymerSciencePartA:PolymerChemistry,2014,52(8):1200-1215.]公开的方法合成。(2)单体M2,M3按照文献[TheJournaloforganicchemistry,2015,80(12):6173-6192.]公开的方法合成。(3)聚合物P1,P2的合成:将单体M1(0.22mmol)和单体M2(0.22mmol)加入到25mL两口烧瓶中,通入氮气保护,加入5mL氯苯和2.5ml二异丙胺。抽换气两次后加入7mgPd(PPh3)2Cl2、4mgCuI,60℃反应2h后用甲醇将聚合物沉淀出来,分别用丙酮、二氯甲烷,氯苯抽提。收集氯苯相,再次用甲醇沉淀出来,在真空条件下干燥24h。得163mg深色聚合物P1,产率75%。GPC:Mn=34.0kDa,Mw=86.1kDa,PDI=2.53.将单体M1(0.22mmol)和单体M3(0.22mmol)加入到25mL两口烧瓶中,通入氮气保护,加入5mL氯苯和2.5ml二异丙胺。抽换气两次后加入7mgPd(PPh3)2Cl2、4mgCuI,60℃反应2h后用甲醇将聚合物沉淀出来,分别用丙酮、二氯甲烷,氯苯抽提。收集氯苯相,再次用甲醇沉淀出来,在真空条件下干燥24h。得123mg深色聚合物P1,产率56%。GPC:Mn=27.0kDa,Mw=69.8kDa,PDI=2.58.(5)聚合物Px的合成将单体M1(0.5mmol)、单体M2(0.5*(1-x%)mmol)、单体M3(0.5*x%mmol)加入到25mL两口烧瓶中,通入氮气保护,加入10mL氯苯和5ml二异丙胺。抽换气两次后加入7mgPd(PPh3)2Cl2、4mgCuI,60℃反应2h后用甲醇将聚合物沉淀出来,分别用丙酮、二氯甲烷,氯苯抽提。收集氯苯相,再次用甲醇沉淀出来,在真空条件下干燥24h。得深色聚合物Px。P01:160mg(73%).GPC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基于苝二酰亚胺与苯炔共聚的n型共轭聚合物,其特征在于,结构如下:

【技术特征摘要】
1.基于苝二酰亚胺与苯炔共聚的n型共轭聚合物,其特征在于,结构如下:其中,n为小于100万的正整数,R1,R2为烷基链;D为苯环结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基于苝二酰亚胺与苯炔共聚的n型共轭聚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R1、R2为具有1~40个碳原子的直链、支链或者环状烷基链。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基于苝二酰亚胺与苯炔共聚的n型共轭聚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直链、支链或者环状烷基链中一个...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飞刘孝诚胡志诚应磊
申请(专利权)人:华南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